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探索
杨智++马进
摘 要: 贯彻落实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就必须弄清楚什么是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两个基本问题。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对新时期创新型组织理论的借鉴与发展,它既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学习型政党有着内在的本质联系,又有其特殊的意蕴。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从实践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四个方面和党员个人、基层组织和党中央领导三个层面展开。
关键词: 创新型政党; 创新型国家; 学习型政党
中图分类号: D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973(2014)02-0056-05
Exploration on the Innovative Marxist Party Construction
YANG Zhi1,2 , MA Jin2
(1.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 School of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China;
2. Administration School of Gansu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Institute, Lanzhou 730000, China)
Abstract: To implement the task of innovative Party construction we must precisely answer two basic questions that what the innovative Marxist Party is and how to construct the party. The innovative Marxist Party theory is referred from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eory in the new period. It is not only related with the innovative country construction and the learning Party in essence, but also has itself special meaning. Constructing innovative Marxist party should be implemented from four aspects: including practice innovation, organization innovation, system innovation, theory innovation and three levels including Party individual, grassroots organization and super leadership.
Key words: innovative Party; innovative country; learning Party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此,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任务第一次被历史性地提了出来。这是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又一重大课题,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和执政规律的进一步探索和发展。要贯彻落实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就必须弄清楚什么是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学习型政党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怎样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否则,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会被虚化成一句空洞的标语或口号。
一、什么是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
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加强党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提出的时间还不长,目前学术界对此课题的研究成果比较少,对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内涵研究的成果更少。但对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界定却是难以回避的问题。
现有的研究成果中一般认为:创新型政党就是指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对党的纲领、目标、任务和路线、方针、政策进行调整、更新,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的政党。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创新型政党的特征,但并没有揭示创新型政党的实质特征,更没有说明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特质。
从词源上看,创新是指引入或生产某种新思想、新事物从而引起自然界或社会的变化。哲学上的创新是指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形式。经济学上的创新概念起源于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概论》。熊彼特提出: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包括引入一种新产品,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创新是形成一种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换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工作方法的过程,即富有创新性的组织能够将创造性的思想转变为某种有用的结果。[1]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创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其内涵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当前,创新的范围已经突破传统的科技领域,形成了一个包括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等庞大的范畴体系。创新的主体也突破了个人,组织逐步成为创新的主体。
创新型政党是对创新型组织理论的借鉴与发展。创新型组织理论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旨在通过整合、开发组织人力资源,使创新成为组织的内在功能和持续发展的动力。这种组织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保持创新的活力和生命力。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创新型组织就是把创新精神制度化而创造出一种创新的习惯。这些创新型组织作为一个组织来创新,即把一大群人组织起来从事持续而有生产性的创新。他们组织起来使“变革”成为“规范”。[2] 本尼特提出,创新型组织是一种“智能性复杂自适应系统”。[3]这种组织系统具有八种突现特征:组织智能、共同目标、最优复杂性、选择性、知识向心性、流、可渗透边界和多维性。[4]
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一个新的政党类型,而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时代特征的描述,是在弘扬党的创新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创新内化为党组织的机能。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继承和发扬党的创新传统,吸取创新型组织理论的合理因素,通过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进一步提升党的创新能力,使创新不再只是个人行为,而成为组织的内在机能。它不同于创新型企业组织,主要目标不在于通过增强创新能力实现盈利目标,而在于通过增强党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党治国理政和服务人民的能力。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党只有根据执政环境的变化,调适执政的方针政策,不断发现、研究、解决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在加强党的建设中推进经济社会建设,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加强党的建设,才能保持党自身的先进性,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二、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创新型国家、学习型政党
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创新型国家、学习型政党都是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同时也有各自的独特意蕴。
