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循环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

熊晓晴++吴仕良++江兴
摘 要: “十二五”时期,陕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陕南循环发展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这是对陕南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准确把握和科学定位。循环发展是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涉及理念的变革、模式的转型、路径的创新,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认识是基础,观念转变是根本,在推进陕南循环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重视循环发展中思想动力机制的形成与完善。政府决心、企业责任和群众意识是推进陕南循环发展的三大思想动力。
关键词: 陕南; 机制; 思想动力; 循环发展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973(2014)02-0114-04
Research on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Cycle Development of Southern Shaanxi
XIONG Xiao-qing , WU Shi-liang , JIANG Xing
(Party School of CPC Ankang Municipal Committee, Ankang 725000, China)
Abstract: During “Twelfth five-year” period, the Shaanxi provincial government puts forward the cycl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his is accurate grasp of the futur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southern Shaanxi and scientific positioning. Cycle development is a fundamental shift in the patter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volving the concept of change, the transformation of mode, path of innovation, is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and strategic change, which requires guarantee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policy supporting, system innovation, the cadre assessment and appointment of comprehensive measures. Thought is the guide of action, while thinking and understanding is the foundation of conceptual change.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circulation development in southern Shaanxi,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thought liberation and updating conception as well as 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ycle development of dynamic mechanism. The government is determined to advance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and consciousness of the masses.
Key words: southern Shaanxi; mechanism; mind power; cycle development
“十二五”时期,陕西省委省政府提出“陕南循环发展”的战略要求,这是对陕南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准确把握和科学定位。循环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包括领导决策、政策引导、产业构建、科技支撑、企业运营、文化引领、社会参与、区域协调等各个环节,需要统筹考虑。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思想上的统一,就不能形成发展共识,无法凝聚发展力量。我们认为,政府的循环发展决心、企业的循环发展责任、群众的循环发展意识,是陕南循环发展的三大思想动力。
一、政府决心是循环发展的政策聚合力
陕南循环发展,必须依靠政府主导和政策上的强力推进,建立和完善各项法规、制度和体制机制,为循环发展提供完善的法规体系、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和组织保障。增强政府循环发展的政策聚合能力,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化认识:
(一)明确方向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1]这说明我国已经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标志着保护环境、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已经成为党的纲领和国家战略,循环发展也成为一个国家、区域、行业发挥竞争优势的必然。要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就必须从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高度举循环发展旗帜、打循环发展品牌、走循环发展道路。无论是从区域功能定位、发展阶段特征,还是从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现实看,高品质的生态环境和循环发展的生产方式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和先进的生产力,陕南必须及早培育和增强对新型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统一思想
在循环发展的实践中,要处理好“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关系,充分认识到“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基础和源泉[2],如果拼资源、拼环境、走传统工业化的老路,虽可以获得短期的GDP增长,但是由此造成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耗费,必将动摇科学发展和美好陕西建设的根基。所以陕南发展必须要走循环发展的新路,在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确保我们的生态优势常在。让循环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循环发展的决心更加坚定、循环发展的措施更加得力、循环发展的成效更加显著。
(三)破除障碍
