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的工作思路

钟强
摘要:本文以大数据为背景,简要概述了大数据的时代内涵及其与图书馆的关系与作用,客观分析了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实践提出了优化和改善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的工作思路,以期有助于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促其充分发挥公共服务职能,实现长足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 公共图书馆 发展趋势 工作思路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在信息技术、网络平台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读者需求变化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全面化、个性化的特征,如何准确把握当下读者需求变化,有针对性地调整服务的方式和范围,从而全面履行公共图书馆社会文化服务职能,建立良好的社会公益形象,成了当前公共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重点。
1 大数据时代的内涵概述
1.1大数据的技术基础
“大数据”,顾名思义即数据量极其庞大,且随着人类生产生活的进行而每时每刻的在不断产生,因而时刻在变化,有着无法详尽统计的数量。但即便数据再多,要使之发挥作用,就必须将其收集、储存。因此,储存技术便成了大数据最为基础的技术支撑。目前,大数据的储存技术正不断发展和完善,不但实现了对海量信息数据的储存,还能在设定特定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关联储存,形成数据库。基于数据库,能够实现极为快捷、迅速的数据调取、数据存入、数据修改以及数据替换等操作,加上与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结合,使得大数据价值在不同领域均得到了“质”的提升。
1.2大数据的应用价值
在過去没有大数据技术、大数据分析时,与之类似的挖掘数据价值行为就已经备受关注,例如统计学。而大数据的诞生,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工作使得数据开发和利用价值相较于过去,出现了“几何式”的提升。大数据挖掘和分析工作的高速、高效,不仅极大程度满足了现代社会生产生活对数据全方位的挖掘和分析需求,还从不同层面实现了对数据结果的有效利用。
2 大数据与公共图书馆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
2.1大数据与公共图书馆的关系
在互联网平台下,信息“爆炸式”的传播扩散,一般传统的数据处理、统计程序或方法都难以应对,尤其是部分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等类型的数据,传统的程序和方法根本是无从下手,大数据的出现有效且快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具体地说,在大数据的收集和系统分析作用下,不仅能够第一时间获悉详尽的馆藏信息,还能准确掌握不同层次读者的各种具体需求,并及时根据读者的不同阅读行为习惯有针对性地提供特色服务。
在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下,大量的馆藏资源转为数字化的存储模式,公共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也逐渐升级为集合了互联网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通信技术于一体的数字化信息服务系统,不仅极大节约了图书馆藏书空间,而且通过数字化处理的文献资源还能够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实现网络平台即时完成查阅、借阅、传输等工作,使图书馆整体运营成本得到显著降低。同时,数字化信息服务管理系统下,不但读者服务只需通过简单操作即可完成全部流程,还可通过“一站式”检索完成海量文献资源查询借阅,及时获取资源,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快速的图书馆服务,满足了读者各类信息需求,还显著降低了图书馆管理的人力成本。
2.2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各行各业经营理念、管理模式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在大数据的各项功能作用下,工作方式和方向也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一是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发展趋势。目前,各地区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数字化比例愈来愈高,以我馆及临近县区公共图书馆为例,这些地方公共图书馆2012年的数字资源采购经费仅为文献信息资源采购经费总额的不到一成,而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数字资源采购经费连年增长,截至2017年年末,我馆及周边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比例为全年文献采购资金的三分之一,增速明显。由此,也可以看出数据资源将成为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把握这一发展趋势,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数据资源,拓展“数字阅读”的发展平台。二是公共图书馆业务范围的发展趋势。建构在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等平台上的大数据,有着不可比拟的传播优势。目前,周边很多图书馆已看到这一亮点,并加以充分利用。通过多层次的媒介推广,加速了图书馆的业务创新,也扩大了自身的社会影响力;还有的馆通过开设“微信阅读”,利用后端服务器读者数据统计功能,不仅将图书馆数字资源与手机公众平台进行了有效衔接,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同步推广,还收获了良好的宣传效果,而这也将是未来公共图书馆在大数据优势的作用下,加速业务创新,实现稳定、有序发展的必由之路。但由于公共图书馆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人才资源、经费、场地等各方面的限制,故而在这一方面的工作开展才刚刚起步,有待进一步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发展。