(一)创新型政党与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对知识经济的战略反应,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胡锦涛进一步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创新型的国家才能实现繁荣富强,只有创新型的民族才能兴旺发达,只有创新型的政党才能永葆先进性”。[5] 在2006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宣布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理论界一般认为,创新型国家是指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国家。胡锦涛曾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体来说,创新型国家有三个标准:整个社会对创新活动的投入较高,国家的研发投入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重要产业的国际技术竞争力较强,创新产出高,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和国家的财富增长中起重要作用,贡献率达70%以上;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
创新型国家建设与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虽然都强调创新,但侧重点各有不同:(1)创新的主体不同,创新型国家的主体是政府及全体公民,特别是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创新型政党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及党员。(2)创新的内容不同,创新型国家侧重于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型政党则侧重于理论、组织、制度、执政实践创新。(3)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建设创新型政党的具体目标不同,前者有具体目标和日程,即要在2020年实现科技投入占GDP的2%以上,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对外科技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后者则着眼于提高党的自我建设能力,更好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又有内在的一致性和承继性:(1)建设创新型国家和马克思主义政党都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都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复兴中华民族为共同追求;都以促进创新为基本途径。(2)创新型政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领导力量,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政治领导、思想氛围、组织支持、人才补给、制度保障。没有创新型的执政党,创新型国家很难建成。创新型国家为创新型执政党提供物质基础和社会保障。科技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互促互进。(3)都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将人力资源的开发作为促进组织进步和国强民富的力量源泉,将体制机制建设作为推动创新的驱动,将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二)创新型政党与学习型政党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学习型政党是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对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党的执政环境不断变化的战略思考。
上世纪90年代,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必须清醒地看到,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们不懂得、不熟悉的东西很多。全党同志必须边实践边学习,把坚持学习作为紧迫而又长期的重要任务”。[6]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指出:“面对这样的新形势新任务,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不抓紧学习、不抓好学习,不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就难以完成肩负的历史责任,甚至难以在这个时代立足”。[7]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首先提出来的:“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8] 根据学习型组织理论,有学者提出学习型政党的五层内涵: 拥有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机制;拥有不断增长的学习力;以人为本,让全体党员得到全面发展;让全体党员在学习中体会到工作和生命的意义;具有快速应变和持续创造能力。[9]
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建设创新型政党的前提和基础,建设创新型政党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延伸和升华。只有通过学习积累丰富的知识,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才能有效创新。同时,只有创新,才能深刻理解,学以致用。一个真正的学习型组织必然是一个创新型组织,一个真正的创新型组织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彼得·圣吉曾指出:什么叫学习型组织?如果用两个字回答那就是“创造”;如果用四个字回答那就是“持续创造”。[10]可见“创造”也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追求。
创新型政党与学习型政党又有着不同的价值关切。学习型政党强调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将学习从个人兴趣提高到组织机能,不断提高组织的学习力,从而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理论的鲜活力。而创新型政党则强调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并通过总结经验和教训,创新发展执政理论、执政制度、执政措施等,将创新内化为组织机能,从而推进新的执政实践。
三、怎样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
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它不是口号式地强调发扬创新精神,而是要通过有效的组织建设完善组织的结构功能,实现创新的机制化。笔者认为,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必须从四个方面即实践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及理论创新和三个层面即党员个人、基层组织、高层领导着手。这四个方面与三个层面又紧密联系,各有侧重。
(一)党员个体实践创新
中国共产党是由8200多万党员组成的,实现党的纲领最终要落实到党员个体的努力奋斗上。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党员创新的积极性,在生活中勤奋学习,在工作中开拓创新。
1. 勤奋学习。党员只有善于学习,才能成为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才能成为真正的共产党员,善于学习是共产党员的应有品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比其余的无产阶级群众优越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11]列宁也曾指出:“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12]胡锦涛指出:“全党同志首先是担负领导责任的同志,是否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对党的兴衰和事业的成败关系极大”。[13]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新时期党的领导人不仅高度重视党员的学习,且身体力行,做热爱学习、勤奋学习、善于学习的榜样。
学习是党员保持党性纯洁高尚和先进本色的基本途径,是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前提条件。党员不仅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理论修养,而且要善于学习业务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仅入党时要学,而且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将学习工作化,将工作学习化,做群众勤奋学习的榜样。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论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引进前沿管理手段和科学技术,推进各项工作。