循环发展是一场涉及思想观念、产业形态、发展方式的系统性变革,需要解放思想,以革命的精神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形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一要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障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国家对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倾斜,拉动了陕南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种靠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但这种传统的思维模式却成为循环发展的障碍。二要突破传统利益格局的障碍。传统发展方式的长期作用,形成了既定的利益格局,造就了一批既得利益者,这些既得利益群体、部门或行业,曾经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一定的势力,他们希望固化现有的发展方式,以维护他们现有的经济社会地位和既得利益。陕南循环发展,势必要触动一些行业、部门、地区、群体的既得利益,他们往往会产生抵触情绪、缺乏践行动力,甚至阳奉阴违、欺上瞒下,阻碍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三要突破传统体制机制的障碍。目前,陕南循环发展的全新机制没有确立,而传统的经济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又不完善、不到位、不配套,各级各部门循环发展的责任意识不强、行动能力很弱、激励机制不到位、约束机制无权威、惩戒机制不见效的现象还很突出。
(四)完善机制
要把循环发展这项工作做好,就需要建立和实行与之相适应的干部政绩考核机制。要加快建立一套上下互动、左右协调、功能健全、职责明确、作用明显、运行高效的循环发展机制。一是建立保护和支持体系。主要是陕南循环发展的绿色产业构建体系、企业循环营运体系和陕南循环发展补贴制度,强化政府对陕南循环发展的投入,增强陕南循环发展的持续能力。二是完善政府服务职能体系。各市、县、区和部门要转变职能,规划循环发展项目,细化循环发展指标,优化循环发展环境,为循环发展提供更多的服务。三是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政府要建立循环发展指标考核体系,把循环发展的目标和措施具体化、定量化,纳入干部政绩考核范围;要把环境保护、循环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结果作为对市、县、区生态补偿和对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强化对违反循环发展行为的刚性约束。四是建立循环发展监督机制。要实行离任生态审计制度,在进行离任审计时,既要看干部在任期内当地经济的增长和收入的提高,也要看任期内当地付出的生态成本和环境代价,要把环境质量和生态功能的变化、可再生资源的增减、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一并纳入干部任期考核的范围,使干部的考核更加科学、全面、公正,通过干部考核促进陕南循环发展。
(五)配好班子
做好循环发展各项工作,关键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在各级领导班子中配备和使用一批坚持科学发展、善于循环发展、绿色发展的干部,配备和使用思想解放、思路开阔、求真务实的干部,使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的干部脱颖而出。要选拔那些靠得住、有本事、作风正、民意好的干部进班子;要选拔那些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循环发展、坚持长远发展的干部进班子;要选拔那些对建立循环产业体系有贡献、促进循环科技进步有创新的干部、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者进班子。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给岗位、干成事的给地位,激发领导干部坚持循环发展的热情,激活广大群众循环创业的活力。
二、企业责任是循环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企业是社会生产活动的基本单元,是践行科学发展的微观主体,是建设生态文明、推动循环发展的生力军。这支队伍对循环发展的认识水平、认同程度和执行能力,直接关系到循环发展的成效。陕南企业必须跳出利润挂帅的传统理念,强化关心、回报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提高循环发展的能力和拓展循环发展的领域,遵守生态伦理、社会伦理和商业道德,体现先进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使企业的行为顺应文明新趋势,符合新的伦理道德,引领新的文明时尚,以获得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创新企业循环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化改革:
(一)树立生态循环的财富观
在推动陕南循环发展的过程中,循环发展要求与生态伦理责任是企业的基本责任。企业要确立生态性、和谐性、安全性、节约性和可持续性的生态循环财富观,把企业创造财富的基础建立在保护生态、节约资源、清洁生产、绿色发展的土壤之中,实现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与企业财富创造过程的有机结合,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企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符合循环发展要求的企业营运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培育和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企业、产业、产业集群。
(二)确立循环生产的价值取向
走循环发展道路,与企业所追求的目标(生存、获利与发展)是一致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能因为追求经济效益而粗放经营,高耗原料,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必须从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珍惜资源、关爱民生的道德责任感出发,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企业经营的指导原则,正确处理生产与消费、人与自然、企业与社会的关系,承担对资源和环境发展的社会责任。循环发展背景下的企业只有从产品设计到产品回收全方位贯彻生态保护、循环生产、再造利用的理念,进行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才能为社会所认可、为法律所允许、为市场所接受、为政府所鼓励;企业只有对消费者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资源与环境负责、对后代发展负责,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途。实践证明,循环企业、创新企业、绿色企业、绿色产品深受社会欢迎。循环发展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说,只有具备创新能力和循环发展理念,将商业模式、技术创新模式与循环生产管理机制融合的企业,才是21世纪标志性企业。
(三)建立循环生产的管理机制
要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以生态文明建设法规体系为依据、以生态伦理和循环责任为支撑来构建企业循环生产的管理机制。具体来说,要实现“四个方面转变”: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企业管理机制转变为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统一的企业管理机制;将“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治理模式转变为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消费、低排放、低污染、循环发展的源头预防新模式;将技术层面的污染防治机制转变为战略层面的环境管理机制;将被动型、抵抗型、反应型企业环境保护管理机制转变为积极型、主动型、生态型、创新型企业环境保护管理机制。
(四)加快循环工艺技术改造
目前,陕南很多企业的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比较落后,废料产出多,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加快改造现有企业的工艺技术系统,是建立和完善循环企业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现有工业技术的生态化改造,建成一大批循环企业、绿色企业,使企业运行过程中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价值流逐步趋向合理。要使企业真正成为循环生产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快企业内部的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技术改造,加快推广节水、节能、无废、少废和“三废”综合治理等实用循环技术,减少各个生产环节上资源和能量的消耗,实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闭路循环。企业循环工艺技术改造主要包括:在改造落后的工艺流程中建成循环工艺;改造生产流程中的关键设备,降低废料产出率;改造整个生产流程的控制系统,使其实现微机控制而使全流程变成无废料工艺;采用使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的先进技术等。
