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研究
任山庆+杨栓保+叶慧娟
摘 要: 数字技术与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我国学报出版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作为集中反映和承载学术研究成果的学报,其数字出版技术与新媒体传播技术的运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发展不平衡、不全面和不均等的现象仍然存在。学报从业者应从多层次、多角度和全方位深刻认识和体会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的迫切性与重要性,着力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大做强、突出特色以及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下功夫。可持续与无止境是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在未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学报; 数字出版; 新媒体传播; 网络;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 G23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973(2014)03-0116-10
学报传统出版与传统媒体传播向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面对这一潮流,业界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对新技术带来的挑战难以适应而产生的排斥与忧虑,另一种是对新技术带来的机遇及时把握而产生的认同与欢欣。面对同一事物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这不能不令人深思。态度决定行动,不同的行动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相反的态度必然产生南辕北辙的后果。当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一些反应迟疑者还未站稳脚跟,大数据的惊涛骇浪便已拍岸而至。一些学报还没有完全走出传统出版与传播的藩篱,还有一些学报刚步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的大门立足未稳,就不得不直面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学报运用新技术进行出版和传播的政策与措施,学报行业协会也提供了许多针对性、专业性、应用性和适用性的办法与规程,使学报出版与传播适应时代的变化,提升学报出版与传播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我国学术事业发展的需求,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的现状分析
(一)学报数字出版现状分析
学报必须走数字出版的发展模式,在业界已成基本共识。但由于认识程度的不同、思想观念的差异、发展水平的各异,每种学报在实现数字出版的进程中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别。当前,部分学报的数字出版技术已日臻成熟,在国家不断出台的数字出版政策支持和保障下,已经走上了科学规范的数字出版轨道,取得了骄人成绩。还有部分学报受传统出版方式束缚,对数字技术的学习与掌握程度不够,主动性不足,致使学报数字出版低水平停滞不前,严重制约了学报数字出版的整体发展。
1. 国家政策情况分析。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数字出版事业的发展,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数字出版的政策法规,为学报数字出版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2006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指出:“大力发展以数字化内容、数字化生产和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新兴文化产业。鼓励自主研发数字内容、数字传播、数字服务终端的产品和装备……扩大数字出版的产业群体。”2012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2009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加大对文化创新、数字内容和动漫等重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发展有声读物、电子书、手机报和网络出版物等新兴出版业态。加强数字技术、数字内容、网络技术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快关键技术设备改造更新,使数字出版的发展驶上了快车道。
1998年,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九五”国家重点电子出版规划》是首个关于数字出版的五年规划,《规划》使我国的数字出版开始走上系统化的发展道路,向产业化和自主创新发展迈出坚实的一大步。此后相继颁布了《“十五”国家重点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和《“十一五”国家重点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进一步延续了系统化、产业化和自主创新的发展政策规划。2010年总署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发展数字出版等非纸介质战略性新兴出版产业”的战略任务。同年又发布了《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我国的数字出版行业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和具体目标,即到“十二五”末数字出版总产值达到新闻出版总产值的25%,整体规模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到2020年,传统出版单位基本完成数字化转型,其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运营份额在总份额中占有明显优势。新闻出版总署在制订《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时强调,为推动国家数字出版发展,总署将加快高端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工作,加快相关核心标准的制定。大力发展数字发行,创新传播手段。在关涉以学报为主体的学术期刊发展时,指出将建立学术期刊科学遴选和培育机制,重点支持代表我国学术水平、具备国际办刊能力、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学术期刊发展;培育20种国际一流学术水平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优秀学术期刊,推动我国学术期刊整体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建立覆盖主要学科领域数字学术期刊,打造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学术论文发布平台,建立多学术期刊单位的在线投稿、同行评议、出版与发布系统,鼓励传统学术期刊与数字学术期刊互动,推动学术期刊出版数字化转型,带动原创学术文献数字出版的产业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1]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数字出版事业的发展制定了大量鼓励支持数字出版的政策,为数字出版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国家新闻出版职能部门也为数字出版进一步发展制定了海量的指导、规定和规划,为数字出版发展描绘了宏大的蓝图和远大的发展目标。从中可以看出,学报数字出版势在必行,大有可为。
2. 学报数字出版实施情况分析。我国目前有学术期刊约6600余种,其中学报约占四成以上。就学报数字出版发展的总体情况而言,具体如下:(1) 学报数字出版的观念逐步增强,出版单位加快了数字化发展的步伐。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的利用层面将越来越宽广。学报数字出版是必由之路已成共识。以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化入库为例,初期的入库率很低,大部分学报由于受传统出版观念的束缚,思想上不想入,行动上不愿入。随着数字出版技术的日臻成熟,其出版优势的不断显现,学报的入库率快速提升。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引文数据库,几乎收录了我国所有学术期刊。当然,其他数据库还有很多种,并且还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学报也以不同的方式被收录。学报数字化入库是学报数字出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学报数字化入库绝不等同于学报的数字化出版,距离学报正式的数字化出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 学报数字出版的市场空前提升,新的市场不断涌现,但传统的纸质出版方式在短时间内很难消失。学报数字出版表现出的优势,一方面被出版单位所接受,另一方面也被服务对象所接受,再加上数字出版的日臻完善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学报的数字出版必将走上多样化的市场发展道路,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学报数字出版的新市场必将层出不穷。囿于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矛盾,再加上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远超了人们观念的更新速度,学报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定会长时间并行。(3) 数字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为学报数字出版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但传统的编辑思维与习惯很难与之相匹配,真正掌握数字出版技术的人才匮乏。学报数字出版的技术支撑是数字信息技术的创新,这种创新不断促进了阅读终端的升级。如各种搜索引擎和阅读器的技术快速发展与不断更新,使学报的数字出版发展具有了坚实的技术支持。数字出版技术的日新月异与人才的严重匮乏以及使用者技能的不熟练,是学报数字出版向纵深和成熟发展的掣肘。因此,学报从业者不但要转变观念,更要行动起来,以孜孜以求、一丝不苟与敬业奉献的精神,学习数字知识、培养数字素质、掌握数字技术、驾驭数字出版,使学报数字出版的人才短板尽快得以弥补。(4) 作为学报数字出版的最大受益者,出版单位应有所作为,但条块分割的出版模式和各自为战的组织方式,很难形成合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学报大都以编辑部的组织形式出版,隶属于主办单位,而学报的数字出版,出版单位与主办单位是最大的受益者。众所周知,学报专业性强、读者面窄、发行量小、商品性质弱化,且作者与读者都具有较高的层次,这就决定了学报出版资源大多蕴涵在高校和研究机构等学术主办单位中。在学报数字出版的背景下,学术研究成果的时效性、传播性、转化性以及影响力既能得到保障,又能使学术研究成果发挥社会与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学报主办单位和出版单位是最大的受益者,也是学报出版发展的方向。然而,我国学报的主办单位与出版单位都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行政管理与出版运行方式在当前体制机制下,难以适应数字出版所需要的强强联合与大集团做大,难以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增强学报的市场竞争,松散的组织结构也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因此,学报的完全数字出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学报新媒体传播现状分析
无论传统的纸质出版还是数字出版,最根本的是将学报所承载的内容信息传递给所需要的人,满足读者对学术信息的需求。因此,学报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化,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传播介质的革命性转变,即由纸介质承载的文字信息转变为电介质承载文字信息。这种转化一方面极大地改变了学报的生存环境,为学报深度开发和更大发展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也为学报作为内容产业的传播在主动性、创新性、普遍性和主题质量等方面带来新的挑战。
1. 运用新媒体传播的主动性分析。我国学报运用新媒体传播的主要方式是加入权威数据库模式、自建网络出版平台模式和创建同行专业权威数据库模式,主要途径是基于数字网络环境进行传播。运用数字网络传播,也可称为运用新媒体传播,是学报数字出版产业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传播性质与传统的纸质期刊传播有着革命性的不同。学报加入权威数据库是我国学报界的普遍做法,每种学报都加入了不同各类的数据库,少则两三种,多则十几种,还有一些学报已经走出国门加入到了一些国外的期刊库。不可否认,学报加入权威数据库,为学报的传播拓展了无限的空间,使学报的传播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传播效能得到了超乎想象的放大,传播范围得到了超越时空的限制。然而,加入权威数据库,也使学报作为传播主体的主动性大打折扣,将绝对的权利拱手让渡于数据库,使学报除学术内容之外的很多信息难以体现,比如某种学报的文化品位、栏目特色、编辑特色、风格与思想等信息,难于在被肢解成单篇论文的数据库中传播。当然,自建网络出版平台模式和创建同行专业数据库模式或多或少、或强或弱能够传播学术内容之外的其他编辑信息、文化品位,但绝不是纸质学报所含信息的全部,尤其在传播的主动权控制方面,新媒体传播相对较弱。
2. 运用新媒体传播的创新性分析。学报运用新媒体传播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其创新性。运用新媒体传播学术信息,同样以文字为基础,不同是数字化后的文字信息,被赋予了全新的生命,集语义信息、听觉信息、视角信息、行为信息和符号信息于一体,使信息的传递、接收和储存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其创新的程度,对信息传播的巨大推动作用怎么估计都不过分。学报运用传统媒体传播学术信息,是在相对封闭有限的空间进行传播的,其传播的速度和范围也十分有限,受众面也较为固定和狭窄。运用新媒体传播学术信息,使学报承载的学术信息由封闭式走向了开放式,只要具备一台终端机,互联网上海量的学术信息就能不分时空地进行共享,使学报内容信息的传播达到极致,充分显现了学报运用新媒体传播的创新性。学报新媒体传播所具有的即时性、便捷性、交互性和无限性,完全打破了传统学报传播的迟滞性、复杂性、单向性和局限性,不但极大提升了学报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而且还反作用于学术研究,改变其生态环境,使费力耗时的学术信息搜集变得唾手可得,云山雾绕的学术前沿追踪变得清晰可见。学报运用新媒体传播,其传播的边际成本趋近于零,加之前期数字出版的运用,低碳环保、快捷高效的学报出版产业链,正好契合了当今产业发展的潮流。更为可喜的是学报运用新媒体传播,使学报传统的大众传播、模糊传播转化成为订阅式传播、目标式传播,彰显了学报传播的个性化服务水平。学报网络平台的建立与相关大型数据库的运转,从不同专业的角度对学术文献进行分类,使学报的文献资源得到了重新组合、链接和共享,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学术资源的使用效率,使优质资源得到挖掘与拓展,更使学报的信息传播得到多极放大,传播力得到成倍提升。
3. 运用新媒体传播的普遍性分析。学报运用新媒体传播有赖于新媒体技术的进一步创新,也有赖于学报从业者不断学习新媒体知识、熟练掌握新媒体技能。目前,学报新媒体传播还不具有普遍性,其中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而学报数字出版发展不平衡是造成其新媒体传播不具普遍性的主要原因。客观地讲,学报新媒体传播是基于学报数字出版基础上进行的,也就是说没有数字出版,新媒体传播也就无从谈起。由于学报数字出版在我国的发展的不平衡,进而导致新媒体的运用很不平衡。一方面,大胆使用数字技术出版的学报,其编辑工作不断得到创新。信息收集、选题策划、审稿方式、编辑加工、排版校对、信息反馈、学报评价、出版发行等都发生了变革与创新,这样的学报出版,在运用当今先进出版技术的基础上,与世界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差距越来越小。再加上自主创新的不断深入,一定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另一方面,固守传统者,在数字技术已经成熟的今天,以各种借口拒绝使用,或者对新技术的运用仅限于计算机与互联网,对什么是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概念模糊,将主动权交给了第三方,几乎没有什么自主权。这样人云亦云的做法,永远不可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也只会远远地落在别人的后边。学报运用新媒体传播不具普遍性,还有其他多方面的原因,但只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敢为人先,此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分析
