改革开放30年带来档案事业三大发展

    孟庆华

    

    30年前,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揭开了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一页。1979年12月,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批转的《区委办公室关于加强档案工作的几点意见》决定:区委恢复档案科,建立档案馆,编制暂定4人。档案科、馆是一套机构、两个名称。既是区委的机构,也是区政府的机构,由区委办公室主任领导。

    1983年10月,档案科(馆)成为独立机构,隶属中共东城区委。

    1985年11月,区委、区政府联合下发《关于调整档案工作领导体制成立区档案局的通知》决定:“成立东城区档案局。区档案局既是区委机构,又是区政府直属机构,列入区政府编制序列,日常工作由一位副区长领导。区档案馆归口档案局管理,与区档案局为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区档案局成立后,原来的区档案科即行撤销”。

    1986年12月,档案局(馆)开始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最初只设档案管理科、业务指导科和办公室,定编8人,1992年扩编为20人。

    在1995年的机构改革中,区档案局被列入政府序列,并在内部增设了法制科、编研科和教育培训科,人员定编24人。1998年,随着关藏档案数量的增加,区编办在《关于为区档案馆增加事业编制的批复》中为档案馆增加全额拨款事业编制2名,使局(馆)人员编制达到26名。

    2001年,根据区编办《关于东城区档案局转为事业单位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区委、区政府《关于档案局“三定”方案的批复》精神,区档案局与档案馆合署办公,转为区委、区政府直属相当于正处级事业单位。合署办公后,档案局仍为区政府负责档案工作的主管部门,履行全区档案事业行政管理职能,隶属区政府管理。

    2004年,档案局馆与全区党政机关一道纳入工资规范管理单位。

    2008年,按照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关于各区县党校、区县档案局(馆)、党史研究部门等列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范围的通知》精神,档案局馆干部又跨入了“参公”的行列。

    30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东城区档案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档案事业从沧桑走向辉煌。30年间的三次变

    革,促进了档案事业的三大发展。

    第一次变革:档案新馆的建设,使全区档案资源建设和档案利用服务水平迅猛发展。

    从1979年恢复档案科、成立档案馆到1983年科(馆)成为区委独立机构,直到1986年档案科升格为档案局后开始设置内部机构,档案科、局、馆的人员编制仅为8人,位于半地下的档案库房仅有5间,面积不足100平方米,馆藏档案不到20000卷。兰台人的自赋诗《兰台颂——献给东城区档案局成立20周年》中写道“忆当年,地下库房潮湿暗,档案沉睡不见天。五节柜、占地宽,手工检索慢又烦。档案利用廖无几,档案法制薄又淡。人员办公条件差,档案保管环境烂。手摇铅字打印机,现代管理无从谈。”就是当时我区档案保管环境和工作条件的真实写照。198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实施后,区委、区政府加大了对档案事业的投入,投资360余万元在外交部街建成了地上四层、地下一层总面积2776平方米的档案馆新馆,这是当时为数不多的按照《档案馆建筑规范》建设的地市级档案馆,在北京的18区县也是首屈一指。《档案法》的实施和档案保管条件的改变,使档案馆的馆藏资源日益丰富,其中的馆藏真迹——邓小平同志1983年9月为景山学校的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堪称我馆的“镇馆之宝”。

    1996年,东城区档案馆跨入北京市一级区(县)档案馆行列,馆藏档案数量翻了两番,档案利用条件不断改善。阅档室的宽敞明亮、接待员的灿烂笑脸,使档案利用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去。我们开展的工作日全天候接待、休息日预约接待、电话咨询、代查档案等服务项目,深受利用者好评。档案利用率最高时(1996年编史修志)年接待量达12009人次,利用档案38261卷次。1996年,区档案馆被区委、区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不断在馆藏档案的开发与利用上下功夫,以馆藏档案资料为依托、以弘扬优秀文化为主线、深入挖掘馆藏潜力、不断拓展教育功能,先后举办《京城活雷锋——孙茂芳》、《走进东城四合院》和《档案就在您身边》等十几个展览,并开辟了网上展室。几年间,“教育基地”的网上展室接待网上观众2万多人次,流动展览下社区、入校园、上庙会、进书市,接待参观160多万人次,为东城区的“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三次蝉联“北京市国家档案馆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

