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观念下的特色小镇建设模式研究
叶凯
【摘 要】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里茨早在20世纪时就做出预测,中国的城镇化和美国的高科技将是21世纪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近年来中国特色小镇建设风起云涌,论文从城镇化发展一般规律出发,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来出现的问题,在汲取国内外小城镇建设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从制度建设、整体规划、打造支柱产业、挖掘城镇特色、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等方面系统打造特色小镇的建设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价值。
【Abstract】Stieglitz, the Nobel prize winner, as early as twentieth Century, made predictions that China's urbanization and American high-tech will be the two major engines to drive the world economy in twenty-first Century. In recent years,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own is surging. Based on the common rules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coming in the new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based on absorbing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constructing small towns at home and abroad, puts forward a construction mode of making a character town from system construction, overall planning, building a pillar industry, mining town characteristics,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spects, with strong pertinence and practical value.
【關键词】问题;经验;系统观念;特色城镇建设
【Keywords】problem; experience; system concept; characteristic town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8-0054-02
1 引言
城镇化与工业化是现代化的两大引擎,在工业化之后城镇化已经成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最强大的力量,这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利于推进区域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同时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大意义[1]。我国城镇化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出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
2 特色小镇现存问题
当下我国已经出现了很多特色小镇,有一部分是自下而上长期演变而来的,刚开始不显眼,后来影响力逐渐增大;更多一部分是自上而下,由政府培育和外力驱动催生的,发展迅速但容易造成一哄而上,产生了许多认识偏差和矛盾问题:
2.1 对特色小镇的认识存在偏差
城镇化是要实现人的城镇化,应该使更多的人享受城镇文明的成果,而一些地方将特色小镇理解为简单的城镇建设,盲目追求人口比重提高和规划区的扩展,导致人地矛盾的紧张和其他社会问题的产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盲目扩大城镇建设面积,推进城镇化发展主要靠硬件变化;二是把城镇化等同于工业化,忽视了城镇化和服务业的互动发展。这都导致了同期失去耕地和宅基地的农民游离城镇化之外,不能实现城乡生活一体化。
2.2 缺乏科学规划
规划是城镇化长远利益的体现,应当符合城镇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文化需要,而中国缺乏国家级的立法引导与监督,缺乏长期、中长期规划。面子工程突出,安居工程极度缺乏,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
2.3 无支柱产业,无地方特色
当前特色小镇建设的热度主要在政府方面,而企业的参与度并不是很高;地方政府对于特色小镇的热衷更大程度上是基于提升政绩的考核,而企业最主要的目的是盈利。真正实现高质量城镇建设的主要还是集中在具有产业基础和独特优质资源的个别小城镇,其他无产业支撑、无地方特色的小城镇建设背后多是地产开发,加剧了房地产泡沫。
2.4 发展要素难以保障,制度制约严重
首先是资金问题,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需要较大的投入,其次是土地问题,土地分配利用不合理,开发用地挤占了产业发展用地和耕地,造成土地的浪费和质量下降。最后是人的问题,特色小镇最终发展起来还是需要有大量的人口,户籍制度的限制使得务工者在子女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不能享受与城镇居民均等的服务,难以真正融入城镇。
2.5 重经济发展,轻人文生态
城镇化发展中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忽视了人文历史保护和生态环境改善。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滞后,公共服务功能不完善,社会公共服务未能满足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忽视城镇文化特征与历史特色发展,城镇风貌特色不突出,居民生活质量不高。
3 特色小镇建设策略
3.1 加强法制建设,营造法制环境
小城镇建设要立法先行,建设有效监管措施。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是小城镇建设的重要保障。制定一批从国家到地方政府多层面的法律和指导细则,并设立专门的监管部门,鼓励各地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多种类型的发展模式。在小城镇建设的过程监控上,要在政策上设立事后评估倒逼机制。针对城镇在招商引资中存在的恶性竞争现象,同时委员会根据各镇的特色调整政策方案,实现多方面的共赢[2]。
3.2 注重规划引领
立足于中国城镇化的特殊国情,要形成完整的综合规划模本,必须要考虑到土地的优化、生态的循环发展、历史传承文化的保护和生活的智能现代化;按照绿色衡量标准建立科学的城镇化测量指标体系,综合考察城镇化发展,提升规划的法律地位,不能因为任何个人意志或喜好随意决定或改变规划,通過人大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等方式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也要能够根据城镇化推进的环境和发展水平灵活调整。