学报数字出版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而学报新媒体的传播也在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建立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流媒体技术、存储技术、显示技术等高新技术基础上的数字出版,其组成的每个技术要素,只要一项有所突破、有所发展,都会给数字出版本身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更何况在知识激增呈爆炸性发展的当代,技术革命的浪潮恣意激荡、无可阻挡。学报数字出版如何在技术革命的浪潮中捷足而行,是摆在学报同仁面前紧急而迫切的课题。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其最大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传播效率高,几乎不受时空的限制。学报如何运用新媒体,扩大和提高影响力,以提高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学报出版者必须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迫切性分析
在数字出版技术因技术要素迅猛提升而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相关的数字出版领域也在亦步亦趋地向前发展着,而当技术创新的脚步将应用技术的脚步远远地抛在后边时,一种紧迫感便会油然而生。新技术支撑下的新媒体技术,其传播效能的提升与传播手段的便捷,似乎在不停地打破人们的想象,使人们不断地产生魔幻般的惊呼。当高校学报还在传统与数字出版方式之间犹豫不决、难舍难分时,一种急迫感便会不期而至。
1. 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在现代社会,一定意义上讲信息技术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术方法与手段,也不仅仅只是一场技术革命,而是社会进步与社会文明的标志,是社会发展的里程碑。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信息技术几乎成了科学技术的代名词,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的论断被大众普遍认同以后,几乎每个人的生活都在与信息技术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信息是社会联系的纽带,没有信息的社会几乎是不存在的。人与人、人与群体、人与社会的联系与交流,甚或人类个体自身,都在传递和接收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并且在信息编织的社会联系中感受与分享着信息给自己带来的幸福欢乐与辛酸苦痛。人的欲望与社会的发展是无限的,这就决定了人和社会对信息的获取与传播的方法和手段提升要求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尤其在技术创新驱动发展成为社会潮流、知识汇集支撑进步成为社会风尚的当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与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引领社会技术革命向前发展的总引擎。信息技术的飞跃式发展,其最终的目的是应用,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和方法,高质、高量、高速地满足人们对各种信息的获取和利用。即便信息技术发展的再超前,可没有得到很好利用,或者因其应用还需要一定的学习和辅助条件才能达到而放弃使用,那么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就没有了实际意义。众所周知,学报承载的是社会必需的学术信息,而这些信息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需要快捷广泛地传播,以最短的时间传播到最需要的人那里,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术的作用。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技术,是学报传播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它将极大地提升学报的传播效率,进而扩大学报的影响力,使学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应用的快速发展与渗透,使各行各业的技术革命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报出版事业的发展也不例外。一方面,学报出版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现代化技术;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向前发展更需要应用技术与之相应。因此,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不但是自身出版与传播技术的需要,更是信息技术与应用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
2. 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是科研事业发展步伐加快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取得了全面进步,这与自然科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产生的科研成果的不断积累、不断突破、不断转化和不断推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学术事业的发展,为社会的文明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全面的智力和动力支持,其前瞻性、探索性、开拓性、引导性和无限性,决定学术事业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的进步而进步、社会的前进而前进的。我国学术事业的发展走过弯路,出现过徘徊,也遭受过停滞甚至挫折,但总体而言,所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和无可替代的。近三十多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学术事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支持鼓励政策,营造了较为宽松的研究氛围,整个学术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高校作为我国学术研究的主阵地和主力军,其科研能力与科研成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他科研机构也以丰硕的科研成果赢得赞许。科研成果的大量涌现,说明我国的学术事业发展步伐在加速,科研成果产生的频率在加快、周期在缩短、能量在增加,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精神生活对科研成果的需求更加迫切。科研成果需要转化,才能实现科研的目的,如果将科研成果束之高阁,那么科研成果也就变得毫无意义。学报是科研成果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科研成果传播的重要媒介,更是科研成果积淀和贮存的重要方法。学报的出版方式与传播手段,事关科研成果能否及时地传播与转化,能否持久地保存与快速检索,能否便捷地服务社会与满足读者。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有助于科研成果的传播与转化、保存与检索以及满足社会与读者,其效果之好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不但是学报出版事业的发展需要,更是科研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的科研工作水平取得了很大提高,科研成果丰硕。但不是所有的科研成果都能及时进行转化,有的甚至因为传播手段的落后与宣传媒体的传统被长期搁置,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最大的特点就是容量超大、传播超快、周期超短、功效超强,几乎能使研究成果的产生频率与出版传播的频率同步,极大地解决了研究与应用的衔接问题,也适应了高校学术工作步伐不断加快的节奏。
3. 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是解决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问题的需要。高校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存在诸多矛盾由来已久,尤其在校际联合、校企联合,走自主办学、开放式办学的大背景下,学术研究与应用的矛盾更加突出。学术研究的主体与客体具有差异性,不同的学术团体与学术领域,学术研究的目标基本上都存在理论与实践的冲突,尤其在行政领域设立所谓的基金项目与基金课题的研究导向之后,不同层级的各类研究项目更是异军突起,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的冲突就更加混乱与激烈。学术研究的过程是理性的求证推断过程,加之大多是在高校环境的生态中进行的,因此,学术研究的象牙塔性质,天然地与实践应用存在着冲突。一些学术研究资助主体的非高校性,使学术研究的目标趋向于自己的既得利益,使高校学术研究的独立性与自由性受到冲击,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的矛盾。学报是学术出版的主要形式,承载着学术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动向。学报主要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高校内部学术研究的交流与积累,其二是高校外部学术研究的交流与积累,总的功用是承载、传播和积累学术研究信息,满足本领域或相关领域以及对学术研究感兴趣的读者群体。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在时间概念上缩短了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的距离。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能使研究者及时准确地了解到自己的研究所处的位置,以及该研究的历史、现在和将来以及各个时期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又使研究者各阶段的研究成果得以及时公布和尽早面世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应用者而言,及时掌握研究成果以及各阶段的研究信息并尽快使其得到应用,就不会像传统的学术出版与传播那样费时费力了。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在时空概念上模糊了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的界限。传统的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界限是泾渭分明的,研究是应用的前提,应用是研究的目标,研究与应用的次序不能颠倒。而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即时性打破了这种严格的顺序,一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迅捷地转化为实践应用,其产生的效果反过来又能启示和促进整个研究领域的研究向更高、更深的层次发展,也就是说在数字出版与新媒体的条件下,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的界限越来越小。在高校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语境下,学术研究与学术应用时空概念的缩小,无疑是比较理想的状态,正好契合了飞速发展的时代的节奏。
4. 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是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需要。学术不端行为由来已久,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都发生过。我国是学术不端行为泛滥的重灾区,已严重到被称为学术腐败的地步。学术不端行为在业界屡禁不止,严重败坏了学术风气,阻碍了学术进步,违背了科学精神和道德,抛弃了真实诚信原则,还给学术界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是一种必须坚决根除的丑恶现象。学术不端行为的实质是违反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具体表现为捏造、复制、篡改数据和剽窃观点等行为,也包括一稿多投、占有他人学术成果和伪造学术履历等行为。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应从道德教育和法律惩处的层面入手。这似乎与学报的数字出版和新媒体传播风马牛不相及,但略加分析,就会发现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在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方面的独特作用。在技术层面,学报的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为及时发现和甄别学术不端行为提供支持。以剽窃行为为例,无论剽窃者剽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还是剽窃论文的数据或观点,只要有剽窃行为,在现代的计算机与互联网以及大数据背景下,剽窃者就会无处藏身、无处遁形。假如学报仍然以纸质形式出版、以传统方式传播,发现剽窃行为的难度就会很大,甚至难于发现。在心理层面,学报的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对学术不端行为人形成了强大的思想压力,迫使其放弃不端行为。因为学术不端行为人明白,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代,不端行为会很容易被发现,随时都会遭受原作者的斥责和读者谴责,最终将自己置于尴尬和被鄙视的境地。不可否认,学报的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是一把双刃剑,在技术与心理层面对学术不端行为产生遏制的同时,也为学术不端行为大行其道提供了便利。但是,其遏制的作用远大于放纵的作用,相信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人们道德修养与学术修养的逐步增强,社会法制化建设的完善与法制观念的深入人心,学术不端行为也会逐渐地销声匿迹。
(二)重要性分析
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在理论层面,对我国实现学术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实现学术出版战略、促进学术研究及其成果转化以及占领学术制高点具有很大价值和重大影响;在技术层面,能够大幅度加快学术研究的速度和国际化进程、扩大学术研究的影响力与辐射面、提高学术研究成果的有效管理和有效利用。
1. 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是推动学术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要求。学术研究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从学术研究的形态、业态和生态三个不同的状态分析,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都会对学术研究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从学术研究的形态看,学术研究是借助已有的理论、知识、经验,对科学问题的假设、分析、探讨和推出结论,其结果是力求符合事物客观规律的,是对未知科学问题某种程度的揭示。[2]也就是说学术研究必须以相应理论、知识、经验为基础,研究对象是科学问题,必须经过假设、分析、探讨等思维过程,最终形成符合事物客观规律的结论,并且这种结论是某种程度的,而不是最终的。不同高校的学报承载着不同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相互联系而又彼此独立。就某一具体的研究成果而言,尽管这个成果不能体现学术研究形态的全部内涵,但也能基本反映学术研究过程的全貌。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语境下的学报,不仅能以超乎寻常的速度与清晰度反映学报所承载的全部研究信息,还能以超出想象的速度与便捷度同步传递某一具体研究成果的所有信息,这对学术研究者还是应用者而言无疑都是一种革命。学报出版一定意义上就是联系研究者与应用者的介质,而传统介质与数字化了的介质具有质的不同,尤其在承载内容信息的传播与产生的影响方面,其指向性、影响力、便捷性、自由度等,也就是说扩大影响力与提升使用力的所有属性均超常地提升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其对学术研究的推动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从学术研究的业态看,学术研究既针对特定需求者的特定需要,又针对全体社会成员的普遍需要,按照一定的战略,有选择地运用研究内容及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和取得的总成果,根据研究的形式和内容、进度和方法的区分,提供成果传播和服务,产生社会生产力,传承和积淀社会文化,满足社会需要的服务形态。简单而言,学术研究具有目的性、针对性和前瞻性,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探索未知、服务需求、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生产力的提升。学报是学术研究的“产品”,更是学术研究不同领域和不同阶段成果的主要承载者。既然具有产品的性质,就具有价值,用来进行交换,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另外还需要采取优质的营销方法和提供周到售后服务,只有这样,学报才能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数字出版背景下的学报,对学术研究的针对性和指向性的提升,是传统出版不可同日而语的。针对特定的需求者,数字背景下可以做到一对一的周到服务,而且这种服务几乎可以满足需求者的全方位要求,几乎不留什么遗憾,而传统的学报服务很难做到。在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条件下,研究成果的贮存与转化、检索与引用、提取与整理、分类与归档等所产生的变化是传统出版无可比拟的,尤其在从成果到形成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方面,其周期的缩短与利用率的无限提高,产生的推动力更是超出想象的。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背景下学报的影响力与知名度会有很大提升。与传统的学报影响力与知名度相比,受众会有较大增加,读者会从特定人群向普通或接近普通人群发展,只要有人想了解某一研究或对某些研究有兴趣,动一下鼠标、划一下阅读器、点一下手机就可以搜索到自己满意的结果。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不只是推动了学报出版技术的革命,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整个学术研究的发展与繁荣。
