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情感教育探讨

    梁准平

    摘要:职业情感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顺应现代职业社会的日趋完型与飞速发展而对原有的“专业思想教育”的内革新与拓展职业情感教育具有内存价值与外在价值其日标是帮助职校生建立起职业悦纳感、职业道德感和职业审美感。实施职业情感教育应结合学校基本的教育教学途径。

    关键词: 职业情感教育;价值;目标;中等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1—7740(2009)07—0067—0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现代职业社会的日趋完善,劳动者作为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成份,作为职业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主体,他们的整体素质如何,职业能力怎样,己经越来越广泛地影响到整个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也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考察当前职校生的素质状况,分析未来职业社会对人的能力需求,我们获得了这样的认识:中等职业学校所应强调的素质,应该是职业素质,其内容除己经被大家广泛认同的职业认知因素、职业能力因素之外,还应包含职业情感因素。职业情感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所应负载的重要教育内容,作为职业素质的有机架构之一,应该引起职教界的积极关注。

    职业情感指的是个体对于自己所选择或所从事的职业是否能满足自身社会性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我们都知道,个体所从事的作为其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叫职业。它的概念比起具体的岗位或工种要宽泛一些,因为在同类职业中,往往还可以包含若十个工种或岗位。过去,职业学校往往囿于专向性课程和单工种技能,强调“专业思想”教育和“爱专业”的情感日标,忽视或拒斥同类职业内的适应性与相近职业间的可迁移性,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日前快速多变的社会生产需要,最终也使得“爱专业”的情感无可依傍。因此,我们提出的职业情感,它建立在广泛的社会情感、劳动情感以及自尊感、价值感的基础之上,又包含了相对狭隘的专业情感,是对某类职业相对稳定的、综合性的内心体验。职业情感教育,就是要在教育的指导和促进下,使个体的职业情感发生积极的变化,对待职业的态度趋于稳定和成熟。

    一、加强中职生职业理想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职业理想,简单来说是指人们对未来的专业、工作部门、工作种类以及事业成就大小的向往和追求。它应该建立在个人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兴趣和职业激情的基础上,只有三个圆重叠的部分,才可确立为自己的职业理想。

    有人说,现在找工作赚钱就行,尤其是在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再谈职业理想了。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实际上,在任何情况下,一个人都应该有一个长远而又切实的职业理想。

    1.加强职业理想教育是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职业学校创业指导有关教育任务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和创业意识、创业精神教育。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不了解、不喜欢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的学生,在接受职业道德、创业意识、创业精神教育时能有什么实效。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如果学生对即将从事的职业缺乏向往和追求,就不可能珍惜在校的学习生活,不可能为了胜任即将从事的职业而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当今时代,一个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和自觉性欠缺的劳动者,不但无法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中发挥作用,也很难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生存发展。

    刚入学的新生不喜欢所学专业,往往是社会上鄙薄职业教育的影响,是对即将从事的职业不真正了解。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谆谆告诫:“不是上了大学,才能成为人才,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在全社会弘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风尚。”是职业指导的重要依据。职业院校应通过职业指导,让学生了解繁花似锦的职业大千世界,了解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群,看到各行各业都有各领风骚的成功者,理解“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就是最好的职业”,形成对即将从事的职业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确立实事求是的职业理想。

    2.加强职业理想教育有助于帮助中职生科学合理地设计职业生涯

    职业理想是一个人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的动力因素。一个人有了职业理想,才有了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美国的戴维·坎贝尔说过:目标之所以有用,仅仅是因为它能帮助我们从现在走向未来。卢梭也说过:选择职业是人生大事,因为职业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中职生只有明确了职业理想,才会为职业目标的实现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从这个意义上说,职业理想教育有助于帮助中职生 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有利于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3.加强职业理想教育能够帮助中职生顺利就业并乐于从业

