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 座”说茶
冯伯群
“京城茶座”开办有年,所发文章知识性与趣味性皆备,使读者学习与消遣兼得。但粗粗检览,“茶座”诸文尚未说到过“茶”。“茶座”无“茶”,似乎是一个小小的空档,因此,作为此栏目的爱好者,便有了弄一篇小文补缺的想法。
我对喝茶的兴趣产生于几年前的一件事。那年初春去四川出差,有同学送我一盒产于峨眉山的茶叶——“竹叶青”。回来请单位里懂茶的同事们喝后,都赞不绝口,尤其是于茶叶很有研究的老唐,只喝了一口便连称珍品,且断定这是今年的新茶。检看一下说明书,此茶曾多次获国内、国际博览会金奖,而且的确是刚刚出厂的特一级新产品。看来老唐品茶确实有真功夫。没过几天,该同学又托人捎来一盒同样的特一级“竹叶青”,不同的是出厂日期近了一个月,这不是更新的茶了吗。于是头一盒放回了家里,新来的这一盒留在了办公室。
改天沏了一杯新收到的“竹叶青”请老唐喝,不料他刚入口便说味道与上回的不太一样,我怀疑这位号称品茶的专家有点儿故弄玄虚,一样的品种,一样的牌子,一样的品级,只是出厂的日期差了一个月,怎么味道就会不太一样呢。灵机一动,我问他哪个感觉更好一些,他毫不犹豫地判定:上回的比这回的好。我觉得抓住了把柄,嘲笑他:你不是说新茶好吗?这回的比上回的新了一个月,怎么反倒不如上回的了?老唐一笑,道出一番茶经:茶叶不像其他产品,出厂日期越近就越新,茶是采摘时间早的叫新茶,一般清明前茶树发芽,就可以采摘了,叫明前茶,这头一茬的茶叶味道是最好的,往后就不行了。
他说得言之凿凿,我听得将信将疑,这茶里果真有这么深的学问吗?第二天我从家里把上次的茶带来,和后来这次的各沏了一杯,作好记号,邀老唐大驾光临,一试身手。本想看看他的笑话,不料他神清气定,不慌不忙,两杯茶各呷了一口,便准确地判明了两杯茶的先来与后到。这真有点儿奇了,让人不由得不心服口服。想起以前我对茶的了解,不过是水有点儿黄,味儿有点儿苦,加之工作忙,渴了就直接喝白开水,哪有闲工夫摆弄茶水。所以别人送我的茶叶,多是左手进,右手出,从没当做好东西。但亲历了这次老唐品茶的精彩演出,对茶叶有点另眼相看了。
此后,只要有了茶我都不轻易放过。品茶汤的味道,闻茶叶的香气,看茶水的颜色,观察叶片沏前与泡后的形状,了解它的名称、产地及制作方法,渐渐地长了不少知识,兴趣也越来越浓了。比较有意思的方式是把不同的茶叶同时冲泡成几杯,交替着品尝,于鉴别中体味各自的滋味,也就逐渐增加了自己品茶的能力。
几年下来,中国的名茶,如武夷岩茶、西湖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君山银针、祁门红茶、信阳毛尖、都匀毛尖等,都有了或多或少的尝试。一些地方名茶也有了或深或浅的了解,除了前面提到的四川峨眉山的竹叶青,还有四川的蒙顶黄芽、碧潭飘雪,福建的安溪铁观音,浙江的安吉白片、大佛龙井、望海茶、开化龙顶、千岛玉叶、雪水云绿,江苏的鹤山翠眉,江西的庐山云雾,湖南的安化银币,湖北的三峡云雾,云南的普洱散茶、七子饼,安徽的六安瓜片、霍山黄芽,重庆的叙府龙芽,广东的凤凰单丛,台湾的冻顶乌龙,青岛的崂山雪芽。
茶喝多了,品质上的高低自有客观标准,但个人的喜好也不容忽视。“味中甘而小苦”这是鲁迅先生的标准,“小苦”是多苦?“中甘”为多甘?每个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拿我来说,最喜欢的是绿茶和青茶(也称乌龙茶)。绿茶里最喜欢的是浙江的西湖龙井、大佛龙井和安吉白片,而同是产于浙江的千岛玉叶和雪水云绿就感觉苦味有点过。
观其形、闻其香、品其味,不过给人以视觉、嗅觉、味觉上的触动,而饮茶的真谛是把你的心绪引领到一个平和的境界之中,摈弃名利的纠缠,远离世俗的袭扰,去享受宁静,享受安逸。久而久之,你会感受到你自身产生的一种变化,而这种变化将使你终生受用。
茶,真是奥妙无穷。
作者单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