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阅读兴趣 品味语言魅力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语文课程的最佳体验就是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品味语言,在读中体验生活。
关键词:培养;兴趣;品味;魅力
在成长过程中,学生如果想获取大量有效的信息,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阅读。但是持之有恒的阅读不能单单靠家长,老师的引导,而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参加到阅读中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就需要从教堂中引导学生阅读,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从而品味到语言的魅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我个人认为,语文课程的最佳体验就是朗读,不管在课内还是课外,都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品味语言,在读中体验生活。为此,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培养朗读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1、精心设计导语,激发朗读兴趣
一篇好的文章,犹如一顿美味的大餐,让人垂涎三尺,而一段精美的导语能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感觉。于是,我就紧紧地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课文导语,诱发阅读兴趣。如:我在教学《山雨》时是这样设计的,有一种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事物,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时时相伴,他来得突然,伴着那一阵阵湿润的山风,和着那一缕缕轻盈的云雾,悄悄地来了。在作者的眼中,他像一首无字的歌谣 ,从四面八方飘来,又像奇妙无比的琴键,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美的曲子,还像……想知道他是什么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话音刚落,学生们就激情高昂地读起来了。
2、采用各种激励机制,使学生朗读兴趣保持持久
在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的朗读热情得以持久,我总是采用各种激励机制,如:课堂上朗读流利,富有感情的同学,奖给他一张笑脸,一颗星星,甚至给他所在的小组加分,而对课外阅读面广的孩子,我常常奖给他一本好书,一个笔记本。除了实质性的奖励外,我还用微笑,点头、抚摸、凝视等非语言信号表示对他们的赞许,让他们有“润物细无声的感觉”。久而久之,喜欢朗读的学生不但越来越多,而且读的字正腔圆,富有情感。
2 注重多种方式的朗读指导,培养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
1注重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根据课型特点,每节课都提出明确要求,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范读、自由读、分角色读、小组读、全班集体,反复品读,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读出感情,感受作者所表达的的思想感情和语言魅力。在教学《穷人》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读,然后分角色朗读,全班集体读,最后老师范读关键的地方,这样经过一遍又一遍的朗读,我明显感到他们读书的语气由低沉变得兴奋、激动,而我对课文内容并没有做过多的讲解,学生就能说出桑娜和丈夫的善良与纠结,真正品味到作者说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在读中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合作探究,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提倡独立思考,鼓励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理解和体验。给予学生自主的权利,意味着老师要尊重他们独特的思维和新奇的见解,让学生乐于在朗读中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乐中学,趣中获”。
3、引导学生学会略读、细读、精读、品读,体会文中重点词句,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山中访友》是一篇写景的美文,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细读、精读、品读、美读四个步骤,与课文进行充分扎实的对话,勾画重点词句,感受人与大自然的亲密无间,品出文中各个“朋友”的滋味,这就是古人说的“煮书”法,书越煮越熟,文章越品也才越有味。
3 抓字眼,在读中品味
课堂上,我们常常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对文本内容的挖掘和对思想感情的理解上,强化了对“人文的感悟”,却淡化了“语文本色的品味”。事实上,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皆皆美的佳作,不仅浓缩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且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颇具特色。因此,教学中教师就应捕捉课文的闪光点,抓住课文的精妙之处,引领学生悉心品味,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中去品味语言,通过细嚼慢品,激发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人物关怀,更能得到语言智慧的启迪。如鲁迅的《少年闰土》就是一篇值得学生品读的佳作。鲁迅用他的妙笔,细腻的刻画了闰土的人物形象。教学中,我让学生紧紧抓住作者对闰土的外貌、言行描写,反复品读,一个见见多识广、聪明能干的少年便活灵活现,这都要在反复品读中去体会,这样才能感受到名著的魅力,体会到语言的精妙。
4 对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训练和熏陶
1、语文课上,我经常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倾听,听出声音的抑扬顿挫,听出语意和情感,然后自己去模仿、体验。同时,也注重让学生听同伴朗读,再进行师评、生评。就是在这种互动中,诱发学生对朗读的相互欣赏,从而拉近他们与文本的距离。
2、利用每天的早读课加强对学生朗读习惯的培养,特别是古诗文的经典诵读。
3、利用每周四的阅读课,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结合学校推出的“走进名著,经典诵读”阅读要求,孩子们根据自己读过的文学作品,联系生活实际,编出了诗歌、小品、课本剧等让大家雅俗共赏的作品,在班上展示,同学们在欢声笑语中,在欣赏中,在品味中感受着阅读带给自己的乐趣。
4、指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不仅要求他们在课堂上读好书,而且让其利用周末和假期进行海量阅读,并把一些中外儿童经典作品,如:《十万个为什么》、《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鲁宾逊漂流记》等推荐给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让他们与书香同行。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对朗读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有助于真正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使自己在语言表达上更加精准,语文素养得到同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策略[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6(08)
[2] 王安利.让阅读变得趣味非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趣味探讨[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6(09)
[3] 吴淑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策略[J]. 才智. 2016(25)
[4] 李小刚.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放式教学法的运用[J]. 西部素质教育. 2016(17)
[5] 李启民.“自主互动”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主互动学习”方法初探[J]. 中国校外教育. 2016(22)
