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玉米系列产品 80后小伙生意红火
边工作边调研
发现玉米产品商机
1983王敏哲出生在洛南县巡检镇路街村。这里地处高寒、山大沟深、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极差,距县城100余里,一年只收一次庄稼,主要生产玉米和大豆,每年村里人的收入十分微薄。看着村周围的群众生活很辛苦,他从小就下定决心:长大后干出一番事业,改变家乡面貌。
2003年,王敏哲以较好的成绩考入西安空军工程大学。2007年大学毕业后,他进入西安一家公司,从事移动通信方面的工作,年薪超过11万元。工作期间,王敏哲时刻没有忘记小时候的志向,他一边勤奋工作、省吃俭用筹集创业启动资金,一边深入市场搞创业调研。
由于工作原因,王敏哲经常到全国各地出差,每到一处,他都对这些地区的特产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比如,北京的烤鸭、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和十八街麻花、内蒙古的风干肉、陕北的狗头枣等。他研究过这些产品的经营理念、开发销售、发展思路等。经过几年考察,王敏哲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粗粮的饮食需求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到粥府或杂粮餐厅消费。由此,他想到了家乡的玉米糁糊汤、玉米面搅团。他想:“如果能将家乡的玉米糁、玉米面进行开发,不但可以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而且还可使家乡的这一土特产进入市场,让更多的人们享受到这一美味。”
此后,王敏哲每次出差,都会带上家乡的玉米糁儿、玉米面免费赠送给客户。不少客户对王敏哲带来土特产很感兴趣,这让他看到了希望。王敏哲对市场需求进行了大量调研,制作出了一份开发家乡玉米产品的详细创业计划。
回乡创业
成立公司开发农特产品
2012年4月25日,王敏哲辞去工作,带了30万元,回到老家进行玉米糁儿、玉米面农产品开发。得知这一消息,父母都气坏了,认为他不务正业。面对家里仅有的几间土房子,面对年迈的父母,他也曾经很迷茫。王敏哲说:“回乡创业,我背负着巨大的压力,也曾犹豫过,但我认为农村是大学生创业的好天地。”。最后,他不顾家人的反对,着手创业。
王敏哲租到了400平方米厂房,办理了工商、税务、组织机构代码证等手续,设计了4种富有特色的产品包装盒,注册了“桃源居”商标,投资30万元注册了“桃源居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投资3.6万元购买了生产机器,雇佣了5名工作人员,邀请了专家进行培训。9月份,王敏哲投资注册的“桃源居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正式投运生产,主要加工生产玉米糁、包谷面和包装销售核桃、木耳等农特产品。
3大产品优势让玉米农产品卖的“火”
为了解决玉米糁、包谷面等产品销售问题,王敏哲跑遍了洛南县城所有土特产专卖店,经过软磨硬泡,人家才答应代销。随后,西安、商州等地的专卖店也帮他代销产品。
2012年9月至10月份,王敏哲通过免费赠送品尝的方式在西安、商州等地对玉米糁等农产品进行推广,深受广大市民群众欢迎,成为赠送亲朋好友、外来客商的绝佳礼品,还有不少回头客。
产品怎么如此受欢迎呢?
1.玉米品质好。王敏哲的家乡地处高寒,昼夜温差大,玉米生长周期长,以农家肥为主,生产出来的玉米糁、包谷面色泽金黄、口感香甜、营养丰富、绿色无污染。
2.药用价值高。玉米糁含有的核黄素、谷胱甘肽等具有抗癌、预防糖尿病、胆固醇的作用。
3.市场空白。玉米糁、玉米面这一土特产在商洛独树一帜,它的产品抢占了先机。
11月份起,王敏哲注册并生产“桃源居”牌农副产品正式投放市场销售,当月产品销售额达8万元以上,净利润超过3万元。此后几个月,王敏哲的产品销售额稳步上升。
带动乡亲致富
高价收购玉米,促进就业
王敏哲在发展产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带领乡亲致富,他说:“一方面我可以吸收周围群众来这里打工增加收入,另一方面高价收购他们的玉米,鼓励群众大面积种植玉米;其次,群众从我这里学到技术后,还可以自己加工农特产品,增收致富。”
留守妇女孙爱琴说:“我家刚修了房,经济很困难,到外地打工,这个年龄也没人要,在这里做活既能照顾家里,一月还能挣一千多块钱,家里的玉米也可以拿到这里卖,价格每斤要比外高一边角钱呢?”村民王小敏说:“我家6口人,家里负担大,丈夫长年外出打工,我现在到这里做活,除能照看老人和娃、学点技术外,给家里挣些零花钱。
目前,王敏哲的公司——洛南县桃源居农副产品贸易有限公司,月生产农特产品5000盒以上、产值超过20万,吸收当地16名留守妇女务工。他还花了10多万元购买了一辆小车,并在西安开了专卖店,产品已远销西安、甘肃、江苏等地。
王敏哲说:“下一步他打算进一步扩大公司生产规模,增添生产设备,增加槐花、香椿、黄花菜等产品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