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高发展党员工作科学化水平研究

兰荣禄


摘 要: 发展党员工作是确保党员队伍纯洁性,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源头工程”。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省发展党员工作与全国高度一致,都历经了从“曲折阶梯型”向“平缓爬坡型”发展的非均衡性脉络特征。因而在总体上取得良好绩效的同时,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整个发展和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有待提高的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突出问题,需要在其发展的路径、程序、机制、覆盖面及其自身的职业化党务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尊重事实、遵循规律。
关键词: 发展党员工作; 科学化; 非均衡性; 绩效
中图分类号: D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973(2014)04-0103-05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要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这一强调不仅突显了发展党员工作在党员队伍纯洁性建设中居于“源头工程”的基础地位,也隐含了我党在发展党员工作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更为全面提高发展党员工作科学化水平指明了方向和重点。为此,笔者以福建省为例,通过考察其党员发展工作的脉络特征,总结发展党员工作的经验启示,并深入调研相关地方党员发展工作的现状,剖析发展党员工作的成效与不足,旨在就发展党员工作的方向和重点方面如何全面提高其科学化水平进行探讨。
一、新中国成立后福建省发展党员工作的脉络特征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形势的发展,福建省党员数量逐步扩大,从1949年底的9694人到2013年底的2028031人,增加了近210倍。在这64年的历程中,尽管全省发展党员工作总体上保持发展的势头,但客观地说,也并非均衡发展。
以改革开放为标志,这种非均衡发展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见图1)。(1)在发展路径上,与改革开放后的“平缓爬坡型”发展走势相比,改革开放前的29年全省发展党员工作较为曲折,既有建国头三年时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吸纳,也有1952年土改完成后开始的成倍接收;既有1957年整风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的慎重发展,也有1958年开始“全民大跃进”时的超常增长;既有1961年后连续两年的总量下降,也有“文革”后期的突击发展。总体上呈现出稳定发展与超常发展相并存、大起大落相互交错的“曲折阶梯型”发展特征。(2)在发展速率上,至1978年底,全省党员数量为632465人,是1949年的65倍;而2013年底党员数仅比1979年底的667561人多出3倍。固然,这一差异因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全党所面临的形势、体制与中心任务等的不同而可能有重大变化,快速发展未必就能保证新生党员的质量,均衡状态下也未必就一定可以保证党员的纯洁性,但前后相差20多倍的速率也的确反映了全省发展党员工作的非均衡性这一基本特征。
事实上,这一基本特征并非只存在于福建省,图2中两条基本趋于同步的平行线告诉我们,福建省发展党员的态势与全国大体一致。
无疑,这一特征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省在发展党员工作上严格执行了中央的指示要求,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与全国一样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及其经验教训。(1)发展的不均衡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克服,一控制就停止、一放手就失控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1] (2)一些基层党组织对新时期发展党员的政治标准理解不够全面,加之党内不正之风的影响,仍存在着考察不细,把关不严,降低条件,忽视质量,不能起先锋模范作用的问题。[2] (3)党的基本路线及其方针政策正确与否对发展党员工作至关重要。全省发展党员工作几次大的偏差,都与“左”倾思想路线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指导上的失误有着直接关系。[3] (4)发展党员工作最终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但又必须充分体现它自身的规律性。在发展党员时切忌因强调某一时期政治任务的需要,而忽视对党员标准的考核与把握,更不可违背积极分子成长的规律。[4] (5)发展党员工作既要贯彻中央的要求,也要结合省情,既要加强宏观控制,也要加强科学预测。
二、福建省发展党员工作的绩效分析
(一)福建省发展党员工作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福建省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遵循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严格执行党章、《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和《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规定,积极稳妥地抓好发展党员工作,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并取得了较好成效。
