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务工人员阅读贫困与图书馆的阅读援助研究
黄晶华
摘要:本文关注异地务工人员群体阅读贫困的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不仅从宏观上倡导构建以图书馆为主的全社会广泛参与阅读援助的长效机制;更从微观上详细阐述了图书馆向异地务工人员知识援助的具体措施,最大限度满足异地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让异地务工人员充分享受城市文明发展成果,融入现代城市。
关键词:异地务工人员 阅读贫困 阅读援助 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国图书馆界有关为异地务工人员提供专项服务的研究历史并不长,但在这一领域已经涌现出一批学者,这些学者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理论探讨、服务现状、具体措施、信息援助和信息需求,主要包括4项内容:图书馆应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知识援助[1];公共图书馆与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化的社会融入[2];公共图书馆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服务研究述评[3];新生代农民工知识能力与公共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4]。这些成果为当前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新生代农民工阅读问题,制定合理的新生代农民工阅读推广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整体来看,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新生代农民工,研究的内容多集中于外来务工人员的政策因素。本文对外来务工人员的阅读援助的社会工作展开研究,不但对外来务工人员这一群体阅读贫困现状进行指导理论的探讨,还提出了阅读援助的策略研究,对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应用价值进行深入实践探索。
2 异地务工人员阅读贫困的原因
大多数的异地务工人员渴望阅读,但很少利用公共图书馆,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对图书馆认知不够。异地务工人员普遍不能科学地认识和利用公共图书馆,他们不知道图书馆能为公众提供哪些服务,甚至根本不知道存在这样一个公益机构。二是异地务工人员自身的自卑心理。多数异地务工人员长期为生计奔波忙碌,由于条件所限,劳动强度大,远离文化生活,生活质量低甚至没有保障。在这种环境中,异地务工人员害怕一些人对他们的歧视而不敢进入图书馆的大门。三是有偿服务让异地务工人员望而却步。异地务工人员的工资普遍较低,图书馆较高的有偿服务成为了阻碍异地务工人员走进图书馆的“门槛”。四是开馆时间不匹配,在客观上也成为异地务工人员进入公共图书馆的障碍。目前大多数公共图书馆采用的是八小时工作制,对异地务工人员极不方便。
3 构建以图书馆为主导,全社会广泛参与的阅读援助长效机制
3.1阅读援助需要法律、法规的指导和约束
从文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出发,我们认识到向异地务工人员提供阅读援助是我们的责任,但是如果没有制度的认可和保障,阅读援助就会缺乏有效的制约、引导和激励,从而难以推行。所以,积极推动阅读援助,必须推动制度层面的创新: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政策引导、强化制度顶层设计,保障制度基础;推动政府、图书馆等公共机构实施行政保障;倡导部门、企业和社会保障力量广泛参与,共同构建阅读援助机制。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积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法》,全国各地也相继颁布了图书馆相关法规,但是没有针对弱势群体更明确的说明,为了使弱势群体享受基本的公共服务,能够机会均等、权利均等地利用图书馆,建议国家和地方出台的图书馆相关的法律法规里要明确对弱势群体的阅读援助。
3.2图书馆需要成为阅读援助的主导力量
图书馆拥有社会教育的文化、地理和资源优势,它应该成为阅读援助的主导力量。作为公益性社会机构,图书馆信息资源丰富,不仅能够提供各种载体的资料以支持人们正规和业余的学习;作为公众终身学习的场所,还能够提供免费的学习场地与设施。因此,图书馆丰富的阅读资源优势有利于缓解阅读资源的不平衡、不对称,增加资源获取渠道、拓宽公共生活空間、缩小与社会其他群体的知识差距。图书馆作为公共知识基础设施,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服务,这不仅为受众提供了所需的知识,提高了文化素养和生存能力,也增加了他们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从而实现个人的全方面的发展。
3.3阅读援助需要广泛的合作
图书馆需要积极地和社会部门广泛合作,增加其他社会部门对图书馆的了解,营造良好的环境生态。各个社会部门都是其行业的权威,他们有更专业的行业知识和最新的信息,和他们共同开展针对性的阅读援助,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第一,加强与专门机构的合作。图书馆应该和教育、法律、经济、医疗等社会援助部门积极合作,共同推动社会援助工作的进展,发挥图书馆社会公益的功能。第二,加强与出版社、书店的合作。异地务工人员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对于图书馆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图书馆可以和出版社合作,开展针对异地务工人员的阅读情况与知识能力调查,推荐有针对性的书籍,以满足异地务工人员的阅读需求。第三,加强和传媒的合作。图书馆充分发挥其文化信息资源优势,利用大众媒体,大力宣传阅读援助,让广大的异地务工人员了解公共图书馆,引发他们阅读的兴趣。第四,社会力量参与阅读援助。引导民间组织在有阅读需求的基层创办公益性图书馆、图书会。
