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杜威的教育思想对日语体验性课程的设计构想
摘 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杜威教育理论中的三个核心命题。这三个命题紧密相联,从不同侧面揭示出杜威对教育基本问题的看法。学校是一个人在学生时期最主要的参与社会活动的场所。因此在现实教育活动中、学生要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教学方式为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等仍是我们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杜威思想;日语;体验性课程
1 课程设计的理论背景
课程的设计需要理论的支持,杜威的教育思想为日语体验性课程的设计提供了很好的理论背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杜威教育理论中的三个核心命题。这三个命题紧密相联,从不同侧面揭示出杜威对教育基本问题的看法。
2 课程设计目标
1. 突破当前日语教育自我封闭、于课堂和书本教学的传统方式
使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包括虚拟的)都能成为可整合的、有机的和活化的教育因素,从而形成适宜的教育氛围,使学生可在有意识、无意识和下意识的学习和生活中接受到丰富的教育信息,极大地提高教育的效率。杜威一直反对将成人和专家编就的以完整的逻辑体系为表现形式的教材作为教育的起点,认为新的教育必须以直接经验为起点,并强调对直接经验加以组织、抽象和概括,不然,"经验将支离破碎,以致混乱不堪。"语言的学习是一种感官的总集合,有意识地将以往教、学、做割裂分离的传统教学方法整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
20世纪的心理学、教育学、脑科学、行为科学、信息科学、传播学、人类学,以及各种相关的儿童研究与实验,包括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社会的不断拓展等,都从不同的方面支持了这一思想,并得到了众多教育教学实验的证实。因此可以说,杜威的思想是20世纪初教育创新的典范,也是我们今天探求教育创新之路的重要借鉴。
3 课程特点
1.学生主体性
杜威提出的教学方法论所体现的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变革,也不仅仅是教学论的变革,而是整个教育观念的变革。正是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揭示了杜威教育与传统教育理论的根本区别。这种区别就是以获取知识为目的还是以培养智慧为目的的区别。他说:"知识与智慧的区别,是多年来存在的老问题,然而还需要不断地重新提出来。知识仅仅是已经获得并储存起来的学问;而智慧则是运用学问去指导改善生活的各种能力。"杜威是从更根本的意义上论述教育的。也就是说课程围绕的是学生这个主体,是以培养学生智慧为目的。
2.教学开放性
杜威在《学校与社会》中认为,学生的课堂生活就是学生的生长。学生具有交际、探究、制作和艺术的兴趣和本能,这些兴趣和本能的自然展现,就是学生的教育生活或课堂生活。"开放课堂"、"隐性课程"、"合作学习"等一系列新的教育观念和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赋予日语课堂生活更丰富的内容。关注课堂生活,拓展课堂生活空间、内容和形式,成为现代课堂教学改革的共同课题。
3.课程情景性
传统的日语教学方法是一种沿袭甚久,基本局限在教室这个专门设定的场所里进行的。教师站在讲台上向学生灌输与现实生活无涉亦不合乎其理解力的系统性很强、逻辑性很强的教科书。由于这种知识脱离生活、不合学生志趣,结果学生虽能背诵它、记住它以应付提问、考试和升学,但却不能真正掌握它。学生处于消极的、被动的地位,兴趣、爱好受到剥夺和压制,能力发展和主动性受到压抑和束缚,本来生动的语言到这里就没有多少生机和活力。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杜威一直持尖锐的批判度,他所要做的变革就是:"变教师讲授、学生静听的教学方式为师生共同活动、共同经验的教学方式;把书本降到次要的地位,活动是主要的,教学也不再限于教室之内。"
4 课程内容
1,学生所处区域特色文化
语言的学习其实是文化的比较,我国幅员辽阔,地域文化生态多姿多彩,这种区域文化带来的差异为不同区域的学生的差异化教育提供了天然的优越条件。因此,依托各地的古文化,古建筑,古人类遗址,民族风情,红色旅游资源,这种真实的情境所传递给学生的历史与传统熏陶是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日语时找准定位。
2.学生所处区域自然生态体验考察
人类语言的产生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密切不可分,杜威提倡“在做中学”,“教育即经验”,那么,最好的老师就是自然,自然界赋予学生的知识与经验是老师光凭课堂讲授无法切身体会的。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到自然环境中让学生认识自己所生活的区域的一些特色自然生态,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最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激发,并能用自己所学的日语表达出来。
3.社会实情体验考察
杜威提倡“教育即生活”,因此,日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期间不能与社会现实脱节,要在适当的时机创造学生进入社会氛围,参与社会活动机会。比如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到一些日资外企实习观摩,或者利用网络平台组建日语交流平台和日语爱好者交流。
5 课程实施过程
1.课前准备,教师要征求学生的意见,收集大家的意见后开始设计体验性课程的主体内容方案,在学生反馈修改后开始实施。
2.小组分工,把学生自由组合成各小组,分成小组的目的就是便于课程结束后反馈不同的体验感受。同时也是调动各组积极性的一个有效办法。
3,讨论课程设计的优缺点,包括任课老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各小组互相评价等。
参考文献
[1] 曹丞,王静文。基于社会情境的共创性暑期课程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1(9).