从学术研究的生态看,学术研究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生态环境,包括社会环境、组织环境、制度环境、从业者能力与素质、社会需求等因素。也就是说,学术研究要与社会相适应,满足社会成员对学术研究不断增长的生活需求和文化需求。同样,社会要为学术研究提供得以发展的良好环境,使学术研究能够持续不断地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学报作为展示学术成果、传播学术研究信息的重要载体,其发展的状况直接影响学术研究发展的生态环境。在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的背景下,学术研究的发展与社会环境的联系更加紧密,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时代,学报只有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才能与时代合拍,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我国十分重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和鼓励科学研究政策措施,学报作为承载、传播和积累科研成果的载体,作为科研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现代化的出版与传播,也是对国家科研政策的积极响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现已被社会普遍地认同并接受,而作为重要支撑的学术研究及其成果,为科学技术注入了强大动力,学报在此过程中所扮演的媒介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而这种媒介的数字技术转换以及传播方式的改变,远非技术手段那样简单,一定意义上具有思维方式的和工作方式的转变,其创设的生态环境对学术研究的推动作用远超越了人们的想象。
2. 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是低碳出版与低碳传播的需要。迄今为止,还没有什么形式的出版像数字出版那样低成本,更没有什么传播像新媒体传播那样低碳经济。在学报数字出版的产业流程中,出版者根据自己的出版范围,设置了相对固定的结构模式,这种结构模式不但要考虑数字出版的技术需要,还要考虑学报运营者、技术提供者、读者等对学术信息的有效利用。对于学报出版单位的编辑和设计人员来讲,这种结构模式如同自己有了一个相对固定的工作套路,一个可以利用的操作模版,使工作程序得到简化,工作环节的衔接有所减少,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高。这是一种效益型的学报出版工作过程,完全符合学报出版点多、面散、种类繁多的文化累积与传播特点。学报编辑在处理具体文档的过程中,通过使用专业的标记语言,形成带有标记的文档,然后再利用专业的技术手段,实现一次性创建永久使用的服务功能、全媒体应用与传播的服务功能、定制的个性化与多样化服务功能、永久性使用的服务功能。在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的前期,结构模式的确定,需要编辑人员、设计人员具有创新的胆识、敏锐的洞察力和高水平的智商,也就是说他们要付出很大的智力成本,这似乎增加了出版的成本,但在形成数字版本的过程中,其成本的付出微乎其微。总的来看,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是目前为止出版与传播成本最低的,这与国家倡导的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吻合的。
3. 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是与国际接轨、提高竞争力、扩大影响力和抢占制高点的需要。学报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这不仅表现在国内学报之间的竞争关系,也表现在我国学报与国际同行之间的竞争。是否具有一流的学报出版水平和超一流的学术研究成果,是学报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学报要展开与国际同行的竞争,(1) 在出版形式上要与国际接轨。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是国际上学报通行的出版方式,其传播也以数字技术为主流方式。而我国学报的出版方式还处在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并行的过渡期,表现为以印刷版为蓝本进行数字化出版与以大型数据库主进行数字化。以印刷版为蓝本进行数字化出版,是以传统的出版方式为前提,出版周期甚至比传统的出版方式还长,这与快节奏的竞争因素背道而驰,更与数字出版初衷南辕北辙。但就传播的语境而言,虽然这是无奈之举,但也可以使传统的学报出版乘上新媒体传播的快车,以达到部分与国际接轨的目的。(2) 在出版环境上要与国际接轨。应培养和造就一批能驾驭数字出版和新媒体传播的编辑和设计人员队伍,增强学术研究人员数字技术素养,引导读者养成在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条件下获取信息的习惯。要不断增加人力和物力投入,改善学报出版设施,在技术领域大胆创新,借鉴、吸收和消化国际先进经验,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3) 在出版理念上要与国际接轨。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无疑是目前最现代、最流行和最低碳的出版与传播方式,也是学报出版发行的必由之路,除此再没有什么方式可以替代。无论是研究人员、编辑人员还是设计人员,都应树立现代信息技术观念,学习喝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真正体验和享受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带来的便利。
学报提升竞争力和扩大影响力的唯一选择就是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竞争力是一种综合能力,通过参与者的角逐或比较而体现出来。学报的竞争力远比想象的复杂得多,它是一种随着竞争变化着又通过竞争而体现的能力。它包含学报的现在,但它是学报未来可以展示的能力。学报的核心竞争力是内容的竞争力,在传统出版与传播方式下是这样,在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方式下仍然是这样。然而出版内容在传统的出版方式和传播状态下,内容信息的传播速率是非常有限的,传播的范围在一定时段也是非常有限的,其竞争力之弱就可想而知了。而在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状态下,内容信息的传播速率几乎是瞬时的,传播的范围是无限的,其竞争力的提升就不言而喻了。学报的竞争力要素是多元的和动态的,在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方式下,其竞争力形成于传统出版方式与传播方式,总是令人满足、令人鼓舞的。学报的影响力是一个综合因素,与竞争力相辅相成、其核心因素是学报的内容信息质量。学报影响力是在传播过程中形成的,无论在纸质出版时代还是在数字出版时代都是这样,不经过传播,就没有影响力而言。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为学报的内容信息提供了强大的传播能量,可以使学报内容信息即时覆盖全球,其知名度与影响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在竞争较为激烈的态势下,谁抢占了制高点,谁就有了制胜的把握,即使在其他因素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也能赢得一定的主动权。不同种类的学报之间虽然也存在着竞争,但其激烈程度远低于同类学报之间的竞争。就同类学报而言,其研究领域是相同或相近的,所承载的内容信息也相差无几,如果再以相近的方式进行传播,其影响力与知名度会非常接近,给使用者在选择时带来极大不便,这也是大多数读者和学报出版者不得不面对的尴尬局面。在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的背景下,由于出版的低成本以及使用者使用时选择的便利与低成本,尤其在读者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方面,会表现出特别的优越性。使用者只要通过必要的终端输入自己想要的信息进行检索,就会出现许多可供选择的条目,哪个条目点击率与下载次数多,条目来源期刊自然就站在了竞争取胜的制高点上,并且这种优势具有叠加效应,会使学报的竞争优势越来越明显,知名度越来越高,使自己能长时段地把控住这个制高点。
三、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的着力点分析
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其实质是出版技术的革新与传播手段的改变。虽然当我们面对这些新的技术和手段时,觉得学报所有的出版要素都改变了,一种新奇的兴奋与陌生的茫然,跃跃欲试的趋向与手足无措的无奈跃然于心,但不能徘徊在这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心绪之中,更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地摇旗呐喊。信息技术带来的变化虽然是革命性的,飞速发展的势头也超出了人们的预想,但它并不是无规律可循。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一样,有其发展的规律,只要找准着力点,就一定会取得新的突破。
(一)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上下功夫
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语境下的学报出版与传播,与传统学报的出版和传播相比,就舆论导向的形成而言,具有很大的不同。众所周知,所谓学报的舆论导向,就是学报对一个时期社会学术舆论、社会学术行为、社会学术心理能够产生的引导和影响作用。当然这种引导和影响作用有正确与错误、积极与消极之分,追求正确的具有正能量的舆论导向,是学报出版与传播的根本要求。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由于其出版周期的缩短与传播范围的无限增大,在对社会学术舆论引导与影响方面,学术舆论的形成时间明显缩短,也可能在一瞬间就形成了具有某种引导作用学术舆论,随之产生的对学术的影响也以无以复加的能量在更大范围发挥作用。社会学术行为是在社会学术舆论引导与影响下产生的行动,这种行为受制于舆论的导向和影响作用,无论这种学术行为正确与否,舆论的导向与影响越强,社会学术行为的表现就越深刻。社会学术心理是社会学术舆论和学术行为共同作用又反作用于社会学术舆论与社会学术行为的心理过程,这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其形成的时间较之传统学报出版与传播也相应缩短了。舆论导向的引导力与影响力极其复杂的作用过程,不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但要在学报数字出版与传播过程中,如何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尤其在“正确”二字上做足功夫,则必须在心中有一个明晰的舆论导向概念,清楚舆论导向引导力与影响力的作用过程,只有这样,才可能坚持之。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条件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从业人员应加强对数字出版特点与规律的研究,在出版过程中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严格遵守我国期刊出版的法律法规,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精神,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崇高的职业道德,站在反对学术腐败和学术不端的最前沿,将一切不良的学术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在做大做强上下功夫
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在做大做强上下功夫,其实质就是要提高学报的核心竞争力与影响力。在现今不断弥漫扩张、威力持续彰显的大数据时代,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也只能称得上是九牛一毛。然而,如何在此背景下显示将学报做大做强的坚定意志,提高学报核心竞争力与影响力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1) 学报的核心竞争力与影响力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主编决策的竞争力与影响力,这一点已经被很多次历史事实所证明。而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背景下以速度为特征的学报出版与传播,主编的决策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反映学报的竞争力与影响力上。因此,学报主编应从博学中提高决策的预见能力,从实践中提高决策的应变能力,从思想上提高决策的冒险能力,从心理上提高决策的承受能力,从思维上提高决策的创造能力,从信息上提高决策的竞争能力,从群体上提高决策的参与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决策力。(2) 学报核心竞争力与影响力还表现在学报编辑主体的竞争力与影响力。学报编辑工作是学报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报在数字化出版与传播工作中,编辑工作的中心地位将更加突显,这是因为学报在数字出版过程中,不仅基本包含了传统编辑工作的全过程,而且还新增加了与数字技术相衔接的其他工作,编辑与作者、读者的联系更加紧密了。在这样的地位与工作任务中,编辑主体的竞争力与影响力直接作用于学报,与学报的竞争力与影响力相得益彰、相辅相成。(3) 学报核心竞争力与影响力也表现在学报编辑部的竞争力与影响力上。学报编辑部是学报的出版单位,负有学报的市场调研,选题策划,稿件的审阅、编辑、加工、校对,学报出版的成本核算,样稿的签发付印,样刊的审读,稿费的结算等功能。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背景下,学报编辑部能否流程科学、运作规范、运行高效,具有竞争力与影响力,直接影响其学报的竞争力与影响力。(4) 学报核心竞争力与影响力还表现在学报创新能力的强弱上。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为一切事业的发展提供永恒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竞争力与影响力更无从谈起。学报从传统的纸质出版与传播到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其实质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报的竞争力与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是不言而喻的。在所有学报都处在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的背景下,创新涉及学报工作的方方面面,大到学报选题的策划、编辑思想的确定、编辑风格的形成,小到学报字体字号的选取、页面特色的渲染、目次排式的凸显,哪里有创新,哪里就会有优势,就会呈现出不同于一般的竞争力与影响力。需要强调的是,学报的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本质上是一次技术革命,基于技术的特点,学报应在技术层面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精神,进行技术创新,尤其在数字技术与新媒体的应用方面,要不断追踪现代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脚步,先人一步地应用于学报的出版与传播;要敢于大胆地尝试,勇于吸收国内外一切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传播的先进经验,开拓具有自身特色的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的新局面,使学报在创新动力的推动下不断增强其竞争力与影响力,充分发挥学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在突出特色上下功夫
