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银行利率浮动对农村中小企业贷款的影响
金渝珂
摘要:自2012年6月份起,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这就表明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作为中小金融机构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在利率市场化中面临着种种挑战。农村中小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贷款小、急、频的特点,贷款问题本来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在现阶段下,银行利率的浮动势必会严重影响中小企业的贷款。本文试图从农村地区中小金融机构在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之后的执行效应和贷款定价入手,分析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后存在的问题及对企业的影响,提出若干银行管理内控建议以及农村中小企业的应对方式的探讨,以规避风险。
关键词:银行利率 浮动 农村中小企业 贷款
中图分类号:F832.42 文献标识码:A
1 银行利率浮动现状
自1996年起,中国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起步,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经历了十五年的快速发展。在改革期间,牵一发动全身,改革的影响和外延远远超越了金融体系本身。
2011年初,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明,下一步要根据“十二五”规划的要求,要有规划、要有步骤、坚定不移地推动利率市场化。这就显示了人民银行在“十二五”期间推动利率市场化的决心。
1996年6月1号,中国首先开放了银行间的同行业拆借市场利率。
1997年7月份,开放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务回购和现券交易的利率。
1998年末,开放了贴现和转贴现利率。
1999年,国债在银行间的债务市场以利率招投标的方式发行。
2002年,扩大农村信用合作社存款利率浮动幅度。
2004年1月1号起,央行扩大了银行间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在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贷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银行、城乡合作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利率的1.7倍,农村合作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利率的2倍,银行机构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的变化,使得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开放银行机构利率浮动区间下限持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不变。
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报告”中表明,市场化改革的大思路是为: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顺序进行。
2007年1月起,中国基准利率雏形亮相,全国银行间行业拆借中心发布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简称"shibor")正式运行,通过建立以此为基准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和市场利率体系,逐步推进存贷款方面的利率改革。
2012年6月7号,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降息的信息,表示了从6月8号起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这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又一重大决定,这也就表明了我国金融机构可以自己决定存款利率浮动可以在0~10%之间,这一举动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金融存款利率同质化的僵局,标志着我国银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首次出现不同商业银行同种产品不同价格的差异化现象。如工商银行的活期存款利率为0.44%,1年定期存款利率为3.5%,而江苏省南京银行分别为0.4%和3.575%。
2 农村中小企业贷款现状及问题
2.1农村中小企业贷款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且这种重视不仅仅再停留为口头的形式,在国家第三十六号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
在农村这种大环境之中,中小企业要想实现战略性的发展,资金是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只有资金充足的情况之下才能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与机械生产的现代化,同时更好地实现与大城市的接轨促进自身的发展。然而由于中小企业与现代贷款制度中存在着种种问题使得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表现的越来越突出,因此通过深入中小企业之中去切身体会其实际发展状况以及采集各种真实数据已经成为刻不容緩的任务。