1. 抓源头基础,壮大后备力量。坚持把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作为发展党员的基础性工作来抓。(1)拓宽选人视野。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的推优作用,多渠道物色、推荐、培养入党申请人和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发展村组干部、优秀青年、致富能手、科技示范户、退伍军人,企业的班组长和生产经营肯干,教学科研一线人员、中高等院校学生等人员中的优秀分子入党。(2)加强联系培养。通过听取汇报、电话信函交流、电子邮件联系等方式,及时了解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教育计划,确定培养联系人,做好培养教育工作。广泛开展党员与优秀分子、优秀员工的“手拉手”、“结对子”、“一帮一”等活动,培养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先进分子。(3)实行动态管理。各党支部每年对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进行一次分类站队,采取写实办法,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表》中详细记录入党积极分子个人基本情况、思想汇报情况、党组织和培养联系人的考察情况、政审情况及学习培训等有关情况。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把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确定为发展对象,对不具备入党积极分子条件的及时取消资格,使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泉州泉港区实行入党积极分子“滚动式”管理制度,对基本素质好的加强培训教育,对素质差、表现不好的及时淘汰。
2. 抓工作重点,优化队伍结构。着眼于壮大党员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把工作重点放在发展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非公企业中的优秀人员入党,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图3表明,2007年以来,福建省大专以上学历党员数每年均比上一年度至少以1.8以上百分比较大幅度地增长。显然,党员的知识水平结构已得到明显优化。此外,35岁以下党员数、学生党员数、非公企业党员数及女性党员数呈不断增长的势头,也进一步优化了党员队伍的年龄、职业及性别结构。
3. 抓探索创新,突破发展难点。针对全省非公企业数量占绝大多数而发展其从业人员党员总数仍偏少、党的力量在非公企业中相对薄弱的问题,积极探索创新,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好非公企业发展党员工作。(1)夯实组织基础。在各县(市、区)委都设立非公企业党工委,非公企业较多的乡镇(街道)成立了企业党委,专门负责抓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在非公企业比较集中的工业区、商贸区和村(居、社区),以区域为单位组建了党组织,设置了流动党员服务站,成立了行业协会党组织,如安溪县成立了个体私营经济党委,组建了一批条件成熟的商会及茶叶协会党组织,归口管理非公企业发展党员工作。(2)努力优化环境。如泉州市建立了市县乡三级党员领导干部挂钩联系非公企业制度,下派2319名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积极争取业主支持,营造浓厚的党建工作氛围。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党的活动,在入党积极分子建设中把思想政治建设与企业“技能比武”、“比业绩”、“比贡献”等活动结合起来,引导优秀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晋江市借助企业内部网络资源开展党员学习培训,恒安公司党委设立“网上党校”、浔兴公司党委设立“网上党建论坛”等。(3)强化工作力量。注重外部荐派党员,积极推荐大中专毕业生、军转复退军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中的党员到非公企业工作,促进企业党的力量不断壮大。福州市还探索了“结对联创”的做法,推动结对对方组织、人才、信息、产业等方面资源的共享互动,有利于发展党员各个环节衔接,确保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不脱节。德化县还组织比较偏远的11个乡镇分别在城区建立党员管理流动服务站,并成立了75个党小组作为管理服务站下设机构,负责本乡镇流入城区党员的教育管理和优秀务工人员入党的引导培养。
4. 抓规范程序,确保党员质量。始终坚持把保证发展党员质量摆在首位,严格发展党员工作程序,认真履行入党手续,做到工作不走样、程序不变通、要求不降低。(1)坚持党员标准。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标准发展党员,做到“三看”、“五不发展”(即看发展对象是否自觉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否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是否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取得突出成绩,对未列入重点发展对象、培养时间不够、未经政治审查、没有参加培训、入党动机不端正的不发展),既防止求全责备抬高“门槛”,又防止曲解标准降格以求,真正把那些靠得住、有本事的优秀分子吸收入党。(2)严格考察把关。坚持考察思想政治素质与工作表现相结合,组织鉴定与民意情况相结合,采取个人汇报、走访了解、电话约谈、民主测评、部门联审等办法,全面考察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入党动机、政治觉悟、道德情操、群众公认程度等方面的情况。尤其是对进城务工人员,外出务工经商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流入地党组织和流出地党组织加强工作配合,通过发函查询、电话联系、调查核实等办法,了解掌握他们的实际情况。(3)全程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发展党员工作测评制、预审制、公示制、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规范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健全发展党员工作质量保障机制,把好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关、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关、确定发展对象关、接收预备党员关、预备党员转正关,扩大发展党员工作的民主,提高发展党员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与此同时,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全省发展党员工作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尤有必要引起高度警惕。
