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普通高校瑜伽课程开设现状调查研究
摘 要:本人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对辽宁省普通高校瑜伽课程开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为辽宁省普通高校更好地开展瑜伽课程教学供参考,促进瑜伽课程的开展。
关键词:辽宁省;普通高校;瑜伽;开设现状
1 前言
瑜伽( Yoga) 起源于古印度,是一种古老的健身术。当代瑜伽已经摆脱了宗教和苦行思想的束缚,发展成为科学的养生健体的健身项目。瑜伽是一个通过提升意识,帮助人类充分发挥潜能的体系。瑜伽姿势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改善人们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包括调身的体位法、调息的呼吸法、调心的冥想法等,以达至身心的合一。20世纪 80 年代,美籍华人张惠兰将瑜伽通过中央电视台《瑜伽-自我身心锻炼方法》电视专题节目播出,让国人真正的认识并了解瑜伽,促使了古老健身术逐渐在国内迅速传播开展。90年代以来,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瑜伽进入中国的大、中、小城市的健身市场,成为中国女性追逐的新兴、时尚健身术。2014年12月11日由联合国第69/131号决议宣布设立每年的6月21日为国际瑜伽日,旨在提高全世界对于练习瑜伽可以带来诸多益处的意识。2014年习近平主席访印时曾说,中国太极和印度瑜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两国人民数千年来奉行的生活哲理深度相似。同为东方文化的精髓,追求的都是身心健康、和谐包容。瑜伽正以它独特的项目特色,在中国迅猛发展。
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快速开展,学生兴趣的泛化,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传统体育项目正面临着新兴、时尚体育项目的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通过对辽宁省普通高校瑜伽课程开设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瑜伽课程在高校顺利、健康发展的对策与建议,瑜伽课程在普通高校发展趋势,旨在为普通高校瑜伽课程更好发展提供参考,推动瑜伽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辽宁省普通高校瑜伽课程开设现状作为研究对象。以沈阳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科技大学,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渤海大学,辽东学院七所普通高校的教师和学生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查询和检索期刊索引的方式搜索知网、万方信息数据库有关瑜伽相关文献,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本文的撰写做好了理论上的准备。
2.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辽宁省普通高校的教师,主管领导,心理学、生理学有关专家就问卷的制作诚求意见,就瑜伽在普通高校开展的现状进行访谈,对社会知名瑜伽教练就瑜伽现在的发展趋势进行走访。
2.2.3问卷调查法
设计教师、学生问卷各一份。教师问卷共20份,回收到20份,回收率和有效回收率为100%;发放学生问卷共400份,回收到40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100%
2.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1.5数据统计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教学目标的设置情况
辽宁省普通高校在开设瑜伽课程的教学目标,首先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身体机能的提高,心里,精神领域变得更加积极,健康,消除亚健康状态,缓解压力上。其次注重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强调学会瑜伽基本技术,技巧,掌握锻炼方法,促进学生瑜伽兴趣爱好的养成,使学生们喜欢上瑜伽课程并养成锻炼习惯。最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让学生的发展与社会需求相和谐,让他们以健康的体魄面对社会。在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对目标的设定没有异议,完成教学目标较好。