    纷杂的社会职业中,不同的职业理想将引导人们选择不同的职业,一个合理而恰如其分的职业理想能以巨大的感召力指引人们正确进行职业选择,唤起人们从业的热情和勇气,在成就事业的征途上奋力拼搏。一个人一旦在心中确立了自己的职业理想,就会为具体的目标去积极地准备,努力奋斗。由此看来,职业理想教育在中职生就业、从业过程中可以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二、职业情感教育的目标与基本途径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当意识中的自我与实际上的经验产生分歧时,个体就会经历不协调状态。教育和心理治疗就是通过精神上的积极关注、情感上的融洽和谐,使人在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建立起相关,重新获得协调。职业学校的学生在面对职业选择、接受职业准备教育时,绝大多数都会经历“不协调状态”。我们实施职业情感教育,就是要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职业悦纳感、职业道德感和职业审美感这两项职业情感目标,让校园中的理想自我与职业社会中的现实自我融为一体,获得新的陇调。

    (一)职业悦纳感

    情感教育说到底,就是“爱”的熏陶和濡染。职业情感教育也不例外。它的初始任务,就是要帮助人们形成对所从事职业的情感上的亲近与悦纳。

    从学校的角度看,职业学校的重要德育内容之一,就是要培育职校生爱工作、爱劳动、爱事业、爱职业的真挚情感。从某一具体职业(或专业)的角度看,爱的情感则更加丰富、细腻,渗透或体现在某一职业的各个方面。对于一个富有职业情感的人,职业的特点就是他的生活特点,职业的需要就是他的工作需要,职业范围内的一切内容都是他自觉关注的对象,有关职业的一切变化都和他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我们认为,这种“物我同一”的相容性、互动性,这种“唇齿相依”的顺遂感、一体感,就是职业悦纳感的基本表现。

    职业悦纳感是指个体对自身的多方面条件是否能适应某一职业、对某一职业是否能符合自身兴趣爱好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它是超出于职业兴趣的一种更为稳定、持久理性的情感状态。其培育途径主要有:

    1.在新生入学之初,有计划地组织提供职业能力倾向测试与咨询,为学生的职业情感发展提供初始的参照依据。

    2.《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程的提前开设,并辅之以定期开展的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

    3.在各专业课程之外,尝试开设与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课程,以促进对相关职业的诸如职业延革、职业价值、职业资格职业待遇、职业保健、职业法规等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4.文化、专业课程围绕职业规范、职业特点及其它职业文化积极开展相互渗透,努力增强课堂内的职业化气息。

    5.在班集体建设与班务活动中,注重体现与本职业相关的教育主题、文化风格与象征性的物化环境。

    6.建立并保持与本行业的先进模范人物、专业权威人士的密切联系,注重情感交流。

    7.利用每阶段社会实践、下厂实习、社会服务、校内执勤等实践活动,创设情境,展现特色,体验情绪。

    (二)职业道德感

    职业道德感是个体对自身及他人的行为、举止、思想、意图是否符合职业道德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职业道德感不同于一般所说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社会分工体系中,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准则的总和,它属于道德认知的范畴。而职业道德感则是与职业道德行为相伴相生的情绪感应,是品质习惯的内省与理智、外律交互作用的结果。

    情感教育专家朱小蔓教授说过:“道德感不是被动地接受社会道德规范对它的约束,而是作为‘自为的存在本体内蕴藏着向善的欲求。这种欲求满足的强弱使主体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自认为达到了善的要求,会产生自豪、愉悦感;反之,则会产生内疚和自责,从而激励自己不断追求。”在职业活动中,职业道德感所表现的“向善的欲求”,既有其内在的衍生依据,也有着外力强化的作用。

    职业道德感的重要特征是它的践履性。一方面,职业道德感以主体的践履行为作为最终的实现形态。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效,只有从受教育者在职业生活、职业行为中的道德表现来把握;职业道德情感的形成水平,也只有从个体长期、稳定的职业道德行为中来判断。另一方面,职业道德感专注于对职业行为进行有效调控。在职业活动中,道德感具有信号功能。个体职业道德情感的表露,可以使他人了解自己的需要、态度、思想和心理状态,从而接受、配合自己的职业道德行为;也可以使自己更好地知觉和体验他人的职业情感需要和反应,达到分享他人情感、及时修正自身职业道德行为的目的。

