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 奋发有为 服务社会

    北京市朝阳区档案局(馆)

    北京市朝阳区作为首都过去的主要农业和工业区,借助改革开放以后的涉外优势,全面发展第三产业,逐步发展为首都的综合经济强区。全区档案事业紧跟改革开放的步伐和区域发展的进程,突出档案工作服务和发展两大主题,扎实进取,开拓创新,档案工作整体水平显著提高,档案事业始终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在服务民生、服务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依法管理,档案基础业务建设取得新成效

    

    档案基础业务建设是档案事业健康发展的根基和前提。改革开放之初,区属单位档案基础业务建设薄弱,1983年全区仅有63家立档单位,84名专兼职档案人员且业务水平不高。随着1987年《档案法》的颁布,区档案局通过目标管理、百分考核、行政执法检查等方式,对档案的收管用进行了全面规范,档案基础业务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推动档案工作迈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目前全区146家指导单位中有48%晋升机关市一级、95%晋升市二级,4家企事业单位晋升国家二级。全区基层档案极大丰富,由1983年82个立档单位2.4万卷(张)发展为目前142个立档单位343.7万卷(件、张、盘),为档案馆积累了丰厚的档案财富。依托档案法制培训、上岗培训、继续教育及行政村、社区、社保所档案等专题培训,全区档案干部队伍的专业素质显著提高。档案专职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占93%,档案专业(包括在职教育培训)占90%,具有档案专业技术职称的达到28%,为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立足大局,档案工作服务开拓新领域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朝阳区紧紧抓住奥运建设、北京商务中心区建设、绿化隔离地区建设的历史机遇,逐步呈现出农村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区域国际化的发展格局。面对全区高速发展的新局面,区档案局转变服务理念,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出击,及时捕捉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提前介入,全程监管,提高了档案工作在全区中心工作中的贡献率。

    朝阳区作为北京奥运会的主战场,承担了多项奥运工作任务。区档案局将做好奥运档案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加强与区奥运工作总指挥部的沟通,及时制发奥运档案工作意见,深入到奥运建设一线进行档案实地指导和检查验收,多次组织奥运档案培训提高人员业务水平,抽调7人到奥运工作总指挥部及场馆负责具体的档案工作,全面做好奥运攻坚战的档案保障工作,为历史留下珍贵的奥运财富。此外,积极加强区机构改革、区划调整、经济普查等重大活动档案的服务和监管,确保了重点工作档案的合理归属、完整与安全。

    围绕区农村城市化的中心工作,加强对农村档案的监管。2000年全市绿化隔离地区建设伊始,区档案局就对涉及的16个乡的档案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保证了全区绿化隔离地区建设档案全部收集归档。在农民搬迁上楼工作中,充分发挥宅基地档案的作用,维护了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利益,对社会稳定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全国首例开展集体资产处置的大屯乡的档案进行有效管理,使这些珍贵历史资料得到妥善安置。目前全区20个乡的档案管理工作全部晋升市二级,156个行政村全部达到区合格级。

    

    民生档案是维护群众权益的原始凭证。区档案局始终把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档案作为监管重点,使档案工作更好地贴近群众、贴近社会。档案工作深入社区,区档案局采取实地调研、典型引路、制发文件、专题培训、重点抽查的做法,先后规范了城市和农村全部307个社区的档案工作,重点抓好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档案的收集,使社区档案在为社区居民的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区档案局还针对社保所档案门类复杂,收集不全和企业职工档案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率先在全市制发档案管理办法,全区43个社保所档案规范率达到100%,为群众落实社会保障、享受优惠政策提供了方便。区档案局推进民生档案工作的做法得到了区委陈刚书记和市档案局陈乐人局长的肯定。

    三、科学整合,档案资源建设呈现新气象

    

    档案资源建设是档案事业的立身之本。面对改革开放之初馆藏档案仅有1.4万卷的情况,区档案馆把档案资源建设作为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常抓不懈。制定档案接收计划,细化接收范围和标准,通过扩大宣传、重点访问、参加基层单位班子办公会、向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发放“征集档案史料”信函等多种方式,抓住一切机会千方百计地扩大档案接收范围,加大档案征集力度,接收了农业普查、经济普查、朝阳国际商务节、世青赛等重大活动档案,禽流感指挥部、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等临时机构档案,征集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人视察朝阳等珍贵档案和有关朝阳民俗、文物古迹、城市建设等档案资料。馆藏档案日益丰富,达到27.7万卷(件、张、盘),内容涵盖了党政文书、征地拆迁、建设审批、环境保护、卫生防疫、房产、公证、婚姻、知青、名人等28种档案,有纸质、音像、照片、电子、实物等10余种载体,一个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载体多样、覆盖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同时为了确保进馆档案质量,自1997年起在全市率先实行档案进馆鉴定,通过召开会议、强化标准、业务指导、检查验收等方式,严把进馆档案质量关,使馆藏更加优化。

    四、以人为本,档案开发利用取得新突破

    