特色是学报的生命早已成为业界的共识,足见特色对学报是多么重要,传统纸质出版与传播是这样,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仍然是这样,在学报特色上下功夫是出版工作永恒的主题。在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条件下,传统学报的内容特色、栏目特色与学报整体特色如何继续保持,是技术层面研究的新课题。以栏目特色为例,某一纸质学报的某一栏目,其刊发的稿件具有地域特色,是其他同类学报所没有的,或者其研究的内容是独有的,代表了同内容研究的方向,或者对某一专题的研究是权威的,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与影响力,等等。这些风格显著区别于其他学报栏目,又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经过一定时间的持续,便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栏目。特色栏目在不断提高质量、不断提升知名度的条件下就会变为名栏,教育部在2004年推出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工程建设,有力地推动了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当然,特色栏目不能等同于特色学报,只有学报的大多数栏目都具有了特色,学报才是名副其实的特色学报。学报在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的语境下,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就要有自己的准确定位。也就是说,一定要对自己的特色进行定位,明白自己的办刊优势、办刊方向、办刊传统以及专业发展趋势;一定要对自己的读者进行定位,做到既要照顾普通读者,又要照顾精英读者,既要考虑学术成果的积累,又要考虑学术成果的应用,既要了解读者传统的阅读习惯,又要清楚读者现代的阅读习惯,更加突出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真诚为读者服务的理念;一定要对自己的作者群进行定位,作者是学报内容特色的第一创造者,学报的特色在一定程度取决于作者的作品的特色,因此要了解作者、懂得作者,做作者的真诚朋友,为作者提供展示才能的最佳平台;一定要对自己的风格进行定位,定位办刊风格就是要在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的背景下,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刊特色和风格,吸引读者与作者,提升竞争力与影响力。要突出学报的特色,就要有自己全面的质量标准,有特色而无质量的学报不能称之为特色,只有建立在质量基础上的特色才是真正的特色。质量和特色是一切产品的生命,学报作为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的特殊商品,质量和特色就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力,其意义远非一般产品质量和特色可比拟。狠抓学报质量建设,就是要在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出版质量和发行质量上,有重点、有侧重、有层次和有方法地全面推进,使学报特色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要突出学报的特色,就要有自己的创新理念与行动。突出学报特色的实质就是创新,且必须有理念的支持并付诸实际行动,不能停留在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概念的无聊琢磨上,更不能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地赶时髦,而要切实地研究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的规律与方法,借鉴国际先进的经验,在强烈的使命感、紧迫感与危机感驱使下,切实行动,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方法、创新内容质量、创新结构模式,打造学报的内容特色、编辑特色、出版特色和作者读者特色。打造和突出特色,涉及学报出版与传播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一点一滴、一丝一毫的积累,更需要立足全局、步步为营的努力,是个常抓不懈、常抓常新的过程。
(四)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下功夫
学报从纸质出版、传统媒体传播到数字出版、新媒体传播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完善的软硬条件,更需要学报出版人观念的转变与读者群体的认同与接纳,不可能一蹴而就,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依赖数字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完善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应用。因此,两种出版方式很可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共存,随着数字技术与新媒体技术优势的不断发展与显现,传统出版将逐渐向其靠拢,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在这个相当长的转变过程中,做好学报传统出版与现代出版、传统传播与现代传播的最佳结合尤其关键。(1) 继续做好传统纸质出版与传统媒体传播工作。无论什么出版方式,学报出版的指导思想和办刊宗旨没有发生改变;“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出版方向没有改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出版方针没有改变;“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相结合”和 “坚持质量第一”的出版原则没有改变;我国高校的主要出版任务也没有根本改变。这些出版的方向、方针、原则和任务都是在学报纸质出版与传播背景下提出的,为学报出版任务的完成发挥了指向、规范和引领作用。因此,在今后的过渡期,还必须坚定不移、始终如一的坚持,也只有这样,学报数字出版和新媒体传播才会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在质量上才会有一个坚定的依靠。在我国学报出版界,做好纸质出版与传播一定意义上讲是做好数字出版的前提和基础。(2) 做好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工作。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且随着数字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始终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中。当我们刚刚跨过信息时代的门槛,大数据的疾风就迎面而来。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捷足先登者已经跨上了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这个大平台,其释放出的出版效益与传播能量早已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事实已经证明,学报走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之路是必然的选择。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会为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作为学报人,应以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紧迫感与责任感,以孜孜以求、勤耕不辍的拼劲与钻劲,以“咬定青山不放松”、“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决心与恒心,学习新技术、运用新技术、掌握新技术,使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的技术,始终处于技术革命发展前沿,最大限度地发挥为读者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功能,以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四、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的可持续与无止境
(一)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的可持续
1. 国家政策层面的大力扶持,使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得益于其面临的极为有利的内外部条件,如国家政策层面的大力扶持支撑与引导,使得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以来,国家提出并制定了数字出版的战略目标和鼓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数字出版,已成为我国实现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的重要战略任务。《国家新闻出版产业基地管理办法》、《数字出版内容平台建设指导意见》以及《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陆续发布,[3]为数字出版产业基地、数字出版平台和网络出版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支撑和引导。数字出版已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成为包括学报在内的新闻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将不可阻挡地成为出版业的潮流和未来。
2. 高校学报作为我国学术期刊的主体,其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数字化网络传播的新环境下,学报作为我国学术期刊的主体,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各高校学报纷纷投入对采编系统的使用,使学报出版的编印发各环节都实现了数字化,为今后学报在数字出版这一领域施展拳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加之近年来上海、重庆、湖北、陕西等数字出版基地纷纷建立,也为期刊的数字化出版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加快实现数字化出版的进程中,学报从业者应抓住当前数字化大发展的有利时机,紧跟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顺应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确保数字出版内容质量。坚持“质量第一、内容为王”的原则,积极拓展市场空间,奠定数字出版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的发展基础,尽快实现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成功转型,以促进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
3. 文化消费和阅读需求等社会环境的变化为学报数字出版和新媒体传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目前,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与出版业相关的社会环境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包括居民收入变化、文化消费变化、阅读需求变化等。新型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也随之涌现,为数字出版和新媒体传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的“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数字阅读已成为全民阅读的方式之一。阅读行为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碎片化的信息接收方式是新媒体时代用户的阅读特点。数字阅读以其形象生动、方便快捷、信息海量及个性化服务的特性,为读者开启了全新的阅读方式,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必将成为未来时代的主流。在加快实现数字出版的进程中,学报更应该抓住机遇,加快数字化发展,从而提高自身竞争力。
(二)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的无止境
数字出版发展日新月异,新型数字出版形态和传播手段不断涌现,使出版数字化变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更新的出版模式、出版载体和出版技术层出不穷,为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无止境奠定了物质基础。数字出版产业依靠技术进步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在变化的过程中不断创造着新产品、新渠道和新模式等。例如,近几年来3G技术、移动互联技术和智能手机的发展引人注目,云计算和大数据风生水起。据中商情报网《2012-2016年中国数字出版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研究报告》显示,未来几年与数字出版相关的三大主流显示技术[4](电子墨水显示技术、液晶显示技术、裸眼3D技术)将不断发展成熟,云计算、云出版等也将为数字出版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从根本上推动产业的科技水平和信息化水平。移动终端开始向人工智能领域拓展,跨平台应用越来越普遍。被视为“第五媒体”的智能手机发展势头尤为强劲,已成为便携的、交互式的、具有多媒体功能的个人信息终端,可创造一个巨大的移动出版阅读市场,平板电脑也是有着巨大市场潜力的数字阅读终端等。其他新型技术如电子纸技术的发展虽然尚处于初级阶段,但可以预见未来其在出版业应用前景广阔。此外,大数据技术也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很多方面都有其巨大的发展空间。
实践无穷期,创新无止境。目前我国高校学报的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并且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总体而言,大部分学报的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仍然处于初始阶段,综合实力较为薄弱,竞争力和影响力较小,较之其他盈利性的学术期刊,学报在接受先进技术和先进理念上走得较为缓慢,相对滞后,亟待探寻出一条顺利通往数字出版和新媒体传播的道路。[5]创新是数字出版发展的强力助推器,数字出版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未来数字出版和新媒体传播必将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成长,通过制度创新、知识创新以及技术创新等产生较好的发展效应。高校学报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新模式、新路径,不断从先进事物中汲取精华,剔除糟粕,以与时俱进的思维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焕发数字出版无限的市场潜力。
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其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中还面临诸多制约因素,破解这些难题也是一个无止境的征程。面对越来越复杂多变的数字化生存环境,学报同仁在诸如行业标准、运营模式、人才培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利益分配、平台建设以及市场推广等方面,应该正视学报数字化出版和新媒体传播的现状,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破解学报数字出版难题,将传统学报的诸多优势与数字出版和新媒体传播相对接,探索适合于学报发展的数字化出版和新媒体传播模式,办出办好一批有影响的特色期刊,准确定位打造精品,开放办刊,加快步伐赶上现代出版业的数字化之路,促进我国数字出版业整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部署.新闻出
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摘要)[J].中
国出版,2011,(9).
[2]胡涌,柳晓玲,张仕固,王玲,粟俊红.着
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
新与服务能力[C]//北京市高等教育学
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
2008.
[3]新闻出版总署.数字出版“十二五”时期
发展规划[J].中国出版,2011,(17).
[4]郝振省.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2011
-2012)[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
[5]柳斌杰.数字时代的全球出版走势[J].中
国出版,2011,(9).
