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少教多学”理念提高初中物理课堂学习效率
洪东晓
摘 要: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已经无法跟上时代步伐,尤其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此时就要求教师按照新课改要求来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而实施“少教多学”策略可以使学生转变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自主学习能力,确保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效率;少教多学
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无论何时都是教育研究的主旋律,也是每位教教师梦寐以求的目标。因此,每个时期都有相关教育家提出具有时代性的教育方法,引起教育改革的一个又一个高潮。但究其根底,目的都是一致的——“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少教多学”也不例外,“少教多学”策略的研究和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初中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还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少教多学内涵
“少教多学”策略倡导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引导者、引发者的角色,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
“少教”:首先要启发性地“教”,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教师要在恰当的时机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但又适量的帮助;其次是针对性地“教”,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个体差异展开教学;再者是创造性地“教”,要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精心设计问题和情境,帮助、激发、强化、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最后是系统性、推进性地“教”,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支架”,通过支架的支撑作用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形成基本框架和清晰的思路。
“多学”:并不是多背诵、多做练习,教师要通过“少教”将学生的学习变成发自内心的活动,逐步引向积极学习、深度学习、独立学习的境界。一是“积极学习”,即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实践中运用所学内容,使学习变成发自内心的活动。二是“深度学习”,即学生积极地探究、反思和创造,而不是记忆性学习,特别是规律、概念教学,使学生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的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三是“独立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自主思考、自主提问、自主选择、自主领悟。如果经过学生个体思考可以理解、领悟的学习内容,应该依靠其个人能力独立完成。
2 “少教多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总体感受
在教育领域,引入“少教多学”策略至关重要,对于教师可以提高其综合素质水平和教学能力,对于学生可以有效的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而物理属于一门自然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实验为主,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了解和掌握,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总结能力,提升了学生学习效率。
在物理概念、规律课中,“少教多学”强调概念的建构与规律的归纳交由学生完成,并不是教师把物理概念和规律直接告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生活实例、具体事例、实验出发,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通过归纳法,抓住本质,化抽象为理性认识,形成物理概念或规律,接着又放手让学生尝试演绎推理,拓展概念或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学生获得了概念与规律的学习方法,收获了学习成就感。
在物理實验课中,所涉及到的“少教多学”一般要求学生在课程开始之前,对本次实验的内容、流程有所了解和掌握,从而对实验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和认识,随后就可以自己进行操作,对物理理论进行验证,从而加深对相关内容的了解和掌握。在物理实验课中“少教”一般要求教师在布置完实验任务之后,就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该过程中尽量不要对学生进行干预,但是对于一些错误的操作要给予及时的纠正,并视具体情况及时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然后对学生实验后所反馈的问题进行系统性教学,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在物理习题课中,可以通过“说题”来落实“少教多学”,在学生自己解题的基础上,有争议或较难的部分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解题及说题,让学生或小组说出题目的设计意图、题眼、解题思路、解题拓展等,在该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解题过程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对于存在错误的地方要给予及时的纠正,并为他们展示正确的做法,从而让学生明白错在什么地方,对在什么地方,保证学生对每一个环节的知识都有所掌握。
3 在初中物理光学教学中应用“少教多学”提高课堂效率的几点思路
初中物理知识经常需要通过创设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教,通过一个接一个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恍然大悟:“噢,原来是这么回事”,使物理知识巧妙的纳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 学生在光学学习中,关于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折射规律容易产生混淆,以及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下面就这两个问题说说自己怎样设置情境,设置什么样的情境,在实际教学中的处理谈谈几点思路。
3.1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材处理
八年级学生刚接触到物理这门既熟悉而又陌生的新学科,学习兴趣很浓,但是概括能力较弱。学生对生活中的光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如常用的透镜:照相机镜头、放大镜、投影仪等的成像具有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并且通过前面两章内容的学习已经初步知道了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有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但提出问题和设计实验探究方案仍对学生有一定的困难。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本章的重点,是体现课程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一个很好的范例。让学生带着问题,用探究的方法既使学生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又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强化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
课堂一开始先请学生自己动手,利用实验室所提供的器材:光具座、凸透镜、光屏、刻度尺、蜡烛、火柴,看谁能在光屏上找到其中的一种像。
设计意图: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物理实验做的还比较少,较难对实验探究形成系统的方案,利用八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让他们自由地动手、动眼,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先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成就感将为后面的物理学习注入一剂强心剂,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从“玩”中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并引导他们解决问题。
