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的“上书房”与皇子读书、习武
冯佐哲
清朝建立后,为了江山永固,长治久安,大力提倡“稽古兴文,崇儒兴学”,对教育非常重视。在京师(今北京)建立了许多学校,例如除了设有“国子监学”外。还有“宗学”、“觉罗学”、“八旗官学”。“琉球官学”、“俄罗斯学”、“算学学”、“咸安宫官学”和“景山官学”等:在地方除各省均设有府、州、县学外,还有无数的书院与私塾等。至于清朝最高统治者,为了培养自己子孙后代的心智品德、与学识能力,对皇子、皇孙们进行严格的培养、训练、专门建立了皇家学校——“上书房”。
康熙皇帝(玄烨)少年时期,曾经在“南书房”学习,据说他每天读书必至三更,凡阅览之书,必期以融会贯通,方肯罢休;“行之既久,自亦不觉其劳也”。亲政以后,一方面他于“万机之暇,留心经史”,“颇好书射”;另一方面,他特别重视对皇子、皇孙的教育,让他们认真读书。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他立皇二子胤礽为皇太子,并亲自教他读书习文;同时任命汉大学士张英、李光地为太子师傅,专门负责教他读书。
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玄烨废搏皇太子,决定不再设立皇储,而是在对诸皇子的考察中挑选接班人。传说他本来并无意立皇四子胤稹(即雍正帝)为皇储,可到晚年他发现胤禛的儿子弘历(即乾隆帝)生而颖慧,天资聪明,六岁就学,先后受读于福敏、朱轼、徐元梦、蔡世元、蒋廷锡、张延玉和嵇曾筠等人。弘历“过目成诵,课必兼治,进业日勤,动契夙梧。”据《清实录》记载,他十二岁时,在圆明园“楼月开云”(即牡丹台)晋谒讯父康熙帝时,康熙帝“见即惊爱,命宫中养育,抚视周挚,备荷饴顾恩慈。亲授书课,教牖有加,偶举《爱莲说》以试诵解融彻,奖悦弥至。”另据吴振在《养吉斋余录》中记载:“高宗(即乾隆)六岁,随世宗(即雍正)至热河,住狮子园读书,十一岁随世宗至山庄内观莲所廊下,圣祖(即康熙)命所读经书,不遗一字,近侍皆环听耸异。”同时,还让他“学射于贝勘允禧,学火器于庄亲王允禄,肆辄擅能,精传家法。”康熙帝对他的培养“过于诸皇孙。”同时,康熙帝晚年夏秋之际,巡行避暑山庄时,让弘历与他同住“万壑松风”轩;水兰秋狝时,也带着弘历同往。有一次康熙帝用虎枪射倒一只大熊后,命弘历补射,“欲初围即获熊之名耳”。没有想到弘历刚一上马,那只大熊突然站立起来扑向他,多亏康熙帝及时补射了一枪,才化险为夷。于是埭熙帝认为弘历很有福气,遂“益加宠爱,而燕翼之贻谋因之而定也”,这才决定把皇位传给雍正帝。
从雍正帝开始,乾隆帝、嘉庆帝、道光帝乃至咸丰帝等几代皇帝。都是在长大成人、具有较为丰富的学识与阅历后才登基称帝的。在他们做皇子的时候,就受到了严格的教育与训练。其中读书、习武是必修之课。
雍正帝统治时期。为了更好地让皇子读书,并联系彼此感情,特意建立了“上书房”(前期亦称“尚书房”)。正式规定皇子、皇孙六岁(虚岁)即人“上书房”读书(乾隆帝少年时也曾在“懋勤殿”读过书)“上书房”坐落在乾清门的左侧,共有“五楹,面向北”,其中屋有三层,分别为“前垂天贶”、“中天景运”、“后天不老”,故有“三天”之称(另外乾隆帝在圆明园书房内也亲笔题了“先天不违”、“中天立极”、“后天不老”三块匾额)。“上书房”“近在禁御,以便上稽察也”。维正帝还亲笔题写了“立身以至诚为本,读书以名理为先”的楹联悬挂之内,并特派汉、满大学士张廷玉、鄂尔泰任总师傅。