[责任编辑、校对:叶慧娟]
摘 要: 数字技术与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我国学报出版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作为集中反映和承载学术研究成果的学报,其数字出版技术与新媒体传播技术的运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发展不平衡、不全面和不均等的现象仍然存在。学报从业者应从多层次、多角度和全方位深刻认识和体会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的迫切性与重要性,着力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大做强、突出特色以及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下功夫。可持续与无止境是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在未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学报; 数字出版; 新媒体传播; 网络;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 G23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973(2014)03-0116-10
学报传统出版与传统媒体传播向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面对这一潮流,业界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对新技术带来的挑战难以适应而产生的排斥与忧虑,另一种是对新技术带来的机遇及时把握而产生的认同与欢欣。面对同一事物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这不能不令人深思。态度决定行动,不同的行动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相反的态度必然产生南辕北辙的后果。当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一些反应迟疑者还未站稳脚跟,大数据的惊涛骇浪便已拍岸而至。一些学报还没有完全走出传统出版与传播的藩篱,还有一些学报刚步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的大门立足未稳,就不得不直面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学报运用新技术进行出版和传播的政策与措施,学报行业协会也提供了许多针对性、专业性、应用性和适用性的办法与规程,使学报出版与传播适应时代的变化,提升学报出版与传播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我国学术事业发展的需求,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的现状分析
(一)学报数字出版现状分析
学报必须走数字出版的发展模式,在业界已成基本共识。但由于认识程度的不同、思想观念的差异、发展水平的各异,每种学报在实现数字出版的进程中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别。当前,部分学报的数字出版技术已日臻成熟,在国家不断出台的数字出版政策支持和保障下,已经走上了科学规范的数字出版轨道,取得了骄人成绩。还有部分学报受传统出版方式束缚,对数字技术的学习与掌握程度不够,主动性不足,致使学报数字出版低水平停滞不前,严重制约了学报数字出版的整体发展。
1. 国家政策情况分析。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数字出版事业的发展,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数字出版的政策法规,为学报数字出版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2006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指出:“大力发展以数字化内容、数字化生产和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新兴文化产业。鼓励自主研发数字内容、数字传播、数字服务终端的产品和装备……扩大数字出版的产业群体。”2012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2009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加大对文化创新、数字内容和动漫等重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发展有声读物、电子书、手机报和网络出版物等新兴出版业态。加强数字技术、数字内容、网络技术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快关键技术设备改造更新,使数字出版的发展驶上了快车道。
1998年,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九五”国家重点电子出版规划》是首个关于数字出版的五年规划,《规划》使我国的数字出版开始走上系统化的发展道路,向产业化和自主创新发展迈出坚实的一大步。此后相继颁布了《“十五”国家重点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和《“十一五”国家重点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进一步延续了系统化、产业化和自主创新的发展政策规划。2010年总署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发展数字出版等非纸介质战略性新兴出版产业”的战略任务。同年又发布了《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我国的数字出版行业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和具体目标,即到“十二五”末数字出版总产值达到新闻出版总产值的25%,整体规模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到2020年,传统出版单位基本完成数字化转型,其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运营份额在总份额中占有明显优势。新闻出版总署在制订《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时强调,为推动国家数字出版发展,总署将加快高端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工作,加快相关核心标准的制定。大力发展数字发行,创新传播手段。在关涉以学报为主体的学术期刊发展时,指出将建立学术期刊科学遴选和培育机制,重点支持代表我国学术水平、具备国际办刊能力、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学术期刊发展;培育20种国际一流学术水平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优秀学术期刊,推动我国学术期刊整体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建立覆盖主要学科领域数字学术期刊,打造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学术论文发布平台,建立多学术期刊单位的在线投稿、同行评议、出版与发布系统,鼓励传统学术期刊与数字学术期刊互动,推动学术期刊出版数字化转型,带动原创学术文献数字出版的产业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1]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数字出版事业的发展制定了大量鼓励支持数字出版的政策,为数字出版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国家新闻出版职能部门也为数字出版进一步发展制定了海量的指导、规定和规划,为数字出版发展描绘了宏大的蓝图和远大的发展目标。从中可以看出,学报数字出版势在必行,大有可为。
2. 学报数字出版实施情况分析。我国目前有学术期刊约6600余种,其中学报约占四成以上。就学报数字出版发展的总体情况而言,具体如下:(1) 学报数字出版的观念逐步增强,出版单位加快了数字化发展的步伐。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的利用层面将越来越宽广。学报数字出版是必由之路已成共识。以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化入库为例,初期的入库率很低,大部分学报由于受传统出版观念的束缚,思想上不想入,行动上不愿入。随着数字出版技术的日臻成熟,其出版优势的不断显现,学报的入库率快速提升。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引文数据库,几乎收录了我国所有学术期刊。当然,其他数据库还有很多种,并且还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学报也以不同的方式被收录。学报数字化入库是学报数字出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学报数字化入库绝不等同于学报的数字化出版,距离学报正式的数字化出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 学报数字出版的市场空前提升,新的市场不断涌现,但传统的纸质出版方式在短时间内很难消失。学报数字出版表现出的优势,一方面被出版单位所接受,另一方面也被服务对象所接受,再加上数字出版的日臻完善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学报的数字出版必将走上多样化的市场发展道路,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学报数字出版的新市场必将层出不穷。囿于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矛盾,再加上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远超了人们观念的更新速度,学报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定会长时间并行。(3) 数字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为学报数字出版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但传统的编辑思维与习惯很难与之相匹配,真正掌握数字出版技术的人才匮乏。学报数字出版的技术支撑是数字信息技术的创新,这种创新不断促进了阅读终端的升级。如各种搜索引擎和阅读器的技术快速发展与不断更新,使学报的数字出版发展具有了坚实的技术支持。数字出版技术的日新月异与人才的严重匮乏以及使用者技能的不熟练,是学报数字出版向纵深和成熟发展的掣肘。因此,学报从业者不但要转变观念,更要行动起来,以孜孜以求、一丝不苟与敬业奉献的精神,学习数字知识、培养数字素质、掌握数字技术、驾驭数字出版,使学报数字出版的人才短板尽快得以弥补。(4) 作为学报数字出版的最大受益者,出版单位应有所作为,但条块分割的出版模式和各自为战的组织方式,很难形成合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学报大都以编辑部的组织形式出版,隶属于主办单位,而学报的数字出版,出版单位与主办单位是最大的受益者。众所周知,学报专业性强、读者面窄、发行量小、商品性质弱化,且作者与读者都具有较高的层次,这就决定了学报出版资源大多蕴涵在高校和研究机构等学术主办单位中。在学报数字出版的背景下,学术研究成果的时效性、传播性、转化性以及影响力既能得到保障,又能使学术研究成果发挥社会与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学报主办单位和出版单位是最大的受益者,也是学报出版发展的方向。然而,我国学报的主办单位与出版单位都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行政管理与出版运行方式在当前体制机制下,难以适应数字出版所需要的强强联合与大集团做大,难以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增强学报的市场竞争,松散的组织结构也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因此,学报的完全数字出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学报新媒体传播现状分析
无论传统的纸质出版还是数字出版,最根本的是将学报所承载的内容信息传递给所需要的人,满足读者对学术信息的需求。因此,学报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化,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传播介质的革命性转变,即由纸介质承载的文字信息转变为电介质承载文字信息。这种转化一方面极大地改变了学报的生存环境,为学报深度开发和更大发展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也为学报作为内容产业的传播在主动性、创新性、普遍性和主题质量等方面带来新的挑战。
1. 运用新媒体传播的主动性分析。我国学报运用新媒体传播的主要方式是加入权威数据库模式、自建网络出版平台模式和创建同行专业权威数据库模式,主要途径是基于数字网络环境进行传播。运用数字网络传播,也可称为运用新媒体传播,是学报数字出版产业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传播性质与传统的纸质期刊传播有着革命性的不同。学报加入权威数据库是我国学报界的普遍做法,每种学报都加入了不同各类的数据库,少则两三种,多则十几种,还有一些学报已经走出国门加入到了一些国外的期刊库。不可否认,学报加入权威数据库,为学报的传播拓展了无限的空间,使学报的传播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传播效能得到了超乎想象的放大,传播范围得到了超越时空的限制。然而,加入权威数据库,也使学报作为传播主体的主动性大打折扣,将绝对的权利拱手让渡于数据库,使学报除学术内容之外的很多信息难以体现,比如某种学报的文化品位、栏目特色、编辑特色、风格与思想等信息,难于在被肢解成单篇论文的数据库中传播。当然,自建网络出版平台模式和创建同行专业数据库模式或多或少、或强或弱能够传播学术内容之外的其他编辑信息、文化品位,但绝不是纸质学报所含信息的全部,尤其在传播的主动权控制方面,新媒体传播相对较弱。
2. 运用新媒体传播的创新性分析。学报运用新媒体传播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其创新性。运用新媒体传播学术信息,同样以文字为基础,不同是数字化后的文字信息,被赋予了全新的生命,集语义信息、听觉信息、视角信息、行为信息和符号信息于一体,使信息的传递、接收和储存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其创新的程度,对信息传播的巨大推动作用怎么估计都不过分。学报运用传统媒体传播学术信息,是在相对封闭有限的空间进行传播的,其传播的速度和范围也十分有限,受众面也较为固定和狭窄。运用新媒体传播学术信息,使学报承载的学术信息由封闭式走向了开放式,只要具备一台终端机,互联网上海量的学术信息就能不分时空地进行共享,使学报内容信息的传播达到极致,充分显现了学报运用新媒体传播的创新性。学报新媒体传播所具有的即时性、便捷性、交互性和无限性,完全打破了传统学报传播的迟滞性、复杂性、单向性和局限性,不但极大提升了学报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而且还反作用于学术研究,改变其生态环境,使费力耗时的学术信息搜集变得唾手可得,云山雾绕的学术前沿追踪变得清晰可见。学报运用新媒体传播,其传播的边际成本趋近于零,加之前期数字出版的运用,低碳环保、快捷高效的学报出版产业链,正好契合了当今产业发展的潮流。更为可喜的是学报运用新媒体传播,使学报传统的大众传播、模糊传播转化成为订阅式传播、目标式传播,彰显了学报传播的个性化服务水平。学报网络平台的建立与相关大型数据库的运转,从不同专业的角度对学术文献进行分类,使学报的文献资源得到了重新组合、链接和共享,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学术资源的使用效率,使优质资源得到挖掘与拓展,更使学报的信息传播得到多极放大,传播力得到成倍提升。
3. 运用新媒体传播的普遍性分析。学报运用新媒体传播有赖于新媒体技术的进一步创新,也有赖于学报从业者不断学习新媒体知识、熟练掌握新媒体技能。目前,学报新媒体传播还不具有普遍性,其中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而学报数字出版发展不平衡是造成其新媒体传播不具普遍性的主要原因。客观地讲,学报新媒体传播是基于学报数字出版基础上进行的,也就是说没有数字出版,新媒体传播也就无从谈起。由于学报数字出版在我国的发展的不平衡,进而导致新媒体的运用很不平衡。一方面,大胆使用数字技术出版的学报,其编辑工作不断得到创新。信息收集、选题策划、审稿方式、编辑加工、排版校对、信息反馈、学报评价、出版发行等都发生了变革与创新,这样的学报出版,在运用当今先进出版技术的基础上,与世界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差距越来越小。再加上自主创新的不断深入,一定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另一方面,固守传统者,在数字技术已经成熟的今天,以各种借口拒绝使用,或者对新技术的运用仅限于计算机与互联网,对什么是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概念模糊,将主动权交给了第三方,几乎没有什么自主权。这样人云亦云的做法,永远不可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也只会远远地落在别人的后边。学报运用新媒体传播不具普遍性,还有其他多方面的原因,但只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敢为人先,此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分析