    开发档案资源、提供档案信息服务是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区档案馆自1995年向社会开放第一批档案以来,累计向社会开放档案9421卷,为社会的查阅利用奠定了基础。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1994年档案新馆启用后开设了专门阅览室,区档案馆的接待利用由1987-1994年的3016人次迅速攀升为1995-2007年的5.4万人次,远远高于同等规模的地市级综合档案馆。其中,公民个人利用占80%以上。区档案馆利用工作呈现出“利用人次多、普通百姓多”的可喜局面。馆藏档案为全区各单位领导决策、工作查考、编史修志和经济建设等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群众解决劳动争议、落实政策、办理保险、工作调动、拆迁补偿、购置房产、继承遗产等关系切身利益的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6年,区档案馆在全市档案系统中首家被区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充分发挥馆藏资源优势,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采用常设、巡回、网上展览等方式,举办了《朝阳区档案馆珍贵馆藏档案展》、《香港回归祖国图片展览》、《记忆·朝阳—朝阳区区史展》、《朝阳人民迎奥运》等20多个专题展览,累计接待参观50余万人次,丰富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区档案馆还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有价值、深层次档案编研工作,编写了《区委常委会议回眸》、《区政府会议回眸》、《区外资企业情况统计分析》、《北京商务中心区建设发展纪实》等40余种500余万字编研材料,为领导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参考资料,得到了市、区领导的高度肯定。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进一步拓展了档案馆的服务功能。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窗口,区档案馆制定了完善的服务管理制度,配备了专门的接待人员和查阅设备,汇集整理了区属机关纸质文件797件,电子目录5323条。5月1日“区政府信息公开综合服务窗口”正式向社会开放,累计接待利用者12人次,有效维护了群众的知情权,架起了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

    五、利用为先,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新跨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社会各个领域带来了深刻影响。区档案馆从1984年之前没有一台计算机更谈不上档案信息化到今天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日臻完善,实现了档案传统手工管理向现代计算机管理过渡的变革。多年来,区档案馆按照“需求导向、利用优先”的原则,统筹规划档案信息化建设。开发推行了全区统一规范的档案管理软件,基层档案室安装使用率达到100%。在全市率先接收区属单位电子档案进馆,以移动介质拷贝、网络传输的方式累计接收电子目录及原文51.3万条,初步形成了区电子文件中心。开通了与区政务网联通的局域网和与因特网互联的外部网站,提供了查档预约、电子信箱咨询、档案目录检索及全文阅览服务,方便了社会对档案的利用。档案数据库的覆盖率显著提高,完成馆藏全部档案和资料的案卷级、文件级电子目录366.9万条,原文数字化186万页。其中,局(馆)干部利用业余时间优先录入馆藏利用最频繁的全部招工、婚姻、知青档案目录111.97万条。全方位的数字档案馆建设初具规模,信息共享的档案信息化体系日趋完善,为提高档案科学管理和档案利用效率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探索难点,档案科研成果获得新殊荣

    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档案工作自身的发展,档案基础工作面临诸多难点问题。区档案局(馆)立足档案基础工作,积极投入到研究具有现实性和前瞻性的重大课题中去,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承担了《电子公文真实性、完整性、可持续利用及有效管理研究》等9项国家、市级课题及《岗位工作规范化管理研究》等3项本局课题。尤其是承担的《地市级综合档案馆档案接收与鉴定工作研究》课题,2000年列入国家档案局科技计划,历经近4年的调研和论证,累计鉴定14个全宗11万余卷(件)档案,形成了《档案鉴定工作细则》等4项研究成果,提出了多项具有突破意义的举措,2002年荣获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和北京市档案局一等奖,是全市第一个由区县档案局(馆)独立承担并获得国家级二级成果奖的科研项目。局馆人员再接再厉,开展的《朝阳区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研究》,初步形成了朝阳区通用和业务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体系,课题再获同等奖励。区档案局(馆)多次在国家和市档案局组织的研讨会上做经验介绍,多种档案杂志也对课题成果做了专门介绍。此外,局馆广大干部以加强基础工作为重点,撰写的多篇档案业务论文在各级档案刊物上发表或在各种会议上交流。全局馆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推动档案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从2003年荣获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到2007年全市区县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总分第一,再到2008年全市区县首家晋升国家二级档案馆……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和政府及各级档案部门长期以来的重视与支持,得益于长期扎实搞好档案基础工作和档案资源建设的坚持与执著,得益于广大档案工作者锐意进取、勇攀高峰、甘于奉献的精神与勇气……但我们深知,档案事业是一项只有逗号没有句号不断接力的永恒事业,在万里长征路上我们只迈出了一小步。我们坚信,深深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中的朝阳档案事业,必将谱写出新的华章!

相关文章!
  • 把握国企党建关键 提升国企党

    贺可玲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31-02摘 要 新時代国有企业要加强党建工作,夯实党建基础,全面强化党

  • 非国有企业档案监管方式研究

    蔡美波+闫冬+何芮摘要:本文基于非国有企业档案监管方式的特点,针对存在的监管依据不充分、监管范围不明确、监管难度加大等问题,提出主

  • 农地流转的困境与出路

    温世扬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