对于农村民营企业而言,往往没有一个具体的经营范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该类企业一直通过寻觅性能更加全面更加效率的机器来拓宽其经营范围,同时也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农村民营企业中,一般以生产加工类为主,需要机械加工的企业一般注册资金在10万左右就可以了,同时职工人数也比较少,类似于以前的小作坊。但是对于那些需要大型机械加工的民营企业而言,一般注册资本较高,在100万甚至还要更高,因此职工人数也较多。企业要想实现转型或者规模的扩大都需要较大数额的资金,一般在50~100万之间,只靠企业自身资金进行规模的扩张会对企业日后经营中的资金周转形成威胁,因此必须采用借贷的形式,但是贷款机构对于中型企业并不偏爱,往往是即便申请下来了,还要等很长时间,使企业错过发展机遇。并且银行的贷款利率比民间贷款利率还要高,因此很多中型企业向民间借贷妥协。例如民间贷款年利率在2.5%~4%之间,而今年七月份公布的最新贷款基准利率却在6%之上,将近3%的差距使一些中型民营企业望而却步转向数额较小的民间借贷形式。
根据统计,农村民营企业的资金还是以自有资金为主,借贷资金一般维持在全部资金总额的10%以下,只有在少数急需资金的情况之下,才会达到20%之上。
中小企业要打开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十分困难,银行贷款成为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惟一的融资渠道,然而利用这个唯一的渠道也是困难重重。仅有20%的中小企业能获得银行贷款。由于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信用等级低、难以满足银行贷款的抵押担保等条件,而银行信贷资金有限,中小企业取得银行贷款的难度很大。据统计,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中资金匮乏的在80%以上,其中严重缺乏的达到20%。近几年,每年真正获得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约70万家,不到申请企业的20%,一大批中小企业被挡在了银行信贷门槛之外。
2.2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2.2.1企业信息的不透明性
在我国农村中小型企业大部分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企业的主要竞争优势是技术和市场,大多数企业的发展依托一些技术发明或者重要的销售渠道,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这些销售渠道或者技術已经被其他企业所掌握,这将严重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农村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能力水平低,容易出现账目虚报和瞒报等情况,这种情况下,大部分银行、合作社为了保证贷款的安全性,不会向这些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严重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
2.2.2企业发展观念和体制的落后
农村中小企业地处农村,常具有以下特点:多数为家族企业,缺乏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运营模式不透明,银行很难向其了解和监督;企业的领导人掌握企业的核心管理大权,企业的方向更多的是领导一个人的意图,企业其他人很难参与到企业的决策中。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时,这时的企业发展很容易受到领导个人原因限制,甚至阻碍企业的发展以至于企业走向下坡和衰亡。
2.2.3信用度低、缺乏信用观念
企业信用观念的淡薄是大部分农村中小企业的薄弱点。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的第一着重点就是利益的最大化,盲目地追求收益,很容易忽视企业自身信用的建设。因此我国农村中企业经常出现假冒伪劣、投机倒把、恶意竞争的现象,而且在此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欠税漏税、拖欠贷款、领导出逃等问题,这些因素严重影响农村中小企业的信用度。
3 银行利率浮动对农村中小企业贷款的影响
3.1利率的浮动致使金融体系不健全
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处于同一个金融圈里面,但是中小型企业的银行贷款比例份额只占40%左右。目前,在全国范围内中小金融机构里城市商业银行不到100家,农村商业银行20多家,农村合作银行近150家、城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100家,在数量和规模上远远不够农村中小企业的市场需求。
3.2降低中小企业贷款的信用
据相关规定,中小企业的贷款必须要拥有足够的资产作为抵押,而在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中普遍的问题是缺乏固定的资产,导致不能符合贷款要求,最终不能获得贷款。银行利率的变化,一方面金融机构为了自己的利益考虑,会严格审查中小企业的资产抵押,相应的资产抵押要求会提高。银行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法律法规不适应信用担保机构生存,我国的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善,使得担保缺乏有效的规范,担保没有规范的准入机制,而且在商业性的担保机构进行担保过程中,分散风险无法有效地实施,造成风险的过度集中,增加担保的不确定性;第二,担保机构缺乏规范的运营,目前在大部分地区担保行为更加关注担保机构的数量,导致担保机构的规模和实力都差,担保机构属于政策性时,政府会对其进行过多的干预,容易出现企业不具担保条件,却仍然进行担保业务,导致担保机构缺乏市场化。
由于信用的担保体系不健全,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受到严重的影响,不利于贷款的正常进行。
3.3增加信贷审批程序的复杂度
