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创设课堂生活化教学情境策略研究
贺超
摘 要:新时代的背景下,要求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教育,这就需要教师构建合适的教学情境,拓宽教学范围,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科学知识,只有在生活化的教学下,学生对于科学才能有更加真实的体验,才会掌握更加透彻。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课堂生活化
要使学生在科学课堂上主动地建构知识,情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情境的创设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因此情境要是学生自己熟悉和喜欢的。只有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才能让学生有探索新知的兴趣和动为,这就需要教师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具体实施从五个方面分别阐述。
1 在导入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生活化”是生活化教学的关键步骤,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传统的科学课堂环境过于强调了传授知识的功能,忽视了亲近生活的乐学环境对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影响。而生活化教学正是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提出构建生活化的科学教学情境,这能够拉近学生和科学知识的认知距离,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科学、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例如,《食品包装上的信息》一节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收集家里近一周内吃过的食品包装袋,并在课前对小组间拥有的包装袋进行合理的调配和补充,以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类型的包装袋。
在这节科学课中,材料都是他们熟悉的,只是以前没有专门对它们进行研究。这样的一种生活化的科学情境,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之前有了切身的生活体验,拉近了学生对这堂课探究科学问题的距离,于是,在具体探究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所蕴含的科学知识时,学生就会感到更真实,更迫切,更得心应手;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本来就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激发了他们从生活中发现科学的乐趣。因此,构建生活化的科学教学情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从生活化情境中进行体验,从体验中促进理解科学,可以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积极性,创造一种积极的科学教学氛围,对接下来的教学过程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化的情景设计有较强的趣味性和真实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对生活问题的疑惑,主动进入课堂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伴随着思考,提高了学习效率。
2 在新知讲授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经常听到老师对学生讲耍抓住课堂45分钟,其实就是要求学生在老师讲授新知的时间内能够集中注意力。科学教师可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跨越时空,在课堂上生动灵活地演示各种生活场景,并能根据教师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目标有极好的整合。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动态图形的演示,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实践内,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有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过程,能有效提高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在教学三年级下学期中的《把液体倒进水里去》一节内容时,作为教师就可以将其设计为一个魔术的形式,拿出两个装有100毫升透明液体的量杯,然后倒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体积,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生活动作,变成了一个魔术,颠覆了他们脑海中“1+1=2”的认识。学生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这样的情景设计让他们消除了对学习的排斥心理,让他们觉得在生活中也能学习到知识和技能。用生活场景来导入新课,很容易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让学生感到熟悉,又带出疑问,从而进入新课学习,学生会很容易进入教者的教学设计中。
3 在知识巩固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巩固练习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检验前一阶段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同样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因此知识巩固阶段也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效率,避免题海战术,联系生活。知识巩固阶段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充分考虑教学重难点的要求,重在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运用,提高科学应用能力。
近些年来,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有教育界人士不断地提出要勇于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束缚,这样不仅能够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而且也能充分反映培养和锻炼学生自我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
要学会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课堂,在生活实际中去弥补自身社会生活经验不足的问题。要学会趁着学生对课上所学习的知识还清醒时安排学生进行巩固、夯实,主要目的就是及时地对所学内容进行动手实践、理论记忆等,并教会学生将科学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迁移到具体生活实际场景中。
例如,在小学课堂学习完“乐音和噪音”一课后便引起了全班学生的广泛大讨论,教师可以适当地安排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走到校内广场、操场和食堂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自己辨别不同的声音,给这些声音归类,下次课的时候再组织学生讨论分类情况。课后作业弹性很大,但是却能切实地体现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组织课堂教学是学生探究真理、讨论真理的主要途径,但并非唯一途径。要改变以往那种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和考试技巧的单一考核方式,变为全面的、细致的实践测试。生活化的课后作业不仅能够巩固和拓展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思维能力。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要能够切实关注学生的进步,不断创新教学途径和手段,以增强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4 在学生合作学习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合作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探巧能为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可实现同学之间的优势互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集体荣誉感和集体的凝聚力,在小学科学学习中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如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尝试通过分组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形式,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现实出发,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对身边熟悉的物体进行观察、实验和感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会了课本上的科学知识也在和同学的合作交流中学会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养成了动手实践的能力。
5 在课后教学评价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生活化的教学评价要求把科学联系生活的能力作为评价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重要指标,它是生活化科学教学的客观要求,是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体现,也是生活化教学的整体流程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生活化科学教学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反馈,有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总之,小学科学教学活动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非常重视课堂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就是要贴近生活,力求再现生活画面,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研究,课堂教学活动要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合作交流的机会。课堂是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主战场,教师对课堂活动的设计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应用能为的培养,教师不仅要重视教学活动的生活化教学,而且要在教学活动实践中更好的贯彻生活化教学的耍求,引导学生“做科学”,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参考文献
[1]周保祥.《让科学与生活比翼齐飞——谈小学科学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J].小学教学研究,2011.08