3.3 挖掘、塑造城镇特色
立足城镇特色打造特色小镇,保护小城镇传统特色。对于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古建筑或者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在城镇建设中一定要予以维修或保护,通过新技术的研发使其尽量保持原貌,留下原有的艺术和历史的真实性。重视古建筑保护就是重视对于国家民族历史的保护,同时也有助于大家更好地了解地方的历史文明,为发展观光旅游打下了基础。
3.4 培育支柱产业,提高吸纳就业能力
增强产业支撑力,提高就业能力。每个城镇都具有自身发展条件和驱动要素,政府要立足于城镇的资源特色、环境条件确定产业发展战略定位。稳定就业是融入城市的基础和保障,稳定就业一方面要推进工业化发展,提供更多的岗位;另一方面要切实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多途径加强职业培训,通过政府买单、企业培训等方式重点推进。
3.5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有助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带动企业的入驻、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保障了城镇化的质量。政府还要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列为公共财政优先投入领域,采取多元化的投资渠道,降低污染的强度,减少资源的消耗,促进废物的回收再利用,建设绿色节约的生态城镇。
3.6 拓宽融资渠道建设
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发展作为推动城镇化进程的主要途径,鼓励民间资本流向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引入民间资本参与城市供气供水、污染处理、城市轨道等设施建设。积极探索PPP模式,支持民间资本以BT、BOT、TOT方式参与道路、桥梁、公共停车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政策激励把外资引向新型城镇化建设最需要的方向,引导外资进行长期策略投资。
4 结语
特色小镇的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意味着小城镇建设迎来了新机遇。各地区应该更加注重小城镇建设的质量,系统性地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城镇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盘活城镇化发展中的人口、土地、产业、资金等要素,培育城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重视知识、技术、信息等新型生产要素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地区应整合自身的资源建立良好的产业基础,依托自身悠久的文化底蕴、独特的生态环境实现特色发展。城镇化是人口的城镇化,最终还是要切实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使城镇真正成为人们的安居之所、乐业之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王素斋.科学发展观视域下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14.
【摘 要】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里茨早在20世纪时就做出预测,中国的城镇化和美国的高科技将是21世纪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近年来中国特色小镇建设风起云涌,论文从城镇化发展一般规律出发,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来出现的问题,在汲取国内外小城镇建设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从制度建设、整体规划、打造支柱产业、挖掘城镇特色、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等方面系统打造特色小镇的建设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价值。
【Abstract】Stieglitz, the Nobel prize winner, as early as twentieth Century, made predictions that China's urbanization and American high-tech will be the two major engines to drive the world economy in twenty-first Century. In recent years,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own is surging. Based on the common rules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coming in the new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based on absorbing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constructing small towns at home and abroad, puts forward a construction mode of making a character town from system construction, overall planning, building a pillar industry, mining town characteristics,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spects, with strong pertinence and practical value.
【關键词】问题;经验;系统观念;特色城镇建设
【Keywords】problem; experience; system concept; characteristic town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8-0054-02
1 引言
城镇化与工业化是现代化的两大引擎,在工业化之后城镇化已经成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最强大的力量,这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利于推进区域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同时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大意义[1]。我国城镇化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出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