学报数字出版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而学报新媒体的传播也在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建立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流媒体技术、存储技术、显示技术等高新技术基础上的数字出版,其组成的每个技术要素,只要一项有所突破、有所发展,都会给数字出版本身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更何况在知识激增呈爆炸性发展的当代,技术革命的浪潮恣意激荡、无可阻挡。学报数字出版如何在技术革命的浪潮中捷足而行,是摆在学报同仁面前紧急而迫切的课题。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其最大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传播效率高,几乎不受时空的限制。学报如何运用新媒体,扩大和提高影响力,以提高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学报出版者必须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迫切性分析
在数字出版技术因技术要素迅猛提升而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相关的数字出版领域也在亦步亦趋地向前发展着,而当技术创新的脚步将应用技术的脚步远远地抛在后边时,一种紧迫感便会油然而生。新技术支撑下的新媒体技术,其传播效能的提升与传播手段的便捷,似乎在不停地打破人们的想象,使人们不断地产生魔幻般的惊呼。当高校学报还在传统与数字出版方式之间犹豫不决、难舍难分时,一种急迫感便会不期而至。
1. 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在现代社会,一定意义上讲信息技术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术方法与手段,也不仅仅只是一场技术革命,而是社会进步与社会文明的标志,是社会发展的里程碑。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信息技术几乎成了科学技术的代名词,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的论断被大众普遍认同以后,几乎每个人的生活都在与信息技术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信息是社会联系的纽带,没有信息的社会几乎是不存在的。人与人、人与群体、人与社会的联系与交流,甚或人类个体自身,都在传递和接收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并且在信息编织的社会联系中感受与分享着信息给自己带来的幸福欢乐与辛酸苦痛。人的欲望与社会的发展是无限的,这就决定了人和社会对信息的获取与传播的方法和手段提升要求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尤其在技术创新驱动发展成为社会潮流、知识汇集支撑进步成为社会风尚的当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与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引领社会技术革命向前发展的总引擎。信息技术的飞跃式发展,其最终的目的是应用,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和方法,高质、高量、高速地满足人们对各种信息的获取和利用。即便信息技术发展的再超前,可没有得到很好利用,或者因其应用还需要一定的学习和辅助条件才能达到而放弃使用,那么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就没有了实际意义。众所周知,学报承载的是社会必需的学术信息,而这些信息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需要快捷广泛地传播,以最短的时间传播到最需要的人那里,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术的作用。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技术,是学报传播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它将极大地提升学报的传播效率,进而扩大学报的影响力,使学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应用的快速发展与渗透,使各行各业的技术革命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报出版事业的发展也不例外。一方面,学报出版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现代化技术;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向前发展更需要应用技术与之相应。因此,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不但是自身出版与传播技术的需要,更是信息技术与应用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
2. 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是科研事业发展步伐加快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取得了全面进步,这与自然科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产生的科研成果的不断积累、不断突破、不断转化和不断推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学术事业的发展,为社会的文明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全面的智力和动力支持,其前瞻性、探索性、开拓性、引导性和无限性,决定学术事业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的进步而进步、社会的前进而前进的。我国学术事业的发展走过弯路,出现过徘徊,也遭受过停滞甚至挫折,但总体而言,所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和无可替代的。近三十多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学术事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支持鼓励政策,营造了较为宽松的研究氛围,整个学术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高校作为我国学术研究的主阵地和主力军,其科研能力与科研成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他科研机构也以丰硕的科研成果赢得赞许。科研成果的大量涌现,说明我国的学术事业发展步伐在加速,科研成果产生的频率在加快、周期在缩短、能量在增加,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精神生活对科研成果的需求更加迫切。科研成果需要转化,才能实现科研的目的,如果将科研成果束之高阁,那么科研成果也就变得毫无意义。学报是科研成果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科研成果传播的重要媒介,更是科研成果积淀和贮存的重要方法。学报的出版方式与传播手段,事关科研成果能否及时地传播与转化,能否持久地保存与快速检索,能否便捷地服务社会与满足读者。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有助于科研成果的传播与转化、保存与检索以及满足社会与读者,其效果之好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不但是学报出版事业的发展需要,更是科研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的科研工作水平取得了很大提高,科研成果丰硕。但不是所有的科研成果都能及时进行转化,有的甚至因为传播手段的落后与宣传媒体的传统被长期搁置,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最大的特点就是容量超大、传播超快、周期超短、功效超强,几乎能使研究成果的产生频率与出版传播的频率同步,极大地解决了研究与应用的衔接问题,也适应了高校学术工作步伐不断加快的节奏。
3. 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是解决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问题的需要。高校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存在诸多矛盾由来已久,尤其在校际联合、校企联合,走自主办学、开放式办学的大背景下,学术研究与应用的矛盾更加突出。学术研究的主体与客体具有差异性,不同的学术团体与学术领域,学术研究的目标基本上都存在理论与实践的冲突,尤其在行政领域设立所谓的基金项目与基金课题的研究导向之后,不同层级的各类研究项目更是异军突起,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的冲突就更加混乱与激烈。学术研究的过程是理性的求证推断过程,加之大多是在高校环境的生态中进行的,因此,学术研究的象牙塔性质,天然地与实践应用存在着冲突。一些学术研究资助主体的非高校性,使学术研究的目标趋向于自己的既得利益,使高校学术研究的独立性与自由性受到冲击,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的矛盾。学报是学术出版的主要形式,承载着学术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动向。学报主要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高校内部学术研究的交流与积累,其二是高校外部学术研究的交流与积累,总的功用是承载、传播和积累学术研究信息,满足本领域或相关领域以及对学术研究感兴趣的读者群体。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在时间概念上缩短了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的距离。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能使研究者及时准确地了解到自己的研究所处的位置,以及该研究的历史、现在和将来以及各个时期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又使研究者各阶段的研究成果得以及时公布和尽早面世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应用者而言,及时掌握研究成果以及各阶段的研究信息并尽快使其得到应用,就不会像传统的学术出版与传播那样费时费力了。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在时空概念上模糊了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的界限。传统的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界限是泾渭分明的,研究是应用的前提,应用是研究的目标,研究与应用的次序不能颠倒。而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即时性打破了这种严格的顺序,一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迅捷地转化为实践应用,其产生的效果反过来又能启示和促进整个研究领域的研究向更高、更深的层次发展,也就是说在数字出版与新媒体的条件下,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的界限越来越小。在高校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语境下,学术研究与学术应用时空概念的缩小,无疑是比较理想的状态,正好契合了飞速发展的时代的节奏。
4. 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是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需要。学术不端行为由来已久,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都发生过。我国是学术不端行为泛滥的重灾区,已严重到被称为学术腐败的地步。学术不端行为在业界屡禁不止,严重败坏了学术风气,阻碍了学术进步,违背了科学精神和道德,抛弃了真实诚信原则,还给学术界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是一种必须坚决根除的丑恶现象。学术不端行为的实质是违反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具体表现为捏造、复制、篡改数据和剽窃观点等行为,也包括一稿多投、占有他人学术成果和伪造学术履历等行为。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应从道德教育和法律惩处的层面入手。这似乎与学报的数字出版和新媒体传播风马牛不相及,但略加分析,就会发现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在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方面的独特作用。在技术层面,学报的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为及时发现和甄别学术不端行为提供支持。以剽窃行为为例,无论剽窃者剽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还是剽窃论文的数据或观点,只要有剽窃行为,在现代的计算机与互联网以及大数据背景下,剽窃者就会无处藏身、无处遁形。假如学报仍然以纸质形式出版、以传统方式传播,发现剽窃行为的难度就会很大,甚至难于发现。在心理层面,学报的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对学术不端行为人形成了强大的思想压力,迫使其放弃不端行为。因为学术不端行为人明白,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代,不端行为会很容易被发现,随时都会遭受原作者的斥责和读者谴责,最终将自己置于尴尬和被鄙视的境地。不可否认,学报的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是一把双刃剑,在技术与心理层面对学术不端行为产生遏制的同时,也为学术不端行为大行其道提供了便利。但是,其遏制的作用远大于放纵的作用,相信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人们道德修养与学术修养的逐步增强,社会法制化建设的完善与法制观念的深入人心,学术不端行为也会逐渐地销声匿迹。
(二)重要性分析
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在理论层面,对我国实现学术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实现学术出版战略、促进学术研究及其成果转化以及占领学术制高点具有很大价值和重大影响;在技术层面,能够大幅度加快学术研究的速度和国际化进程、扩大学术研究的影响力与辐射面、提高学术研究成果的有效管理和有效利用。
1. 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是推动学术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要求。学术研究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从学术研究的形态、业态和生态三个不同的状态分析,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都会对学术研究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从学术研究的形态看,学术研究是借助已有的理论、知识、经验,对科学问题的假设、分析、探讨和推出结论,其结果是力求符合事物客观规律的,是对未知科学问题某种程度的揭示。[2]也就是说学术研究必须以相应理论、知识、经验为基础,研究对象是科学问题,必须经过假设、分析、探讨等思维过程,最终形成符合事物客观规律的结论,并且这种结论是某种程度的,而不是最终的。不同高校的学报承载着不同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相互联系而又彼此独立。就某一具体的研究成果而言,尽管这个成果不能体现学术研究形态的全部内涵,但也能基本反映学术研究过程的全貌。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语境下的学报,不仅能以超乎寻常的速度与清晰度反映学报所承载的全部研究信息,还能以超出想象的速度与便捷度同步传递某一具体研究成果的所有信息,这对学术研究者还是应用者而言无疑都是一种革命。学报出版一定意义上就是联系研究者与应用者的介质,而传统介质与数字化了的介质具有质的不同,尤其在承载内容信息的传播与产生的影响方面,其指向性、影响力、便捷性、自由度等,也就是说扩大影响力与提升使用力的所有属性均超常地提升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其对学术研究的推动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从学术研究的业态看,学术研究既针对特定需求者的特定需要,又针对全体社会成员的普遍需要,按照一定的战略,有选择地运用研究内容及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和取得的总成果,根据研究的形式和内容、进度和方法的区分,提供成果传播和服务,产生社会生产力,传承和积淀社会文化,满足社会需要的服务形态。简单而言,学术研究具有目的性、针对性和前瞻性,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探索未知、服务需求、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生产力的提升。学报是学术研究的“产品”,更是学术研究不同领域和不同阶段成果的主要承载者。既然具有产品的性质,就具有价值,用来进行交换,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另外还需要采取优质的营销方法和提供周到售后服务,只有这样,学报才能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数字出版背景下的学报,对学术研究的针对性和指向性的提升,是传统出版不可同日而语的。针对特定的需求者,数字背景下可以做到一对一的周到服务,而且这种服务几乎可以满足需求者的全方位要求,几乎不留什么遗憾,而传统的学报服务很难做到。在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条件下,研究成果的贮存与转化、检索与引用、提取与整理、分类与归档等所产生的变化是传统出版无可比拟的,尤其在从成果到形成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方面,其周期的缩短与利用率的无限提高,产生的推动力更是超出想象的。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背景下学报的影响力与知名度会有很大提升。与传统的学报影响力与知名度相比,受众会有较大增加,读者会从特定人群向普通或接近普通人群发展,只要有人想了解某一研究或对某些研究有兴趣,动一下鼠标、划一下阅读器、点一下手机就可以搜索到自己满意的结果。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不只是推动了学报出版技术的革命,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整个学术研究的发展与繁荣。
