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治疗中医脑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李义 熊洪艳
摘要:血府逐瘀汤为清·王清任所创,是治疗血瘀证的代表方、常用方,因配伍精妙,临床疗效显著,故可用于多科血瘀证疾病的治疗。当前我国脑病随老年人口数量的增长而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血府逐瘀汤在治疗中医脑病方面有独特疗效,现将近年来血府逐瘀汤治疗脑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应用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希冀为临床、教学和科研提供进一步参考。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中医脑病;临床应用;综述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08-0088-04
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为清·王清任所创。王清任为“近代解剖学家”,倾其一生医学心得和临床经验总结,创作了唯一的一部传世佳作《医林改错》,全书载方33首。王清任特别重视实践,对人体解剖和气血理论做出了进一步发挥,在解剖学思想和活血化瘀学说方面有独特贡献。王清任根据瘀血停留在人体的不同部位创立了系列“活血逐瘀汤”,其效灵验,为后世医家所关注,广泛推崇于临床。据《医林改错》记载,血府逐瘀汤单独应用或联合其它方药可治疗22种症目[1]。王阶等人通过收集文献资料,发现血府逐瘀汤可治疗多科疾病,总计约200个病种[2]。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范围广泛,治疗中医脑病有独特疗效,现将近年来血府逐瘀汤治疗脑病的临床应用概况进行综述分析。
1 脑病流行病学调查
中医学对脑及脑病学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脑病主要有头痛、中风、痴呆、痫病、不寐等。流行病学调查可以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脑病种类繁多,病变复杂,症状广泛,本文重点介绍几种临床上常见的有代表性的脑病流行病学情况。
头痛在脑病中较为常见,2013年国际头痛协会发表了第3版《国际头痛疾患分类》的试用版,将头痛分为原发性头痛、继发性头痛以及疼痛性颅神经病、其他面痛及其他头痛[3-4]。世界卫生组织减轻头痛负担研究项目调查显示,中国成人头痛发病率为24.6%[5]。中国最新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人群头痛的年患病率为23.8%,其中偏头痛为9.3%、紧张型头痛为10.8%[6]。
中风包括现代医学脑血管疾病,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病的简称,是当前人类死亡的第二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脑病的中风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排在首位;发展中国家中风死亡占全世界中风死亡的85.5%,其DALYs是发达国家的7倍;2004~2005年衛生部组织完成的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显示,中风已跃升为我国居民死因的首位[6]。
中风痴呆病主要指现代医学的血管性痴呆,血管性痴呆是痴呆的重要类型,也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严重阶段,曲氏等对我国1980年-2011年社区55岁以上人群中中风痴呆病流行病学进行Meta分析,患病率合并值为0.8%、发病率合并值为0.27/100人·年、死亡率合并值为14.6/100人·年;中风痴呆病的患病率、发病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7]。
痫病主要指现代医学的癫痫,痫病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病证,俗称“羊痫风”[8]。当前,世界上有5000多万痫病患者,4/5患者在发展中国家;中国有900多万痫病患者,每年的新增病例约为45万,农村地区患病率高于城市地区[9-10]。
面痛包括现代医学的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以三叉神经走行分布区阵发性剧烈疼痛为主。1756年法国的Nicolas Andri首先报道面痛,面痛在我国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6]。而面痛在美国的年发病率为4~5/10万[11]。
不寐主要指现代医学的失眠症,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病证。不寐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美国调查显示,约有10%的成人患有不寐,多发于妇女和老年人;中国睡眠研究会对6个城市进行调研发现,中国内地成人不寐患者高达57%,远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12]。
从上述流行病学情况可以看出,脑病严重威胁着我国民生的公共卫生健康,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深入研究脑病,降低脑病的患病率、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是当前首要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2 脑病血瘀病理机制
人体大脑与经脉、气血、津液等有密切的联系。经脉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脑病可出现“疼痛”症状,疼痛与瘀血、经脉失养有密切关系,若人体经脉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出现“不通则痛”;若人体气血津液亏虚,经脉失养就会出现“不荣则痛”。《素问·举痛论》曰:“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由此可知,疼痛与经脉、气血、寒邪有密切关系。若人体气血运行不畅,则形成血瘀,瘀血阻于局部,则容易导致头痛、不寐等脑病。《素问·举痛论》又曰:“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由此可知,疼痛与寒邪、血虚也有密切关系。若脑部血脉出现病变,寒凝血脉,瘀滞内停,新血难生,日久血脉失养,就会形成虚实夹杂病证,例如中风、痴呆等脑病。故脑病的血瘀病理机制主要是由于经脉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形成血瘀,以实证为主;或气血津液亏虚,经脉失养,血液推动无力,瘀血停滞,久病必瘀,以虚实夹杂为主。
3 血府逐瘀汤治疗脑病的临床应用
脑部疾病谱随老年人口数量的增长而发生改变,当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脑病种类繁多,病理机制复杂,症状广泛。以下对临床上的几种脑病进行介绍。
3.1 头痛 头痛在脑病中较为常见。头痛首见于《黄帝内经》,并指出外感六淫和内伤杂病是导致头痛发生的主要病因[13]。瘀血是头痛的一种常见病因,清·王清任提倡瘀血学说,在《医林改错》曰:“查患头痛者,无表证,无里证,无气虚痰饮等证,忽犯忽好,百方不效,用此方一剂而愈。”无论外感还是内伤,都可引起人体经脉不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形成血瘀性疼痛。医者在临证时,若见血瘀证之症状、体征,即可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化裁治疗,屡试屡验。霍氏等[14]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急性期偏头痛,观察组50例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对照组50例用尼莫地平片及谷维素片,结果:观察组患者偏头痛发作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路氏[15]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丛集性头痛54例,结果:治愈36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有效率92.6%。
