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决战定乾坤 淮塔园林慰英灵

    张长生

    摘要: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北扼齐鲁,南屏江淮,自古为北国重镇,南国锁钥,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发生较大规模的战争就有400余起,但最著名、最具有代表性的当数淮海战役,堪称扭转乾坤,决定中国命运的战略决战,以其规模之大、地域之广、歼敌之多、影响之远而闻名于世,名列世界著名战役之一。张爱萍将军有诗为证:“淮海大战,席卷中原。神州伟业,气吞河山。”

    关键词: 徐州;淮海;战役

    中图分类号:F59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1—7740(2009)07—0051—03

    淮海战役纪念馆坐落在徐州淮塔园林南侧,主体建筑平面为一呈百米见方的正方形,滨青年湖而立,四周环绕着20米高的柱廊,东西南北设有设有四个出入口,南门临水,中央为一直径50米,高31米的圆柱形、密闭式堡垒建筑全景画馆,素以朴实、宁静、现代、简洁的外部造型,秉承华夏“天圆地方”的历史文脉和“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且与淮塔园林整体布局协调,烘托出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的主导地位。

    纪念馆内部的陈展,充分运用影像全景技术、动感技术、虚拟成像技术、实景模拟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特技手段,以全新的视角,生动再现淮海战役典型战例场景15个。把规模宏大,战场辽阔、战斗激烈、人民支前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特点充分展现出来,极具震憾人心。巨幅全景画《淮海战役》长144.5米,高18.5米,面积2 674平方米,地面塑型1 491平方米,分别由背景画和三维立体空间两大部分组成,采用独特的艺术手段,声、光、电和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真实地再现了碾庄、双堆集和陈官庄三大战场,波澜壮阔的战斗场面,以及人民支前的宏伟画卷,具有强烈的现场视角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步入纪念馆,仿佛进入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

    1946年7月至1948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经过两年时间作战,共歼灭国民党军队264万人。在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度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战争初期120万人上升为280万人,战斗力显著提高;而国民党军则从战争初期的430万人下降到365万人,战斗力锐减。由此可见,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即将到来。

    1948年8月上旬,由蒋介石主持,国民党军统帅部在南京国防部大礼堂召开“军事检讨会议”,进行军事部署,拟定作战计划,在徐州为中心的陇海、津浦线上投入了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副司令杜聿明指挥的七个主力兵团、两个绥靖区部队,82个师(旅),约80万人,用以控制徐州,巩固江淮,屏障南京。

    1948年9月25日,毛泽东肯定了粟裕的建议并指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为歼灭国民党军主力,10月11日,毛泽东起草了《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中原、华东两个野战军24个纵队(军),65个师(旅),加上冀鲁豫地区的地方武装,共60万人向淮海战场挺进,人民支前队伍同时开赴淮海战役前线。至此,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自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国共双方一场殊死的战略大决战不可避免。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分三个作战阶段:

    一、围歼黄百韬兵团,孤立徐州

    11月6日,华东、中原野战军在地方武装配合下,按预定计划从徐州的东南西北几个方向对徐州“剿总”刘峙集团发起攻势。

    为配合华东野战军作战,中原野战军兵分两路,一路由刘伯承指挥的中野第二、六纵队及陕南第十二旅等部不分昼夜,由豫西地区东进,迟滞、消耗前来增援的黄维兵团,迫其进展缓慢;另一路则由陈毅、邓小平指挥,向津浦线徐蚌段逼近,进攻宿县。

    7日,黄百韬兵团五个军15万人连夜从新安镇向徐州收缩。华野根据中央军委关于首歼黄百韬兵团的指示,集中十个纵队的兵力迅速南下,矛头直指黄百韬兵团。

    8日,国民党军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中共秘密党员何基沣、张克侠按照华东局和华野领导的部署,率所属第五十九军、七十七军三个半师共2.3万余人在贾汪、台儿庄地区起义,及时敞开了国民党军在徐州的北大门。华野山东兵团第七、十、十三纵队在起义部队配合下,直插徐州东侧,切断黄百韬兵团撤向徐州的退路,迅速地抢占了阻击邱、李兵团东援的有利阵地。

