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分析
郭娜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就成为了高职院校教育的首要目标和任务。本文通过资料搜集和整理阐述了创新人才的内涵,结合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的分析给出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高职高专;酒店管理;创新型人才
我国学者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开始重视构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体系和操作体系,并且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但就其进展而言,本文认为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指出人才培养的关键之处——人才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拟从酒店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入手,探讨创新人才的培养路径。
一、创新人才的内涵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倡导培养创新型人才或创造型人才以来,有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学术论文不胜枚举。但对于什么是创新(创造)型人才,大家的观点并不一致,我国教育界主要是从创造性、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角度阐释创新人才或创造型人才的。国外对创新人才的理解比我国要宽泛一些,他们大都是在强调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同时突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从国外有关大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阐释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来。在英国,什么是绅士型的领袖和学者?按照英国 19世纪教育家纽曼的话来说,就是“学会思考、推理、比较、辨别和分析,情趣高雅,判断力强,视野开阔的人”。他们不但掌握了普遍的完整的知识,而且智力高度发达,充满智慧和思想,富有勇敢、公正、客观和正直等优秀品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要求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但在教育目的的阐述上仍
坚持全人或完人的培养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
和明天》中指出: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出“完善的人”,“使人日臻完善;使
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
的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想家,来承担不同
的责任。”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分析
创新人才的培养既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现实需求,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巨大需求也希望高职院校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所以结合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的案例提出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路径。
1.转变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和教学质量
(1)转变旧观念,首先全体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意识到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也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所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将之作为重要的工作任务。人才培养模式也应该以素能兼修为目标,深入贯彻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过程。
(2) 应大大加强教学过程中实践性教学比例。采用案例、参观等身临其境、教学效果好、学生可积极参与的教学方式。如果酒店管理课程全部都采用理论为主讲授式的传统教学法,则会让学生学之无味,空洞微效。老师的授课需要学生积极的参与,提出的问题也不是在于寻求唯一的答案,而是考察学生在寻求答案过程中的表现与能力。比如与酒店管理直接相关的理论课程如人力资源管理便可以采用相似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模拟招聘。而餐饮管理也可以请专业的酒店管理人员现场教学,经实践证明效果很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提高,同时无形中也可以接触到酒店行业的一线信息与专业人士。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要有稳定的教学经费保证经常性地请实践性的管理师资来讲座,同时能多安排现场观摩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现场体会。我们应该改变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体现酒店管理的学术理论与实践知识、技能相结合的特点,使学生在获得丰富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扎实的实践操作技能和经验。
(3)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高校专业教师会传授知识但缺少行业信息,企业人员有技能和信息但缺少对学生传授知识的能力,因此,要加强校内专业师资力量的培训。一是可组织和邀请行业相关专家,通过多种形式对高校教师进行培训。高校则把教师输送到一流的酒店实地兼职并保证投入到酒店的中高层经营管理中,保证人人成为“双师型”教师,以此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对行业缺乏认知、学生应用能力薄弱的问题。二是校企结合,投入实践。由于高校聘用教师偏重学术研究能力,酒店专业教师大多理论能力较强,而没有实际企业经验,讲课时不可避免会有教条主义倾向。因此,高校应该寻找和企业合作机会,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习,有过实习体验的教师更容易开展案例教学,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同时,由于教师在实习过程中必然和各类客人有所接触,对于服务和管理也会有很多切身体验,能够把真实感受传递给学生,也会帮助学生对将要从事的职业有更好的心理准备。
2.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合理安排创新型理论与实践课程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1)就理论课程的安排上,可以邀请了知名酒店的企业家成立委员会,对专业的建设提出要求和建议。在每门课程开设前,组织专业教师进行课程内容的探讨,按照本院酒店管理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设定,尽量避免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冲突,保证学生学习质量。将一些不必要开设的理论课程替换成职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课程或素质培养类课程。比如英语口语类的酒店英语、交流表达类的商务沟通可以适当的增加课时比例。开一些能够拓展创新思维的课程比如:个性化服务、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2)合理安排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比例,探索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将传统的2+1模式中长期的顶岗实习与短期的顶岗实训相结合,短期顶岗实训与校内实训室训练相结合,实训室训练和教室训练相结合。充分利用酒店企业真实的工作场景和客源丰富的优势让学生积累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通过长短结合,校内和校外的结合,让学生不仅得益于校企合作的工作经验,还有时间进行归纳总结,不断的反思实训中存在的问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应用型和经验型的专业,实践课程的安排和课时比例不应该少于理论课程的安排。但是不同地域的高职院校还应该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安排具体的教学运行。
3.构筑创新人才培养新标准,合理评估人才
合理的对人才进行评估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创新行为作为衡量人才的维度必然会引导学生朝向这方面努力,教师也会根据这样的标准就改善自己的教学计划和安排。
(1)创新人才培养标准应多样化,形成以绝对标准为主、相对标准和个性标准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绝对标准衡量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及目标达到的程度,激励大家朝着共同目标努力。相对指标和个性指标根据学生自身人格特点和能力倾向而制定的个性化标尺。这种评价方式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把握学生发展动态,也可以使学生学生更清晰的的把握自己的个性发展水平,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挖掘学习潜能。
(2)创新人才评价标准应该全面化,在考核内容上应该突出创新能力并注重内容的全面性,主要应包括:酒店管理基础知识,酒店管理心智技能,创新实践能力。在评价方法上也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不但让学校教师评价,还让社会、家长、企业、同学共同参与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口试、笔试、实践性考试、开卷和闭卷想结合的方法,目的力求全面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
4.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型人才是具备后续能力的人才,而且是后续能力发展的关键。要具备创新的思维方式必须具备比较完善的知识结构。,除了技能方面的学习,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首先,开设人文素质培养课程或讲座,为大学生接受较为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奠定基础。比如将河南旅游基础课程纳入选修课范畴讲述河南历史、人文方面的知识,开展哲学、艺术、审美等方面的讲座。重视人文学科的发展,在课程设置、资源配置、经费投入、师资培训等方面保证人文学科的教学需要。其次,在各专业课传授中渗透人文精神。人文教育要贯彻在每门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目前大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一般总在60%以上,而且倍受学生重视。如果在学生最关心、花时间精力最多的专业课程中贯穿和渗透了人文教育的精神,人文素质教育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完善评价体系,构筑人文素质培养标准。按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把人文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整体规划,构建人才素质的评估标准。完善大学生人文素质评估内容和评估手段,将学生在参加各种文化社团、文体活动、艺术竞赛、演讲比赛及人文社科类知识竞赛时所取得的成绩和表现作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评价依据。
5.重视专业型社团建设,利用丰富的社团活动培养创新人才
专业型社团将专业教学和社团建设结合起来,使社团服务于实践教学,又使实践教学反过来促进社团的发展,在实践教学改革和大学生素质教育方面都得到提升,既是实践教学的特色,又成为学生管理方面的特色。
社团活动提供实践技能培养的演兵场,同时又是个人素质提高的平台。增强了学生服务意识,同时促进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改革。有效促进产学研结合,同时有利于学生积累社会经验 。专业型社团建设将成为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通过社团建设,在学生的技能培养方面能够更上一层楼,特别是能够培养选拔出一批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优秀学生,而且有利于在广大学生中树立热爱专业的良好风尚,促进学生思想健康发展,减轻学校在学生管理方面的负担。专业型社团在实践教学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结合方面的有效途径仍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曹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新人才素质的内涵构成及其培养路径[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02期;
[2]刘藴.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视角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