3.2 瑜伽课程设置情况及学时安排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辽宁省七所普通高校中有开设瑜伽课程的高校有6所,占到86%,开课率较高。辽宁省普通高校开设瑜伽课程均采用选修课的形式,教学时数在 18~36 学时之间。学期学时为 36 学时占总体的 52%,学期学时为 18学时占总体的 30%。通过调查数据分析显示:教师认为瑜伽教学时数满足教学需要占87.5%,认为不满足的占12.5%;学生中认为教学时数满足自己需要的21%;基本满足的占49%;不太满足的占26%;不满足的占4%.当前开展的瑜伽课相对于大学生的需求来说,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还处于不平衡的状态。
在理论课方面,目前辽宁省普通高校在瑜伽课程教学中没有专门的瑜伽理论课教授,85%的瑜伽理论与技术教学同步进行,15%的高校没有瑜伽理论教学。这也造成了学生对瑜伽的了解程度不尽人意。调查显示7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瑜伽理论课,仅占24%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对瑜伽理论领域教学的缺失,导致学生不能深入了解瑜伽运动的特点,功能,与锻炼价值,直接制约瑜伽课程在辽宁省普通高校的开展。
3.3学生学习瑜伽情况
3.3.1瑜伽学生男女生比例
调查结果显示:辽宁省普通高校选修瑜伽课程女生占89%,男生占11%。 主要原因为男生对瑜伽的了解不深,印度瑜伽锻炼大多是男性参加,瑜伽大师也基本都是男性。瑜伽对男生的作用意义更强。加大宣传力度,让男生深入了解这个项目,因此,应加强对瑜伽健体强身作用的宣传力度,瑜伽不仅仅是塑造健美形体的手段,还有很多神奇的作用,加深学生对瑜伽运动的理解,使大学生们正确认识瑜伽。
3.3.2 学生认知瑜伽的途径
通过问卷调查与走访学生了解到大部分学生没有学习过瑜伽,对瑜伽的了解很肤浅。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学生了解瑜伽的途径更加多元化。瑜伽馆、健身房在城市火热开展,让学生对这项新兴、时尚的健身术充满了好奇。70%以上的学生通过网络来了解瑜伽,有50%是依靠音像资料,有30%是的依靠电视,有20%学生通过健身机构了解瑜伽。有10%是通过老师和同学的感受了解瑜伽。可以看出目前辽宁省普通高校学生对瑜伽课程的了解不够深入,对他的独特的健身功能,哲学内涵,身心合一的了解较少,高校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们有机会深入了解瑜伽健身的术的理论知识。
3.3.3 学生学习瑜伽的动机和兴趣
在对大学生学习瑜伽的动机调查显示:“培养气质,放松神经、缓解压力”的动机位居第一,占 70.35%。“塑造形体,培养端庄体态”的动机排位第二,占 68%。“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排名第三,占66%。有50%的学生目的是为了得学分。不难看出目前学生们的学习动机大都比较客观化,对瑜伽的健身作用,对身心的调节了解较多,但在兴趣养成,终身体育的形成上认识不足。动机过于功利性,主要集中在减肥塑形,提高身体素质,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方面。对学生瑜伽学习兴趣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男生对瑜伽不是很感兴趣,女生兴趣浓厚。
3.4 教学大纲及教材实施情况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反映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法上的要求。所有辽宁省普通高校瑜伽课程都有自己的大纲,大纲的编写都是具体负责课程的学科老师编写,由于对瑜伽了解程度不同致使大纲的教学目标,任务,尤其是教材内容差异很大。只有一所高校使用统一教材,有三所高校自编教材、讲义,有3所高校主要是瑜伽有关音像资料为主,没有具体教材。瑜伽教师大部分是兼职教师,主要来源于健美操、形体、体操、舞蹈老师,大都是自学成才,先买回瑜伽方面的书籍,影像资料,自学、编写讲义或自编教材,并挑选一些自己喜欢的动作,自己学会、学熟,示范给学生,安排学生去练习。据调查30%教师认为教材完全满足教学需要,有 50%教师认为教材基本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另外20%老师认为教材不太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3.5 瑜伽课程教学内容情况
调查显示,辽宁省普通高校开设瑜伽课程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学时课时数,开课时长差异较大。瑜伽课程实践部分主要包括瑜伽体位法、呼吸术,冥想、休息术。教学内容大选择瑜伽教师大都根据教学大纲、计划,根据自己对动作的理解与掌握情况,自编或根据自选教材、讲义来安排教学内容。编排内容丰富,安排较合理,针对性强,锻炼要点,锻炼方法,功效讲解较全面。有关瑜伽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较差。很多高校都是理论课蕴含在实践中,内容多是关于瑜伽的基础知识,锻炼注意事项。一部分高校没有理论课。
3.6 教学方法与手段
辽宁省普通高校在瑜伽课程中教学方法让主要是现有的传统体育项目教学方法,示范讲解法,语言提示法,纠错法。教学手段单一,室内场馆、镜子、把杆、瑜伽垫或体操垫及录音机、c D机等教学用具,场馆设施不是很充分,不利于瑜伽课程的开展,采用了录像教学和多媒体课件的学校极少,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太少,制约着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学效果不太如人意。
