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的任务与区域合作

    马蕾+杨寒胭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参与到旅游活动中,而生态旅游作为其中重要而特别的一个分支,在当今社会被广泛关注和追捧。本文结合生态旅游的定义及特征,对生态旅游的任务进行探讨,并通过对区域合作的分析,阐明其重要性及国内外现存差距,进而推出区域合作与生态旅游任务之间所存在的内在

    联系。

    关键词:生态旅游;区域合作;NGO;认证

    生态旅游是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相结合,共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旅游活动。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它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一 生态旅游的任务

    (一)生态旅游的特点及原则

    生态旅游的特点之一是亲近自然,即到纯自然的环境中去游赏。游客可以充分享受自然的气息,舒缓压力,增强身心健康;特点之二是注重环境教育。通过科学的解说系统对生物多样性或自然演替等问题进行生动讲解,让旅游者在游中学,从而更好的认识和保护自然;特点之三是旅游规模的合理化。将游客数量限定在承载力范围之内,这样既不会对环境造成过多影响,又能提升游客的游览质量。最后,生态旅游强调一种负责任的旅游,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开发带动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使自然资源得到科学的管理和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因此有学者总结出对待生态旅游的六项基本原则即:保护优先、效益限制、适度规划、环境管理、法律保障和永续利用。由于生态旅游自身的诸多特点和当前社会背景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方向,所以生态旅游在当前和今后必定是具有极大潜力的旅游形式。

    (二)生态旅游的任务

    生态旅游的任务因对象不同而不同。下面分别从旅游目的地、旅游消费者以及旅游规划者的角度进行分析。

    旅游目的地内包括自然景区和当地居民所形成的社区。对于景区而言,生态旅游的任务是通过生态化的建设和管理对景区进行监管和保护。如防止乱砍乱伐或偷盗猎等现像,维持良好的生态平衡。对于当地居民来说,生态旅游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解决人口就业问题,提高百姓生活质量。除此之外,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后在做到身体力行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之余,也把生态、环保理念传达给广大的游客形成了良性循环。生态旅游为旅游消费者则提供了学习和践行的机会。学习,学的是当地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多样性,通过互动参与感受其中的独特内涵。践行是指通过生态旅游有所收获后,能够从自身做起保护自然,并把理念带给身边的朋友产生连锁效应,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

    生态旅游对于旅游规划者的任务是使规划思路更具体系化、科学化和创新化。在过去,旅游地的规划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生态保护和地域文化独特性。致使很多景区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地方特色被埋没,旅游产品毫无创新性。而生态旅游在其核心理念的指导下更突出设计创意化、建设科学化、服务生态化三方面的任务。在源头上做好准备也就是为后面的各项环节铺平了道路。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清楚知道生态旅游的任务是通过双赢的、多方协作的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履行责任并实现价值。

    二 生态旅游的区域合作

    不同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往往具有丰富的交叉和融合。因此联合地方之间进行区域合作,实现联动效应,最终会促进生态旅游得到更好的发展。通过查阅资料发现,现阶段国内外的生态旅游区域发展,在规模、成效以及形式上都存在着一定差异。下面就从这几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一)国外生态旅游区域合作发展

    1.国际非政府组织

    现阶段,很多颇具影响力的生态旅游活动都是由大型的国际非政府组织(NGO)发起并运作。如欧洲蓝旗的蓝旗海滩、大自然保护协会的滇金丝猴保护项目等。由于体系成熟,经验丰富,使得这些项目迅速带动了区域内及周边区域的生态保护建设和生态旅游发展。

    以1951年成立于华盛顿的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为例。他们是从事生态环保的国际民间组织,在美国本土拥有1600多个自然保护区,遍布50个州;在拉丁美洲、加勒比海以及亚太等30个国家与合作伙伴们一同监管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1997年他们在我国开启了“滇西北保护与发展行动计划”。随后签署并启动的一系列保护项目由于运用丰富的国际经验和高效的管理手段,迅速推动了我国生态保护以及生态旅游的发展。他们所坚持的团队多元、兼容并蓄的理念得到了极高的认可。由此可见NGO组织在生态旅游区域合作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