    职业道德教育应该遵循职业道德感的形成机制,把握其基本特征,把教育旨归从认知、明理,延伸到激情和导行。职业道德情感培育的方法很多,根据我们的实验情形归纳,基本途径不外乎以下几种:

    1.创设道德训练情境。情境是人为创设的充满特定情感的空间,是唤醒或激化情绪、促进道德内化的有效教育时空。职业学校的校园布置,应该体现现代职业社会的共有道德观念。职业学校的教室专业实习室、专业实训工场,应该创设出对应某一职业的训练情境。从物化的职业环境,到特定的规范、制度、程序,到师生共同营造的职业文化氛围,使职校生时刻都处于特定职业道德规范的无形约束与衡量之中。

    2.树立职业道德榜样。加强师德教育,使全校教工首先成为教师职业的榜样。对专业教师还应在体现本专业的特有职业规范上提出明确要求。树立本班、本专业职业道德规范执行最好、最自觉的学生榜样。宣传、学习社会上相应职业的劳模、先进典型,开展沟通与交流。

    3.强化职业道德舆论。发挥集体舆论,特别是班委会、团支部的作用,激励和引导所有集体成员,巩固、发展合乎职业道德的良好行为和习惯,对违背职业道德的人和事进行批评与帮助。长期坚持,渐成习惯,成为班级风气的主导。对道德感或职业道德行为特别淡漠的人,要结合心理辅导与矫正,做好细致的说服转化工作。

    4.开展道德教育活动。职业学校开展的各类活动,应特别注重渗透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要求。应特别注重活动本身所体现出来的可操作性、主体实践性和道德感悟性。在主题班团活动、校园执勤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体育运动会、技能比武活动、技术考核活动、文化艺术活动中,都要有所设计和要求,以潜移默化地培育、濡染职业道德感。

    5.丰富职业道德体验。要及时、充分地肯定学生在职业道德行为中的出色表现与点滴进步,尽量让他们更多地直接感受正面的情感体验,品尝成功与进步的愉悦情绪。对出现的问题也应及时、恰当地作出处理,使违背了职业道德、做了错事的学生内心产生懊悔和自责,以帮助其建立直觉的道德感,不断强化其职业道德意志。

    教育是使人学会生存而且生存得更好的事业。渗透在中等职业教育全过程、全领域的职业情感教育,不仅能帮助职校生克服职业学习与职业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负性情绪,扫除情感障碍,学会在职业社会中的生存,而目能使他们在由生理成熟向社会成熟的过渡中,高质量地完成由表象到内质、由冲动到理性、由兴趣到更多“自知自为”的职业准备,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为自身职业情感的进一步适时迁移与扩张奠定稳固的基础,使之能持久地获取高激励、高成效的回报。

    参考文献:

    [1]蒋乃平,杜爱玲.职业理想教育与职业生涯设计[J].教育与职业,2003,(1).

    [2]滕人轶,姜秀英.基于目标导向的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设计[J].学生工作,2004,(8).

    [3]马征杰, 翟宝清,青云, 等.陕西理工学院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与思考[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93-94.

    [4]刘永忠, 薛宇红,刘飞清,等.化工类专业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化工高等教育,2005(1):13-19.

    [5]黄林楠, 蒋菊, 魏有兴.关于毕业生质量调查的分析研究[J].前沿, 2005,(1):116-120.

    [6]陈军,董丁戈.职业生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6-10-12.

    [7]程社明,卜欣欣,戴洁.人生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3.

    [8]赵小青.你为职业生涯做什么准备[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周冲]

相关文章!
  • 把握国企党建关键 提升国企党

    贺可玲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31-02摘 要 新時代国有企业要加强党建工作,夯实党建基础,全面强化党

  • 非国有企业档案监管方式研究

    蔡美波+闫冬+何芮摘要:本文基于非国有企业档案监管方式的特点,针对存在的监管依据不充分、监管范围不明确、监管难度加大等问题,提出主

  • 农地流转的困境与出路

    温世扬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