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讨

范彩彩
摘要:在互聯网创业热潮下,创新创业教育容易出现方向上的误区。要做到培育出具备创业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优秀人才,带动地方产业创新发展与经济发展,产学官联合互动,丰富创新创业资源,完善创新创业政策,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平台是必要的举措。
关键词:创新创业 大学生 互联网 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使互联网创新发展模式异军突起。高校如何在这种背景下,培养出具有更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学生,完成高水平人才培养工作的历史使命,成了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刘红玉在《国家创新战略演变研究》一文中将我国创新战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探索阶段(1949-1977年)、科技发展战略向创新战略演变阶段(1978-2005年)、生态化的自主创新战略确立(2006年—至今)[1]。
对应于我国创新战略发展的过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际上也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缺失阶段(1949-1977年)高校毕业生尚处于上山下乡的时代命运下。
第二,技术创新逐步发展阶段(1978-2005年)人才逐步得到重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就业率普遍高。
第三,创业教育逐步发展阶段(2006-2012年),2001年后,大学生就业压力逐步增加。2010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但创新创业教育并未强制纳入高校正式课程。部分高校过于重视创业知识传授和创业技能训练,出现采取急功近利措施的现象[2]。
第四,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齐头并进的发展阶段(2012—至今),2012年,国家确定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教育部下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始进入调整阶段,更多的专家学者提出了更深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自主创业不仅要求学生能结合专业特长,根据市场前景和社会需求做出自己的创新成果,而且要直接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使大学生由知识的拥有者变为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做出贡献的创业者[3]。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业精神[4]。实施创业教育不仅仅是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更重要的是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意识与能力[2]。
2 互联网创新发展模式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广泛应用和中国网民数量的大幅度增加,互联网创新不断涌现,利用互联网进行创新发展的案例比比皆是。
互联网创新发展从大的方面来讲可以用“互联网思维”一词概括,从小的角度来讲,可以说是“互联网+”。互联网思维的本质其实是利用互联网的力量,将商业回归本质。而“互联网+”的实质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在各个产业内部及产业间的运用,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配套技术的嵌入,在行业间产生反馈、互动与协调,最终出现大量化学反应式的融合与创新。
受互联网创新浪潮的影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开始对互联网创新创业大力推崇。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容易产生以下几种误区。
2.1片面追求平台式创业,意图简单复制现有成功模式
在现有的互联网创新成功案例中,美团、饿了么、滴滴打车等平台经过资本市场的融资市场估值不断翻倍,资本投资收益率节节攀升。资本市场在面对互联网创新创业的浪潮中跃跃欲试,唯恐失去投资的大好机会,而创业者也试图将现有成功模式简单复制到其他行业,创立新的行业平台,进而得到资本市场的垂青。一边是不断刷新市场估值的创新平台不断涌现,一边是资本市场的风起云涌和创业者的跃跃欲试,市场泡沫形成。高校大学生在平台式创新中具备技术与人才优势,但对平台双方的资源极度缺乏,没有买卖双方资源的注入,注定了平台是无根之水。
2.2跨界创新却未进行深度行业调研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推崇互联网创业,鼓励进行跨界创新。这种创新必须基于对传统产业的深度了解。这些深度了解在目前的高校资源环境中还难以完全实现。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师资力量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由经济管理学院的教师,很难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虽然有少数校外聘请的“实战派”教师,但难以实施高效的教学。二是辅导员,他们也缺乏创业经历与体验,难以把握创业的精髓[2]。
2.3片面追求商业模式创新,缺乏高精尖技术创新驱动型人才
国外不少高校都在生态、智慧、创意等领域推出创新创业孵化器[5]。美国青年创业者主要在互联网、生物制药、新能源、媒体等领域。我国青年创业扎堆在互联网、零售等方面,由此可见差别[6]。国外创业者更多注重在技术创新,而我们的青年创业者更注重的是商业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的创新固然能够对目前的传统产业革新找到方向,但并不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高校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应当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理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出具备技术创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市场判断能力的综合型创新人才。只有以此为目标,才能够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进程。