3.2 缺血性中风 中医将脑梗死归属于缺血性中风范畴。《内经》曰:“血之与气,病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缺血性中风多是在内伤积损基础上,复因外感或内伤等,引起脏腑阴阳失调,血随气逆,肝阳亢盛,内风生动,夹痰夹瘀夹火,横穿经络,蒙蔽清窍所致。瘀血既是本病的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贾氏等[16]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溶栓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对照组50例溶栓并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加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朱氏[17]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西医常规治疗联合血府逐瘀汤,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症状,缩短疗程,减少复发。
3.3 出血性中风 《灵枢·百病始生篇》曰:“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伤阳络,阳络伤,则血外溢。”脑出血是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临床上其致死率与致残率呈上升趋势[18]。中医将脑出血纳入出血性中风、头痛、眩晕等范畴[19,20]。沈氏等[21]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照组32例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3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71.88%(P<0.05)。
3.4 中风痴呆病 孙思邈认为痴呆与血瘀有关,《千金翼方》曰:“下焦虚寒损,腹中瘀血,令人善忘。”血管性痴呆属于中医“中风痴呆病”范畴,在中国是最为常见的痴呆原因之一,田金洲等[22]将血管性痴呆分为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瘀血阻络证、肝阳上亢证、火热内盛证、腑滞浊留证、气血亏虚证7种证型。王氏[23]用血府逐瘀汤合安理申治疗血管性痴呆24例,结果: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3.33%。韩氏等[24]用血府逐瘀胶囊联合脑苷肌肽治疗血管性痴呆110例,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日常活动能力、神经功能损伤的程度[24]。
3.5 痫病 癫痫与中医学“痫病”基本相同,王清任认为痫病是由于元气不能上转于脑髓,瘀血阻于脑络,脑失所养而成本病。中医认为癫痫是由于先天、外因、内伤等因素触动风火,痰瘀内阻,蒙蔽清窍,元神失控,气机逆乱引发本病。司氏等[25]对癫痫常见证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痰瘀阻络证(10.53%)是常见证型之一。王氏等[26]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脑外伤所致难治性癫痫40例,结果:显效3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有效率95.0%。江氏[27]用血府逐瘀汤加蜈蚣全蝎加减治疗癫痫,中药组32例,西药组28例,结果:中药组不良反应4例,西药组不良反应10例,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3.6 面痛 三叉神经痛的发生与手足阳明经和足少阴经脉循绕侧头面部的走行有密切关系,邪入经络,瘀血内阻可引发本病[28]。中医文献中尚无三叉神经痛的明确记载,根据相似特征及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头痛、面痛、颊痛、眉棱骨痛”等范畴[28-30]。朱氏等[31]治疗三叉神经痛,对照组50例给予DSA引导射频热凝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结果: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3.7 不寐 中医将失眠症归属于不寐范畴,首载于《黄帝内经》。中医、西医的理论和实践各不相同,在治疗失眠症方面各具特色和优势。西医治疗失眠症见效快,但易出现依赖性及不良反应[32];中医药因绿色自然、简便验廉、不良反应少,在治疗失眠症方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优势。王清任首次提出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不寐,并创制了血府逐瘀汤,因临床疗效显著,现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罗氏等[33]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失眠症40例,结果: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梅氏[34]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对照组30例口服舒乐安定片,治疗组40例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5%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血府逐瘀汤是治疗血瘀证的代表方、常用方,因配伍精妙,临床疗效显著,故可用于多科血瘀证疾病的治疗。本方由桃红四物汤和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其中熟地易生地,白芍易赤芍,枳实易枳壳。方中桃仁、红花共为君药,桃仁性善破血活血,红花偏于祛瘀止痛;赤芍、川芎活血祛瘀,牛膝活血通经,药势向下,可引血下行,三药能加强君药活血之功,共为臣药;生地性味甘寒、当归性味甘温,二药可清热凉血,养血活血,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宽胸行氣,柴胡理气行滞,升达清阳,共为佐药;桔梗还可载药上行,甘草调和药性,共为使药。本方配伍特点:活血和行气药相伍,祛瘀与养血药相配,气血升降兼顾,攻补兼施,合而用之,可使血活瘀化气行,则诸证可愈,故为血瘀证之良方。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血府逐瘀汤具有抗纤维化、保护心脑细胞、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细胞再修复等作用[35]。血府逐瘀汤治疗脑病研究意义重大,因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价格优廉,绿色天然,具有巨大潜力,故在未来研究中应当深入挖掘血府逐瘀汤临床用药特点和规律,遵循循证医学证据,重视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理论,以促进中医药在临床、教学和科研领域的创新。
参考文献:
[1]王清任.医林改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27.