从学术研究的生态看,学术研究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生态环境,包括社会环境、组织环境、制度环境、从业者能力与素质、社会需求等因素。也就是说,学术研究要与社会相适应,满足社会成员对学术研究不断增长的生活需求和文化需求。同样,社会要为学术研究提供得以发展的良好环境,使学术研究能够持续不断地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学报作为展示学术成果、传播学术研究信息的重要载体,其发展的状况直接影响学术研究发展的生态环境。在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的背景下,学术研究的发展与社会环境的联系更加紧密,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时代,学报只有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才能与时代合拍,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我国十分重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和鼓励科学研究政策措施,学报作为承载、传播和积累科研成果的载体,作为科研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现代化的出版与传播,也是对国家科研政策的积极响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现已被社会普遍地认同并接受,而作为重要支撑的学术研究及其成果,为科学技术注入了强大动力,学报在此过程中所扮演的媒介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而这种媒介的数字技术转换以及传播方式的改变,远非技术手段那样简单,一定意义上具有思维方式的和工作方式的转变,其创设的生态环境对学术研究的推动作用远超越了人们的想象。
2. 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是低碳出版与低碳传播的需要。迄今为止,还没有什么形式的出版像数字出版那样低成本,更没有什么传播像新媒体传播那样低碳经济。在学报数字出版的产业流程中,出版者根据自己的出版范围,设置了相对固定的结构模式,这种结构模式不但要考虑数字出版的技术需要,还要考虑学报运营者、技术提供者、读者等对学术信息的有效利用。对于学报出版单位的编辑和设计人员来讲,这种结构模式如同自己有了一个相对固定的工作套路,一个可以利用的操作模版,使工作程序得到简化,工作环节的衔接有所减少,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高。这是一种效益型的学报出版工作过程,完全符合学报出版点多、面散、种类繁多的文化累积与传播特点。学报编辑在处理具体文档的过程中,通过使用专业的标记语言,形成带有标记的文档,然后再利用专业的技术手段,实现一次性创建永久使用的服务功能、全媒体应用与传播的服务功能、定制的个性化与多样化服务功能、永久性使用的服务功能。在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的前期,结构模式的确定,需要编辑人员、设计人员具有创新的胆识、敏锐的洞察力和高水平的智商,也就是说他们要付出很大的智力成本,这似乎增加了出版的成本,但在形成数字版本的过程中,其成本的付出微乎其微。总的来看,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是目前为止出版与传播成本最低的,这与国家倡导的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吻合的。
3. 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是与国际接轨、提高竞争力、扩大影响力和抢占制高点的需要。学报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这不仅表现在国内学报之间的竞争关系,也表现在我国学报与国际同行之间的竞争。是否具有一流的学报出版水平和超一流的学术研究成果,是学报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学报要展开与国际同行的竞争,(1) 在出版形式上要与国际接轨。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是国际上学报通行的出版方式,其传播也以数字技术为主流方式。而我国学报的出版方式还处在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并行的过渡期,表现为以印刷版为蓝本进行数字化出版与以大型数据库主进行数字化。以印刷版为蓝本进行数字化出版,是以传统的出版方式为前提,出版周期甚至比传统的出版方式还长,这与快节奏的竞争因素背道而驰,更与数字出版初衷南辕北辙。但就传播的语境而言,虽然这是无奈之举,但也可以使传统的学报出版乘上新媒体传播的快车,以达到部分与国际接轨的目的。(2) 在出版环境上要与国际接轨。应培养和造就一批能驾驭数字出版和新媒体传播的编辑和设计人员队伍,增强学术研究人员数字技术素养,引导读者养成在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条件下获取信息的习惯。要不断增加人力和物力投入,改善学报出版设施,在技术领域大胆创新,借鉴、吸收和消化国际先进经验,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3) 在出版理念上要与国际接轨。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无疑是目前最现代、最流行和最低碳的出版与传播方式,也是学报出版发行的必由之路,除此再没有什么方式可以替代。无论是研究人员、编辑人员还是设计人员,都应树立现代信息技术观念,学习喝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真正体验和享受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带来的便利。
学报提升竞争力和扩大影响力的唯一选择就是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竞争力是一种综合能力,通过参与者的角逐或比较而体现出来。学报的竞争力远比想象的复杂得多,它是一种随着竞争变化着又通过竞争而体现的能力。它包含学报的现在,但它是学报未来可以展示的能力。学报的核心竞争力是内容的竞争力,在传统出版与传播方式下是这样,在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方式下仍然是这样。然而出版内容在传统的出版方式和传播状态下,内容信息的传播速率是非常有限的,传播的范围在一定时段也是非常有限的,其竞争力之弱就可想而知了。而在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状态下,内容信息的传播速率几乎是瞬时的,传播的范围是无限的,其竞争力的提升就不言而喻了。学报的竞争力要素是多元的和动态的,在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方式下,其竞争力形成于传统出版方式与传播方式,总是令人满足、令人鼓舞的。学报的影响力是一个综合因素,与竞争力相辅相成、其核心因素是学报的内容信息质量。学报影响力是在传播过程中形成的,无论在纸质出版时代还是在数字出版时代都是这样,不经过传播,就没有影响力而言。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为学报的内容信息提供了强大的传播能量,可以使学报内容信息即时覆盖全球,其知名度与影响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在竞争较为激烈的态势下,谁抢占了制高点,谁就有了制胜的把握,即使在其他因素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也能赢得一定的主动权。不同种类的学报之间虽然也存在着竞争,但其激烈程度远低于同类学报之间的竞争。就同类学报而言,其研究领域是相同或相近的,所承载的内容信息也相差无几,如果再以相近的方式进行传播,其影响力与知名度会非常接近,给使用者在选择时带来极大不便,这也是大多数读者和学报出版者不得不面对的尴尬局面。在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的背景下,由于出版的低成本以及使用者使用时选择的便利与低成本,尤其在读者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方面,会表现出特别的优越性。使用者只要通过必要的终端输入自己想要的信息进行检索,就会出现许多可供选择的条目,哪个条目点击率与下载次数多,条目来源期刊自然就站在了竞争取胜的制高点上,并且这种优势具有叠加效应,会使学报的竞争优势越来越明显,知名度越来越高,使自己能长时段地把控住这个制高点。
三、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的着力点分析
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其实质是出版技术的革新与传播手段的改变。虽然当我们面对这些新的技术和手段时,觉得学报所有的出版要素都改变了,一种新奇的兴奋与陌生的茫然,跃跃欲试的趋向与手足无措的无奈跃然于心,但不能徘徊在这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心绪之中,更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地摇旗呐喊。信息技术带来的变化虽然是革命性的,飞速发展的势头也超出了人们的预想,但它并不是无规律可循。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一样,有其发展的规律,只要找准着力点,就一定会取得新的突破。
(一)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上下功夫
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语境下的学报出版与传播,与传统学报的出版和传播相比,就舆论导向的形成而言,具有很大的不同。众所周知,所谓学报的舆论导向,就是学报对一个时期社会学术舆论、社会学术行为、社会学术心理能够产生的引导和影响作用。当然这种引导和影响作用有正确与错误、积极与消极之分,追求正确的具有正能量的舆论导向,是学报出版与传播的根本要求。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由于其出版周期的缩短与传播范围的无限增大,在对社会学术舆论引导与影响方面,学术舆论的形成时间明显缩短,也可能在一瞬间就形成了具有某种引导作用学术舆论,随之产生的对学术的影响也以无以复加的能量在更大范围发挥作用。社会学术行为是在社会学术舆论引导与影响下产生的行动,这种行为受制于舆论的导向和影响作用,无论这种学术行为正确与否,舆论的导向与影响越强,社会学术行为的表现就越深刻。社会学术心理是社会学术舆论和学术行为共同作用又反作用于社会学术舆论与社会学术行为的心理过程,这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其形成的时间较之传统学报出版与传播也相应缩短了。舆论导向的引导力与影响力极其复杂的作用过程,不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但要在学报数字出版与传播过程中,如何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尤其在“正确”二字上做足功夫,则必须在心中有一个明晰的舆论导向概念,清楚舆论导向引导力与影响力的作用过程,只有这样,才可能坚持之。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条件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从业人员应加强对数字出版特点与规律的研究,在出版过程中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严格遵守我国期刊出版的法律法规,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精神,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崇高的职业道德,站在反对学术腐败和学术不端的最前沿,将一切不良的学术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在做大做强上下功夫
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在做大做强上下功夫,其实质就是要提高学报的核心竞争力与影响力。在现今不断弥漫扩张、威力持续彰显的大数据时代,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也只能称得上是九牛一毛。然而,如何在此背景下显示将学报做大做强的坚定意志,提高学报核心竞争力与影响力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1) 学报的核心竞争力与影响力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主编决策的竞争力与影响力,这一点已经被很多次历史事实所证明。而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背景下以速度为特征的学报出版与传播,主编的决策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反映学报的竞争力与影响力上。因此,学报主编应从博学中提高决策的预见能力,从实践中提高决策的应变能力,从思想上提高决策的冒险能力,从心理上提高决策的承受能力,从思维上提高决策的创造能力,从信息上提高决策的竞争能力,从群体上提高决策的参与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决策力。(2) 学报核心竞争力与影响力还表现在学报编辑主体的竞争力与影响力。学报编辑工作是学报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报在数字化出版与传播工作中,编辑工作的中心地位将更加突显,这是因为学报在数字出版过程中,不仅基本包含了传统编辑工作的全过程,而且还新增加了与数字技术相衔接的其他工作,编辑与作者、读者的联系更加紧密了。在这样的地位与工作任务中,编辑主体的竞争力与影响力直接作用于学报,与学报的竞争力与影响力相得益彰、相辅相成。(3) 学报核心竞争力与影响力也表现在学报编辑部的竞争力与影响力上。学报编辑部是学报的出版单位,负有学报的市场调研,选题策划,稿件的审阅、编辑、加工、校对,学报出版的成本核算,样稿的签发付印,样刊的审读,稿费的结算等功能。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背景下,学报编辑部能否流程科学、运作规范、运行高效,具有竞争力与影响力,直接影响其学报的竞争力与影响力。(4) 学报核心竞争力与影响力还表现在学报创新能力的强弱上。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为一切事业的发展提供永恒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竞争力与影响力更无从谈起。学报从传统的纸质出版与传播到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其实质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报的竞争力与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是不言而喻的。在所有学报都处在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的背景下,创新涉及学报工作的方方面面,大到学报选题的策划、编辑思想的确定、编辑风格的形成,小到学报字体字号的选取、页面特色的渲染、目次排式的凸显,哪里有创新,哪里就会有优势,就会呈现出不同于一般的竞争力与影响力。需要强调的是,学报的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本质上是一次技术革命,基于技术的特点,学报应在技术层面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精神,进行技术创新,尤其在数字技术与新媒体的应用方面,要不断追踪现代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脚步,先人一步地应用于学报的出版与传播;要敢于大胆地尝试,勇于吸收国内外一切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传播的先进经验,开拓具有自身特色的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的新局面,使学报在创新动力的推动下不断增强其竞争力与影响力,充分发挥学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在突出特色上下功夫