摘 要:新时代的背景下,要求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教育,这就需要教师构建合适的教学情境,拓宽教学范围,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科学知识,只有在生活化的教学下,学生对于科学才能有更加真实的体验,才会掌握更加透彻。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课堂生活化
要使学生在科学课堂上主动地建构知识,情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情境的创设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因此情境要是学生自己熟悉和喜欢的。只有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才能让学生有探索新知的兴趣和动为,这就需要教师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具体实施从五个方面分别阐述。
1 在导入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生活化”是生活化教学的关键步骤,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传统的科学课堂环境过于强调了传授知识的功能,忽视了亲近生活的乐学环境对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影响。而生活化教学正是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提出构建生活化的科学教学情境,这能够拉近学生和科学知识的认知距离,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科学、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例如,《食品包装上的信息》一节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收集家里近一周内吃过的食品包装袋,并在课前对小组间拥有的包装袋进行合理的调配和补充,以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类型的包装袋。
在这节科学课中,材料都是他们熟悉的,只是以前没有专门对它们进行研究。这样的一种生活化的科学情境,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之前有了切身的生活体验,拉近了学生对这堂课探究科学问题的距离,于是,在具体探究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所蕴含的科学知识时,学生就会感到更真实,更迫切,更得心应手;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本来就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激发了他们从生活中发现科学的乐趣。因此,构建生活化的科学教学情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从生活化情境中进行体验,从体验中促进理解科学,可以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积极性,创造一种积极的科学教学氛围,对接下来的教学过程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化的情景设计有较强的趣味性和真实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对生活问题的疑惑,主动进入课堂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伴随着思考,提高了学习效率。
2 在新知讲授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经常听到老师对学生讲耍抓住课堂45分钟,其实就是要求学生在老师讲授新知的时间内能够集中注意力。科学教师可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跨越时空,在课堂上生动灵活地演示各种生活场景,并能根据教师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目标有极好的整合。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动态图形的演示,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实践内,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有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过程,能有效提高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在教学三年级下学期中的《把液体倒进水里去》一节内容时,作为教师就可以将其设计为一个魔术的形式,拿出两个装有100毫升透明液体的量杯,然后倒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体积,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生活动作,变成了一个魔术,颠覆了他们脑海中“1+1=2”的认识。学生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这样的情景设计让他们消除了对学习的排斥心理,让他们觉得在生活中也能学习到知识和技能。用生活场景来导入新课,很容易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让学生感到熟悉,又带出疑问,从而进入新课学习,学生会很容易进入教者的教学设计中。
3 在知识巩固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巩固练习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检验前一阶段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同样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因此知识巩固阶段也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效率,避免题海战术,联系生活。知识巩固阶段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充分考虑教学重难点的要求,重在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运用,提高科学应用能力。
近些年来,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有教育界人士不断地提出要勇于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束缚,这样不仅能够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而且也能充分反映培养和锻炼学生自我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
要学会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课堂,在生活实际中去弥补自身社会生活经验不足的问题。要学会趁着学生对课上所学习的知识还清醒时安排学生进行巩固、夯实,主要目的就是及时地对所学内容进行动手实践、理论记忆等,并教会学生将科学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迁移到具体生活实际场景中。
例如,在小学课堂学习完“乐音和噪音”一课后便引起了全班学生的广泛大讨论,教师可以适当地安排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走到校内广场、操场和食堂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自己辨别不同的声音,给这些声音归类,下次课的时候再组织学生讨论分类情况。课后作业弹性很大,但是却能切实地体现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组织课堂教学是学生探究真理、讨论真理的主要途径,但并非唯一途径。要改变以往那种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和考试技巧的单一考核方式,变为全面的、细致的实践测试。生活化的课后作业不仅能够巩固和拓展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思维能力。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要能够切实关注学生的进步,不断创新教学途径和手段,以增强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4 在学生合作学习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合作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探巧能为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可实现同学之间的优势互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集体荣誉感和集体的凝聚力,在小学科学学习中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如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尝试通过分组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形式,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现实出发,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对身边熟悉的物体进行观察、实验和感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会了课本上的科学知识也在和同学的合作交流中学会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养成了动手实践的能力。
5 在课后教学评价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生活化的教学评价要求把科学联系生活的能力作为评价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重要指标,它是生活化科学教学的客观要求,是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体现,也是生活化教学的整体流程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生活化科学教学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反馈,有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总之,小学科学教学活动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非常重视课堂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就是要贴近生活,力求再现生活画面,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研究,课堂教学活动要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合作交流的机会。课堂是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主战场,教师对课堂活动的设计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应用能为的培养,教师不仅要重视教学活动的生活化教学,而且要在教学活动实践中更好的贯彻生活化教学的耍求,引导学生“做科学”,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参考文献
[1]周保祥.《让科学与生活比翼齐飞——谈小学科学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J].小学教学研究,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