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职院校校园创业基地的构建与运行

杨美霞
摘要:高职院校校园创业基地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锻炼学生创业素质、职业能力的培训基地,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教学的实践基地,是创业创新教育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的校园创业基地的建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学校的合力建设才能完善,同时需要辅以相应的运行保障机制,才能发挥其真正的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功能。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教育 校园创业 创业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海西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提出、规划和建设对福建省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福建省的经济发展突出创新引领,推动转型升级,这对福建省高校包括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福建省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帮助毕业生创办新兴企业,可以提升区域产业结构的整体实力,扩大省内创业者人才队伍,有效改进高校、企业、行业之间的关系,是福建省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的迫切需要。目前,我省大都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但实际效果仍然是大学生积极性较高但实际创业比例较低,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有效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基地。创业基地致力于培养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创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通过项目驱动、工学结合、学习就业一体化等方式,充分利用校企联合搭建的实践教育平台,打破原有的企业实习缺乏教育性、学校学习缺乏实践性的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瓶颈,扎实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业能力,探索出一套有效的创业教育模式。
1 福建省高职院校校园创业现状分析
1.1校园创业教育环节比较薄弱
由于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为学生开设专业课程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这造成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这类实践性较强的模块尚未形成成熟的教育体系,教育形式单一。目前全省高职院校创新教育形式大多局限于开办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通过课堂上讲一些理论知识,同时开展一些创业实训活动来达到教育目的,实际上是将创业教育演变成为创业知识的培训,缺乏市场实践,多数学校的创业园也演变为学生卖东西的小市场,缺乏创新性的创业实践。
与此同时,有创业经验的创业导师的缺乏也是校园创新创业教育薄弱的重要原因之一。已开设的大多数的创新创业课程往往由专任教师和辅导员承担,这类教师有创业经验的寥寥无几,造成这类课程往往照本宣科,缺乏实际的指导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如果创业教育能够由有创业经验的人士授课,这类教师熟悉创业初期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授课中往往会结合自己的创业经历给学生实际的指导。
1.2校园创业的社会扶持力度不够
校园创业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学校的全力推进,也需要社会、企业的广泛参与,只有学校、企业、政府之间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合力齐发,才能推进校园创业开花结果。
目前福建省政府针对大学生创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这对于校园创业起到了很大的很大的激励和引導作用,但由于校园创业起步较晚,政府尚未形成成熟完善的就业扶持体系。首先是政府设立的扶持政策门槛高,不少刚创业的学生无法达到政策支持的条件要求,而且审批程序复杂,申办时间长等;其次是政府虽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出现执行不到位,职责不清,最后使政府的扶持对于很多的创业学生来说变成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校园创业活动是一个涉及范围广泛的系统工程,在推进的过程中还需要社会和企业的参与和支持。企业、社会的支持不仅解决可以解决创业活动需要的资金问题,还可提供创业实践基地,同时也能提供创业教育师资,解决高职院校目前面临的创业教育师资严重缺乏问题,可谓"一举多得"。但现实中,企业、社会对高职院校的校园创业支持积极性不高,一是因为企业和社会看不到对校园创业的支持能为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利益;二是相关部门也未曾出台过相应的支持管理办法等文件。
目前福建省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方面基本上是“各自为政”,院校之间鲜有合作。各高职院校都建有自己的创业园和创业基地,重复建设情况普遍,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院校之间的合作可以有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院校之间学生的交流和合作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碰撞出更多的创业灵感。
1.3校园创业主体的创业意识匮乏
历史上福建有着优秀的创业传统,开放、博远的海洋文化赋予了福建人勇于开拓、敢于冒险的品质,很好诠释了闽商精神的内涵——善观时变、顺势有为、敢冒风险、爱拼共赢、合群团结、豪侠仗义、恋祖爱乡、回馈桑梓。福建商人给世人留下了非常悠远宝贵的精神财富,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仍比较单一,有许多学校的创业文化氛围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将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真正融入校园文化。长期以来,学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就是建立创业园,开设创业课程,为提高学生创业技能为目标而进行的模拟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忽视了对学生创业理念和创业精神方面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抗挫折能力差,害怕挫折不敢创业,或者在创业过程中过于自信,对可能面临的问题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导致最终创业失败。
2 福建省高职院校校园创业基地的构建
2.1多方共建共享校园创业基地
校园创业基地的建设和运行需要学校、企业、社会、政府的共同参与,政府、社会强有力地支撑,学校扎实的执行,企业的大力支持,只有这样校园的开展才能形成一个系统化的工程,也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政府可以将创业教育发展提到政府重要决策之列,把创业教育发展作为高等教育发展变革的重要方面。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校企合作单位,或者校外实训基地,学校可以和企业共同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学校为创业基地的建立与运行提供基本的资源支持,负责对学生的创业引导工作。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市场环境和资金支持,同时可以为创业基地提供创业教育师资,解决目前高职院校面临的创业教育师资严重缺乏问题。企业还可以参与基地各类创业项目的把关和运行,提高创业项目的质量和成功率,而同时企业也能够从校园创业基地获得利润和发展的机会。学生在这样的创业基地中创业可以受到合作企业的文化理念和市场氛围的熏陶,增强学生市场经营的理念,这是校园创业基地相对简单独立的环境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2.2改革创业教育模式