2. 勇于善于创新。党员只有勇于善于在学习的基础上创新,才能在工作实践中走在群众前列,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党组织才能成为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代表,才能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党员要善于创新,就必须在各自的工作和学习中,发挥理论联系实际、批评和自我批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敢于批评,勇于挑战,善于反思,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善于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从事思想政治和社会管理工作的基层党员干部,更要注重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方法和措施,深入了解不同群体群众的所需所盼,充分利用现代通讯媒体,因地、因时、因事制宜,以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有效开展工作。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都是广大党员、群众在实践中创新形成的。历史证明,我们只有勇于善于创新,才能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因循守旧或照搬外国经验,我们的事业必将遭遇挫折。
(二)基层组织组织创新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各个地方、各条战线的战斗堡垒,置身于广大党员群众之中,是党员日常组织管理的主心骨。建设创新型政党,必须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组织创新作用,即要努力完善推进创新的体制机制、开展倡导创新的组织宣传、营造促进创新的环境氛围、搭建实践创新的平台基地。
1. 完善创新机制,激发广大党员的创新潜能,激活组织创新能力。(1)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只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开拓创新,鞭策因循守旧,让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创新守旧不一样,从而形成全体党员在各条战线上奋勇当先、不甘落后的局面。邓小平曾指出:“要创造一种环境,使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改革就是要创造这种环境”。[14] (2)健全完善组织创新体制机制,开发组织的创新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创新能力的局限逐步凸显,增强组织的创新能力成为必然。要激发组织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形成完善的情报收集、问题调查、方案研究、措施落实、检查监督、反馈调整、总结反思等一系列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反馈的流程化机制,使问题在通过这个组织流程的过程中得到解决,并在此过程中教育党员。开发党基层组织的创新能力,必须形成组织内部同心同德、分工合理、优势互补、职责明确、对接紧密、富有弹性、分权科学的管理体制,管理模型从金字塔形向扁平型转化,克服实践中存在的“上级领导创新、下级服从执行”的现象,使得每位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有创新的空间,并愿意创新、敢于创新。保持组织的创新能力,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形成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人尽其才的人力资源开发体制。维持组织的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健全完善党内民主,形成民主的决策机制、管理机制、监督机制等,克服党组织“因一人而兴、因一人而衰”的不足。现实生活中,常有某单位、企业等因一领导个人英明能干而兴旺,也因某一领导个人糊涂蛮干而衰落。创新型基层组织建设,须将领导个人的创新力转化为组织的民主创新力,“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发挥集体智能的可持续发展优势。
2. 要创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宽松的创新环境。创新是人的主体性的体现,需要多元思维,贵在批判、反思。只有在环境宽松、氛围浓郁,党员的个性得到解放,创新欲望得到释放的条件下,广大党员才敢于并愿意创新和试验。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明确指出,“当前最迫切的是扩大……生产队的自主权”,使每一个“生产队能够千方百计地发挥主动创造精神。生产队能够千方百计地发挥主动创造精神。一个生产队有经营自主权,一小块地没有种上东西,一小片水面没有利用起来搞养殖业,社员和干部就要睡不着觉,就要开动脑筋想办法”。[15]上世纪80年代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权力下放”,从而解放了思想,调动了群众创新的积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所以极大地解放了我国的生产力,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经济体制深刻地解放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实际上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解放生产力的同时解放人,提升人的主体性,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3. 搭建创新平台,开展创新性工作。一方面,党组织要为党员创新和组织创新搭建平台,提供机会和必要帮助,鼓励创新;另一方面,要针对党建现实中存在的难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解决实际困难。例如,如何组织流动性党员开展组织生活、如何在非公有制企业建设党组织并发挥作用、如何应对党员老龄化等。广大基层党组织只有通过创新破解当前面临的诸多难题,才能坚定党员创新的信心和勇气。
(三)中央理论制度创新
领导是政党建设的灵魂。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是党发挥领导作用的基本途径。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需要党中央凝聚全党智慧,构建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并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建立健全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度,为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提供顶层设计。
1. 理论创新。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代表着政党的旗帜和方向,理论成熟是政党成熟的重要标志。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需要构建完善的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而这个理论需要我们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立场、方法,结合我党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完善。毛泽东曾指出:“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16]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政党建设理论和创新思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积累了丰富的组织建设和创新思想遗产,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历程中更积淀了丰硕的政党建设经验教训,其他国家和民族有关组织建设的理论和经验教训也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从人类思想宝库中继承、梳理、总结、凝练并发展出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并在实践检验中得到补充发展。
2. 制度创新。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要真正得到贯彻落实,就不能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而应该细化为一套系统的可操作的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我们在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指导下,改革完善党的各项管理制度,构建符合创新型政党建设要求的制度体系。组织管理制度、目标责任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反馈激励制度等都是落实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经常说党的指导思想和宏观政策是多么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可到了贯彻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却往往变形走样,甚至与初衷相悖。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体制机制的不完善、不协调、不科学、难以操作是重要方面。构建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度需要对不符合现代执政要求的体制机制进行反思和修正,消除产生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腐败涣散、推诿扯皮等不良现象的体制基础,形成具有共同目标愿景、优势互补、管理有序、信息通畅、反应灵敏、富有活力的适合经济社会日趋复杂化条件下管理需要的制度体系。
参考文献:
[1]〔美〕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
管理学(第七版)[M]. 北京: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04:368.