国内银行金融机构贷款的审批流程十分严格,通常办理需要一个月的时间甚至半年左右,其中包括资产评估、担保、抵押、记录、保险公平公正等。银行利率的浮动,会导致在资产评估过程中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通常结果不尽如人意。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贷款的特点是:金额小、时间急、频率大。大部分企业选择放弃贷款,主要原因是时间成本较高,效果差,还会出现企业危机以及解决了贷款还没有审批下来的情况。由此可见时间成本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4 中小企业贷款困难的解决对策
4.1强化中小企业自身的建设
对于中小企业的建设应包括三个方面:
4.1.1强化企业运营管理
中小企业要改变自己不良印象(企业者素质低、违约率高、贷款风险高),就必须从自我做起,不断创新发展,只有创新出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才会取得更大的市场,小企业具有较小的规模、灵活的管理模式、员工的自主性大等特点,充分发挥这些特点,不断进行产品开发、工艺的进步,能动地提高自身的价值;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运营模式是家庭经营,这种经营方式由少部分企业领导决策,在选拔人才、企业发展规划、决策方面,容易产生错误的决定。因此企业产权的明细以及企业规范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4.1.2树立企业诚信意识
企业的诚信度是银行金融机构贷款重要的参考因素,良好的诚信有助于企业赢得贷款。因此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对获得金融机构贷款起到重要作用。可以从以下的方面改善:企业的领导者要具备良好的诚信,中小企业领导的个人表现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起到带头模范的作用;建设企业诚信文化,一个企业的诚信不是只靠领导者体现的,需要把诚信传播到每一个员工身上,形成一个良好的诚信氛围;重视企业诚信的积累,在与其他企业合作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还贷诚信,交易过程中加深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了解,给企业未来的贷款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4.1.3加强企业信息体系的建设
信息的不对称性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互动是解决贷款融资问题的关键。政府和金融机构建立完善的诚信系统制度,可以方便金融机构的信息查询。中小企业也要做出相应的完善,健全企业信息系统,记录保存企业经营管理、财务等重要信息,实现企业和金融机构征信系统的对接,为银行金融机构提供准确、有力的数据信息,提高企业的贷款率。
4.2优化企业贷款融资的氛围
中小企业贷款问题实质上是机制和体制的问题,需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银行给中小企业的贷款。优化融资氛围主要从完善诚信担保体系、规范企业贷款方式、健全中小银行机构、建立和完善政府征信系统方面优化融资氛围。
4.2.1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拓宽融资渠道
市场上大多数中小企业规模小、资产少、信用低等原因很难通过贷款的审查,也就无法得到贷款。当前我国采用的是政策性担保、商业担保以及互帮互助担保作用、相互补充等模式,以政府作为主体的政策性担保,辅以商业担保和互助担保。政府应充分地引导民间资本、合理地引导服务于中小企业,通过多种形式提高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担保能力。调整中小企业的互助担保地位,提高企业自我能力,利用企业间的互帮互助解决融资问题达到合作互赢,同时商业的担保和政策性担保也要起到补充的作用,促进健全多层次、综合的诚信担保机制。
4.2.2 规范企业贷款方式
面对贷款问题,非正规的贷款方式比银行机构贷款更加方便,具有门槛低、速度快、手续少等优势。大多数中小企业在正规贷款碰壁时,通常会寻求非正规的贷款方式。对于非正规融资方式,需要引导与规范,能够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具体的措施有建设各地区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和小额贷款公司。
4.3.3 健全中小银行机构
中小企业容易从中小银行机构获得资金支持,原因是对于大型银行机构,小型银行机构更加具有可选择性,而且从资金角度上看大城市和大型企业拥有大部分的资金资源,相对地中小企业获取资金小,大型城市银行不会在意。中小银行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资金资源分布不均匀的现状,因此需要加大中小金融机构的建设,包括社区银行和乡村村镇银行。可以实施的措施有,通过国有银行在各乡镇分支的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但是这并不是长久的方法;长久的眼光来看,引入竞争机制可以降低贷款融资过程中的管理成本、信息成本等。
4.3.4 建立和完善政府征信系统
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缺少准确、完善的信息系统。银行和企业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是中小企业贷款的根本问题,加强银行和企业之间交流和理解,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信贷登记机构的建设能够使企业和银行更加顺畅地沟通和交流,可以使信贷机构获得更加详细的企业资料和数据,能够准确地分析企业的风险,降低不良贷款的发生率。征信系统的建设可以查询企业的信用狀况,为企业贷款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贷款提高更加详细的资料,提高贷款的成功率。
4.3银行信贷制度的改革
深化银行信贷制度的改革,主要从信贷产品、信贷管理两个方面进行。
4.3.1信贷产品的开发和创新