高职院校学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和优势,他们动手能力强,想法比较多。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很多院校都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参加社会实践,也在教学中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但在实践教学中没有融入创业教育,仅仅把实践教学作为提升学生技能水平的一种手段。事实上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人待物、职场规则等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也了解了市场和公司的运营方面的一些知识,同时也对行业市场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创业基础。如果高职院校能够将创业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从宏观上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思维,同时对创业的一些操作层面上的细节予以引导,很多学生的创业梦想就会开花结果,学生整体创业成功率也会提升,降低学生创业的盲目性。因此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闽商文化精髓融入到整个高职教育体系中,重视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将高校浓厚的人文社会情怀融入到校园创业基地的建设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完善的学以致用、知识与经验结合的创业实践基地,同时这种创新的实践教学模式能够最大潜力的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我省高职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推动我省高职院校的科技创新水平和国家的科技创新水平的发展。
2.3营造浓厚的校园创业氛围
提升学生的创业理念和创业意识,最好的方式是让学生时刻身处于创业的氛围中,因此学校作为学生最集中和最主要的活动区域,应该营造一种浓厚的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首先学校要做的是在学生的创业实践中给学生全方位的保障,建立专门的创业领导团队,负责整个创业工作的开展和协调,一些学生创业中遇到的困难,能够带领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的方法和思路,这样能够让学生在一个学校大力支持的氛围中创业,在遇到诉求时可以得到及时的处理,同时学校也应制定相关制度,规范学生的创业行为。其次,应该建立创业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当代高职院校的学生有大把的时间可供支配,将创业创新融入校园文化中,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让学生时时刻刻身处创新创业的氛围中,让学生能够在课外时间找到一个关注点,避免大好时光浪费在网络游戏上面,这种浓厚的创业氛围也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引发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思考。而这种思考也是学生专业课之外的知识延伸和能力拓展,能够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我们的课堂专业教育相得益彰,达到高职教育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标。
3 福建省高职院校校园创业基地的运行模式研究
3.1产学深度结合
校园创业基地的顺利运行是产学深度结合的结果。高职院校在整个教学体系的设计时要贯穿学生的创业能力和意识的培养,实现在专业设置上对接区域产业发展、课程设置对接岗位能力、实践教学对接企业生产、教学科研对接企业产品开发与工艺改进的“四对接”,从而使校企之间成为密不可分的利益共同体。校园创业基地因为自身具有一定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可以为各类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在产品研发、技术推广、工艺创新、创意策划、文献检索、员工培训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同时真实的工作环境又给学生带来最佳的学习实践平台,除此之外以创业基地可营利性的项目为纽带,促进校企深度合作,产学深度结合,实现以创新创业基地为核心,利用学校的学科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引进和创办优秀企业,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3.2逐步市场化的运行模式
对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好创业基地的资源,将校园创业基地看成一个小型的运营市场,从事创业活动的学生在这个市场内创办商业公司,从事商业运营活动。学校为从事创业活动的学生提供场地、网络、水电、桌椅等基础设备,同时提供一些基础服务:定时宣传国家一些优惠政策信息等;协助学生创业主体办理一些商标注册,报税,资质申请等事宜;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提供一些基本的咨询服务如营销策划,法律咨询,工商代理,市场推广等,这些活动也能够让没有在创业园区内的学生提供一个学以致用的机会;学校要给创业基地做好交通物流银行等运营设施保障。除了给入驻创业基地的学生创业项目和公司提供这些基础服务以为,学校还可以引进校外优秀的创业企业入驻创业基地,带动创业基地其他项目的发展,同时也能够增加学生课外实践的平台和空间,也促进创业基地更加市场化的运营。当学生的创业项目或者公司在创业基地内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可以协助学生将创业公司搬出创业基地,应对真正的市场挑战。
3.3建立丰富的学生校内创业实践渠道
校园创业基地毕竟面积有限,所以入驻校园创业基地的创业项目都是资源和想法比较成熟的项目,但高职院校中有很多有着创业梦想的学生,也有一定的创业思维,因为缺乏实际的资金和资源,没法马上投入创业活动,针对这些学校可以成立创业工作室,这些创业工作室比入驻创业基地的创业项目门槛低,为对创业感兴趣有想法的学生提供机会,予以相应的指导和扶持,促进创业想法快速转化为创业项目。同时学校也可以引导学生创建各种形式的创业活动小组,就创业想法进行交流,吸纳其他成员的优点,在思想的碰撞與交流中得到不断成长。学校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还可以定期安排学生到创业工作室、创业园和创业实践基地进行观摩见习,带领他们直接感知已经有所成就的创业活动,使学生充分了解创业活动,激发创业热情。
参考文献:
[1] 冯洁.福建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研究(硕士论文)[D].福建师范大学,2015(02):8- 15.
[2] 孙晓梅.试论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的功能及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120.
[3] 万由祥,孔新舟.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模式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3(1) : 100- 101.
[4] 沈国强.建设服务平台推进产学研合作和企业孵化[J].中国高校科技,2011(9): 42- 43.
[5] 李志能.企业新创孵化的理论与组织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相关文章!
  • 把握国企党建关键 提升国企党

    贺可玲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31-02摘 要 新時代国有企业要加强党建工作,夯实党建基础,全面强化党

  • 非国有企业档案监管方式研究

    蔡美波+闫冬+何芮摘要:本文基于非国有企业档案监管方式的特点,针对存在的监管依据不充分、监管范围不明确、监管难度加大等问题,提出主

  • 农地流转的困境与出路

    温世扬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