    2.国际认证体系

    除了NGO组织自身开展的实体活动外,立足于NGO之上的国际认证体系在生态旅游区域合作方面作用更为重要而明显。他们按照范围和体量的不同分出了国际、区域、国家和地方四个层次,为规范推动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比如绿色环球(Green Globe),是作为一个涵盖整个旅游业的生态标识而存在的,它是国际首要的可持续旅游品牌,以推广环境责任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为主业,提供可持续发展服务标准(GSTC)和认证。合作伙伴在欧洲,非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印度以及亚洲形成区域联合。他们每年更新认证标准,以确保世界各地得以遵循。除提供服务外,他们还提供强大的营销渠道,支持通过认证的企业与世界市场接轨,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欧洲蓝旗是区域层面的认证。它针对海滩的标准处理、水及沿海质量、环境教育和信息、环境管理等进行评估,选出最好的海滩给与评定。目前已对41个国家的3450处海滩进行了“蓝旗”的评定,及时对当地环境、旅游资源给予认可,同时做到对游客负责。

    加拉帕戈斯群岛的Smart Voyager认证,则是地方性认证的代表。面对无限制旅游带来的其他物种入侵及环境破坏的威胁,Smart Voyager专门对该国家公园内的船只进行认证。从而有效地控制了不良现象的发生,保护了岛上原有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国外生态旅游区域合作的特点首先在于非政府组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牵头很多生态保护及旅游项目,并实际参与管理和实施工作。第二就是国际认证具有良好的管理效力,适当而合理的收费制度可以维持自身的运作和项目的推进。第三是以齐备的配套设施来配合企业和旅游者的活动,以确保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二)国内区域旅游合作现状及方向

    由于生态旅游的理念传入我国的时间较晚,再加之我国国情与西方国家存在明显差异,致使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的发展尚停留在起步阶段。同时,我国相关的认证体系建设也不够完善,约束力不强,导致行业中依然存在许多漏洞。所以为了改进不足,近年来我们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来约束和引导生态旅游市场向合理化方向发展,同时借鉴西方的经验,结合国情加以使用。如:1)由政府主管部门亲自来抓认证工作,进行官方认证。2)完善认证的结构体系和内容设置,内容涉及旅游区(点)、饭店、交通、导游人员服务、旅游规划等各个方面。3)以合理认证的收费制度和管理方式来推广生态旅游。4)做到好的认证宣传推广和教育培训工作。

    当然,我个人认为认证等外部措施起作用的关键还是在于理念的普及,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只有人们更多地了解了生态旅游,并把所学所感传达给其他人,才能收获更好的效益。而这其实也是认证和NGO组织所要达到的最终效果。通过不断发展,我国在接下来的实践中也可以尝试慢慢脱离政府,尝试非政府性质组织或个人形式进行活动。注重区域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扩大影响力,对生态旅游地环境进行更好的保护。就像我国现阶段提出的“9+10”区域旅游合作战略,也是在不断地扩大区域间联系从而发展的更好。

    三 生态旅游的任务与区域合作

    总体来说,生态旅游的任务主要是坚持好一份责任,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合作就是在各范围领域内做好交流,实现资源共享、经验互换、统一标准、规范形式。两者之间最重要的关系是区域合作,最根源的目标是为更好的完成生态旅游的任务而服务。二者相辅相成,协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对于资源环境的最大保护,实现生态旅游的价值与根本意义。

    参考文献

    [1] 程兴火,周玲强. 国外生态旅游认证概述[ J ]. 世界林业研究,2006(2).

    [2] 李永乐,张雷,陈远生. 澳大利亚可持续旅游发展举措及其启示[ J ]. 改革与战略,2007.

    [3] 王玉. 论生态旅游的效应[ J ].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相关文章!
  • 把握国企党建关键 提升国企党

    贺可玲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31-02摘 要 新時代国有企业要加强党建工作,夯实党建基础,全面强化党

  • 非国有企业档案监管方式研究

    蔡美波+闫冬+何芮摘要:本文基于非国有企业档案监管方式的特点,针对存在的监管依据不充分、监管范围不明确、监管难度加大等问题,提出主

  • 农地流转的困境与出路

    温世扬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