3.7 教学评价
据调查显示,辽宁省普通高校瑜伽课程考核形式均为考试课。考核内容多数为固定瑜伽动作组合与平时成绩相结合,少部分院校让学生自选动作,创编组合考试。都没有理论考试,和传统体育课程考核形式没有本质区别,存在重技术,轻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平时成绩重视不足,忽视了学生求知热情和进步幅度等隐性因素的重要性。这种“只注重单纯的终结性评价、忽视学习过程的考核评价方式,使学生失去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锻炼自己的机会,也不能够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评价不能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和能力。
4 结论与建议
4.1 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张贴海报,广播,瑜伽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大辽宁省普通高校瑜伽课程的宣传力度,使师生较全面的了解瑜伽健身术的内涵,作用与锻炼价值,促进瑜伽运动在高校的发展。
4.2 开展瑜伽课程理论研究
目前辽宁省普通高校在瑜伽课程的研究还处在萌芽期,对教学上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研究制约课程深入广泛开展。加大瑜伽教学领域的研究会推动高校体育课程的有效开展,提高瑜伽课程的教学效果。
4.3 丰富教学内容
目前教学内容在瑜伽呼吸法,冥想术方面涉略很少,不利于瑜伽功能的实现,同时舍本逐末不能很好的实现瑜伽的健心作用,因此应该增加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陈碧清,吴龙.高校开设瑜伽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3):73- 74.
[2]倪春玲.论瑜伽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8,27(3):103 - 105.
[3]廖玫.瑜伽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03
[4]杨敏.北京市高校瑜伽选修课程设计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10.
[5]李勃.广州市普通高校开设瑜伽课程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教学与研究,2009,3.
作者简介
陈科宁(1978-),女,黑龙江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研究。
关键词:辽宁省;普通高校;瑜伽;开设现状
1 前言
瑜伽( Yoga) 起源于古印度,是一种古老的健身术。当代瑜伽已经摆脱了宗教和苦行思想的束缚,发展成为科学的养生健体的健身项目。瑜伽是一个通过提升意识,帮助人类充分发挥潜能的体系。瑜伽姿势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改善人们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包括调身的体位法、调息的呼吸法、调心的冥想法等,以达至身心的合一。20世纪 80 年代,美籍华人张惠兰将瑜伽通过中央电视台《瑜伽-自我身心锻炼方法》电视专题节目播出,让国人真正的认识并了解瑜伽,促使了古老健身术逐渐在国内迅速传播开展。90年代以来,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瑜伽进入中国的大、中、小城市的健身市场,成为中国女性追逐的新兴、时尚健身术。2014年12月11日由联合国第69/131号决议宣布设立每年的6月21日为国际瑜伽日,旨在提高全世界对于练习瑜伽可以带来诸多益处的意识。2014年习近平主席访印时曾说,中国太极和印度瑜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两国人民数千年来奉行的生活哲理深度相似。同为东方文化的精髓,追求的都是身心健康、和谐包容。瑜伽正以它独特的项目特色,在中国迅猛发展。
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快速开展,学生兴趣的泛化,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传统体育项目正面临着新兴、时尚体育项目的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通过对辽宁省普通高校瑜伽课程开设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瑜伽课程在高校顺利、健康发展的对策与建议,瑜伽课程在普通高校发展趋势,旨在为普通高校瑜伽课程更好发展提供参考,推动瑜伽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辽宁省普通高校瑜伽课程开设现状作为研究对象。以沈阳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科技大学,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渤海大学,辽东学院七所普通高校的教师和学生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查询和检索期刊索引的方式搜索知网、万方信息数据库有关瑜伽相关文献,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本文的撰写做好了理论上的准备。