3 公共图书馆实现提高工作服务效能的思路
3.1建立大数据信息库,提高对公共图书馆数据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水平
即公共图书馆在服务与管理实践中,既要注重数据资源的收集和汇总,包括对读者的借阅信息,图书馆网站的流通数据,馆藏资源及工作人员信息等,还要善于运用数字化设备将上述数据信息输入服务器,形成分布式网络;要从本馆实际出发,按照本馆的基本特征和各类数据源的非结构性质和以往类型化数据运用的经验,按照统计数据和信息规律深挖现有数据资源,构建数据源基础模型,实现数据源和读者的阅读需求、行为习惯的互通。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数据源的权重和来源进行深度分析时,要综合考虑不同层次读者不同的借阅行为习惯、范围,展开智能化和关联性的实时分析,还要区别看待某一读者不同时段的不同需求,以及不同读者不同时段的不同需求,分别运用不同的数据分析方法。一言以蔽之,在科技快速发展和读者需求变化等内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及时学习并掌握如何运用大数据资源,实现对读者、对资源的高效、优质服务与管理。而建立大数据信息资源库,已成为目前公共图书馆实现上述服务、管理目标的必由之路。
3.2积极运用信息网络资源,加速公共图书馆与其他技术平台的合作
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大力推广信息化服务、数字化操作,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有效满足读者需求变化的必然举措。以“微信”为例,“微信阅读”是近年来崛起备受业界关注,不同于其他社交平台,微信群体之间多是相识旧友,构建的人际网络属于“熟人网络”,其内部传播也就是基于“熟人网络”的小众传播,故信任度和到达率是其他传统媒介难以企及的。换言之,“微信阅读”平台能够获取更加真实的客户群,从而准确获知客户群体属性,由此可使得服务更具个性化、精确化。实践中,可以借助LBS(基于位置服务的固定推送)技术,完善图书馆地理位置服务水平,将个人空间与图书馆OPAC(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进行有效对接,为读者提供自主馆藏资源查詢、续借、预约、挂失、到期提醒、热门书排行榜、咨询等自助式移动服务;同时,还可开设“咨询问答”、“新闻发布”、“新书推荐”、“借书到期提醒”、“预约取书通知”等信息交流功能以及“RSS订阅功能”,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和多源信息个性化阅读体验,以满足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读者需求,进而促使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是基于完备、健全的文献资源分类整理和图书管理体系,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各个专业领域信息资源服务和文化服务。而立足于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工作模式和管理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对此,图书馆从业人员应及时更新服务理念,革新管理模式,才能与时俱进,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多个性化特色服务,以满足不同层次、更广范围的读者需求,助力公共文化事业长足、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晓静.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社交网络模式研究——以省级公共图书馆为例[J].情报探索,2015(4):19- 22.
[2] 张泽操.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工作方式的改变[J].图书馆论丛,2015(1):31- 34.
[3] 李至楠,陈雅.我国公共图书馆在大数据环境下的文化功能定位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6(2):6- 9.
[4] 杜汛章.数据化时代公共图书馆馆藏建设研究[C].“决策论坛——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2017.
[5] 徐俊.论大数据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服务体系的构建[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7(5):60- 63.
[6] 张广雷.大数据背景下公共图书馆3.0服务体系创新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7, 37(7):33- 35.
[7] 银晶.公共图书馆大数据实证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新世纪图书馆, 2017(1):50- 55.
[8] 王春华,李维,文庭孝.我国图书情报领域大数据研究热点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 2015,5(4):82- 89.
[9] 孙一钢.融合、创新、引领——论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发展中的定位和作用[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3):1- 5.
相关文章!
  • 把握国企党建关键 提升国企党

    贺可玲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31-02摘 要 新時代国有企业要加强党建工作,夯实党建基础,全面强化党

  • 非国有企业档案监管方式研究

    蔡美波+闫冬+何芮摘要:本文基于非国有企业档案监管方式的特点,针对存在的监管依据不充分、监管范围不明确、监管难度加大等问题,提出主

  • 农地流转的困境与出路

    温世扬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