特色是学报的生命早已成为业界的共识,足见特色对学报是多么重要,传统纸质出版与传播是这样,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仍然是这样,在学报特色上下功夫是出版工作永恒的主题。在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条件下,传统学报的内容特色、栏目特色与学报整体特色如何继续保持,是技术层面研究的新课题。以栏目特色为例,某一纸质学报的某一栏目,其刊发的稿件具有地域特色,是其他同类学报所没有的,或者其研究的内容是独有的,代表了同内容研究的方向,或者对某一专题的研究是权威的,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与影响力,等等。这些风格显著区别于其他学报栏目,又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经过一定时间的持续,便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栏目。特色栏目在不断提高质量、不断提升知名度的条件下就会变为名栏,教育部在2004年推出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工程建设,有力地推动了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当然,特色栏目不能等同于特色学报,只有学报的大多数栏目都具有了特色,学报才是名副其实的特色学报。学报在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的语境下,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就要有自己的准确定位。也就是说,一定要对自己的特色进行定位,明白自己的办刊优势、办刊方向、办刊传统以及专业发展趋势;一定要对自己的读者进行定位,做到既要照顾普通读者,又要照顾精英读者,既要考虑学术成果的积累,又要考虑学术成果的应用,既要了解读者传统的阅读习惯,又要清楚读者现代的阅读习惯,更加突出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真诚为读者服务的理念;一定要对自己的作者群进行定位,作者是学报内容特色的第一创造者,学报的特色在一定程度取决于作者的作品的特色,因此要了解作者、懂得作者,做作者的真诚朋友,为作者提供展示才能的最佳平台;一定要对自己的风格进行定位,定位办刊风格就是要在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的背景下,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刊特色和风格,吸引读者与作者,提升竞争力与影响力。要突出学报的特色,就要有自己全面的质量标准,有特色而无质量的学报不能称之为特色,只有建立在质量基础上的特色才是真正的特色。质量和特色是一切产品的生命,学报作为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的特殊商品,质量和特色就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力,其意义远非一般产品质量和特色可比拟。狠抓学报质量建设,就是要在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出版质量和发行质量上,有重点、有侧重、有层次和有方法地全面推进,使学报特色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要突出学报的特色,就要有自己的创新理念与行动。突出学报特色的实质就是创新,且必须有理念的支持并付诸实际行动,不能停留在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概念的无聊琢磨上,更不能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地赶时髦,而要切实地研究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的规律与方法,借鉴国际先进的经验,在强烈的使命感、紧迫感与危机感驱使下,切实行动,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方法、创新内容质量、创新结构模式,打造学报的内容特色、编辑特色、出版特色和作者读者特色。打造和突出特色,涉及学报出版与传播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一点一滴、一丝一毫的积累,更需要立足全局、步步为营的努力,是个常抓不懈、常抓常新的过程。
(四)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下功夫
学报从纸质出版、传统媒体传播到数字出版、新媒体传播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完善的软硬条件,更需要学报出版人观念的转变与读者群体的认同与接纳,不可能一蹴而就,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依赖数字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完善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应用。因此,两种出版方式很可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共存,随着数字技术与新媒体技术优势的不断发展与显现,传统出版将逐渐向其靠拢,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在这个相当长的转变过程中,做好学报传统出版与现代出版、传统传播与现代传播的最佳结合尤其关键。(1) 继续做好传统纸质出版与传统媒体传播工作。无论什么出版方式,学报出版的指导思想和办刊宗旨没有发生改变;“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出版方向没有改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出版方针没有改变;“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相结合”和 “坚持质量第一”的出版原则没有改变;我国高校的主要出版任务也没有根本改变。这些出版的方向、方针、原则和任务都是在学报纸质出版与传播背景下提出的,为学报出版任务的完成发挥了指向、规范和引领作用。因此,在今后的过渡期,还必须坚定不移、始终如一的坚持,也只有这样,学报数字出版和新媒体传播才会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在质量上才会有一个坚定的依靠。在我国学报出版界,做好纸质出版与传播一定意义上讲是做好数字出版的前提和基础。(2) 做好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工作。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且随着数字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始终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中。当我们刚刚跨过信息时代的门槛,大数据的疾风就迎面而来。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捷足先登者已经跨上了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这个大平台,其释放出的出版效益与传播能量早已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事实已经证明,学报走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之路是必然的选择。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会为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作为学报人,应以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紧迫感与责任感,以孜孜以求、勤耕不辍的拼劲与钻劲,以“咬定青山不放松”、“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决心与恒心,学习新技术、运用新技术、掌握新技术,使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的技术,始终处于技术革命发展前沿,最大限度地发挥为读者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功能,以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四、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的可持续与无止境
(一)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的可持续
1. 国家政策层面的大力扶持,使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得益于其面临的极为有利的内外部条件,如国家政策层面的大力扶持支撑与引导,使得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以来,国家提出并制定了数字出版的战略目标和鼓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数字出版,已成为我国实现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的重要战略任务。《国家新闻出版产业基地管理办法》、《数字出版内容平台建设指导意见》以及《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陆续发布,[3]为数字出版产业基地、数字出版平台和网络出版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支撑和引导。数字出版已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成为包括学报在内的新闻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将不可阻挡地成为出版业的潮流和未来。
2. 高校学报作为我国学术期刊的主体,其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数字化网络传播的新环境下,学报作为我国学术期刊的主体,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各高校学报纷纷投入对采编系统的使用,使学报出版的编印发各环节都实现了数字化,为今后学报在数字出版这一领域施展拳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加之近年来上海、重庆、湖北、陕西等数字出版基地纷纷建立,也为期刊的数字化出版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加快实现数字化出版的进程中,学报从业者应抓住当前数字化大发展的有利时机,紧跟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顺应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确保数字出版内容质量。坚持“质量第一、内容为王”的原则,积极拓展市场空间,奠定数字出版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的发展基础,尽快实现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成功转型,以促进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
3. 文化消费和阅读需求等社会环境的变化为学报数字出版和新媒体传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目前,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与出版业相关的社会环境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包括居民收入变化、文化消费变化、阅读需求变化等。新型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也随之涌现,为数字出版和新媒体传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的“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数字阅读已成为全民阅读的方式之一。阅读行为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碎片化的信息接收方式是新媒体时代用户的阅读特点。数字阅读以其形象生动、方便快捷、信息海量及个性化服务的特性,为读者开启了全新的阅读方式,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必将成为未来时代的主流。在加快实现数字出版的进程中,学报更应该抓住机遇,加快数字化发展,从而提高自身竞争力。
(二)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的无止境
数字出版发展日新月异,新型数字出版形态和传播手段不断涌现,使出版数字化变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更新的出版模式、出版载体和出版技术层出不穷,为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无止境奠定了物质基础。数字出版产业依靠技术进步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在变化的过程中不断创造着新产品、新渠道和新模式等。例如,近几年来3G技术、移动互联技术和智能手机的发展引人注目,云计算和大数据风生水起。据中商情报网《2012-2016年中国数字出版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研究报告》显示,未来几年与数字出版相关的三大主流显示技术[4](电子墨水显示技术、液晶显示技术、裸眼3D技术)将不断发展成熟,云计算、云出版等也将为数字出版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从根本上推动产业的科技水平和信息化水平。移动终端开始向人工智能领域拓展,跨平台应用越来越普遍。被视为“第五媒体”的智能手机发展势头尤为强劲,已成为便携的、交互式的、具有多媒体功能的个人信息终端,可创造一个巨大的移动出版阅读市场,平板电脑也是有着巨大市场潜力的数字阅读终端等。其他新型技术如电子纸技术的发展虽然尚处于初级阶段,但可以预见未来其在出版业应用前景广阔。此外,大数据技术也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很多方面都有其巨大的发展空间。
实践无穷期,创新无止境。目前我国高校学报的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并且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总体而言,大部分学报的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仍然处于初始阶段,综合实力较为薄弱,竞争力和影响力较小,较之其他盈利性的学术期刊,学报在接受先进技术和先进理念上走得较为缓慢,相对滞后,亟待探寻出一条顺利通往数字出版和新媒体传播的道路。[5]创新是数字出版发展的强力助推器,数字出版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未来数字出版和新媒体传播必将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成长,通过制度创新、知识创新以及技术创新等产生较好的发展效应。高校学报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新模式、新路径,不断从先进事物中汲取精华,剔除糟粕,以与时俱进的思维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焕发数字出版无限的市场潜力。
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其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中还面临诸多制约因素,破解这些难题也是一个无止境的征程。面对越来越复杂多变的数字化生存环境,学报同仁在诸如行业标准、运营模式、人才培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利益分配、平台建设以及市场推广等方面,应该正视学报数字化出版和新媒体传播的现状,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破解学报数字出版难题,将传统学报的诸多优势与数字出版和新媒体传播相对接,探索适合于学报发展的数字化出版和新媒体传播模式,办出办好一批有影响的特色期刊,准确定位打造精品,开放办刊,加快步伐赶上现代出版业的数字化之路,促进我国数字出版业整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部署.新闻出
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摘要)[J].中
国出版,2011,(9).
[2]胡涌,柳晓玲,张仕固,王玲,粟俊红.着
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
新与服务能力[C]//北京市高等教育学
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
2008.
[3]新闻出版总署.数字出版“十二五”时期
发展规划[J].中国出版,2011,(17).
[4]郝振省.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2011
-2012)[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
[5]柳斌杰.数字时代的全球出版走势[J].中
国出版,2011,(9).
[责任编辑、校对:叶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