[2]王阶.血府逐瘀汤现代研究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7-10.
[3]冯智英,邹静,华驾略,等.国际头痛疾患分类第3版(试用版)-原发性头痛部分解读[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3,10(2):121-140.
[4]Headache Classification 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IHS).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3rd edition(beta version)[J].Cephalagia,2013,3:629-808.
[5]李炳祺.对602例头痛患者流行病学问卷调查[J].现代医院,2011,11(7):72-73.
[6]吕传真、周良辅.实用神经病学[M].4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252,144,889.
[7]曲艳吉,卓琳,王华丽,等.1980-2011年中国社区55岁及以上人群中血管性痴呆流行病学的Meta分析[J].中国卒中杂志,2013,8(7):533-543.
[8]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72.
[9]洪震.癫癇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4,14(11):919-923.
[10]常琳,王小姗.中国癫痫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2,39(2):161-164.
[11]谢光武.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新进展[A].浙江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浙江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浙江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浙江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2011:5.
[12]中国睡眠研究会.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医学杂志,2017,97(24):1844-1856.
[13]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303.
[14]霍丽荣,周平.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急性期偏头痛的疗效及对血清ICAM-1和IL-6水平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7,35(4):124-126.
[15]路毅.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丛集性头痛54例[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1):61-62.
[16]贾世杰,王辉,张新广,等.血府逐瘀汤用于急性脑梗死溶栓缺血-再灌注损伤50例[J].中国药业,2015,24(22):226-227.
[17]朱卫东.血府逐瘀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J].吉林中医药,2015,35(9):907-910.
[18]殷俊,陈磊,翟国锁,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手术后继发脑水肿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54-56.
[19]吕士君,焦久存,牛玉国.脑出血中医病因病机之古今[J].辽宁中医杂志,2007,(11):1541-1542.
[20]王永炎,鲁兆麟.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5-542.
[21]沈涌,罗烈岚.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2):337-339.
[22]田金洲,韩明向,涂晋文,等.血管性痴呆的诊断、辨证及疗效判定标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5):16-24.
[23]王玉宇.血府逐瘀汤合安理申治疗血管性痴呆24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3,48(10):730-731.
[24]韩丽,李鹏超,张志敏,等.血府逐瘀胶囊联合脑苷肌肽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6,31(10):1591-1594.
[25]司富春,宋雪杰,李洁,等.癫痫证候和方药分布规律文献分析[J].中医杂志,2014,55(6):508-512.
[26]王景春,田佳新.血府逐瘀汤在脑外伤所致难治性癫痫的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5,36(6):653-654.
[27]江霞.血府逐瘀汤加蜈蚣全蝎治疗癫痫32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6):381-382.
[28]陈小玲,胡慶铁.三叉神经痛的辨证论治[J].新中医,1997,(3):62-63.
[29]周星楠.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实践[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S1):165.
[30]陈玉玺.张明波老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
[31]朱洪宽,张顺吉,陈永伦.DSA引导射频热凝联合血府逐瘀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及对血浆β-内啡肽及P物质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3020-3022.
[32]中医中医科学院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课题组.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WHO/WPO)[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6,3(1):8-25.
[33]罗春蕾,张天嵩,张伟伟,等.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失眠症40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7,49(3):33-36.
[34]梅世明.血府逐瘀汤治疗顽固性失眠临床观察[J].中医学报,2011,26(10):1244-1245.
[35]吴剑宏,陈幸谊.血府逐瘀汤方剂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J].中成药,2013,35(5):1054-1058.
(收稿日期:2018-03-26)
相关文章!
  • 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李欣【摘要】目的 分析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方法。方法 选择50237例处方,分析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使用及不良反应特点。结果

  • 个性化输液护理在静脉输液护理

    王春妍丁莹莹吕凌楠郭东青[摘要]目的 探討个性化输液护理在静脉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8月收治的100例

  • 数字化正畸平台在正畸学临床教

    王菲 黄倩倩 李海振 郭昱成 王爽 侯玉霞[摘要]目的:探讨Ortholink优领数字化正畸平台对正畸学临床教学效果的影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