    第二次变革:法制教育科的设立,使各级领导的档案法制观念和社会民众的档案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1995年机构改革中,全区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大幅削减,档案局馆却增设了法制科、编研科和教育培训科。根据档案事业发展需要,法制科和教育培训科后合并为法制教育科。在我国档案法制建设逐步走向正轨的新时期,法制教育科的设立,为全区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1996年,全区81个处级立档单位实现达标升级“满堂红”。区档案局紧抓机遇、创造条件,采取六种形式向各级领导进行档案法制宣传。一是向区长办公会汇报档案工作;二是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档案法》;三是区人大(或其专业委员会)安排档案法制学习;四是区属各单位领导班子每年至少学习一次《档案法》,研究一次本单位的档案工作;五是在“两会”会场举办展览,向各级领导、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宣传档案法律法规和档案工作;六是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档案工作。此间,档案工作和档案知识的社会宣传活动也蓬勃展开。利用各种纪念日(如:学雷锋日、档案法宣传日、宪法宣传日)在东单北大街、北京站前广场、地坛公园等繁华地区,以及街道和社区举办的大规模宣传活动中,采取发放宣传材料、接待档案咨询和举办“档案知识”、“家庭档案”讲座等形式向社会民众广为宣传。档案馆制作的展览《档案就在您身边》,从“国家档案”和“家庭·个人档案”两个层面,向社会公众介绍档案知识、档案内容及档案工作情况,使其了解档案的作用,扭转了大多数人认为的档案就是“人事关系”的偏见,感受到档案就在眼前、就在自己的身边。

    在大力开展档案法制和档案知识宣传的同时,区档案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每年与区人大教科文卫工委、区政府法制办联合组成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组,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档案执法检查。检查中,我们坚持“四个结合”(即:行政执法与业务指导相结合,执法检查与升级复查相结合,单位自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检查结果与双先表彰相结合),体现“三个注重”(即:在检查的组织领导上注重力度;在检查的标准上注重明确;在检查的程序上注重规范)。在全区各立档单位普遍自查的基础上,对重点单位进行抽查,对存在问题较多单位当场提出限期整改的要求,并及时进行跟踪检查,促使这些单位的档案工作在较短时间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第三次变革:数字档案馆建设,推动了档案科研工作和信息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东城区的档案管理的发展经历了由传统档案管理、档案数字化、数字化档案管理到数字档案馆的发展历程。2002年6月,区档案局成立了信息技术科,加快了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科研的步伐。经过三年的努力,档案信息化建设已初步形成了“两网一库一站”式(即:“两网”指内部局域网与区政务专网,并实现了互联互通;“一库”指区档案目录中心基础数据库;“一站”指东城档案信息网站)的格局,在馆藏存量档案目录数字化工作中,已涵盖全部案卷级目录和部分文件级、专题级目录。在增量档案目录数字化工作中,制作了档案目录的录入系统,统一了档案目录数据标准,为信息共享奠定了基础。

    

    东城区数字档案馆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普遍应用基础上,利用数字化手段,以综合档案信息资源为处理核心,基于区政府电子政务平台,通过网络环境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进行高度整合、统一管理和分级利用。区数字档案馆包括:档案资源采集与管理、数字档案管理、数字档案馆内部利用、数字档案馆对外服务、局馆网上办公、触摸屏查询、LED信息发布和数据迁移等八个系统,各系统依托区电子政务网络环境,构建区数字档案馆业务平台,形成连接市、区两级的档案信息网,实现全区电子文档一体化、资源采集网络化、档案管理数字化、利用服务多元化。

    基于区电子政务平台的数字档案馆的实现,为全区档案资源的采集提供了网络化渠道,提高了采集的时效性;网络化工作环境,便于档案资源的管理,明确了档案利用对象的类别及可访问档案资源的范围,进一步提升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局馆的科研项目《四合院挂牌保护院落档案管理研究》就是数字档案馆应用的一个典型范例。四合院挂牌保护院落档案的管理,实现了“树立一个理念、建立二个网库、探索三种模式、实现四个转变” 的最终目标,树立了前端分散管理、终端集中控制的新理念,建立了档案资料信息网和档案信息数据库,通过探索档案实体分散保存、档案信息集中管理、档案利用网络共享的新模式,实现了收集方法从实体分散到信息集中、管理方式从静态无序到动态规范、管理手段从传统方法到现代模式、利用服务从单一被动等待到全方位主动出击的转变,让四合院档案在东城区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历史文化保护和危旧房改造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局馆的两个科研项目《基于电子政务平台的数字档案馆总体框架和实现技术研究》和《四合院挂牌保护院落档案管理研究》先后荣获北京市档案科研成果二等奖,其中《基于电子政务平台的数字档案馆总体框架和实现技术研究》荣获国家档案科研成果二等奖。

    回眸过去,岁月峥嵘,硕果累累。30年不平凡的道路走得步履坚定,扎实稳健。

    展望未来,百舸争流,前景辉煌。我们将为实现《东城区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计划》提出任务目标奋力拼搏,再创佳绩。作者单位: 北京市东城区档案局(馆)

相关文章!
  • 把握国企党建关键 提升国企党

    贺可玲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31-02摘 要 新時代国有企业要加强党建工作,夯实党建基础,全面强化党

  • 非国有企业档案监管方式研究

    蔡美波+闫冬+何芮摘要:本文基于非国有企业档案监管方式的特点,针对存在的监管依据不充分、监管范围不明确、监管难度加大等问题,提出主

  • 农地流转的困境与出路

    温世扬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