2.4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运动化
创业无易事,提倡万民创业并不代表人人适合创业。每个青年所具备的素质能力不同,不能够片面鼓励大家都参与到创新创业中来。目前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因囿于绩效考量,重在参与创新创业培训的人数,同时不断建设各种大学生创业园、孵化器,办各种创业培训班。这些平台的建设固然有必要,但也存在了挂空牌子的现象,跟进服务也不到位。
创业最重要的主体仍然是人,要认清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无资源、无经验的现状,不能仅仅是鼓励他们创办了企业,送出了校门就完成任务。有些创业青年受到成功案例的鼓舞,打无准备之仗,结果必然不尽人意。另外,互联网式的创新创业,成功也多为小部分精英分子,这些精英分子也是在经过多年的行业深入和多方资源整合后才能够做成功的,虽然商业模式的创新在成功之后看来比较简单,但也是创业者们经过多少年的行业打拼换来的经验,并非一种模式的变更就能成就的。
3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建议
3.1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团队建设,合理规划创新型创业人才的培养方式
创新创业教育的团队建设作为教育力量的关键因素,应进行整合式建设。校方以经济理论专家老师、技术带头人、辅导员老师为主,主要负责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理论学习、技术研发、跟踪服务三个方面;创新发展产业中聘请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行业协会专家作为创新发展产业指导老师,带领创业者深入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及难题;政府部门引入部门产业发展负责人、就业服务部门工作人员、工商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为创业者提供各方面产业政策、就业服务政策、工商管理服务等细节服务。
3.2高校与政府合作,完善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及服务
创业者创新项目经过专家评估或系统筛选,可以进行市场化运作后,必须依赖于创业平台。创业园、孵化器、创客空间作为创业平台都必不可少。
高校可在学校内部设置创业区,对校内产生的优质创业项目给予支持,让创业团队有基本的办公与试验场地,尤其是技术创新项目,对场地有需求,试验周期长。
政府部门设置创客空间、创业园、孵化器分别针对技术创新产品展示与技术交流、项目团队初期办公场地落实、成长期创业团队扶持场地。三种空间形态分别对应不同阶段的创业团队需求。另外,园区内设置专门的创业服务人员,负责创业政策的宣传和落实。
3.3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增强创新创业服务政策支持
在全球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和大数据的运用下,创新环境面臨着比以前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创业者所面临的信息更加繁杂,资源更加分散,主体更多。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服务主体多个主体独立运作的信息资源配置模式已经难以应对新形势下的创新发展要求。
信息共享机制平台的建设不但是为了资源的协同配置,更是多部门、多角色的协同创新工作系统。该平台的建设应基于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的搜集运用,将多部门多角色的信息资源与服务内容进行跨系统的整合,必须涵盖三个维度八种角色(建议1中所提)各自所能提供的全部信息资源和服务内容;其次,必须能够实现信息资源提供者和需求方的直接沟通与交流,保障双方信息数据的及时传递;最后,创新创业主体在技术研发、产业调研、生产过程中产生新的动态信息需求,应能得到相关资源提供者的及时准确答复与帮助。
信息共享机制平台促进了信息流的畅通,能够保障创新创业主体在从一个简单的创意开始,提供理论支持,将创业资金成本、场地成本、行业资源、政策服务,项目申报等环节具体化、数据化,更有利于创业主体预知项目进展过程中可以得到的支持和可能出现的难题,及时做应对措施,这对他们快速准确做好整体市场可行性报告,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有着巨大的帮助。
4 结束语
对于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来讲,对创新创业的认知应以培育出具有创业精神、创新思维的优秀人才为目标。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不但要与地方政府合作,制定各种创业创新扶持政策为创新主体保驾护航,深入当地主导产业行业进行创新创业。同时高校还要与企业、政府共同组建具备强大的教育团队,才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更适合的创业型人才,为创新型国家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刘红玉,彭福扬.国家创新战略演变研究[J].科 技 进 步 与 对 策,2009 ,26(19) :191- 195 .
[2]罗三桂.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现状及提升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13 (12) :7- 10 .
[3] 李敏义.谈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2 (3) :58- 59
[4] 韩力争.创业教育的本质和落实关键[J].中国高等教育,2013 (2) :48- 50
[5]周祖翼.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3(8) :42- 43 .
[6]魏江.浙大管院魏江批判当下“高校创业教育运动化”,[EB/OL].http://www.chinadaily.com. cn/micro- reading/2016- 09/19/ content_26832631.htm,2016- 09- 19.
相关文章!
  • 把握国企党建关键 提升国企党

    贺可玲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31-02摘 要 新時代国有企业要加强党建工作,夯实党建基础,全面强化党

  • 非国有企业档案监管方式研究

    蔡美波+闫冬+何芮摘要:本文基于非国有企业档案监管方式的特点,针对存在的监管依据不充分、监管范围不明确、监管难度加大等问题,提出主

  • 农地流转的困境与出路

    温世扬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