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课堂上高效开展小组讨论

    [摘? 要] 学习本质上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认知过程,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近年来,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纷纷转变自己的教学策略,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上,小组讨论的学习模式被广泛采用,但是落实到具体的数学课堂上,很多教师对小组讨论的认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笔者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关键词] 小组学习;合作学习;課堂教学

    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认知过程,需要学生自己进行大量的思考和总结,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充当的应该是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方法学习知识,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教师过于主动,而相对地,学生就显得太过被动,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太强,留给学生自己的思考总结空间较少,有“填鸭式教学”的倾向. 这样的模式下,学生能勉强接受一些知识,却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钻研的精神,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不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课标也明确提出了要转变传统教育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 为实现这一目标,各地纷纷对课程进行了改革,提出了很多新颖的教学模式. 其中“小组学习,合作共赢”的模式备受推崇,很多学校也都在课堂上开展了有关尝试,有些地方甚至把开展小组合作作为了教师能力考核的重要硬性指标,一时间各地涌现出了各种类型的小组合作教学形式. 然而,数学由于其本身的学科特点,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这样的模式在课堂上往往成为摆设甚至累赘[1].

    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成因研究

    据笔者观察和总结,小组学习模式不能在数学课堂上发挥应有作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浮于浅表,只追求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在各地广泛开展小组学习课堂的背景下,很多地方或学校将“小组合作”设为考查教师能力的重要指标. 为了响应这样的号召,教师们纷纷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了小组学习的元素,然而有部分教师在开展小组教学时,没能意识到这种形式的适用场景,而是浮于浅表,生搬硬套,但求其形,却忘其魂. 比如,在笔者曾经旁听过的一堂有关科学记数法的数学课上,教师在讲解了科学记数法的一般表示方法后,让学生就“0.000089如何用科学记数法进行表示”进行了小组讨论,结果讨论几乎没有进行,白白浪费了五六分钟. 笔者认为,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在于,讨论的问题对学生来说过于简单,不具有讨论价值,学生对这种答案显而易见的问题提不起讨论的兴趣. 笔者认为,值得开展小组讨论的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探索价值,需要学生集思广益,开拓思路. 笔者曾经旁听过一堂小组合作开展得比较顺利的课,这堂课的主要内容为同底数幂的乘法. 教师先为学生讲解了一般的运算法则,并给出了几道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比如a2·a3=a5这样不带符号的计算. 然后教师给出了变式-a2·a3,a2·(-a)3,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出答案并说明理由. 这样的问题以练习题和基本法则为基础,却又稍有不同,勾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讨论的兴趣,一时间,学生都积极地讨论了起来,得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 讨论结束后,教师先让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对讨论结果进行了总结,然后对每个小组的答案和解释分别进行了点评,最后给出了正确的答案和解法. 小组讨论和其他教学方式一样,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如果不能合理利用,最终难免流于形式,难以使其发挥教学价值.

    2. 分组不合理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不尽相同,在进行分组时,教师应注意使得每个小组的水平大体相当,避免出现将较为优秀的学生全部集中于一个小组的情况,这可能会导致教师提出的问题对这个小组来说过于简单. 也要避免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全部集中于一个小组的情况,他们在讨论时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而丧失了讨论的积极性. 教师在分组时,应该有意识地将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组合起来,使组内形成一定的梯度,这将有利于促进组内成员共同进步,也会提高讨论效率,提升课堂质量.

    3. 未能转变观念,不愿意进行小组合作

    数学学科的教学任务量比较重,课堂容量较大,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课堂节奏,小组合作讨论的教学形式将会加剧这一问题,导致宝贵的课堂时间被大量地浪费,所以有许多老师不愿意采用这种授课方式. 然而,如果教师一直不愿意转变心态,不愿意尝试,紧抓着传统模式不变,长远来看,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4. 草草收尾,学习进程不完整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反馈和评价,小组讨论的学习模式中,反馈和评价也必不可少. 然而,有些教师太过注重推进课堂进程,在学生讨论出答案后便匆匆进入了下一个知识点,没有给学生的评价留下空间,这样的做法反而得不偿失. 比如,某些问题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教师可以在小组讨论出答案后,让每个小组派出一个汇报人,和大家分享自己小组解决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最后再让学生讨论分析不同解法的优点或不足. 这有助于帮助学生开拓思路,也能从多个角度刺激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走向高效的几点建议

    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数学课堂上的推进确实存在不少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总结多年经验,提出以下几种改进方法.

    1. 在备课时就为小组学习做好准备

    课堂的时间十分宝贵,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应该在备课时就为小组学习做好准备. 这里的准备不仅是指为小组讨论留下时间,还包括为开展小组讨论做好铺垫. 教师应结合课堂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提前确定好适合小组讨论的问题,并确保在此之前的课堂安排能够为小组讨论提供足够的知识和线索.同时,也要准备好讨论结束之后的衔接内容,使得课堂松紧有度,节奏合理,能让学生在最大程度上吸收知识.

    2. 建立组长制度,让优秀的学生发挥领头作用

    教师在组织课堂的时候需要把握节奏,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同样如此. 倘若一个小组讨论节奏过慢,很可能难以完成任务,而若节奏过快,则有可能存在着讨论不充分的问题. 因此,教师在设置小组时,应该综合分析学生的能力,选择其中学习能力较强且具有一定领导能力的学生作为组长,负责调控小组讨论的节奏,并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发挥一定的带头作用,促使小组讨论继续下去. 这样的制度下,班级得以化整为零,教师为主、组长为辅的结构保证了课堂的效率[2].

    3. 信任学生,勇于尝试

    教师在备课时有时会遇到一些不确定学生能否解决的问题,这个时候,不妨信任学生,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尝试. 举例说明,数学课中有时会涉及一些操作性较强的知识,比如在讲授有关“圆”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探索,作出“圆的位置关系”的有关示意图,最后再选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和讲解说明. 同时,教师应鼓励小组汇报展示时每次派出不同的代表,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代表小组进行汇报的机会.

    4. 注重学习过程的完整性

    在学习过程中,评价反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仅针对结果的评价一般来说没有针对过程的评价带来的效果好. 然而,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详细去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解题思路,仅能对最终结果做出评价. 但在小组讨论的模式下,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得以共享,更容易发现过程性的错误,因此,在小组讨论出结果之后,教师可以先不急着做出评价,取而代之的,教师可以让小组内部、小组之间进行评价总结,让学生指出对方方法或思路的优点及不足. 这样做不仅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得到更加细致的评价,还可以在评价者以及被评价者的身份转换过程中,以不同的眼光看待问题,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更加全面深刻地学习.

    教师要始终铭记教育的意义,要能够把握住学习的本质,勇于尝试,倾心投入,不断探索真正能够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更好地吸收知识,为未来的工作学习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章建跃. 发挥数学的内在力量,为学生谋取长期利益[J].数学通报,2013,52(2):1-6,10.

    [2]章建跃. 构建逻辑连贯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学会思考[J]. 数学通报,2013,56(6):5-8,封底.

    作者简介:何宏颖(1979-),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

相关文章!
  • 改进演示实验,提高演示实验教

    曹雪梅众所周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的灵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教学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

  • 素质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杨天摘要:进入21世纪之后,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而在职业教育中,许多学生和家长错误的认为职业教育的本质就

  • 质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氙的含量及

    李军杰+刘汉彬 张佳+韩娟+金贵善+张建锋<br />
    <br />
    <br />
    <br />
    摘要 利用设计的一套水样中提取并分离Xe的装置,与稀有气体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