[2]彼得·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实
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967.
[3]BENNET,A·D. Characterizing the Next
Generation Knowledge Organization:Kno-
wledge and Innovation [J]. Jounal of the
KMCI:2000,(1):8-24.
[4]董伟.创新型企业组织结构复杂性探索
[J].社会科学家,2012,(2):77-78.
[5]胡锦涛.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
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
95-96.
[6]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
献出版社,2001:67.
[7]胡锦涛.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
作风建设 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
争引向深入[EB/OL].人民网,(2007-01-
09)[2014-03-27].http://cpc.people.com.
cn/GB/64093/64094/5263940.html.
[8]〔美〕彼得·圣吉.什么是学习型组织[J].
工会理论研究,2003,(1):41.
[9]田丰.论学习型政党的内涵及特征[J].中
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10]林君芬,马宁.绩效技术研究现状与发
展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05,(4):27.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285.
[12]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91:309.
[13]胡锦涛.重视学习善于学习——为《学
习时报》创办而作[J].刊授党校,2000,(1).
[1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
版社,1993:109.
[15]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
版社,1994:142.
[16]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
版社, 1999:19.
[责任编辑、校对:叶慧娟]
摘 要: 贯彻落实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就必须弄清楚什么是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两个基本问题。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对新时期创新型组织理论的借鉴与发展,它既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学习型政党有着内在的本质联系,又有其特殊的意蕴。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从实践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四个方面和党员个人、基层组织和党中央领导三个层面展开。
关键词: 创新型政党; 创新型国家; 学习型政党
中图分类号: D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973(2014)02-0056-05
Exploration on the Innovative Marxist Party Construction
YANG Zhi1,2 , MA Jin2
(1.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 School of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China;
2. Administration School of Gansu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Institute, Lanzhou 730000, China)
Abstract: To implement the task of innovative Party construction we must precisely answer two basic questions that what the innovative Marxist Party is and how to construct the party. The innovative Marxist Party theory is referred from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eory in the new period. It is not only related with the innovative country construction and the learning Party in essence, but also has itself special meaning. Constructing innovative Marxist party should be implemented from four aspects: including practice innovation, organization innovation, system innovation, theory innovation and three levels including Party individual, grassroots organization and super leadership.