皇子、皇孙在严格管教下。学习满、蒙、汉(有时也学些藏文与维吾尔文)等文字;同时还学习“儒学”,其中主要是“四书”(即《论语》、《中庸》、《大学》和《孟子》)与“五经”(即《诗经》、《书经》、《易经》、《礼记》与《春秋》)以及国史、圣训、策问、诗词歌赋、书画与“禁习时艺”等。每个皇子都配有汉师傅,人数多少不定,总管教学事务的称“总师傅”。
由于清朝是“马上得天下”,故对皇子、皇孙的骑射武艺训练十分重视。除汉师傅外,还从满、蒙大员中选出了师傅,名为“谙达”(满语,汉译为“宾发”、“伙伴”等,同时也是某种差使、教习的称号)。在“上书房”任教的人,均是从八越大员中遴选的满语娴熟、弓马武艺超群的人才。“谙达”又分为“外谙达”与“内谙达”;教弓箭、骑射的称“外谙达”,每位皇子配有五名,为其管理鞍马、弓箭,并“教演鸟枪”等事;教满、蒙语文的为“内谙达”,一般有三人。管理上书房诸庶务者称为“总谙达”。他们更番入卫,轮流值班。按清制,王公大臣遇见皇子均要双腿跪拜,惟有上书房的师傅见皇子时,只以捧手为礼,而不下跪,皇子以作揖答之。
每个皇子还配有几名“哈哈珠塞”(亦称“哈哈珠子”,满语,汉译为“男孩子们”),他们平日主要是服侍皇子与师傅茶食等事,类似书童,由八旗大员子弟中挑选,亦轮流值班,每天两人。
皇子、皇孙们学习相当辛苦,据说每天早晨寅时(3-5时)就要到上书房读书。虽严寒酷暑不辍,先学习满文、蒙古文等,然后学习汉文。师傅往往在卯时(5-7时)教课,一般要到午时(11-13时)方散,有时要到未时(13-15时)正二刻或至申时(15-17时),下午往往还有骑射等课程。元旦免上学一天,除夕及前一日到巳时(9-11时)结束。此外,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各放假一天。皇帝还经常光临“上书房”,进行检查、督促。由此可知,清朝对皇子的教育之严格,与前代“皇子出阁讲学片刻即归,徒以为饰观者,真不啻霄壤分也”。关于这一点,清代学者赵翼的《檐曝杂记》中也有生动的描述:“本朝家法之严,即皇子读书一事,已迥绝千古。余内直时,届早班之期,率以五鼓入,时都院百宫未有至者,惟内府苏拉(满语,汉译为‘闲散人员,即在内府供役者)往来。黑暗中残睡来醒,时复依柱假寐,然已隐隐望见有白纱灯一点入隆宗门,则皇于进书房也。吾辈穷措大专恃读书为衣食者,尚不能早起,而天家金玉之体乃日日如是。既入书房。作诗文,每日皆有程课,未刻毕。则有满洲师傅教国书、习国语及骑射等等,簿暮始休。然者文学安得不深?!武事安得不娴熟?!宜乎皇子孙不惟诗文书画无不擅其妙,而上下千古成败理乱已了然于胸中。”
皇帝、皇子对上书房的师傅非常尊重。维正帝命皇子们对总师傅张延玉、鄂尔泰要行拜见礼、作揖,张、鄂二人“立受之”。乾隆帝对上书房也十分重视,他给上书房题的楹联是:“念终始典于学,于缉熙单厥心。”福建漳浦人蔡新入翰林院后,“入直上书房”,任总师傅三十余年,乾隆帝对他特别尊重,“诸皇子皆敬惮之。”退休后乾隆帝对他很照顾,并“每制文,屡以寄新”。嘉庆帝对他也很尊重,在他90岁生日时特赐匾额,亲笔题书“绿野恒春”四字
由于清朝统治者重视皇子读书、习武,并注重从中借鉴,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故清朝多数皇帝、皇子精能经史、策论、诗词歌赋与书画等,并善于骑射。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