作者简介
杨铠静 ,中小学一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
关键词:培养;兴趣;品味;魅力
在成长过程中,学生如果想获取大量有效的信息,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阅读。但是持之有恒的阅读不能单单靠家长,老师的引导,而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参加到阅读中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就需要从教堂中引导学生阅读,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从而品味到语言的魅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我个人认为,语文课程的最佳体验就是朗读,不管在课内还是课外,都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品味语言,在读中体验生活。为此,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培养朗读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1、精心设计导语,激发朗读兴趣
一篇好的文章,犹如一顿美味的大餐,让人垂涎三尺,而一段精美的导语能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感觉。于是,我就紧紧地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课文导语,诱发阅读兴趣。如:我在教学《山雨》时是这样设计的,有一种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事物,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时时相伴,他来得突然,伴着那一阵阵湿润的山风,和着那一缕缕轻盈的云雾,悄悄地来了。在作者的眼中,他像一首无字的歌谣 ,从四面八方飘来,又像奇妙无比的琴键,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美的曲子,还像……想知道他是什么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话音刚落,学生们就激情高昂地读起来了。
2、采用各种激励机制,使学生朗读兴趣保持持久
在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的朗读热情得以持久,我总是采用各种激励机制,如:课堂上朗读流利,富有感情的同学,奖给他一张笑脸,一颗星星,甚至给他所在的小组加分,而对课外阅读面广的孩子,我常常奖给他一本好书,一个笔记本。除了实质性的奖励外,我还用微笑,点头、抚摸、凝视等非语言信号表示对他们的赞许,让他们有“润物细无声的感觉”。久而久之,喜欢朗读的学生不但越来越多,而且读的字正腔圆,富有情感。
2 注重多种方式的朗读指导,培养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
1注重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根据课型特点,每节课都提出明确要求,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范读、自由读、分角色读、小组读、全班集体,反复品读,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读出感情,感受作者所表达的的思想感情和语言魅力。在教学《穷人》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读,然后分角色朗读,全班集体读,最后老师范读关键的地方,这样经过一遍又一遍的朗读,我明显感到他们读书的语气由低沉变得兴奋、激动,而我对课文内容并没有做过多的讲解,学生就能说出桑娜和丈夫的善良与纠结,真正品味到作者说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在读中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合作探究,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提倡独立思考,鼓励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理解和体验。给予学生自主的权利,意味着老师要尊重他们独特的思维和新奇的见解,让学生乐于在朗读中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乐中学,趣中获”。
3、引导学生学会略读、细读、精读、品读,体会文中重点词句,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山中访友》是一篇写景的美文,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细读、精读、品读、美读四个步骤,与课文进行充分扎实的对话,勾画重点词句,感受人与大自然的亲密无间,品出文中各个“朋友”的滋味,这就是古人说的“煮书”法,书越煮越熟,文章越品也才越有味。
3 抓字眼,在读中品味
课堂上,我们常常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对文本内容的挖掘和对思想感情的理解上,强化了对“人文的感悟”,却淡化了“语文本色的品味”。事实上,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皆皆美的佳作,不仅浓缩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且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颇具特色。因此,教学中教师就应捕捉课文的闪光点,抓住课文的精妙之处,引领学生悉心品味,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中去品味语言,通过细嚼慢品,激发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人物关怀,更能得到语言智慧的启迪。如鲁迅的《少年闰土》就是一篇值得学生品读的佳作。鲁迅用他的妙笔,细腻的刻画了闰土的人物形象。教学中,我让学生紧紧抓住作者对闰土的外貌、言行描写,反复品读,一个见见多识广、聪明能干的少年便活灵活现,这都要在反复品读中去体会,这样才能感受到名著的魅力,体会到语言的精妙。
4 对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训练和熏陶
1、语文课上,我经常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倾听,听出声音的抑扬顿挫,听出语意和情感,然后自己去模仿、体验。同时,也注重让学生听同伴朗读,再进行师评、生评。就是在这种互动中,诱发学生对朗读的相互欣赏,从而拉近他们与文本的距离。
2、利用每天的早读课加强对学生朗读习惯的培养,特别是古诗文的经典诵读。
3、利用每周四的阅读课,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结合学校推出的“走进名著,经典诵读”阅读要求,孩子们根据自己读过的文学作品,联系生活实际,编出了诗歌、小品、课本剧等让大家雅俗共赏的作品,在班上展示,同学们在欢声笑语中,在欣赏中,在品味中感受着阅读带给自己的乐趣。
4、指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不仅要求他们在课堂上读好书,而且让其利用周末和假期进行海量阅读,并把一些中外儿童经典作品,如:《十万个为什么》、《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鲁宾逊漂流记》等推荐给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让他们与书香同行。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对朗读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有助于真正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使自己在语言表达上更加精准,语文素养得到同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策略[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6(08)
[2] 王安利.让阅读变得趣味非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趣味探讨[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6(09)
[3] 吴淑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策略[J]. 才智. 2016(25)
[4] 李小刚.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放式教学法的运用[J]. 西部素质教育. 2016(17)
[5] 李启民.“自主互动”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主互动学习”方法初探[J]. 中国校外教育. 2016(22)
作者简介
杨铠静 ,中小学一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