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效果研究
张海伟
【摘要】目的 分析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6年5月~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成人腹股沟疝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为观察与对照,各组分别包括50例病患;给予对照组病患无张力疝修补术;给予观察组病患腹腔镜疝修补术,比较两组病患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病患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病患,因此,存在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成人腹股沟疝病患实施腹腔镜疝修补术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不仅能够减少出血量,而且还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成人腹股沟疝;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6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4..01
腹股沟疝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外科疾病。患有此种疾病的病患在最初发病时往往不会出现十分明显的症状,一些病患可能会由于疝嵌顿而引发腹膜炎。在临床上,手术是治疗此种疾病的主要方法。据大量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每年行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病患例数大约为二百万[1]。另外,采用传统的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病患进行治疗,不仅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而且创伤面还较大,术后复发率较高。因此,现如今,在临床上开始积极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来治疗成人腹股沟疝。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将2016年5月~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成人腹股沟疝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的病患例数为50例;其中,观察组中的男性病患为26例,女性病患为24例;年龄区间为19~65岁;对照组中的男性病患为27例,女性病患为23例;年龄区间为20~67岁;基于对两组病患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存在的差异不明显,因此,不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但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病患无张力疝修补术,针对病患注射完麻醉药以后,先做一个斜切口,一次切开皮肤,进入腹股沟管内以后,找到游离疝囊,然后实施手术治疗[1];给予观察组病患腹腔镜疝修补术,针对其实施全麻,分别把长为10毫米和5毫米的套管插到脐水平线以下4厘米处的腹直肌外缘右侧,同时在左侧插进10毫米的套管,把疝囊拽到腹腔位置,从腹壁缺失的位置向周围游离,分离腹膜,对疝囊颈进行结扎。采用補片对肌耻骨孔进行覆盖,并加以固定。将气腹去除,取出腹腔镜,对切口进行缝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病患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各项数据加以分析处理,采用t对计量数据进行检验,当P<0.05时,组间存在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病患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疼痛时间
观察组病患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疼痛时间分别为74.21±10.2、16.34±3.07、2.98±1.45、2.10±1.07,对照组病患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疼痛时间分别为47.82±12.34、28.12±5.63、7.32±1.61、5.14±1.04;观察组病患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病患,因此,组间存在的差异符号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病患的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病患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组间存在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就成人腹股沟疝的病患而言,男性病患往往要多于女性,主要包括直疝、股疝、斜疝,在临床上的症状为大腿和下腹部交界处的腹股沟位置偶尔会出现或不出现肿块,随着病情的蔓延,病患可能出现腹胀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肠坏死的现象,最终引发死亡。一般来讲,大多数腹外疝均属于腹股沟疝,其中,斜疝十分常见[2]。
综上所述,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病患进行治疗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不仅减少了术中的出血量,而且还可以降低病患在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属于一种治疗腹股沟疝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辜树勇,沈映玲,郑宗珩.TEP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用于成人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5,18(6):481-483.
[2] 李军成.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