    11日,黄百韬兵团陷入华野包围圈,被围困在以碾庄圩为中心不到18公里的区域。蒋介石一面从徐州调兵增援,一面令黄百韬固守待援。黄百韬企图顽抗,以碾庄圩为中心,布置其一百军在西,四十四军在南,六十四军在东,六十五军在北,构成集团式环形防御阵地,分区固守,兵团司令部设在碾庄圩。

    12日,华野由运动战转入村落阵地攻坚战,集中六个纵队向碾庄圩地区的黄百韬兵团发起总攻,攻击受挫后,华野司令部及时调整部署,采取“先打弱敌,后打强敌,攻其首脑,乱其部署”的作战方针,与黄百韬兵团展开逐村逐堡的争夺。15日至18日,首歼其第一百军和四十四军,然后攻克黄百韬兵团部所在地碾庄圩,至22日黄昏,全歼在大院上、尤家湖地区负于顽抗的第六十四军、第二十五军残部,黄百韬兵团全军覆灭。

    为解黄百韬兵团之围,徐州国民党军于12日起,由杜聿明指挥邱清泉兵团、李弥兵团,五个军12个师,在20架飞机,百余辆坦克以及百余门大炮的掩护下,向解放军阵地猛攻,企图解救黄百韬兵团。

    为确保全歼黄百韬兵团,华野集中八个纵队的兵力,采取正面阻击和侧翼攻击相结合的战法,顽强抗击,激战10昼夜,致使邱、李兵团伤亡万余人,损失坦克34辆,消耗各种炮弹12万余发,仍前进不足20公里,眼看着黄百韬兵团被歼,也无可奈何。

    为配合华野东线作战,中央军委指示中野:“你们应集全力攻取宿县,控制徐蚌段,断敌退路。”宿县地处徐蚌之间,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6日,中野三纵攻克宿县,切断了徐州与蚌埠国民党军的联系,保障了华野主攻方向的作战。

    战役第一阶段,华东、中原野战军经过17个昼夜的奋战,歼灭国民党军一个兵团、八个军、18个师,17.8万余人,削弱了刘峙集团,孤立了徐州,为夺取整个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围歼黄维兵团,合围杜聿明集团

    黄百韬兵团被歼后,蒋介石令黄维兵团,蚌埠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徐州杜聿明集团实施“南北对进,三军会师”的计划。

    11月8日,黄维奉蒋介石之令,从河南砀山前来增援徐州。中共中央军委审时度势,立即决定先打黄维兵团。淮海战役总前委采取“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的作战方针,指挥中野于11月23日主动放弃南坪集。

    24日,当黄维兵团先头部队刚越过浍河,发觉形势不妙,向后收缩时,但为时已晚。25日,黄维兵团被中原野战军包围在双堆集为中心,纵横7.5公里地域内。为此,中野将士与黄维兵团进行了顽强的阵地争夺战。中野陕南十二旅在李庄战斗中,顶住了黄维兵团飞机、大炮、坦克的狂轰,守住了阵地。

    其间,华野五个纵队分路南下阻击求歼由蚌埠北犯之李延年、刘汝明兵团一部。26日,李、刘兵团惧怕被歼星夜南撤,于30日撤回蚌埠。在蚌埠西北担任阻击任务的华野六纵、渤海纵队等地方部队协同作战,坚守阵地,历时12天,歼灭国民党军一万余人。

    27日,黄维为了突破包围圈,集中四个主力师,在坦克、炮兵和空军的配合下,向双堆集东南之杨庄、李庄、周庄方向突围。此时国民党第八十五军110师师长廖运周率5 000人战场就势起义,瓦解了黄维兵团的突围士气。黄维兵团因此调整了兵力部署,转为固守待援:其第十四军在东,第十军在西北,第八十五军在西南,第十八军在南,将兵团总部设在双堆集北端的小马庄。

    为确保中野围歼黄维兵团,华野集中八个纵队组成西路、中路和东路三个集团,形成纵深、梯次防御体系,在徐州以南正面宽达100多公里阵地上阻击邱清泉、孙元良兵团南进,激战7天,毙伤4 000余人,打退邱、孙两兵团数十次进攻,使其仅推进20华里,被阻于褚兰、四堡、孤山一线。

    蒋介石在黄维兵团被困在双堆集南北5公里、东西1.5公里狭长地带,杜聿明集团南犯受阻的情况下,电召杜聿明到南京开会,决定放弃徐州。30日,杜聿明率领邱清泉、李弥和孙元良三个兵团,约30万人马向徐州西南的永城方向撤退。华野立即部署十一个纵队的兵力全线追击。

