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模态理论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设计
摘 要:在目前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不得当且比较单一以及学生口语水平较低等问题导致学生对英语口语逐渐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恐惧心理。本文从多模态角度对改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旨在通过多种模态的转换与互补,让学生接收到多元的信息,促使学生积极运用各种感官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贮存与输出,从而提高口语水平。
关键词:多模态;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为武汉轻工大学2015年校级教研项目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设计探究 项目编号:XQ2015002
教育部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要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形成一个完整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大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得到明显提高,特别要注重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创新人才。为适应社会对大学英语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对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求,我校在大学英语教学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在英语读写能力的培养上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但口语教学的效果还不尽人意。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学生学习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媒体时代,我们也称为全媒体时代或“滑时代”,是指综合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如文,图,声,光,电来全方位地展示传播的内容,充分利用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的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态。随着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播媒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以互联网,移动通信为基础的各种新兴媒体异军突起,新媒体的概念也因传播媒介的变革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大学受到新媒体的影响十分明显。大学生作为年轻的文化群体和知识群体,是新媒体使用者最前沿、最活跃的群体之一。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利用好新媒体服务于我们的教学特别是互动性比较强的口语教学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1 多模态教学理论
20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ner)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对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传统智力理论认为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是以这两者整合方式而存在的一种能力。加德纳认为过去对智力的定义过于狭窄,未能正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他认为,人的智力应该是一个量度他的解题能力(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的指标。根据这个定义,他在《心智的架构》(Frames of Mind, Gardner, 1983)这本书里提出,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他提出了“智能本位评价”的理念,扩展了学生学习评估的基础;他主张“情景化”评估,改正了以前教育评估的功能和方法。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对传统的“一元智能”观的强有力挑战,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2 多模态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设计
(一)多模态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概述
多模态视角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设计不仅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还意味着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运用和调动言语、文字、图像、姿势、手势、声音等多模态符号资源,合理编排设计,让学生能对这些多模态符号资源进行感知、理解、编码及贮存,这样就可以将更多的输入转化为吸收,提高学习效率。相较于传统的单模态教学,多模态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是通过多种模态的转换与互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接收到多元信息,促使学生积极运用各种感官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贮存和输出。多种模态符号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转换与利用,可以充分调动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积极性。
(二)多模态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设计实例阐释
英语是一门语言,它是一种工具——众所周知,其实,同时,它也是一种艺术。无论是从它抑扬顿挫和连贯的发音,还是那丰富的词汇,清晰的结构,还是那准确的表达能力,英文都充分的显示了其世界第一通用语言的优势和特点。经常看英文电影,不仅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感,而且台词时而快时而慢的节奏对发音的要求比较高,而且台词连读、略读、重读等现象的经常出现,对英语学习者的发音会有很大帮助。
第一,课前的多模态教学设计
教师借助网络平台,上传英文影视片段。课前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语音语调的听辨与模仿。由于口语学习长期被忽视,不少学生的英语发音有着浓重的地方特色,单词和句子的重音把握不准,表达的内容令人费解,因此教师有必要在口语课上利用视频资料来帮助学生改进语音语调。具体做法是:教师课前借助网络平台上传英文影视片段,让学生了解其大意,然后学生逐句进行跟读模仿练习,最后要求学生讨论和总结英文句式的发音规律,如重读,连读,弱化以及升降调等。
第二,课中的多模态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一
由于东西方生活习惯的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而带来文化的差异。即使是在相同的交际场景,表达方式也有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学习英语时,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掌握在特定场景下的习惯用语。在学生课前完成指定任务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归纳和总结其中的功能性习惯用语,并强化学习与记忆。
教学环节二
视频材料在口语教学中主要是为产出服务的,因此教师还必须借助视频材料来组织各种口语活动。在掌握语音,语调,发音技巧及功能性短语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进行配音或角色扮演活动。特别是在进行角色扮演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摆摊视频的束缚,灵活的改变对话的内容,表演的时候可以模仿视频中人物的语音语调,并加上一定的肢体语言,适当辅助道具可以增强角色扮演的趣味性和感染力。
第三,课后的多模态教学设计
口语课堂操练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课后利用各种方式来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提交相关的视频作业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学生可以在课后利用手机等拍摄工具拍摄相关的电影配音,自编自导的小品等并通过现代的网络通讯方式上传分享。教师和其他同学都可以观摩点评,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多上传些经典影视片段供学习,模仿,借鉴。配音和自拍英文视频等这些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增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学生可以有充足的准备时间,可以克服课堂发言时的紧张情绪等种种不利因素,从而更好地达到语言训练的效果。
3 结语
基于多模态理论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打破了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该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社会符号资源,全面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将死板的内容形象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内容浅显化、枯燥的内容趣味化。总之,基于多模态理论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可以充分发挥英语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提高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78, P118.
[2]Kress, G & Van Leeuwen, T. 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 [M]. London: Routledge. 1996, P52.
[3]Kress, G.& Van Leeuwen, T. Multimodal Discourse: 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M]. Arnold, 2001, P312.
[4]胡壮麟. 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P 1-10.
[5] 潘海燕. 多模态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视频材料的应用策略 [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上):157-159.
[6] 张德禄. 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 外语教学,2009(4),P4-7.
[7].曾庆敏. 多模态视听说教学模式对听说能力发展的有效性研究[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6):72-76.