4 图书馆向异地务工人员阅读援助的制度创新
4.1取消阅读“门槛”,实行全面免费
我国倡导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它是体现公民机会均等和基本权利均等的一种具体表现。图书馆是实现社会基本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公平应得原则、补差正义原则,在政策扶持异地务工人员,使务工人员能通过图书馆享受到最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实现一种“文化低保”,从而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我国现行各级公共图书馆应该尽可能降低对异地务工人员的收费,比如取消办理借阅证所需的工本费和押金,只要异地务工人员凭借个人的有效证件就可以免费办理借阅证。而逾期罚款、损坏图书赔偿等收费,关系到公民信用的培育、国家公有财产的保护,需要起到警示作用,不便取消,但收费也要以下不为例为目的,使异地务工人员能够承受得起。
4.2广泛合作,建立基层图书室
異地务工人员在宏观上有流动性、分散性,但在微观上,其就业和居住相对集中,如从事建筑业的异地务工人员大多住在工棚里,大型制造业的异地务工人员大多居住在企业的集体宿舍,而从事商业服务业的务工人员本着节俭的原则大多在城市边缘或者“城中村”租金较低的地方自己租房居住。图书馆在工地和宿舍可以和企业合作,在城市边缘或者“城中村”可以和社区合作,图书馆提供书籍和人员,企业和社区提供场所,共同建立简易灵活的临时图书室、读书会,并且在此基础上逐步向长期的、正式的基层图书室发展。
4.3支持社会力量自办异地务工人员图书馆
各类社会力量自办的异地务工人员图书馆,吸引了大量当地的异地务工人员借阅,受到务工人员广泛欢迎,但是这些社会力量通常缺乏专业知识、缺乏办馆经验,办馆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所以,各地公共图书馆要在业务上给予大力支持,提供各种人员培训和技术帮助,鼓励自办图书馆健康发展,为公共图书馆供给的不足提供有益补充。有条件的公共图书馆甚至应该在财力、书籍上给予援助,条件成熟后,还可以将这些图书馆发展为本地公共图书馆网络的站点。推动共同办馆,加强基层图书室的专业力量,也能增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延伸能力。
4.4关注异地务工人员子女的阅读
异地务工人员为城市盖楼、修路、使城市面貌一新;他们为流入地城市建设、经济社会的发展添砖加瓦,其子女更是未来城市的主人,他们的成长关系到城市长远的整体发展水平。宏观上,国家要制定出相关政策,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图书馆要为异地务工人员子女提供无条件的全免费服务。同时,在微观上,将异地务工子弟学校图书室纳入到公共图书馆集群体系,延伸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提升学校图书室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建立定期公布与表彰社会捐书善举的机制,鼓励民间组织和慈善组织参与异地务工人员读书室的建设;建立异地务工子弟学校图书馆员巡回培训制度,完善其图书室建设和管理经验;定向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个性化阅读方案,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利用流动书车定期给异地务工人员子女聚集地送借阅书刊。
4.5互联网+的思维延拓传统的图书馆服务
当今中国,手机的普及率极高,手机APP的应用在中国尤其活跃,手机客户端深入百姓生活,通过走访调研,异地务工人员的手机拥有量大,手机在中国已经是一种必需品,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也应从传统走向电子化。传统的图书馆的学习空间和知识空间服务已经满足不了读者的需要,而基于移动的图书馆学习空间和知识空间建设将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重点所在。微信公众号平台将学习空间和知识空间有机地链接起来,形成一个移动的信息共享空间,最后形成一个泛在的学习空间。
本文通过分析异地务工人员阅读贫困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通过构建以图书馆为主导,各部门、企业共同参与的长效机制,建构阅读推广援助机制与多方联合供给机制,提高图书馆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探讨图书馆在异地务工人员阅读推广中应发挥的作用,最大限度满足异地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参考文献:
[1] 祝新艳.图书馆应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知识援助[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11):216- 217.
[2] 姜晓婷.公共图书馆与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化的社会融入[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3(5):14- 17.
[3] 肖永英,张淼.公共图书馆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服务研究述评[J].图书馆建设,2014(3):52- 60.
[4] 刘瑶,张新岭,林竹.新生代农民工知识能力与公共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J].研究与实践,2012(2):55- 60.