Key words: innovative Party; innovative country; learning Party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此,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任务第一次被历史性地提了出来。这是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又一重大课题,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和执政规律的进一步探索和发展。要贯彻落实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就必须弄清楚什么是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学习型政党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怎样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否则,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会被虚化成一句空洞的标语或口号。
一、什么是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
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加强党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提出的时间还不长,目前学术界对此课题的研究成果比较少,对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内涵研究的成果更少。但对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界定却是难以回避的问题。
现有的研究成果中一般认为:创新型政党就是指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对党的纲领、目标、任务和路线、方针、政策进行调整、更新,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的政党。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创新型政党的特征,但并没有揭示创新型政党的实质特征,更没有说明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特质。
从词源上看,创新是指引入或生产某种新思想、新事物从而引起自然界或社会的变化。哲学上的创新是指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形式。经济学上的创新概念起源于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概论》。熊彼特提出: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包括引入一种新产品,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创新是形成一种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换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工作方法的过程,即富有创新性的组织能够将创造性的思想转变为某种有用的结果。[1]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创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其内涵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当前,创新的范围已经突破传统的科技领域,形成了一个包括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等庞大的范畴体系。创新的主体也突破了个人,组织逐步成为创新的主体。
创新型政党是对创新型组织理论的借鉴与发展。创新型组织理论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旨在通过整合、开发组织人力资源,使创新成为组织的内在功能和持续发展的动力。这种组织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保持创新的活力和生命力。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创新型组织就是把创新精神制度化而创造出一种创新的习惯。这些创新型组织作为一个组织来创新,即把一大群人组织起来从事持续而有生产性的创新。他们组织起来使“变革”成为“规范”。[2] 本尼特提出,创新型组织是一种“智能性复杂自适应系统”。[3]这种组织系统具有八种突现特征:组织智能、共同目标、最优复杂性、选择性、知识向心性、流、可渗透边界和多维性。[4]
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一个新的政党类型,而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时代特征的描述,是在弘扬党的创新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创新内化为党组织的机能。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继承和发扬党的创新传统,吸取创新型组织理论的合理因素,通过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进一步提升党的创新能力,使创新不再只是个人行为,而成为组织的内在机能。它不同于创新型企业组织,主要目标不在于通过增强创新能力实现盈利目标,而在于通过增强党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党治国理政和服务人民的能力。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党只有根据执政环境的变化,调适执政的方针政策,不断发现、研究、解决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在加强党的建设中推进经济社会建设,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加强党的建设,才能保持党自身的先进性,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二、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创新型国家、学习型政党
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创新型国家、学习型政党都是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同时也有各自的独特意蕴。
(一)创新型政党与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对知识经济的战略反应,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胡锦涛进一步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创新型的国家才能实现繁荣富强,只有创新型的民族才能兴旺发达,只有创新型的政党才能永葆先进性”。[5] 在2006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宣布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理论界一般认为,创新型国家是指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国家。胡锦涛曾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体来说,创新型国家有三个标准:整个社会对创新活动的投入较高,国家的研发投入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重要产业的国际技术竞争力较强,创新产出高,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和国家的财富增长中起重要作用,贡献率达70%以上;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
创新型国家建设与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虽然都强调创新,但侧重点各有不同:(1)创新的主体不同,创新型国家的主体是政府及全体公民,特别是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创新型政党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及党员。(2)创新的内容不同,创新型国家侧重于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型政党则侧重于理论、组织、制度、执政实践创新。(3)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建设创新型政党的具体目标不同,前者有具体目标和日程,即要在2020年实现科技投入占GDP的2%以上,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对外科技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后者则着眼于提高党的自我建设能力,更好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又有内在的一致性和承继性:(1)建设创新型国家和马克思主义政党都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都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复兴中华民族为共同追求;都以促进创新为基本途径。(2)创新型政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领导力量,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政治领导、思想氛围、组织支持、人才补给、制度保障。没有创新型的执政党,创新型国家很难建成。创新型国家为创新型执政党提供物质基础和社会保障。科技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互促互进。(3)都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将人力资源的开发作为促进组织进步和国强民富的力量源泉,将体制机制建设作为推动创新的驱动,将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二)创新型政党与学习型政党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学习型政党是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对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党的执政环境不断变化的战略思考。