[2]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叶澜,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 渐江大学教育学院学记网:《从杜威的教育思想看基础教育》作者,金红果。
[4] 济南高等专科学校现代教育中心网:《现代教育思想》之《对杜威教育理论的评价》《教学的方法》《教学的目的》等。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作者简介
赵阿妮(1983—),女,江西新余人,本科,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化学,日语教学方面。
关键词:杜威思想;日语;体验性课程
1 课程设计的理论背景
课程的设计需要理论的支持,杜威的教育思想为日语体验性课程的设计提供了很好的理论背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杜威教育理论中的三个核心命题。这三个命题紧密相联,从不同侧面揭示出杜威对教育基本问题的看法。
2 课程设计目标
1. 突破当前日语教育自我封闭、于课堂和书本教学的传统方式
使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包括虚拟的)都能成为可整合的、有机的和活化的教育因素,从而形成适宜的教育氛围,使学生可在有意识、无意识和下意识的学习和生活中接受到丰富的教育信息,极大地提高教育的效率。杜威一直反对将成人和专家编就的以完整的逻辑体系为表现形式的教材作为教育的起点,认为新的教育必须以直接经验为起点,并强调对直接经验加以组织、抽象和概括,不然,"经验将支离破碎,以致混乱不堪。"语言的学习是一种感官的总集合,有意识地将以往教、学、做割裂分离的传统教学方法整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
20世纪的心理学、教育学、脑科学、行为科学、信息科学、传播学、人类学,以及各种相关的儿童研究与实验,包括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社会的不断拓展等,都从不同的方面支持了这一思想,并得到了众多教育教学实验的证实。因此可以说,杜威的思想是20世纪初教育创新的典范,也是我们今天探求教育创新之路的重要借鉴。
3 课程特点
1.学生主体性
杜威提出的教学方法论所体现的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变革,也不仅仅是教学论的变革,而是整个教育观念的变革。正是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揭示了杜威教育与传统教育理论的根本区别。这种区别就是以获取知识为目的还是以培养智慧为目的的区别。他说:"知识与智慧的区别,是多年来存在的老问题,然而还需要不断地重新提出来。知识仅仅是已经获得并储存起来的学问;而智慧则是运用学问去指导改善生活的各种能力。"杜威是从更根本的意义上论述教育的。也就是说课程围绕的是学生这个主体,是以培养学生智慧为目的。
2.教学开放性
杜威在《学校与社会》中认为,学生的课堂生活就是学生的生长。学生具有交际、探究、制作和艺术的兴趣和本能,这些兴趣和本能的自然展现,就是学生的教育生活或课堂生活。"开放课堂"、"隐性课程"、"合作学习"等一系列新的教育观念和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赋予日语课堂生活更丰富的内容。关注课堂生活,拓展课堂生活空间、内容和形式,成为现代课堂教学改革的共同课题。
3.课程情景性
传统的日语教学方法是一种沿袭甚久,基本局限在教室这个专门设定的场所里进行的。教师站在讲台上向学生灌输与现实生活无涉亦不合乎其理解力的系统性很强、逻辑性很强的教科书。由于这种知识脱离生活、不合学生志趣,结果学生虽能背诵它、记住它以应付提问、考试和升学,但却不能真正掌握它。学生处于消极的、被动的地位,兴趣、爱好受到剥夺和压制,能力发展和主动性受到压抑和束缚,本来生动的语言到这里就没有多少生机和活力。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杜威一直持尖锐的批判度,他所要做的变革就是:"变教师讲授、学生静听的教学方式为师生共同活动、共同经验的教学方式;把书本降到次要的地位,活动是主要的,教学也不再限于教室之内。"
4 课程内容
1,学生所处区域特色文化
语言的学习其实是文化的比较,我国幅员辽阔,地域文化生态多姿多彩,这种区域文化带来的差异为不同区域的学生的差异化教育提供了天然的优越条件。因此,依托各地的古文化,古建筑,古人类遗址,民族风情,红色旅游资源,这种真实的情境所传递给学生的历史与传统熏陶是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日语时找准定位。
2.学生所处区域自然生态体验考察
人类语言的产生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密切不可分,杜威提倡“在做中学”,“教育即经验”,那么,最好的老师就是自然,自然界赋予学生的知识与经验是老师光凭课堂讲授无法切身体会的。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到自然环境中让学生认识自己所生活的区域的一些特色自然生态,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最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激发,并能用自己所学的日语表达出来。
3.社会实情体验考察
杜威提倡“教育即生活”,因此,日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期间不能与社会现实脱节,要在适当的时机创造学生进入社会氛围,参与社会活动机会。比如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到一些日资外企实习观摩,或者利用网络平台组建日语交流平台和日语爱好者交流。
5 课程实施过程
1.课前准备,教师要征求学生的意见,收集大家的意见后开始设计体验性课程的主体内容方案,在学生反馈修改后开始实施。
2.小组分工,把学生自由组合成各小组,分成小组的目的就是便于课程结束后反馈不同的体验感受。同时也是调动各组积极性的一个有效办法。
3,讨论课程设计的优缺点,包括任课老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各小组互相评价等。
参考文献
[1] 曹丞,王静文。基于社会情境的共创性暑期课程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1(9).
[2]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叶澜,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 渐江大学教育学院学记网:《从杜威的教育思想看基础教育》作者,金红果。
[4] 济南高等专科学校现代教育中心网:《现代教育思想》之《对杜威教育理论的评价》《教学的方法》《教学的目的》等。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作者简介
赵阿妮(1983—),女,江西新余人,本科,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化学,日语教学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