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二级学院绩效津贴分配方案设计与应用
贺彬恢
摘 要:绩效工资的实施可以扩大二级学院分配自主权,推进两级管理,建立和完善内部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调动二级学院和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骨干队伍的稳定与发展,增强学校办学活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可以进一步提高学院整体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高职院校;二级学院;绩效津贴;分配方案
绩效工资的实施可以扩大二级学院分配自主权,推进两级管理,建立和完善内部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调动二级学院和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骨干队伍的稳定与发展,增强学校办学活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可以进一步提高学院整体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保障。
1 绩效津贴分配方案设计原则
(一)以岗定酬,优劳优酬。以岗位设置为基础,以绩效考核为依据,建立教职工的绩效工资与岗位责任、工作业绩和贡献大小挂钩,与二级学院办学效益挂钩的分配制度,适当拉开分配差距,兼顾公平与效率。
(二)总量控制,动态调整。在学校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范围内,结合学院实际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建立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
(三)学校统筹,二次分配。在符合学校制定的分配原则前提下,由二级学院根据教职工个人承担的教学、科研、学生管理、服务管理等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自行设计考核分配方案,自主进行二次分配,扩大分配自主权。
2 教职工绩效津贴构成及二级学院绩效津贴来源
(一)绩效工资包括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包括固定部分和考核部分,基础性绩效工资考核部分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加上在职人员暂保留高出部分总量共同组成考核性绩效工资。重庆D高职学院将考核绩效工资分为切块下拨的工作绩效津贴和学校统管的工作绩效津贴,本文以重庆D高职学院切块下拨给计算机学院的绩效津贴为例,设计分配方案。
(二)根据当年二级学院分配总额,学校确定教学工作量、教职工数、学生人数、学费收入四个切块核拨因素,按其权重分别为30%、35%、15%、20%的标准,切块核拨给计算机学院。即:计算机学院核拨经费总额=教学工作量切块额+教职工数切块额+学生人数切块额+学费收入切块额。
(1)教学工作量切块额=全校二级学院年度教学工作量切块经费总额×本院承担专业课和公共课总课时占全校各专业总课时的比例。
(2)学生人数切块额=全校学生人数切块经费总额×本院学生人数占全校学生人数的比例。
(3)教职工数切块额=全校教职工数切块经费总额×本院教职工数占全校二级学院教职工数的比例。
(4)学费收入切块额=全校学费收入切块总额×本院学费收入占全校学费收入的比例×本院学费收缴率。
3 二级学院绩效津贴分配方案设计
(一)绩效工作量的构成
各岗位类别的教职工希望获得尽量多的劳动报酬,以体现自身的劳动力的价值,教职工的收入水平可以起到稳定各类型人员的作用,因此需要在各类型人员之间找到工作量的对应关系。所以确定所有教职工的工作量分为基本工作量、超额工作量、其他工作量3个部分。
(二)绩效工作量的确定
1.根据学院近几年专任教师的教学任务平均量、学生管理平均量和实训机房管理平均量,计算出各类型人员的年基本工作量为450学时,同时根据学校要求,所有教职工年工作量的上限为760学时,所以所有教职工的最高超额工作量为310学时。
2.超额工作量包含上课、管理实训机房、管理学生等,因为所有的超额工作量均折合为学时,所以经过测算,1个实训机房的管理工作量为100学时、1个学生的管理工作量为3学时,根据工作安排,各类型教职工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从事以上各项工作。
3.其他工作量包含从事教研室主任、专业主任、学业导师等兼职工作,以及承担科研、教研、招生、就业、宣传、课程开发、技能大赛等与学院发展相关的工作量,相关工作津贴的认定需要制定单独的津贴发放办法。
(三)绩效津贴发放标准
基本工作量绩效津贴按照学校核定的执行;超额工作量全部折合为学时量,所以根据职称职级核定学时标准;其他工作量绩效津贴的发放标准需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制定。
4 对高职院校二级学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设计的建议
(一)以学院发展目标为导向
薪酬管理是实现一定目标的基础,这个目标是二级学院发展的方向,一旦确定目标,就应该以此目标为中心工作,创造条件,讲求方法,切切实实地去实现这个目标。二级学院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就必须紧密结合学院的发展目标,统筹考虑各类型因素,彰显人才价值,以达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富裕人员合理流动的效果,人而提高学院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二级学院的健康发展。[1]
(二)保持合理收入差距
各类型教职工的稳定,是学院发展的保障,教师及学生管理人员是学院发展的前提,所以在绩效分配过程中兼顾收入平衡及公平的情况下,应适度向学院的一线岗位倾斜。让各类型教职工的收入差距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更好的激励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分配的绝对公平不可能实现,所以公平不等于平均,而是有一定差异性的公平。所以要根据各类人员岗位工作特点,将收入的差距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三)建立相对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
亚当斯密的公平理论提到: “一个人做出成绩并取得报酬后,他不仅仅关心自己所得到报酬的绝对量,而更关心所得到报酬的相对量 ,他会通过种种方法来比较确定自己所获报酬是否合理,比较的结果会直接影响到他今后工作的积极性。”所以,首先需要加强所有教职工对绩效考核的参与和决策,教职工参与到考核工作中了,考核结果是否公正,只要大多数教职工认可了制度以实施,公平性就会得到提高。[2]其次要根据不同的岗位设置考核指标和权重,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上下级评价、同事评价、服务对象的评价等,以获取相对公平的评价结果。
参考文献
[1] 王晓峰.高校绩效工资体系构建的基本导向[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月第26卷第6期.
[2] 施卫新,邹娅玲.高职院校各类人员绩效工资设计及问题分析[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8月第30卷第4期.