三、群众意识是循环发展的思想保障力
走循环发展道路,关系到陕南三市每一个市民的切身利益。建设生态文明、走循环发展之路的过程,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过程,也是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过程,它不仅影响到当代人,而且影响到子孙后代。可以说,建设生态文明、走循环发展之路,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没有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循环发展之路是走不远的。因此,需要建立广泛的社会参与体系,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投入到陕南循环发展实践中来,使循环发展成为陕南人民共同的意志,积极参与陕南循环发展实践成为陕南人民的自觉行动,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参与循环发展的良好氛围。凝聚人民群众的循环发展力量,应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加大循环发展宣传教育力度
宣传、教育、文化、新闻、环保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循环发展宣传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分析循环发展实践中的问题、发现循环发展中的先进典型,开设专题专栏,组织策划优秀选题,对循环发展进行深入报道。宣传报道建设生态文明、走循环发展新道路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报道推动循环发展的典型,报道坚持循环理念、推动技术创新、推广废料再造利用的典型经验,批评曝光环境违法行为、乱挖滥采现象和违反循环发展的问题;广播电视部门要策划推出“陕南循环发展”系列节目,揭示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现实,反思人类自身的行为方式,论证陕南循环发展的现实依据,分析国家对陕南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要求,引导企业和市民选择“环保、节俭、卫生、可持续再生”的生产生活方式,唤起全社会的生态道德意识和生态责任意识;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大力开展陕南循环发展的内涵和实践研究,协调有关院校、研究机构以及文化单位,设立循环发展研究基地和课题,形成研究成果,为推动陕南循环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二)扎实推进循环发展实践活动
一要举行“循环发展宣传月”活动。把每年的3月或4月确定为生态循环公益月,充分利用春季万物勃发、草长莺飞的季节特点和节庆日、纪念日、“三下乡”活动日较多特点,整合资源,组织开展以“保护水源,建设美好陕南”为主题的生态文明公益活动,通过新闻宣传、短信发送、发放倡议书、送生态循环法律到基层等形式,组织市民和企业参与生态循环宣传月活动。二要开展循环发展大讲堂。普及生态意识和循环发展理念,让循环发展理念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通过面对面、心贴心地宣讲,走村入户、进企到家,使循环发展的理念入耳、入脑、入心,推进发展理念及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三要开展循环发展创建活动。以建设“三强一富一美”为载体,以国家对陕南三市功能区定位为要求,对陕南产业发展体系、循环发展运营、资源补偿机制等进行全面规划,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力求把陕南三市建设成为“企企环保、村村优美、家家环卫、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循环发展示范区。四要开发节约与回收再利用项目。以循环科技为支撑,建立回收再利用企业,按照循环再利用的要求,进行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和再利用,变废为宝。五要兴建循环发展文化博物馆。注重挖掘、利用和开发陕南三市生态循环文化特色,以市、县、区中心城市和文化古镇为中心,建设生态循环博物馆,弘扬地方生态循环文化特色。
(三)建立循环发展公众参与机制
一是建立信息公开制度。政府要积极推进环境公开,定期公开水源保护区的水质情况和市、县城区空气和饮用水源质量,公开在水源保护区内的行政审批事项,设置行政审批公开栏;公开治理减排落实情况,定期公布限期治理和污染物减排企事业单位的名单和治理、减排进度,有关部门每季度向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和上级环保部门报送污染物排放情况及减排任务完成情况;公开环保行政处罚案件,对已经立案的违法案件要一律予以公布,公开处罚措施及执法结果;公开重大污染隐患,定期拉网式排查企事业单位的环境污染隐患,突出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的污染隐患开展排查。二是构建公众参与平台。政府要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搭建公众参与平台。例如,在政府的网页上可以构建三大公众参与平台:1.民生诉求平台。设立领导信箱、市民论坛,群众可以将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对本地区各方面发展的意见、建议通过信箱、论坛进行在线提交,由专门机构收集整理后交给相关部门办理。2.民意调查平台。建立网上调查栏目,将本地区发展规划、城市重点建设项目以及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重大决策通过网站对外公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政府决策的公开化、民主化和效率化。3.群众监督平台。设立举报投诉栏目,网上接受群众对机关作风、行政效能和干部违纪违法等问题的投诉和举报。三是加强人大对循环发展工作的监督检查。我国目前包含有循环经济内容的法律有:循环经济促进法、环境保护法、矿产资源法、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20余部法律和行政法规。人大一方面要加强对循环经济法律法规在本地区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法行为要及时纠正,强化法律监督;另一方面,要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推进陕南循环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具体办法,强化政策引导,完善规划体系,调研论证转移支付、对口支援、专项补贴、生态移民、异地开发等多样化的生态补偿方式,为循环发展提供全面的政策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温家宝.摆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和污
染环境[EB/OL].新华网,(2012-03-14)
[2014-02-14].http://news.xinhuanet. com/
politics/2012-03/14/c_111652871. htm.
[3]张文台.生态文明十论[M].北京:中国环
境科学出版社,2012.
[4]余谋昌.生态文明论[M].北京:中央编译
出版社,2010.
[5]郭青.走民生为本的循环发展之路[N].
安康日报,2013-02-19(1).
[责任编辑、校对:杨栓保]
相关文章!
  • 把握国企党建关键 提升国企党

    贺可玲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31-02摘 要 新時代国有企业要加强党建工作,夯实党建基础,全面强化党

  • 非国有企业档案监管方式研究

    蔡美波+闫冬+何芮摘要:本文基于非国有企业档案监管方式的特点,针对存在的监管依据不充分、监管范围不明确、监管难度加大等问题,提出主

  • 农地流转的困境与出路

    温世扬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