上世纪90年代,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必须清醒地看到,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们不懂得、不熟悉的东西很多。全党同志必须边实践边学习,把坚持学习作为紧迫而又长期的重要任务”。[6]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指出:“面对这样的新形势新任务,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不抓紧学习、不抓好学习,不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就难以完成肩负的历史责任,甚至难以在这个时代立足”。[7]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首先提出来的:“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8] 根据学习型组织理论,有学者提出学习型政党的五层内涵: 拥有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机制;拥有不断增长的学习力;以人为本,让全体党员得到全面发展;让全体党员在学习中体会到工作和生命的意义;具有快速应变和持续创造能力。[9]
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建设创新型政党的前提和基础,建设创新型政党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延伸和升华。只有通过学习积累丰富的知识,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才能有效创新。同时,只有创新,才能深刻理解,学以致用。一个真正的学习型组织必然是一个创新型组织,一个真正的创新型组织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彼得·圣吉曾指出:什么叫学习型组织?如果用两个字回答那就是“创造”;如果用四个字回答那就是“持续创造”。[10]可见“创造”也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追求。
创新型政党与学习型政党又有着不同的价值关切。学习型政党强调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将学习从个人兴趣提高到组织机能,不断提高组织的学习力,从而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理论的鲜活力。而创新型政党则强调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并通过总结经验和教训,创新发展执政理论、执政制度、执政措施等,将创新内化为组织机能,从而推进新的执政实践。
三、怎样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
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它不是口号式地强调发扬创新精神,而是要通过有效的组织建设完善组织的结构功能,实现创新的机制化。笔者认为,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必须从四个方面即实践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及理论创新和三个层面即党员个人、基层组织、高层领导着手。这四个方面与三个层面又紧密联系,各有侧重。
(一)党员个体实践创新
中国共产党是由8200多万党员组成的,实现党的纲领最终要落实到党员个体的努力奋斗上。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党员创新的积极性,在生活中勤奋学习,在工作中开拓创新。
1. 勤奋学习。党员只有善于学习,才能成为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才能成为真正的共产党员,善于学习是共产党员的应有品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比其余的无产阶级群众优越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11]列宁也曾指出:“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12]胡锦涛指出:“全党同志首先是担负领导责任的同志,是否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对党的兴衰和事业的成败关系极大”。[13]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新时期党的领导人不仅高度重视党员的学习,且身体力行,做热爱学习、勤奋学习、善于学习的榜样。
学习是党员保持党性纯洁高尚和先进本色的基本途径,是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前提条件。党员不仅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理论修养,而且要善于学习业务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仅入党时要学,而且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将学习工作化,将工作学习化,做群众勤奋学习的榜样。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论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引进前沿管理手段和科学技术,推进各项工作。
2. 勇于善于创新。党员只有勇于善于在学习的基础上创新,才能在工作实践中走在群众前列,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党组织才能成为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代表,才能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党员要善于创新,就必须在各自的工作和学习中,发挥理论联系实际、批评和自我批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敢于批评,勇于挑战,善于反思,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善于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从事思想政治和社会管理工作的基层党员干部,更要注重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方法和措施,深入了解不同群体群众的所需所盼,充分利用现代通讯媒体,因地、因时、因事制宜,以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有效开展工作。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都是广大党员、群众在实践中创新形成的。历史证明,我们只有勇于善于创新,才能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因循守旧或照搬外国经验,我们的事业必将遭遇挫折。
(二)基层组织组织创新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各个地方、各条战线的战斗堡垒,置身于广大党员群众之中,是党员日常组织管理的主心骨。建设创新型政党,必须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组织创新作用,即要努力完善推进创新的体制机制、开展倡导创新的组织宣传、营造促进创新的环境氛围、搭建实践创新的平台基地。
1. 完善创新机制,激发广大党员的创新潜能,激活组织创新能力。(1)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只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开拓创新,鞭策因循守旧,让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创新守旧不一样,从而形成全体党员在各条战线上奋勇当先、不甘落后的局面。邓小平曾指出:“要创造一种环境,使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改革就是要创造这种环境”。[14] (2)健全完善组织创新体制机制,开发组织的创新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创新能力的局限逐步凸显,增强组织的创新能力成为必然。要激发组织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形成完善的情报收集、问题调查、方案研究、措施落实、检查监督、反馈调整、总结反思等一系列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反馈的流程化机制,使问题在通过这个组织流程的过程中得到解决,并在此过程中教育党员。开发党基层组织的创新能力,必须形成组织内部同心同德、分工合理、优势互补、职责明确、对接紧密、富有弹性、分权科学的管理体制,管理模型从金字塔形向扁平型转化,克服实践中存在的“上级领导创新、下级服从执行”的现象,使得每位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有创新的空间,并愿意创新、敢于创新。保持组织的创新能力,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形成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人尽其才的人力资源开发体制。维持组织的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健全完善党内民主,形成民主的决策机制、管理机制、监督机制等,克服党组织“因一人而兴、因一人而衰”的不足。现实生活中,常有某单位、企业等因一领导个人英明能干而兴旺,也因某一领导个人糊涂蛮干而衰落。创新型基层组织建设,须将领导个人的创新力转化为组织的民主创新力,“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发挥集体智能的可持续发展优势。