摘 要:绩效工资的实施可以扩大二级学院分配自主权,推进两级管理,建立和完善内部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调动二级学院和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骨干队伍的稳定与发展,增强学校办学活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可以进一步提高学院整体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高职院校;二级学院;绩效津贴;分配方案
绩效工资的实施可以扩大二级学院分配自主权,推进两级管理,建立和完善内部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调动二级学院和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骨干队伍的稳定与发展,增强学校办学活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可以进一步提高学院整体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保障。
1 绩效津贴分配方案设计原则
(一)以岗定酬,优劳优酬。以岗位设置为基础,以绩效考核为依据,建立教职工的绩效工资与岗位责任、工作业绩和贡献大小挂钩,与二级学院办学效益挂钩的分配制度,适当拉开分配差距,兼顾公平与效率。
(二)总量控制,动态调整。在学校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范围内,结合学院实际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建立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
(三)学校统筹,二次分配。在符合学校制定的分配原则前提下,由二级学院根据教职工个人承担的教学、科研、学生管理、服务管理等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自行设计考核分配方案,自主进行二次分配,扩大分配自主权。
2 教职工绩效津贴构成及二级学院绩效津贴来源
(一)绩效工资包括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包括固定部分和考核部分,基础性绩效工资考核部分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加上在职人员暂保留高出部分总量共同组成考核性绩效工资。重庆D高职学院将考核绩效工资分为切块下拨的工作绩效津贴和学校统管的工作绩效津贴,本文以重庆D高职学院切块下拨给计算机学院的绩效津贴为例,设计分配方案。
(二)根据当年二级学院分配总额,学校确定教学工作量、教职工数、学生人数、学费收入四个切块核拨因素,按其权重分别为30%、35%、15%、20%的标准,切块核拨给计算机学院。即:计算机学院核拨经费总额=教学工作量切块额+教职工数切块额+学生人数切块额+学费收入切块额。
(1)教学工作量切块额=全校二级学院年度教学工作量切块经费总额×本院承担专业课和公共课总课时占全校各专业总课时的比例。
(2)学生人数切块额=全校学生人数切块经费总额×本院学生人数占全校学生人数的比例。
(3)教职工数切块额=全校教职工数切块经费总额×本院教职工数占全校二级学院教职工数的比例。
(4)学费收入切块额=全校学费收入切块总额×本院学费收入占全校学费收入的比例×本院学费收缴率。
3 二级学院绩效津贴分配方案设计
(一)绩效工作量的构成
各岗位类别的教职工希望获得尽量多的劳动报酬,以体现自身的劳动力的价值,教职工的收入水平可以起到稳定各类型人员的作用,因此需要在各类型人员之间找到工作量的对应关系。所以确定所有教职工的工作量分为基本工作量、超额工作量、其他工作量3个部分。
(二)绩效工作量的确定
1.根据学院近几年专任教师的教学任务平均量、学生管理平均量和实训机房管理平均量,计算出各类型人员的年基本工作量为450学时,同时根据学校要求,所有教职工年工作量的上限为760学时,所以所有教职工的最高超额工作量为310学时。
2.超额工作量包含上课、管理实训机房、管理学生等,因为所有的超额工作量均折合为学时,所以经过测算,1个实训机房的管理工作量为100学时、1个学生的管理工作量为3学时,根据工作安排,各类型教职工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从事以上各项工作。
3.其他工作量包含从事教研室主任、专业主任、学业导师等兼职工作,以及承担科研、教研、招生、就业、宣传、课程开发、技能大赛等与学院发展相关的工作量,相关工作津贴的认定需要制定单独的津贴发放办法。
(三)绩效津贴发放标准
基本工作量绩效津贴按照学校核定的执行;超额工作量全部折合为学时量,所以根据职称职级核定学时标准;其他工作量绩效津贴的发放标准需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制定。
4 对高职院校二级学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设计的建议
(一)以学院发展目标为导向
薪酬管理是实现一定目标的基础,这个目标是二级学院发展的方向,一旦确定目标,就应该以此目标为中心工作,创造条件,讲求方法,切切实实地去实现这个目标。二级学院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就必须紧密结合学院的发展目标,统筹考虑各类型因素,彰显人才价值,以达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富裕人员合理流动的效果,人而提高学院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二级学院的健康发展。[1]
(二)保持合理收入差距
各类型教职工的稳定,是学院发展的保障,教师及学生管理人员是学院发展的前提,所以在绩效分配过程中兼顾收入平衡及公平的情况下,应适度向学院的一线岗位倾斜。让各类型教职工的收入差距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更好的激励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分配的绝对公平不可能实现,所以公平不等于平均,而是有一定差异性的公平。所以要根据各类人员岗位工作特点,将收入的差距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三)建立相对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
亚当斯密的公平理论提到: “一个人做出成绩并取得报酬后,他不仅仅关心自己所得到报酬的绝对量,而更关心所得到报酬的相对量 ,他会通过种种方法来比较确定自己所获报酬是否合理,比较的结果会直接影响到他今后工作的积极性。”所以,首先需要加强所有教职工对绩效考核的参与和决策,教职工参与到考核工作中了,考核结果是否公正,只要大多数教职工认可了制度以实施,公平性就会得到提高。[2]其次要根据不同的岗位设置考核指标和权重,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上下级评价、同事评价、服务对象的评价等,以获取相对公平的评价结果。
参考文献
[1] 王晓峰.高校绩效工资体系构建的基本导向[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月第26卷第6期.
[2] 施卫新,邹娅玲.高职院校各类人员绩效工资设计及问题分析[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8月第30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