在实验过程教师要在巡视过程适当的加以引导,比如:蜡烛、凸透镜、光屏要如何摆放才能使光屏上成像;光屏上的像观察结果要清晰时才是真正的成像;当光屏上无法成像时可以做怎样的调整方可看到蜡烛的像?等等,引导可根据实际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加以引导,但切记不可立即将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答案直接告诉学生。
当每位同学都能获得成功后,挑选实验中出现的几个典型问题、及实验结果进行展示,并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寻找答案,突破难点。“蜡烛、凸透镜、光屏要依次排列”“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要在同一高度上”“光屏上成的像有何特点”“为什么成像有的是放大的、有的是缩小的”,逐步讓学生发现成像的特点与物距有关,从而引发实验的第二阶段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的关系。
在实验过程,可适当给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当然,问题既不能过度的限制了学生的探究思路和方法,又要能起到恰当的引导作用,降低实验难度,让学生比较容易取得实验的成功。因此,问题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如: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像,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像,物距越小,像的大小如何跟着变化,什么条件下凸透镜能当放大镜用,并适时的解释实像和虚像。在学生实验过程,个别学生未能发现的常见问题,教师也是有必要将问题抛出,引导进行实验,如:在实验过程中探究像的变化和物距变化有关外,还要能进行物距与一倍焦距、两倍焦距的对比;将透镜遮掉一半之后,所成的像有何变化等。
下面我再谈谈当凸透镜成像实验探究完后,如何让学生在已经初步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基础上,能更深层次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因为实验得到的规律只能让学生获得一种体会和感知,不能理解的话,时间一长就又忘了,同时,凸透镜成像规律也是初中物理光学教学的一个难点,规律较长、且有一定的相似度,学生很容易产生混淆,所以这个知识点能否是学生理解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我个人觉得采用光路图做凸透镜成像可以很大程度帮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且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效果极佳。虽然在初中阶段,凸透镜成像光路图不做要求,但就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掌握了凸透镜的几种特殊光路图,完全有能力做光路图来发现凸透镜成像规律,并能得到很好地理解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也有助于实虚像的理解。这使得知识能前后呼应,形成系统性。学生掌握了用光路图还原凸透镜成像的方法后,可以不用刻意去记忆规律,减轻了学生学习物理规律的记忆量。
3.2 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折射规律教材处理
先让学生一步一步将下列光路图(图1-3)完成:
从一步一步的作图,学生逐渐明白了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及规律,当学生对物理原理弄懂之后,学习兴趣倍增,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少教,并不是老师撒手不管,而是需要教师树立“少教多学”理念,为学生精心设计探索问题,并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置问题一般是教师根据学生当前学习状况和教学内容来为学生设定的相关问题,并且各类问题的设置最好由浅人深,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给予全面的考虑,从而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使课堂教学任务更好的完成,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 结束语
在进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借助“少教多学”策略不仅可以对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而且还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使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 要: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已经无法跟上时代步伐,尤其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此时就要求教师按照新课改要求来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而实施“少教多学”策略可以使学生转变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自主学习能力,确保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效率;少教多学
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无论何时都是教育研究的主旋律,也是每位教教师梦寐以求的目标。因此,每个时期都有相关教育家提出具有时代性的教育方法,引起教育改革的一个又一个高潮。但究其根底,目的都是一致的——“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少教多学”也不例外,“少教多学”策略的研究和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初中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还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少教多学内涵
“少教多学”策略倡导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引导者、引发者的角色,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
“少教”:首先要启发性地“教”,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教师要在恰当的时机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但又适量的帮助;其次是针对性地“教”,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个体差异展开教学;再者是创造性地“教”,要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精心设计问题和情境,帮助、激发、强化、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最后是系统性、推进性地“教”,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支架”,通过支架的支撑作用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形成基本框架和清晰的思路。
“多学”:并不是多背诵、多做练习,教师要通过“少教”将学生的学习变成发自内心的活动,逐步引向积极学习、深度学习、独立学习的境界。一是“积极学习”,即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实践中运用所学内容,使学习变成发自内心的活动。二是“深度学习”,即学生积极地探究、反思和创造,而不是记忆性学习,特别是规律、概念教学,使学生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的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三是“独立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自主思考、自主提问、自主选择、自主领悟。如果经过学生个体思考可以理解、领悟的学习内容,应该依靠其个人能力独立完成。
2 “少教多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总体感受
在教育领域,引入“少教多学”策略至关重要,对于教师可以提高其综合素质水平和教学能力,对于学生可以有效的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而物理属于一门自然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实验为主,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了解和掌握,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总结能力,提升了学生学习效率。
在物理概念、规律课中,“少教多学”强调概念的建构与规律的归纳交由学生完成,并不是教师把物理概念和规律直接告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生活实例、具体事例、实验出发,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通过归纳法,抓住本质,化抽象为理性认识,形成物理概念或规律,接着又放手让学生尝试演绎推理,拓展概念或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学生获得了概念与规律的学习方法,收获了学习成就感。