(二)福建省发展党员工作存在的不足
1. 农村发展党员难。(1)少数农村党组织书记受利益驱使或担心失去“势力”而害怕被“窜位”,因而为防止新党员后来居上,对入党积极分子特别是对年纪轻、致富能力强的入党积极分子,存在“压苗保位”的排挤现象,迫使这些优秀青年游离于党组织考察视线之外“想入而入不了党”;(2)当乡(镇)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换届时,往往因党务干部变动较大,有些从事发展党员具体工作的基层党务干部对业务不够熟悉,甚至个别基层党委还存在审批不够及时、手续不够规范乃至对发展党员材料随意涂改等问题,终因纸包不住火,一般群众发现后,觉得“入不入这样的党都一个样”;(3)部分农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部分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仅发挥不好,甚至表现得比一般群众还差之千里,从而严重影响了党组织的吸引力,令一般群众觉得“不如不入这样的党”。
2. 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党员难。与其他行业相比较,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党员更为艰难,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非公有制企业员工流动性强,缺乏稳定的入党积极分子;二是来自外地的发展对象政审工作开展难;三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基础薄弱,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熟悉党建工作的党务人才缺乏。
3. 引导激励还不够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一些青年人入党意愿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不够,对优秀青年的教育引导工作不够到位,片面强调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对党员的激励、关怀、帮扶较少,因而入党积极性不高。
4. 发展程序繁杂影响发展党员。按照现行党章和有关制度规定,发展一名党员,要经历四个阶段、三十余道程序,非常复杂繁琐。对于人手不足的基层党组织来说,发展党员要承担巨大的工作压力。对于入党积极分子而言,也需要投入相当的时间、精力来完成这些程序。因此,在冰冷的制度、严格的程序面前,无论是基层党组织,还是入党积极分子,都产生了畏难情绪,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发展党员工作。在笔者的走访座谈中,有相当一部分从事发展党员工作的基层党组织经办人员存在一种矛盾心态。他们认为程序当然有必要,但过于烦琐在某些时候难以完成发展的数量,若硬要完成,对可能导致发展质量的下降又倍感担忧。
此外,全省党员队伍结构仍还不够合理,特别是地区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当前党员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尤其是偏远农村党员过少,党员占比偏低。
三、全面提高发展党员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对策建议
所谓科学就是尊重事实、遵循规律。因而,全面提高发展党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也必须以问题为导入,努力探索与已发生深刻变化的世情、国情和党情相适应的有效举措。
(一)加强自身建设,从人才上保证具有一支高素质的职业化党务干部
“打铁还需自身硬”,党务干部不仅决定着发展党员工作能否取得实质性的效果,而且其力量的强弱和素质的高低,也决定着基层党建和党员发展工作和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高低。在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要增强共产党自身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全面提高发展党员工作科学化水平,更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业化的党务干部队伍。无疑,通过诸如公开招考、遴选等各种方式,从来源上进一步拓展并优化党务特别基层的党务干部的确是个不错的途径。但笔者认为,当前更为重要的不能仅停留在来源上考虑这一问题,而是更应该侧重于对职业化党务干部的培养与发掘。比如可以而且应该加强共产党自己的学校——党校这一培训教育基地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培训教育学习,让党务工作者自身能坚定地树立起“三个自信”。此外,应适当提高党务工作者特别是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待遇,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存环境。只有保证了党员教育管理队伍的相对稳定并发展壮大,才可能有一大批高素质的基层党务干部队伍作保障,也才可能为全面提高发展党员工作科学化水平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应走外延调控与内涵提高相结合的道路,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推进