摘要:本文关注异地务工人员群体阅读贫困的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不仅从宏观上倡导构建以图书馆为主的全社会广泛参与阅读援助的长效机制;更从微观上详细阐述了图书馆向异地务工人员知识援助的具体措施,最大限度满足异地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让异地务工人员充分享受城市文明发展成果,融入现代城市。
关键词:异地务工人员 阅读贫困 阅读援助 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国图书馆界有关为异地务工人员提供专项服务的研究历史并不长,但在这一领域已经涌现出一批学者,这些学者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理论探讨、服务现状、具体措施、信息援助和信息需求,主要包括4项内容:图书馆应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知识援助[1];公共图书馆与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化的社会融入[2];公共图书馆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服务研究述评[3];新生代农民工知识能力与公共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4]。这些成果为当前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新生代农民工阅读问题,制定合理的新生代农民工阅读推广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整体来看,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新生代农民工,研究的内容多集中于外来务工人员的政策因素。本文对外来务工人员的阅读援助的社会工作展开研究,不但对外来务工人员这一群体阅读贫困现状进行指导理论的探讨,还提出了阅读援助的策略研究,对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应用价值进行深入实践探索。
2 异地务工人员阅读贫困的原因
大多数的异地务工人员渴望阅读,但很少利用公共图书馆,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对图书馆认知不够。异地务工人员普遍不能科学地认识和利用公共图书馆,他们不知道图书馆能为公众提供哪些服务,甚至根本不知道存在这样一个公益机构。二是异地务工人员自身的自卑心理。多数异地务工人员长期为生计奔波忙碌,由于条件所限,劳动强度大,远离文化生活,生活质量低甚至没有保障。在这种环境中,异地务工人员害怕一些人对他们的歧视而不敢进入图书馆的大门。三是有偿服务让异地务工人员望而却步。异地务工人员的工资普遍较低,图书馆较高的有偿服务成为了阻碍异地务工人员走进图书馆的“门槛”。四是开馆时间不匹配,在客观上也成为异地务工人员进入公共图书馆的障碍。目前大多数公共图书馆采用的是八小时工作制,对异地务工人员极不方便。
3 构建以图书馆为主导,全社会广泛参与的阅读援助长效机制
3.1阅读援助需要法律、法规的指导和约束
从文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出发,我们认识到向异地务工人员提供阅读援助是我们的责任,但是如果没有制度的认可和保障,阅读援助就会缺乏有效的制约、引导和激励,从而难以推行。所以,积极推动阅读援助,必须推动制度层面的创新: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政策引导、强化制度顶层设计,保障制度基础;推动政府、图书馆等公共机构实施行政保障;倡导部门、企业和社会保障力量广泛参与,共同构建阅读援助机制。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积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法》,全国各地也相继颁布了图书馆相关法规,但是没有针对弱势群体更明确的说明,为了使弱势群体享受基本的公共服务,能够机会均等、权利均等地利用图书馆,建议国家和地方出台的图书馆相关的法律法规里要明确对弱势群体的阅读援助。
3.2图书馆需要成为阅读援助的主导力量
图书馆拥有社会教育的文化、地理和资源优势,它应该成为阅读援助的主导力量。作为公益性社会机构,图书馆信息资源丰富,不仅能够提供各种载体的资料以支持人们正规和业余的学习;作为公众终身学习的场所,还能够提供免费的学习场地与设施。因此,图书馆丰富的阅读资源优势有利于缓解阅读资源的不平衡、不对称,增加资源获取渠道、拓宽公共生活空間、缩小与社会其他群体的知识差距。图书馆作为公共知识基础设施,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服务,这不仅为受众提供了所需的知识,提高了文化素养和生存能力,也增加了他们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从而实现个人的全方面的发展。
3.3阅读援助需要广泛的合作
图书馆需要积极地和社会部门广泛合作,增加其他社会部门对图书馆的了解,营造良好的环境生态。各个社会部门都是其行业的权威,他们有更专业的行业知识和最新的信息,和他们共同开展针对性的阅读援助,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第一,加强与专门机构的合作。图书馆应该和教育、法律、经济、医疗等社会援助部门积极合作,共同推动社会援助工作的进展,发挥图书馆社会公益的功能。第二,加强与出版社、书店的合作。异地务工人员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对于图书馆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图书馆可以和出版社合作,开展针对异地务工人员的阅读情况与知识能力调查,推荐有针对性的书籍,以满足异地务工人员的阅读需求。第三,加强和传媒的合作。图书馆充分发挥其文化信息资源优势,利用大众媒体,大力宣传阅读援助,让广大的异地务工人员了解公共图书馆,引发他们阅读的兴趣。第四,社会力量参与阅读援助。引导民间组织在有阅读需求的基层创办公益性图书馆、图书会。