在物理實验课中,所涉及到的“少教多学”一般要求学生在课程开始之前,对本次实验的内容、流程有所了解和掌握,从而对实验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和认识,随后就可以自己进行操作,对物理理论进行验证,从而加深对相关内容的了解和掌握。在物理实验课中“少教”一般要求教师在布置完实验任务之后,就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该过程中尽量不要对学生进行干预,但是对于一些错误的操作要给予及时的纠正,并视具体情况及时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然后对学生实验后所反馈的问题进行系统性教学,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在物理习题课中,可以通过“说题”来落实“少教多学”,在学生自己解题的基础上,有争议或较难的部分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解题及说题,让学生或小组说出题目的设计意图、题眼、解题思路、解题拓展等,在该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解题过程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对于存在错误的地方要给予及时的纠正,并为他们展示正确的做法,从而让学生明白错在什么地方,对在什么地方,保证学生对每一个环节的知识都有所掌握。
3 在初中物理光学教学中应用“少教多学”提高课堂效率的几点思路
初中物理知识经常需要通过创设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教,通过一个接一个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恍然大悟:“噢,原来是这么回事”,使物理知识巧妙的纳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 学生在光学学习中,关于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折射规律容易产生混淆,以及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下面就这两个问题说说自己怎样设置情境,设置什么样的情境,在实际教学中的处理谈谈几点思路。
3.1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材处理
八年级学生刚接触到物理这门既熟悉而又陌生的新学科,学习兴趣很浓,但是概括能力较弱。学生对生活中的光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如常用的透镜:照相机镜头、放大镜、投影仪等的成像具有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并且通过前面两章内容的学习已经初步知道了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有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但提出问题和设计实验探究方案仍对学生有一定的困难。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本章的重点,是体现课程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一个很好的范例。让学生带着问题,用探究的方法既使学生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又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强化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
课堂一开始先请学生自己动手,利用实验室所提供的器材:光具座、凸透镜、光屏、刻度尺、蜡烛、火柴,看谁能在光屏上找到其中的一种像。
设计意图: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物理实验做的还比较少,较难对实验探究形成系统的方案,利用八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让他们自由地动手、动眼,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先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成就感将为后面的物理学习注入一剂强心剂,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从“玩”中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并引导他们解决问题。
在实验过程教师要在巡视过程适当的加以引导,比如:蜡烛、凸透镜、光屏要如何摆放才能使光屏上成像;光屏上的像观察结果要清晰时才是真正的成像;当光屏上无法成像时可以做怎样的调整方可看到蜡烛的像?等等,引导可根据实际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加以引导,但切记不可立即将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答案直接告诉学生。
当每位同学都能获得成功后,挑选实验中出现的几个典型问题、及实验结果进行展示,并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寻找答案,突破难点。“蜡烛、凸透镜、光屏要依次排列”“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要在同一高度上”“光屏上成的像有何特点”“为什么成像有的是放大的、有的是缩小的”,逐步讓学生发现成像的特点与物距有关,从而引发实验的第二阶段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的关系。
在实验过程,可适当给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当然,问题既不能过度的限制了学生的探究思路和方法,又要能起到恰当的引导作用,降低实验难度,让学生比较容易取得实验的成功。因此,问题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如: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像,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像,物距越小,像的大小如何跟着变化,什么条件下凸透镜能当放大镜用,并适时的解释实像和虚像。在学生实验过程,个别学生未能发现的常见问题,教师也是有必要将问题抛出,引导进行实验,如:在实验过程中探究像的变化和物距变化有关外,还要能进行物距与一倍焦距、两倍焦距的对比;将透镜遮掉一半之后,所成的像有何变化等。
下面我再谈谈当凸透镜成像实验探究完后,如何让学生在已经初步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基础上,能更深层次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因为实验得到的规律只能让学生获得一种体会和感知,不能理解的话,时间一长就又忘了,同时,凸透镜成像规律也是初中物理光学教学的一个难点,规律较长、且有一定的相似度,学生很容易产生混淆,所以这个知识点能否是学生理解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我个人觉得采用光路图做凸透镜成像可以很大程度帮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且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效果极佳。虽然在初中阶段,凸透镜成像光路图不做要求,但就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掌握了凸透镜的几种特殊光路图,完全有能力做光路图来发现凸透镜成像规律,并能得到很好地理解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也有助于实虚像的理解。这使得知识能前后呼应,形成系统性。学生掌握了用光路图还原凸透镜成像的方法后,可以不用刻意去记忆规律,减轻了学生学习物理规律的记忆量。
3.2 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折射规律教材处理
先让学生一步一步将下列光路图(图1-3)完成:
从一步一步的作图,学生逐渐明白了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及规律,当学生对物理原理弄懂之后,学习兴趣倍增,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少教,并不是老师撒手不管,而是需要教师树立“少教多学”理念,为学生精心设计探索问题,并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置问题一般是教师根据学生当前学习状况和教学内容来为学生设定的相关问题,并且各类问题的设置最好由浅人深,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给予全面的考虑,从而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使课堂教学任务更好的完成,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 结束语
在进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借助“少教多学”策略不仅可以对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而且还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使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