2.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辽宁省普通高校的教师,主管领导,心理学、生理学有关专家就问卷的制作诚求意见,就瑜伽在普通高校开展的现状进行访谈,对社会知名瑜伽教练就瑜伽现在的发展趋势进行走访。
2.2.3问卷调查法
设计教师、学生问卷各一份。教师问卷共20份,回收到20份,回收率和有效回收率为100%;发放学生问卷共400份,回收到40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100%
2.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1.5数据统计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教学目标的设置情况
辽宁省普通高校在开设瑜伽课程的教学目标,首先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身体机能的提高,心里,精神领域变得更加积极,健康,消除亚健康状态,缓解压力上。其次注重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强调学会瑜伽基本技术,技巧,掌握锻炼方法,促进学生瑜伽兴趣爱好的养成,使学生们喜欢上瑜伽课程并养成锻炼习惯。最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让学生的发展与社会需求相和谐,让他们以健康的体魄面对社会。在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对目标的设定没有异议,完成教学目标较好。
3.2 瑜伽课程设置情况及学时安排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辽宁省七所普通高校中有开设瑜伽课程的高校有6所,占到86%,开课率较高。辽宁省普通高校开设瑜伽课程均采用选修课的形式,教学时数在 18~36 学时之间。学期学时为 36 学时占总体的 52%,学期学时为 18学时占总体的 30%。通过调查数据分析显示:教师认为瑜伽教学时数满足教学需要占87.5%,认为不满足的占12.5%;学生中认为教学时数满足自己需要的21%;基本满足的占49%;不太满足的占26%;不满足的占4%.当前开展的瑜伽课相对于大学生的需求来说,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还处于不平衡的状态。
在理论课方面,目前辽宁省普通高校在瑜伽课程教学中没有专门的瑜伽理论课教授,85%的瑜伽理论与技术教学同步进行,15%的高校没有瑜伽理论教学。这也造成了学生对瑜伽的了解程度不尽人意。调查显示7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瑜伽理论课,仅占24%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对瑜伽理论领域教学的缺失,导致学生不能深入了解瑜伽运动的特点,功能,与锻炼价值,直接制约瑜伽课程在辽宁省普通高校的开展。
3.3学生学习瑜伽情况
3.3.1瑜伽学生男女生比例
调查结果显示:辽宁省普通高校选修瑜伽课程女生占89%,男生占11%。 主要原因为男生对瑜伽的了解不深,印度瑜伽锻炼大多是男性参加,瑜伽大师也基本都是男性。瑜伽对男生的作用意义更强。加大宣传力度,让男生深入了解这个项目,因此,应加强对瑜伽健体强身作用的宣传力度,瑜伽不仅仅是塑造健美形体的手段,还有很多神奇的作用,加深学生对瑜伽运动的理解,使大学生们正确认识瑜伽。
3.3.2 学生认知瑜伽的途径
通过问卷调查与走访学生了解到大部分学生没有学习过瑜伽,对瑜伽的了解很肤浅。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学生了解瑜伽的途径更加多元化。瑜伽馆、健身房在城市火热开展,让学生对这项新兴、时尚的健身术充满了好奇。70%以上的学生通过网络来了解瑜伽,有50%是依靠音像资料,有30%是的依靠电视,有20%学生通过健身机构了解瑜伽。有10%是通过老师和同学的感受了解瑜伽。可以看出目前辽宁省普通高校学生对瑜伽课程的了解不够深入,对他的独特的健身功能,哲学内涵,身心合一的了解较少,高校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们有机会深入了解瑜伽健身的术的理论知识。
3.3.3 学生学习瑜伽的动机和兴趣
在对大学生学习瑜伽的动机调查显示:“培养气质,放松神经、缓解压力”的动机位居第一,占 70.35%。“塑造形体,培养端庄体态”的动机排位第二,占 68%。“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排名第三,占66%。有50%的学生目的是为了得学分。不难看出目前学生们的学习动机大都比较客观化,对瑜伽的健身作用,对身心的调节了解较多,但在兴趣养成,终身体育的形成上认识不足。动机过于功利性,主要集中在减肥塑形,提高身体素质,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方面。对学生瑜伽学习兴趣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男生对瑜伽不是很感兴趣,女生兴趣浓厚。