提高中小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对比与国有商业银行来说,中小银行主要有股份制银行、城镇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等分支机构少和资金不充足的特点,很难吸引大型优秀的企业客户,所以中小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小企业。只有创新信贷产品才能促进与中小企业更好地合作,具体措施有:丰富信贷产品的种类、调整信贷结构、规范信贷的管理等,中小企业贷款拥有自己的特殊性(借款少、时间急、频率大),中小银行机构应该根据每一个中小企业的贷款特点来调整贷款步骤和程序,在时间上要节约,减少不必要的流程手续,改善信贷人员的权利范围,对企业的贷款需求给予支持;中小银行机构分布散覆盖在各个地区,在提供贷款业务时应该因地制宜积极发展适合本地区域经济的信贷产品;加强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合作交流,有效掌握企业的信息,提高贷款的回收率,增加企业和银行的合作伙伴关系,培养出良好的企业顾客和优质的信贷服务。
4.3.2改革信贷管理制度
信贷制度的建设和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是中小银行发展过程的重要内容。保证企业的更好发展,需要充分信贷资金,需要对贷款严格审查,在贷款前详细地调查企业信息,贷款过程中加强监督审查,贷款后要及时复查。记录企业的每一次借贷账单信息,及时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提高银行借贷给企业的信心。银行机构要增加风险意识,时刻关注企业的发展动态,有效地增加贷款的成功率;合理地根据企业发展状况调整利率变化,一方面提高银行机构的收益;另一方面及时帮助企业渡过资金危机;强化机制的建设。完善风险和奖励机制,增加企业贷款比例同时也要建立良好的约束机制,确保贷款的成功,风险和利益并存,审核贷款的发放的同时要分析风险收益率,在确保贷款给企业的同时,保证自身的风险规避,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企业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5 结束语
本文主要从银行利率的浮动对中小企业贷款影响的分析,论述了银行利率的浮动现状、中小企业的贷款现状及问题,从金融体系、中小企业信用、审批程序三个方面分析了银行利率浮动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影响,并给出一些相关建议。在中小企业贷款问题上,不仅仅要考虑银行的因素还应该从企业自身缺陷、宏观政策、融资环境等方面去考虑。
参考文献:
[1] 何自力.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的效益与风险分析[J].金融论坛,2006(1):34- 38.
[2] 李季.中小企业贷款难成因及对策[J].经济论坛,2012(8):81- 82.
[3] 张冉文.民间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4] 韩杨.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2.
摘要:自2012年6月份起,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这就表明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作为中小金融机构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在利率市场化中面临着种种挑战。农村中小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贷款小、急、频的特点,贷款问题本来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在现阶段下,银行利率的浮动势必会严重影响中小企业的贷款。本文试图从农村地区中小金融机构在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之后的执行效应和贷款定价入手,分析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后存在的问题及对企业的影响,提出若干银行管理内控建议以及农村中小企业的应对方式的探讨,以规避风险。
关键词:银行利率 浮动 农村中小企业 贷款
中图分类号:F832.42 文献标识码:A
1 银行利率浮动现状
自1996年起,中国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起步,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经历了十五年的快速发展。在改革期间,牵一发动全身,改革的影响和外延远远超越了金融体系本身。
2011年初,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明,下一步要根据“十二五”规划的要求,要有规划、要有步骤、坚定不移地推动利率市场化。这就显示了人民银行在“十二五”期间推动利率市场化的决心。
1996年6月1号,中国首先开放了银行间的同行业拆借市场利率。
1997年7月份,开放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务回购和现券交易的利率。
1998年末,开放了贴现和转贴现利率。
1999年,国债在银行间的债务市场以利率招投标的方式发行。
2002年,扩大农村信用合作社存款利率浮动幅度。
2004年1月1号起,央行扩大了银行间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在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贷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银行、城乡合作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利率的1.7倍,农村合作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利率的2倍,银行机构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的变化,使得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开放银行机构利率浮动区间下限持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不变。