4 图书馆向异地务工人员阅读援助的制度创新
4.1取消阅读“门槛”,实行全面免费
我国倡导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它是体现公民机会均等和基本权利均等的一种具体表现。图书馆是实现社会基本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公平应得原则、补差正义原则,在政策扶持异地务工人员,使务工人员能通过图书馆享受到最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实现一种“文化低保”,从而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我国现行各级公共图书馆应该尽可能降低对异地务工人员的收费,比如取消办理借阅证所需的工本费和押金,只要异地务工人员凭借个人的有效证件就可以免费办理借阅证。而逾期罚款、损坏图书赔偿等收费,关系到公民信用的培育、国家公有财产的保护,需要起到警示作用,不便取消,但收费也要以下不为例为目的,使异地务工人员能够承受得起。
4.2广泛合作,建立基层图书室
異地务工人员在宏观上有流动性、分散性,但在微观上,其就业和居住相对集中,如从事建筑业的异地务工人员大多住在工棚里,大型制造业的异地务工人员大多居住在企业的集体宿舍,而从事商业服务业的务工人员本着节俭的原则大多在城市边缘或者“城中村”租金较低的地方自己租房居住。图书馆在工地和宿舍可以和企业合作,在城市边缘或者“城中村”可以和社区合作,图书馆提供书籍和人员,企业和社区提供场所,共同建立简易灵活的临时图书室、读书会,并且在此基础上逐步向长期的、正式的基层图书室发展。
4.3支持社会力量自办异地务工人员图书馆
各类社会力量自办的异地务工人员图书馆,吸引了大量当地的异地务工人员借阅,受到务工人员广泛欢迎,但是这些社会力量通常缺乏专业知识、缺乏办馆经验,办馆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所以,各地公共图书馆要在业务上给予大力支持,提供各种人员培训和技术帮助,鼓励自办图书馆健康发展,为公共图书馆供给的不足提供有益补充。有条件的公共图书馆甚至应该在财力、书籍上给予援助,条件成熟后,还可以将这些图书馆发展为本地公共图书馆网络的站点。推动共同办馆,加强基层图书室的专业力量,也能增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延伸能力。
4.4关注异地务工人员子女的阅读
异地务工人员为城市盖楼、修路、使城市面貌一新;他们为流入地城市建设、经济社会的发展添砖加瓦,其子女更是未来城市的主人,他们的成长关系到城市长远的整体发展水平。宏观上,国家要制定出相关政策,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图书馆要为异地务工人员子女提供无条件的全免费服务。同时,在微观上,将异地务工子弟学校图书室纳入到公共图书馆集群体系,延伸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提升学校图书室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建立定期公布与表彰社会捐书善举的机制,鼓励民间组织和慈善组织参与异地务工人员读书室的建设;建立异地务工子弟学校图书馆员巡回培训制度,完善其图书室建设和管理经验;定向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个性化阅读方案,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利用流动书车定期给异地务工人员子女聚集地送借阅书刊。
4.5互联网+的思维延拓传统的图书馆服务
当今中国,手机的普及率极高,手机APP的应用在中国尤其活跃,手机客户端深入百姓生活,通过走访调研,异地务工人员的手机拥有量大,手机在中国已经是一种必需品,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也应从传统走向电子化。传统的图书馆的学习空间和知识空间服务已经满足不了读者的需要,而基于移动的图书馆学习空间和知识空间建设将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重点所在。微信公众号平台将学习空间和知识空间有机地链接起来,形成一个移动的信息共享空间,最后形成一个泛在的学习空间。
本文通过分析异地务工人员阅读贫困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通过构建以图书馆为主导,各部门、企业共同参与的长效机制,建构阅读推广援助机制与多方联合供给机制,提高图书馆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探讨图书馆在异地务工人员阅读推广中应发挥的作用,最大限度满足异地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参考文献:
[1] 祝新艳.图书馆应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知识援助[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11):216- 217.
[2] 姜晓婷.公共图书馆与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化的社会融入[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3(5):14- 17.
[3] 肖永英,张淼.公共图书馆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服务研究述评[J].图书馆建设,2014(3):52- 60.
[4] 刘瑶,张新岭,林竹.新生代农民工知识能力与公共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J].研究与实践,2012(2):55-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