2. 要创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宽松的创新环境。创新是人的主体性的体现,需要多元思维,贵在批判、反思。只有在环境宽松、氛围浓郁,党员的个性得到解放,创新欲望得到释放的条件下,广大党员才敢于并愿意创新和试验。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明确指出,“当前最迫切的是扩大……生产队的自主权”,使每一个“生产队能够千方百计地发挥主动创造精神。生产队能够千方百计地发挥主动创造精神。一个生产队有经营自主权,一小块地没有种上东西,一小片水面没有利用起来搞养殖业,社员和干部就要睡不着觉,就要开动脑筋想办法”。[15]上世纪80年代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权力下放”,从而解放了思想,调动了群众创新的积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所以极大地解放了我国的生产力,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经济体制深刻地解放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实际上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解放生产力的同时解放人,提升人的主体性,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3. 搭建创新平台,开展创新性工作。一方面,党组织要为党员创新和组织创新搭建平台,提供机会和必要帮助,鼓励创新;另一方面,要针对党建现实中存在的难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解决实际困难。例如,如何组织流动性党员开展组织生活、如何在非公有制企业建设党组织并发挥作用、如何应对党员老龄化等。广大基层党组织只有通过创新破解当前面临的诸多难题,才能坚定党员创新的信心和勇气。
(三)中央理论制度创新
领导是政党建设的灵魂。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是党发挥领导作用的基本途径。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需要党中央凝聚全党智慧,构建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并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建立健全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度,为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提供顶层设计。
1. 理论创新。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代表着政党的旗帜和方向,理论成熟是政党成熟的重要标志。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需要构建完善的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而这个理论需要我们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立场、方法,结合我党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完善。毛泽东曾指出:“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16]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政党建设理论和创新思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积累了丰富的组织建设和创新思想遗产,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历程中更积淀了丰硕的政党建设经验教训,其他国家和民族有关组织建设的理论和经验教训也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从人类思想宝库中继承、梳理、总结、凝练并发展出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并在实践检验中得到补充发展。
2. 制度创新。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要真正得到贯彻落实,就不能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而应该细化为一套系统的可操作的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我们在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指导下,改革完善党的各项管理制度,构建符合创新型政党建设要求的制度体系。组织管理制度、目标责任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反馈激励制度等都是落实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经常说党的指导思想和宏观政策是多么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可到了贯彻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却往往变形走样,甚至与初衷相悖。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体制机制的不完善、不协调、不科学、难以操作是重要方面。构建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度需要对不符合现代执政要求的体制机制进行反思和修正,消除产生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腐败涣散、推诿扯皮等不良现象的体制基础,形成具有共同目标愿景、优势互补、管理有序、信息通畅、反应灵敏、富有活力的适合经济社会日趋复杂化条件下管理需要的制度体系。
参考文献:
[1]〔美〕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
管理学(第七版)[M]. 北京: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04:368.
[2]彼得·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实
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967.
[3]BENNET,A·D. Characterizing the Next
Generation Knowledge Organization:Kno-
wledge and Innovation [J]. Jounal of the
KMCI:2000,(1):8-24.
[4]董伟.创新型企业组织结构复杂性探索
[J].社会科学家,2012,(2):77-78.
[5]胡锦涛.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
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
95-96.
[6]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
献出版社,2001:67.
[7]胡锦涛.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
作风建设 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
争引向深入[EB/OL].人民网,(2007-01-
09)[2014-03-27].http://cpc.people.com.
cn/GB/64093/64094/5263940.html.
[8]〔美〕彼得·圣吉.什么是学习型组织[J].
工会理论研究,2003,(1):41.
[9]田丰.论学习型政党的内涵及特征[J].中
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10]林君芬,马宁.绩效技术研究现状与发
展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05,(4):27.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285.
[12]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91:309.
[13]胡锦涛.重视学习善于学习——为《学
习时报》创办而作[J].刊授党校,2000,(1).
[1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
版社,1993:109.
[15]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
版社,1994:142.
[16]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
版社, 1999:19.
[责任编辑、校对:叶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