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报告”中表明,市场化改革的大思路是为: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顺序进行。
2007年1月起,中国基准利率雏形亮相,全国银行间行业拆借中心发布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简称"shibor")正式运行,通过建立以此为基准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和市场利率体系,逐步推进存贷款方面的利率改革。
2012年6月7号,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降息的信息,表示了从6月8号起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这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又一重大决定,这也就表明了我国金融机构可以自己决定存款利率浮动可以在0~10%之间,这一举动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金融存款利率同质化的僵局,标志着我国银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首次出现不同商业银行同种产品不同价格的差异化现象。如工商银行的活期存款利率为0.44%,1年定期存款利率为3.5%,而江苏省南京银行分别为0.4%和3.575%。
2 农村中小企业贷款现状及问题
2.1农村中小企业贷款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且这种重视不仅仅再停留为口头的形式,在国家第三十六号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
在农村这种大环境之中,中小企业要想实现战略性的发展,资金是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只有资金充足的情况之下才能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与机械生产的现代化,同时更好地实现与大城市的接轨促进自身的发展。然而由于中小企业与现代贷款制度中存在着种种问题使得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表现的越来越突出,因此通过深入中小企业之中去切身体会其实际发展状况以及采集各种真实数据已经成为刻不容緩的任务。
对于农村民营企业而言,往往没有一个具体的经营范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该类企业一直通过寻觅性能更加全面更加效率的机器来拓宽其经营范围,同时也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农村民营企业中,一般以生产加工类为主,需要机械加工的企业一般注册资金在10万左右就可以了,同时职工人数也比较少,类似于以前的小作坊。但是对于那些需要大型机械加工的民营企业而言,一般注册资本较高,在100万甚至还要更高,因此职工人数也较多。企业要想实现转型或者规模的扩大都需要较大数额的资金,一般在50~100万之间,只靠企业自身资金进行规模的扩张会对企业日后经营中的资金周转形成威胁,因此必须采用借贷的形式,但是贷款机构对于中型企业并不偏爱,往往是即便申请下来了,还要等很长时间,使企业错过发展机遇。并且银行的贷款利率比民间贷款利率还要高,因此很多中型企业向民间借贷妥协。例如民间贷款年利率在2.5%~4%之间,而今年七月份公布的最新贷款基准利率却在6%之上,将近3%的差距使一些中型民营企业望而却步转向数额较小的民间借贷形式。
根据统计,农村民营企业的资金还是以自有资金为主,借贷资金一般维持在全部资金总额的10%以下,只有在少数急需资金的情况之下,才会达到20%之上。
中小企业要打开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十分困难,银行贷款成为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惟一的融资渠道,然而利用这个唯一的渠道也是困难重重。仅有20%的中小企业能获得银行贷款。由于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信用等级低、难以满足银行贷款的抵押担保等条件,而银行信贷资金有限,中小企业取得银行贷款的难度很大。据统计,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中资金匮乏的在80%以上,其中严重缺乏的达到20%。近几年,每年真正获得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约70万家,不到申请企业的20%,一大批中小企业被挡在了银行信贷门槛之外。
2.2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2.2.1企业信息的不透明性
在我国农村中小型企业大部分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企业的主要竞争优势是技术和市场,大多数企业的发展依托一些技术发明或者重要的销售渠道,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这些销售渠道或者技術已经被其他企业所掌握,这将严重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农村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能力水平低,容易出现账目虚报和瞒报等情况,这种情况下,大部分银行、合作社为了保证贷款的安全性,不会向这些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严重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
2.2.2企业发展观念和体制的落后