[8]朱永生. 多元读写能力研究及其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 [J]. 江苏外语教育,2008,(4):10-14.
作者简介
蔡建平(1982-),男,江苏盐城人,硕士,武汉轻工大学教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多模态;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为武汉轻工大学2015年校级教研项目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设计探究 项目编号:XQ2015002
教育部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要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形成一个完整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大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得到明显提高,特别要注重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创新人才。为适应社会对大学英语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对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求,我校在大学英语教学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在英语读写能力的培养上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但口语教学的效果还不尽人意。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学生学习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媒体时代,我们也称为全媒体时代或“滑时代”,是指综合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如文,图,声,光,电来全方位地展示传播的内容,充分利用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的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态。随着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播媒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以互联网,移动通信为基础的各种新兴媒体异军突起,新媒体的概念也因传播媒介的变革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大学受到新媒体的影响十分明显。大学生作为年轻的文化群体和知识群体,是新媒体使用者最前沿、最活跃的群体之一。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利用好新媒体服务于我们的教学特别是互动性比较强的口语教学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1 多模态教学理论
20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ner)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对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传统智力理论认为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是以这两者整合方式而存在的一种能力。加德纳认为过去对智力的定义过于狭窄,未能正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他认为,人的智力应该是一个量度他的解题能力(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的指标。根据这个定义,他在《心智的架构》(Frames of Mind, Gardner, 1983)这本书里提出,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他提出了“智能本位评价”的理念,扩展了学生学习评估的基础;他主张“情景化”评估,改正了以前教育评估的功能和方法。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对传统的“一元智能”观的强有力挑战,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2 多模态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设计
(一)多模态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概述
多模态视角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设计不仅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还意味着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运用和调动言语、文字、图像、姿势、手势、声音等多模态符号资源,合理编排设计,让学生能对这些多模态符号资源进行感知、理解、编码及贮存,这样就可以将更多的输入转化为吸收,提高学习效率。相较于传统的单模态教学,多模态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是通过多种模态的转换与互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接收到多元信息,促使学生积极运用各种感官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贮存和输出。多种模态符号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转换与利用,可以充分调动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积极性。
(二)多模态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设计实例阐释
英语是一门语言,它是一种工具——众所周知,其实,同时,它也是一种艺术。无论是从它抑扬顿挫和连贯的发音,还是那丰富的词汇,清晰的结构,还是那准确的表达能力,英文都充分的显示了其世界第一通用语言的优势和特点。经常看英文电影,不仅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感,而且台词时而快时而慢的节奏对发音的要求比较高,而且台词连读、略读、重读等现象的经常出现,对英语学习者的发音会有很大帮助。
第一,课前的多模态教学设计
教师借助网络平台,上传英文影视片段。课前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语音语调的听辨与模仿。由于口语学习长期被忽视,不少学生的英语发音有着浓重的地方特色,单词和句子的重音把握不准,表达的内容令人费解,因此教师有必要在口语课上利用视频资料来帮助学生改进语音语调。具体做法是:教师课前借助网络平台上传英文影视片段,让学生了解其大意,然后学生逐句进行跟读模仿练习,最后要求学生讨论和总结英文句式的发音规律,如重读,连读,弱化以及升降调等。
第二,课中的多模态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一
由于东西方生活习惯的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而带来文化的差异。即使是在相同的交际场景,表达方式也有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学习英语时,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掌握在特定场景下的习惯用语。在学生课前完成指定任务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归纳和总结其中的功能性习惯用语,并强化学习与记忆。
教学环节二
视频材料在口语教学中主要是为产出服务的,因此教师还必须借助视频材料来组织各种口语活动。在掌握语音,语调,发音技巧及功能性短语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进行配音或角色扮演活动。特别是在进行角色扮演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摆摊视频的束缚,灵活的改变对话的内容,表演的时候可以模仿视频中人物的语音语调,并加上一定的肢体语言,适当辅助道具可以增强角色扮演的趣味性和感染力。
第三,课后的多模态教学设计
口语课堂操练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课后利用各种方式来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提交相关的视频作业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学生可以在课后利用手机等拍摄工具拍摄相关的电影配音,自编自导的小品等并通过现代的网络通讯方式上传分享。教师和其他同学都可以观摩点评,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多上传些经典影视片段供学习,模仿,借鉴。配音和自拍英文视频等这些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增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学生可以有充足的准备时间,可以克服课堂发言时的紧张情绪等种种不利因素,从而更好地达到语言训练的效果。
3 结语
基于多模态理论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打破了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该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社会符号资源,全面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将死板的内容形象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内容浅显化、枯燥的内容趣味化。总之,基于多模态理论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可以充分发挥英语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提高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78, P118.
[2]Kress, G & Van Leeuwen, T. 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 [M]. London: Routledge. 1996, P52.
[3]Kress, G.& Van Leeuwen, T. Multimodal Discourse: 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M]. Arnold, 2001, P312.
[4]胡壮麟. 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P 1-10.
[5] 潘海燕. 多模态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视频材料的应用策略 [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上):157-159.
[6] 张德禄. 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 外语教学,2009(4),P4-7.
[7].曾庆敏. 多模态视听说教学模式对听说能力发展的有效性研究[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6):72-76.
[8]朱永生. 多元读写能力研究及其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 [J]. 江苏外语教育,2008,(4):10-14.
作者简介
蔡建平(1982-),男,江苏盐城人,硕士,武汉轻工大学教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