2 特色小镇现存问题
当下我国已经出现了很多特色小镇,有一部分是自下而上长期演变而来的,刚开始不显眼,后来影响力逐渐增大;更多一部分是自上而下,由政府培育和外力驱动催生的,发展迅速但容易造成一哄而上,产生了许多认识偏差和矛盾问题:
2.1 对特色小镇的认识存在偏差
城镇化是要实现人的城镇化,应该使更多的人享受城镇文明的成果,而一些地方将特色小镇理解为简单的城镇建设,盲目追求人口比重提高和规划区的扩展,导致人地矛盾的紧张和其他社会问题的产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盲目扩大城镇建设面积,推进城镇化发展主要靠硬件变化;二是把城镇化等同于工业化,忽视了城镇化和服务业的互动发展。这都导致了同期失去耕地和宅基地的农民游离城镇化之外,不能实现城乡生活一体化。
2.2 缺乏科学规划
规划是城镇化长远利益的体现,应当符合城镇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文化需要,而中国缺乏国家级的立法引导与监督,缺乏长期、中长期规划。面子工程突出,安居工程极度缺乏,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
2.3 无支柱产业,无地方特色
当前特色小镇建设的热度主要在政府方面,而企业的参与度并不是很高;地方政府对于特色小镇的热衷更大程度上是基于提升政绩的考核,而企业最主要的目的是盈利。真正实现高质量城镇建设的主要还是集中在具有产业基础和独特优质资源的个别小城镇,其他无产业支撑、无地方特色的小城镇建设背后多是地产开发,加剧了房地产泡沫。
2.4 发展要素难以保障,制度制约严重
首先是资金问题,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需要较大的投入,其次是土地问题,土地分配利用不合理,开发用地挤占了产业发展用地和耕地,造成土地的浪费和质量下降。最后是人的问题,特色小镇最终发展起来还是需要有大量的人口,户籍制度的限制使得务工者在子女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不能享受与城镇居民均等的服务,难以真正融入城镇。
2.5 重经济发展,轻人文生态
城镇化发展中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忽视了人文历史保护和生态环境改善。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滞后,公共服务功能不完善,社会公共服务未能满足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忽视城镇文化特征与历史特色发展,城镇风貌特色不突出,居民生活质量不高。
3 特色小镇建设策略
3.1 加强法制建设,营造法制环境
小城镇建设要立法先行,建设有效监管措施。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是小城镇建设的重要保障。制定一批从国家到地方政府多层面的法律和指导细则,并设立专门的监管部门,鼓励各地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多种类型的发展模式。在小城镇建设的过程监控上,要在政策上设立事后评估倒逼机制。针对城镇在招商引资中存在的恶性竞争现象,同时委员会根据各镇的特色调整政策方案,实现多方面的共赢[2]。
3.2 注重规划引领
立足于中国城镇化的特殊国情,要形成完整的综合规划模本,必须要考虑到土地的优化、生态的循环发展、历史传承文化的保护和生活的智能现代化;按照绿色衡量标准建立科学的城镇化测量指标体系,综合考察城镇化发展,提升规划的法律地位,不能因为任何个人意志或喜好随意决定或改变规划,通過人大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等方式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也要能够根据城镇化推进的环境和发展水平灵活调整。
3.3 挖掘、塑造城镇特色
立足城镇特色打造特色小镇,保护小城镇传统特色。对于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古建筑或者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在城镇建设中一定要予以维修或保护,通过新技术的研发使其尽量保持原貌,留下原有的艺术和历史的真实性。重视古建筑保护就是重视对于国家民族历史的保护,同时也有助于大家更好地了解地方的历史文明,为发展观光旅游打下了基础。
3.4 培育支柱产业,提高吸纳就业能力
增强产业支撑力,提高就业能力。每个城镇都具有自身发展条件和驱动要素,政府要立足于城镇的资源特色、环境条件确定产业发展战略定位。稳定就业是融入城市的基础和保障,稳定就业一方面要推进工业化发展,提供更多的岗位;另一方面要切实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多途径加强职业培训,通过政府买单、企业培训等方式重点推进。
3.5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有助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带动企业的入驻、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保障了城镇化的质量。政府还要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列为公共财政优先投入领域,采取多元化的投资渠道,降低污染的强度,减少资源的消耗,促进废物的回收再利用,建设绿色节约的生态城镇。
3.6 拓宽融资渠道建设
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发展作为推动城镇化进程的主要途径,鼓励民间资本流向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引入民间资本参与城市供气供水、污染处理、城市轨道等设施建设。积极探索PPP模式,支持民间资本以BT、BOT、TOT方式参与道路、桥梁、公共停车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政策激励把外资引向新型城镇化建设最需要的方向,引导外资进行长期策略投资。
4 结语
特色小镇的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意味着小城镇建设迎来了新机遇。各地区应该更加注重小城镇建设的质量,系统性地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城镇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盘活城镇化发展中的人口、土地、产业、资金等要素,培育城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重视知识、技术、信息等新型生产要素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地区应整合自身的资源建立良好的产业基础,依托自身悠久的文化底蕴、独特的生态环境实现特色发展。城镇化是人口的城镇化,最终还是要切实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使城镇真正成为人们的安居之所、乐业之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王素斋.科学发展观视域下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