农村中小企业地处农村,常具有以下特点:多数为家族企业,缺乏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运营模式不透明,银行很难向其了解和监督;企业的领导人掌握企业的核心管理大权,企业的方向更多的是领导一个人的意图,企业其他人很难参与到企业的决策中。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时,这时的企业发展很容易受到领导个人原因限制,甚至阻碍企业的发展以至于企业走向下坡和衰亡。
2.2.3信用度低、缺乏信用观念
企业信用观念的淡薄是大部分农村中小企业的薄弱点。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的第一着重点就是利益的最大化,盲目地追求收益,很容易忽视企业自身信用的建设。因此我国农村中企业经常出现假冒伪劣、投机倒把、恶意竞争的现象,而且在此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欠税漏税、拖欠贷款、领导出逃等问题,这些因素严重影响农村中小企业的信用度。
3 银行利率浮动对农村中小企业贷款的影响
3.1利率的浮动致使金融体系不健全
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处于同一个金融圈里面,但是中小型企业的银行贷款比例份额只占40%左右。目前,在全国范围内中小金融机构里城市商业银行不到100家,农村商业银行20多家,农村合作银行近150家、城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100家,在数量和规模上远远不够农村中小企业的市场需求。
3.2降低中小企业贷款的信用
据相关规定,中小企业的贷款必须要拥有足够的资产作为抵押,而在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中普遍的问题是缺乏固定的资产,导致不能符合贷款要求,最终不能获得贷款。银行利率的变化,一方面金融机构为了自己的利益考虑,会严格审查中小企业的资产抵押,相应的资产抵押要求会提高。银行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法律法规不适应信用担保机构生存,我国的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善,使得担保缺乏有效的规范,担保没有规范的准入机制,而且在商业性的担保机构进行担保过程中,分散风险无法有效地实施,造成风险的过度集中,增加担保的不确定性;第二,担保机构缺乏规范的运营,目前在大部分地区担保行为更加关注担保机构的数量,导致担保机构的规模和实力都差,担保机构属于政策性时,政府会对其进行过多的干预,容易出现企业不具担保条件,却仍然进行担保业务,导致担保机构缺乏市场化。
由于信用的担保体系不健全,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受到严重的影响,不利于贷款的正常进行。
3.3增加信贷审批程序的复杂度
国内银行金融机构贷款的审批流程十分严格,通常办理需要一个月的时间甚至半年左右,其中包括资产评估、担保、抵押、记录、保险公平公正等。银行利率的浮动,会导致在资产评估过程中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通常结果不尽如人意。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贷款的特点是:金额小、时间急、频率大。大部分企业选择放弃贷款,主要原因是时间成本较高,效果差,还会出现企业危机以及解决了贷款还没有审批下来的情况。由此可见时间成本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4 中小企业贷款困难的解决对策
4.1强化中小企业自身的建设
对于中小企业的建设应包括三个方面:
4.1.1强化企业运营管理
中小企业要改变自己不良印象(企业者素质低、违约率高、贷款风险高),就必须从自我做起,不断创新发展,只有创新出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才会取得更大的市场,小企业具有较小的规模、灵活的管理模式、员工的自主性大等特点,充分发挥这些特点,不断进行产品开发、工艺的进步,能动地提高自身的价值;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运营模式是家庭经营,这种经营方式由少部分企业领导决策,在选拔人才、企业发展规划、决策方面,容易产生错误的决定。因此企业产权的明细以及企业规范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4.1.2树立企业诚信意识
企业的诚信度是银行金融机构贷款重要的参考因素,良好的诚信有助于企业赢得贷款。因此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对获得金融机构贷款起到重要作用。可以从以下的方面改善:企业的领导者要具备良好的诚信,中小企业领导的个人表现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起到带头模范的作用;建设企业诚信文化,一个企业的诚信不是只靠领导者体现的,需要把诚信传播到每一个员工身上,形成一个良好的诚信氛围;重视企业诚信的积累,在与其他企业合作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还贷诚信,交易过程中加深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了解,给企业未来的贷款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4.1.3加强企业信息体系的建设
信息的不对称性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互动是解决贷款融资问题的关键。政府和金融机构建立完善的诚信系统制度,可以方便金融机构的信息查询。中小企业也要做出相应的完善,健全企业信息系统,记录保存企业经营管理、财务等重要信息,实现企业和金融机构征信系统的对接,为银行金融机构提供准确、有力的数据信息,提高企业的贷款率。
4.2优化企业贷款融资的氛围
中小企业贷款问题实质上是机制和体制的问题,需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银行给中小企业的贷款。优化融资氛围主要从完善诚信担保体系、规范企业贷款方式、健全中小银行机构、建立和完善政府征信系统方面优化融资氛围。
