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发明平茬神器 收割灌木以一当百
近年,沙尘暴在春秋两季不断地肆虐。作为防风固沙的翘楚,柠条因其耐寒容易生长而被广泛种植。但是它每生长三到五年,就必须从根部切断,经过平茬,否则柠条就会死亡。
张新明,一个只读过初中的农民,却运用自己的智慧发明出一个替代手工的收割柠条的机器,改变了传统费时费力的收割方式。
长期以来,我国常用的方法是人工平茬或背负式割灌机平茬,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采收成本高,平茬质量也不够理想。张新明发明的自走式灌木平茬收割机“以一抵百”,可以替代100个人工。
人工太累引发思考
张新明不爱说话,极爱看书,屋子里摆满了各种书,他说平时农闲的时候就喜欢看书。他从小就对机械感兴趣,爱琢磨。
谈到他发明的灌木收割机,这个少言的汉子兴奋起来,一边在机器旁边比划,一边介绍。灌木收割机主要由割台、圆盘锯、拨料器以及笼式铡草机组成,当高速旋转的圆盘锯在瞬间切断柠条,柠条落在割盘之上,拨料器瞬间将柠条拨进螺旋叶片向中心输送的绞轮内,绞轮把柠条拨入到笼式铡草机中,柠条被切碎后,靠刀叶的风力输送到高处的储存箱之中,瞬间完成收割切碎的全过程。
土地沙化很严重,几乎是刚种上地,刮来一阵风沙就能把庄稼都掩埋了。为了治理沙化土地,种上了大量的柠条,因为柠条耐旱、耐寒、耐高温,容易生长,又是良好的畜牧饲料。但是,这种耐旱植物也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它有三到五年的生长周期,生长到三至五年后,必须进行一次平茬过程,否则柠条就会自然枯死。而以前收获柠条最常用方法就是人工砍伐,但这样的砍伐,平茬方式效率极低,人工劳动强度极大,采收成本高,张新明为此苦恼了很久。
像每一位农民一样,每到柠条收割时节,张新明也要拿着砍刀去柠条地收割柠条。不同于其他农民在收割柠条时只是一心一意地挥动砍刀,虽然张新明平时比较沉默寡言,但他喜欢动脑筋,并且从小就对机械感兴趣。张新明不禁想,有没有可能发明一种机器,加快收割柠条的速度。“我当时就想着,如果有一个齿轮,模仿砍刀的样子在上面多装几个刀片,它高速旋转的时候威力一定很大。”张新明回忆着说。
勤于思考发明创造
张新明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闲暇时喜欢看书,爱琢磨新东西,有了想法后,张新明就马上付诸行动。他将几个钢制的活动刀片焊接在一个铁质的大圆盘上,大圆盘接在拖拉机前,利用拖拉机发动机的威力带动大圆盘飞速旋转,就这样第一代柠条收割机的雏形就在张新明手中诞生了。“其实我刚开始发明柠条收割机的时候,第一次试用并不成功。一开始我把刀片焊接在大圆盘上,砍伐不足20棵柠条刀片就卷刃了,经过改进实验,我才确定大圆盘上要安装活动刀片才能发挥大功效。”张新明说话时充满了自信。
并不满足于收割机仅仅能够轻松地将柠条平茬,为了方便牛、羊等牲口食用柠条,他还发明了能够将柠条粉碎的机器。不过,这些仍不能让张新明停下发明的脚步,经过思考与设计,张新明又发明了一种集柠条收割、粉碎和采集于一体的新型的第二代柠条收割机。可惜的是这个第二代柠条收割机平茬效果不好,遭到了当地林业局专家的质疑。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新明看到邻居在伐树,在观看邻居伐树的过程中张新明有了新的想法。“我看邻居用电锯伐木后,树的断面很平整,我就想如果把我的大圆盘上的活动刀片变成据齿轮,应该会有不错地效果。”张新明笑着说。
经过几次不懈地努力和改进,张新明终于发明了可以在凹凸不平的柠条地里,对柠条进行收割、粉碎和收集一体化的新型收割机。问及张新明对发明机器成功的感受,他激动地告诉记者:“我当时害怕这一次的发明又不成功,还请了林业局的专家来帮我验收成果,林业专家的肯定让我觉得很兴奋,很有成就感。”
因为成功发明了柠条收割机,内蒙古农机院曾邀请他去工作,有编制,月薪高。但张新明回绝了。“我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发明是我的爱好,我的发明成果被肯定我已经很知足了。但我感觉还是做农民更适合我。”
张新明已取得“一种平茬收割机”和“一种平茬收割车”两项国家实用型专利,其中“一种平茬收割机”同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注册了”蒙翔“牌商标。
2013年12月10日,山西省柠条机械平茬技术培训会暨现场演示会在左云县召开。山西省农机局副局长张培增,大同市农机局局长曹旺,以及省农机局相关处室负责人,各项目市、县农机部门负责人参会,张新明应邀参加了此次会议。现场演示会上,张新明介绍了其在柠条机械研发以及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瓶颈等问题,并详细解答了参会人员的有关疑问。培训演示结束后,与会代表又进行了室内讨论,向大家介绍了使用操作经验。目前,张新明已经进入多家合作社,市场逐渐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