党员队伍结构是一个大系统,由性别、年龄、文化、民族分布和职业分布等子系统组成。由不可变性因素决定的子系统结构的优化,只能通过党员发展和党员调动等外延调控的方法来实现。如党员队伍的性别结构和民族分布的优化就属于此类;由可变性因素决定的子系统结构的优化,只能通过内涵提高的方法来实现。如党员队伍的学历和文化程度结构的优化本身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也不可一劳永逸,必须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走外延调控与内涵提高相结合的道路,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推进。应把握好以下几点:(1)增强“两手抓”的意识,既要抓外延调控,又要抓内涵提高,不可偏废任何一方,必须统筹兼顾;(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不同的行业、地区和阶段的党员队伍结构的优化,应采取不同的手段,不可搞“一刀切”;(3)增强“打持久战”的意识,党员队伍结构的优化不是短时间就能解决的问题,必须稳扎稳打、渐进推进,不可搞疾风暴雨式的运动,应加强连续性和前瞻性,防止一阵风和大起大落;(4)坚持适度规模原则发展党员,要辩证地认识和处理党员队伍结构与党员队伍数量、质量的关系,国外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深刻启示我们发展党员不能贪大求多,应该宁缺毋滥,坚持适度规模原则,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稳步发展壮大党员队伍;(5)科学编制党员发展规划,通过深入研究发展党员工作规律,充分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增强科学预测能力,制定切实可行、有利于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的党员发展规划。
(三)可以适当简化发展党员程序但不能降低发展党员标准
为减轻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的工作压力,消除基层党组织和入党积极分子因繁琐程序而产生的畏难情绪,提高发展党员的工作效率,应适当简化发展党员程序。简化发展党员程序不是降低发展党员标准,而是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将有些内容重复的程序合并,将有些可有可无的环节删除。例如,发展党员的推荐发展对象阶段的第一道程序是党小组向党支部推荐发展对象,而第五道程序是党小组提出发展意见并向支部推荐。这里的第五道程序与第一道程序内容雷同,建议将第五道程序删除,将第五道程序与第一道程序合并。总体上说,就是要依据注重内容、淡化形式、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的原则,调整完善目前的发展党员程序,以达到提高发展党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四)强化对党员个人的激励机制,以激发其自豪感及能力的提升
党员作为一个人,他也有自尊心,也有爱及受尊重等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一些需求。在本课题组发放的200份调查问卷中(有效收回200份,有效率100%),当问及党员同志“如果给您重新选择,您愿意”的四个选项时,选择“观望后看情况再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和“不想加入任何党派”的人数比例总和竟然超过50%。而选择“积极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和“申请加入民主党派”的人数加起来则不到50%。这一答案尽管并不完全体现全国党员的心态(因为问卷抽样数还不到全国党员总数的一个零头),但至少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强化对党员个人的激励机制,以激发他们内心深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自豪感很有必要。当然,对于党员个人的激励,从总的来说,既可以有物质奖励,也可以有精神鼓励。至于这两者到底应以哪个为主或各占多少的权重,我们认为在不同的领域(如公与非公企业或单位)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而有不同。但必须注意的是,无论是激励的内容还是形式,也无论是哪个单位或部门,在制定这些激励举措时始终都必须围绕促使党员学习能力、发展经济能力、引领能力、创造性工作能力、依法治理能力等能力建设范畴而拓展。当然,在这些激励举措下,仍可能存有消极对待不作为的党员,对此,党组织必须把他们清理出党员队伍,并也要十分注意清理的方式方法问题。
(五)着力扩大党在非公企业的覆盖面,提升党在非公企业的影响力,以扩大社会基础
在非公企业发展党员关系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应高度重视破解非公企业发展党员难的问题。破解非公企业发展党员难,可采取以下对策。(1)全面加强非公企业党的建设。首先,要在非公企业健全党的组织,着力扩大党在非公企业的覆盖面。其次,要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深入开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增强党的吸引力。最后,要加强党务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培养高素质、业务精的发展党员专门人才,以更好地胜任发展党员工作。(2)积极凝聚非公企业的人心。通过采取提高福利待遇、建设企业文化、加强职工教育等综合措施,以留住员工的人心,建立一支稳定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3)着力探索灵活务实、高效简便的外地员工政审方式方法,以解决外地员工政审难的问题。
总之,全面提高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必须努力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唯有如此,才能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参考文献:
[1]杨振杰,张亚生,张建昌.甘肃省发展党
员工作的回顾与展望[J].党建研究,
1989,(4):29-30.
[责任编辑、校对:叶慧娟]
相关文章!
  • 把握国企党建关键 提升国企党

    贺可玲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31-02摘 要 新時代国有企业要加强党建工作,夯实党建基础,全面强化党

  • 非国有企业档案监管方式研究

    蔡美波+闫冬+何芮摘要:本文基于非国有企业档案监管方式的特点,针对存在的监管依据不充分、监管范围不明确、监管难度加大等问题,提出主

  • 农地流转的困境与出路

    温世扬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