4.2.1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拓宽融资渠道
市场上大多数中小企业规模小、资产少、信用低等原因很难通过贷款的审查,也就无法得到贷款。当前我国采用的是政策性担保、商业担保以及互帮互助担保作用、相互补充等模式,以政府作为主体的政策性担保,辅以商业担保和互助担保。政府应充分地引导民间资本、合理地引导服务于中小企业,通过多种形式提高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担保能力。调整中小企业的互助担保地位,提高企业自我能力,利用企业间的互帮互助解决融资问题达到合作互赢,同时商业的担保和政策性担保也要起到补充的作用,促进健全多层次、综合的诚信担保机制。
4.2.2 规范企业贷款方式
面对贷款问题,非正规的贷款方式比银行机构贷款更加方便,具有门槛低、速度快、手续少等优势。大多数中小企业在正规贷款碰壁时,通常会寻求非正规的贷款方式。对于非正规融资方式,需要引导与规范,能够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具体的措施有建设各地区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和小额贷款公司。
4.3.3 健全中小银行机构
中小企业容易从中小银行机构获得资金支持,原因是对于大型银行机构,小型银行机构更加具有可选择性,而且从资金角度上看大城市和大型企业拥有大部分的资金资源,相对地中小企业获取资金小,大型城市银行不会在意。中小银行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资金资源分布不均匀的现状,因此需要加大中小金融机构的建设,包括社区银行和乡村村镇银行。可以实施的措施有,通过国有银行在各乡镇分支的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但是这并不是长久的方法;长久的眼光来看,引入竞争机制可以降低贷款融资过程中的管理成本、信息成本等。
4.3.4 建立和完善政府征信系统
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缺少准确、完善的信息系统。银行和企业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是中小企业贷款的根本问题,加强银行和企业之间交流和理解,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信贷登记机构的建设能够使企业和银行更加顺畅地沟通和交流,可以使信贷机构获得更加详细的企业资料和数据,能够准确地分析企业的风险,降低不良贷款的发生率。征信系统的建设可以查询企业的信用狀况,为企业贷款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贷款提高更加详细的资料,提高贷款的成功率。
4.3银行信贷制度的改革
深化银行信贷制度的改革,主要从信贷产品、信贷管理两个方面进行。
4.3.1信贷产品的开发和创新
提高中小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对比与国有商业银行来说,中小银行主要有股份制银行、城镇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等分支机构少和资金不充足的特点,很难吸引大型优秀的企业客户,所以中小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小企业。只有创新信贷产品才能促进与中小企业更好地合作,具体措施有:丰富信贷产品的种类、调整信贷结构、规范信贷的管理等,中小企业贷款拥有自己的特殊性(借款少、时间急、频率大),中小银行机构应该根据每一个中小企业的贷款特点来调整贷款步骤和程序,在时间上要节约,减少不必要的流程手续,改善信贷人员的权利范围,对企业的贷款需求给予支持;中小银行机构分布散覆盖在各个地区,在提供贷款业务时应该因地制宜积极发展适合本地区域经济的信贷产品;加强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合作交流,有效掌握企业的信息,提高贷款的回收率,增加企业和银行的合作伙伴关系,培养出良好的企业顾客和优质的信贷服务。
4.3.2改革信贷管理制度
信贷制度的建设和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是中小银行发展过程的重要内容。保证企业的更好发展,需要充分信贷资金,需要对贷款严格审查,在贷款前详细地调查企业信息,贷款过程中加强监督审查,贷款后要及时复查。记录企业的每一次借贷账单信息,及时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提高银行借贷给企业的信心。银行机构要增加风险意识,时刻关注企业的发展动态,有效地增加贷款的成功率;合理地根据企业发展状况调整利率变化,一方面提高银行机构的收益;另一方面及时帮助企业渡过资金危机;强化机制的建设。完善风险和奖励机制,增加企业贷款比例同时也要建立良好的约束机制,确保贷款的成功,风险和利益并存,审核贷款的发放的同时要分析风险收益率,在确保贷款给企业的同时,保证自身的风险规避,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企业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5 结束语
本文主要从银行利率的浮动对中小企业贷款影响的分析,论述了银行利率的浮动现状、中小企业的贷款现状及问题,从金融体系、中小企业信用、审批程序三个方面分析了银行利率浮动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影响,并给出一些相关建议。在中小企业贷款问题上,不仅仅要考虑银行的因素还应该从企业自身缺陷、宏观政策、融资环境等方面去考虑。
参考文献:
[1] 何自力.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的效益与风险分析[J].金融论坛,2006(1):34- 38.
[2] 李季.中小企业贷款难成因及对策[J].经济论坛,2012(8):81- 82.
[3] 张冉文.民间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4] 韩杨.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