    12月1日,人民解放军开进徐州,标志着徐州人民从此获得新生。正如中共中央委员会在徐州解放的贺电中所说:徐州是南京的门户,是蒋介石进行反革命内战的巨大军事基地,徐州的迅速解放,对于全国战局极为有利。

    4日,杜聿明指挥的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被华野包围在徐州西南65公里处的陈官庄、青龙集、李石林地区。此后,双方展开了突围、反突围作战。6日,孙元良兵团仓惶突围时,其主力在突出后被歼灭。

    5日,总前委下达《对黄维实施总攻的命令》。以中原野战军第四、九、十一纵队和豫、皖、苏独立旅、华野特纵一部为东集团,由陈赓、谢富治指挥,以中野一、三纵和华野十三纵、特纵炮兵另一部为西集团,由陈锡联指挥。以中野六纵、华野七纵和陕南军区十二旅为南集团,由王近山、杜义德指挥,于6日起,从东、西、南三个方向,采取割裂、近迫作业,步炮协同诸手段,对黄维兵团实施有重点的攻击。13日,东集团攻占了张圩子、沈庄、杨圩子,歼其第十四军;西集团夺取东西马圩子,攻占周庄,歼其第十军,尔后直插尖谷堆;南集团攻占了飞机场和野外工事。14日,华野七纵攻克双堆集东南制高点尖谷堆,使黄维兵团核心阵地完全暴露和孤立。

    为屏障小马庄,黄维在其周围设了一道汽车防线。中野在华野一部的配合下,前仆后继,英勇拼杀,终于突破了汽车防线,攻入黄维兵团司令部。15日黄昏,黄维兵团企图向西突围未能得逞,于午夜被全歼。兵团司令黄维、副司令吴绍周被活捉。

    战役第二阶段,中原、华东野战军鏖战23昼夜,全歼国民党军最精锐兵团之一的黄维兵团四个军、1个快速纵队以及其它部队12个师、19.4万余人,将自徐州西撤的杜聿明集团合围在永城东北部的陈官庄地区,并且歼灭了突围的孙元良兵团,解放了华东战略要地徐州;解放了淮阴、淮安、灵壁等城市,并迫使增援的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南撤,为夺取战役全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战场休整,全歼杜聿明集团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作战,国民党军投入的七个兵团两个被歼,两个撤离,剩下的邱清泉、李弥兵团及孙元良残部20多万人被围困在东西不到20华里,南北不到10华里的陈官庄,陷入绝境。至此,蒋介石的“南北对进,三军会师”计划完全落空。

    为配合平津战役,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华野自12月16日起转入战场休整,对杜聿明集团“围而不打”;中原野战军集结于宿县、蒙城、涡阳地区休整待机。在20天的战场休整中,解放军广泛开展强有力的政治攻势,恢复和整顿战斗组织,深入进行形势教育。

    1949年1月6日,在经过20天时间的休整之后,华野组成三个突击集团,依照割裂邱、李兵团,先歼李弥兵团的方针,对拒不投降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8日,全歼李弥兵团的3个军和邱清泉的七十军、七十三军。9日,杜聿明集团在20架飞机的掩护下向西突围未成。解放军攻占了竹安楼及其西南飞机场,激战至10日拂晓,陈官庄的杜聿明司令部最终被摧毁。杜聿明化妆潜逃时被俘,邱清泉逃跑时被击毙,仅李弥只身逃脱。

    战役第三阶段,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一个战区司令部、三个兵团、10个军、26个师,共计18.2万余人,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至此,规模宏大的淮海战役历经三个阶段,经历65个昼夜的激战,终于胜利结束。此役,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一个“剿总”前进指挥部,一个绥靖区司令部,五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一个快速纵队,共计55.5万余人,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红军歼灭希特勒法西斯军队30万人的战绩,还要多歼敌25万余人。人民群众支援前线规模之巨大,543万民工随军征战千里,冒枪林弹雨,忍风雪饥寒,后勤保障动用人力、物力、财力之多,为战役的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亦为古今中外战例所罕见。徐州诗人赵英敏在《临江仙·淮海决胜》一词中生动地描写道:“淮海沙场烽火漫,炮声震撼升空。英雄激战刺刀红。紧追穷寇,围困万千重。狼狈敌兵惊破胆,将官灭尽威风。龙擒虎伏一酋终。南京哀叹,北都庆丰功。”