3.4 教学大纲及教材实施情况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反映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法上的要求。所有辽宁省普通高校瑜伽课程都有自己的大纲,大纲的编写都是具体负责课程的学科老师编写,由于对瑜伽了解程度不同致使大纲的教学目标,任务,尤其是教材内容差异很大。只有一所高校使用统一教材,有三所高校自编教材、讲义,有3所高校主要是瑜伽有关音像资料为主,没有具体教材。瑜伽教师大部分是兼职教师,主要来源于健美操、形体、体操、舞蹈老师,大都是自学成才,先买回瑜伽方面的书籍,影像资料,自学、编写讲义或自编教材,并挑选一些自己喜欢的动作,自己学会、学熟,示范给学生,安排学生去练习。据调查30%教师认为教材完全满足教学需要,有 50%教师认为教材基本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另外20%老师认为教材不太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3.5 瑜伽课程教学内容情况
调查显示,辽宁省普通高校开设瑜伽课程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学时课时数,开课时长差异较大。瑜伽课程实践部分主要包括瑜伽体位法、呼吸术,冥想、休息术。教学内容大选择瑜伽教师大都根据教学大纲、计划,根据自己对动作的理解与掌握情况,自编或根据自选教材、讲义来安排教学内容。编排内容丰富,安排较合理,针对性强,锻炼要点,锻炼方法,功效讲解较全面。有关瑜伽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较差。很多高校都是理论课蕴含在实践中,内容多是关于瑜伽的基础知识,锻炼注意事项。一部分高校没有理论课。
3.6 教学方法与手段
辽宁省普通高校在瑜伽课程中教学方法让主要是现有的传统体育项目教学方法,示范讲解法,语言提示法,纠错法。教学手段单一,室内场馆、镜子、把杆、瑜伽垫或体操垫及录音机、c D机等教学用具,场馆设施不是很充分,不利于瑜伽课程的开展,采用了录像教学和多媒体课件的学校极少,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太少,制约着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学效果不太如人意。
3.7 教学评价
据调查显示,辽宁省普通高校瑜伽课程考核形式均为考试课。考核内容多数为固定瑜伽动作组合与平时成绩相结合,少部分院校让学生自选动作,创编组合考试。都没有理论考试,和传统体育课程考核形式没有本质区别,存在重技术,轻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平时成绩重视不足,忽视了学生求知热情和进步幅度等隐性因素的重要性。这种“只注重单纯的终结性评价、忽视学习过程的考核评价方式,使学生失去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锻炼自己的机会,也不能够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评价不能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和能力。
4 结论与建议
4.1 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张贴海报,广播,瑜伽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大辽宁省普通高校瑜伽课程的宣传力度,使师生较全面的了解瑜伽健身术的内涵,作用与锻炼价值,促进瑜伽运动在高校的发展。
4.2 开展瑜伽课程理论研究
目前辽宁省普通高校在瑜伽课程的研究还处在萌芽期,对教学上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研究制约课程深入广泛开展。加大瑜伽教学领域的研究会推动高校体育课程的有效开展,提高瑜伽课程的教学效果。
4.3 丰富教学内容
目前教学内容在瑜伽呼吸法,冥想术方面涉略很少,不利于瑜伽功能的实现,同时舍本逐末不能很好的实现瑜伽的健心作用,因此应该增加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陈碧清,吴龙.高校开设瑜伽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3):73- 74.
[2]倪春玲.论瑜伽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8,27(3):103 - 105.
[3]廖玫.瑜伽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03
[4]杨敏.北京市高校瑜伽选修课程设计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10.
[5]李勃.广州市普通高校开设瑜伽课程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教学与研究,2009,3.
作者简介
陈科宁(1978-),女,黑龙江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