    淮海战役的胜利,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连同辽沈、平津战役的胜利,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为人民解放军渡江南进,解放全中国奠定了胜利基础。为了赢得这次战役的全面胜利,中国人民解放军有12.4万人流血伤亡,其中3万余人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表现出了中华民族优秀儿女一往无前、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伟大军事思想的光辉体现,为纪念这一历史性伟大胜利,表彰英烈精神,1959年4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决定,在徐州兴建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和纪念馆。1965年11月6日,淮海战役发起十七周年纪念日,位于徐州市区凤凰山东麓的淮海战役纪念塔、纪念馆(老馆)同时对外开放。

    纪念馆(老馆)位于淮塔园林中心广场南侧,坐南面北,端庄古朴,庄严肃穆,主体建筑平面呈工字型,立面宽101米,侧面长45米,总建筑面积2 800平方米,其中陈展面积2 400平方米,是一座富有民族建筑特点的现代建筑,正面中段为宽26米,高16米的庑殿式六柱五孔重檐门廊,檐下有陈毅元帅1965年8月手书的鎏金行书匾式馆标“淮海战役纪念馆”,东西两翼为对称的暖阁连接的配殿式建筑,四周是宽阔的平台,馆内陈展珍贵文物、图片2 400余件。

    纪念馆是淮海战役历史的缩影,为充分发挥这一战争文化资源的积极作用,2004年11月18日在老馆的南侧开工扩建新馆,改造老馆。新馆于2007年7月18日建成并开放,陈列厅分四个体块,上下两层,分序厅、战前形势、战役实施、战役胜利、人民支前、缅怀先烈、全景画馆七大部分,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陈展面积1.2万平方米,为老馆的5倍,馆内陈列革命文物、历史照片、艺术作品达3 000件,充分地展示了淮海战役的胜利原因和伟大意义。

    从淮塔园林中心广场向西,踏上全长295米,宽40米的10个平台、129级花岗岩台阶,可直达纪念塔平台。纪念塔高38.15米,宽16米,由一块块巨大的浅色花岗石砌成,座西面东,巍然屹立。塔身正面镶嵌着毛泽东主席1964年11月手书九个镏金行草大字“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辉煌闪耀,纵贯塔身。塔顶石刻花纹环绕,塔徽五角星下有两只交叉的步枪,象征着中原、华东野战军亲密团结,共同取得胜利;塔徽上松枝绸带低低垂下,象征着人民悼念烈士的深切哀思。塔座正中镌刻着由张爱萍将军主持撰写,陈毅元帅改定的767个字的镀金隶书纪念碑文,气势磅礴,高度地概括了战役的经过,以及取得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在塔座后面刻有奠基碑文,说明了建塔始末。塔座南北两侧是由著名雕塑家刘开渠等人创作的深浮雕,高2.6米,宽16米。南侧浮雕再现了参战部队一往无前、奋勇杀敌的英雄形象,北侧浮雕反映了解放区人民全力支援前线的感人情景。驻足塔下,不禁使人联想起徐州诗人刘长松的《淮塔观感》一诗:“宝塔巍巍耸入云,金光闪闪铸忠魂。英雄洒血乾坤绣,烈士精神贯古今。”

    纪念塔由回廊、角亭环抱,在南北回廊的石碑上,镶嵌着党和国家领导人为淮海战役烈士的题辞和烈士英名录,在西面的回廊上镶嵌着全长45米,高2.9米的大型陶瓷壁画《决战》,画面上173个神态各异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气势磅礴的淮海战役场景。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巍然屹立的纪念塔、极具时代气息的纪念馆,不仅是光荣历史的见证,同样也是激励人民奋进的丰碑。[责任编辑张静]

相关文章!
  • 把握国企党建关键 提升国企党

    贺可玲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31-02摘 要 新時代国有企业要加强党建工作,夯实党建基础,全面强化党

  • 非国有企业档案监管方式研究

    蔡美波+闫冬+何芮摘要:本文基于非国有企业档案监管方式的特点,针对存在的监管依据不充分、监管范围不明确、监管难度加大等问题,提出主

  • 农地流转的困境与出路

    温世扬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