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对我国生产安全的影响:全球价值链视角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国或地区生产安全状况反映了该国或地区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所处的地位,是全球价值链重构过程中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演变的必然结果。本文将全球价值链和产业转移理论引入生产安全领域,分析了生产安全的价值链和产业分布特征,及其因循价值链重构和产业转移的动态变化特征,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 产业转移 生产安全 跨国公司
中图分类号:F114 文献标识码:A
The Impact of Industrial Transfer on Work Safety in China: Global Value Chain Perspective
SONG Li(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hool ,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 Huainan 232001, China)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work safety status in a country or region reflects its labor division position in the global value chain, and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both industry transfer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evolution during the process of rebuilding the global value chain. This paper introduces global value chain and industry transfer theories, analyzes work safety distribution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in view of globe value chain and industrial distribution, and put forward several policy recommendations in the end.
Key words:global value chain Industrial transfer Work safety
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展开,中国产业与全球产业链的融合日益加深,国内经济日益成为国际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如何在开放的环境下,实现经济、绿色、安全、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下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和普通群众共同关注的问题。实证研究发现一国或地区的生产安全与产业结构关系密切[1],伴随着产业结构的阶段性演进,呈现出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类似的安全“库兹涅茨”曲线,伴随着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演化,工伤事故死亡人数和死亡率等指标呈现出先增加到峰值,到达峰值后下降的倒“U”型关系[2]。不同国家伤害死亡率达到峰值的时间差异反映了它们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异。经济一体化将各国企业卷入全球价值链不同的分工环节。本文将全球价值链和产业转移理论引入生产安全领域,为研究生产安全问题提供了新视角。
1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产业转移的基本特征
公司创造价值的过程由一些相互联系的价值活动构成,这些活动把原材料转变成最终产品,通过不断地让渡价值、满足顾客需求以实现价值增值,从而形成价值链[3]。承担不同价值创造职能且相互联系的产业构成了产业链。随着信息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加剧,价值链的分离与整合促进产业突破地理空间限制,价值链包含设计、生产、组装、营销、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环节在全球空间范围内展开的生产活动,通过产业高度模块化的分工协同,形成全球价值链[4]。
参与价值鏈的企业各自承担不同环节的功能,通过与主供应商以及跨国公司的协调实现价值链的持续运营。根据价值链驱动动力的差异,全球价值链可以划分为生产者驱动型和采购者驱动型。其中,生产者驱动型价值链的各环节在地理空间上的分离、重组和运营是在生产者的推动下完成的;而采购者驱动型价值链则是由拥有品牌或销售渠道优势的经济体采用全球采购和贴牌加工等方式推动。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的利润程度各不相同,基本呈现出“微笑曲线”形态,中间环节的加工组装附加价值最低,分处于两端的研发、设计、采购、品牌、物流、销售等环节的附加值则较高。
跨国公司将价值链上的非关键环节或非核心活动分离与转移出去的过程就是产业转移的过程。全球价值链重构是产业转移和区域产业从低附加值状态向高附加值状态的动态演变过程。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如下:在产业转移初期,发达国家或地区粗加工与组装等低附加值环节被首先转移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与地区;随后,钢铁、机械与化工等初级与中间产品性产业也被转移。最后,最终产品的实物价值链可能被整体转移。
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主导企业通常将价值链中低附加值、非核心制造环节外包转移给他国企业,甚至将产业链高端的非核心环节(如非主要框架的设计活动、营销、物流等)以外包的形式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自己则加强对核心技术与工序、供应链、销售渠道和品牌等虚拟价值链的控制,从而实现对整个产业链的控制[5]。发展中国家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产业内部的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区段环节上实现价值增值,产品制造流程升级。此外,在技术学习、积累和创新能力提高的情境下,发展中国家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2 生产安全的产业价值链特征
危险的工作环节是事故发生的源头[6]。不同行业的工作环节涉及的能量、危险有害物质和工作场所的人员密集程度不同,加工制造、存储和运输过程中的工业技术潜在风险各异,使得不同行业的生产安全风险强度存在一定差异。例如,烟花爆竹、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存储和运输过程一般被视为高危生产活动。中国不同行业生产安全风险差别十分明显。以2005年为例,见图1。事故发生数和死亡人数处于前三位的分别是采矿业、制造业和建筑业,这些行业构成了第二产业的主体,生产安全风险较高。构成第一产业主体的农林牧渔业以及构成第三产业的社会服务、金融保险和文化体育等行业的生产安全风险很低。
图2对比了价值链微笑曲线和生产安全曲线。其中,价值链微笑曲线描述了价值链上不同环节产品附加值分配高低,处于中间环节的加工组装为代表的制造环节产品附加值最低,两端的研发、采购、品牌、销售等则拥有高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构成第二产业主要成分的制造环节具有较高的生产安全风险,而产品研发、品牌等服务业的生产安全风险则较低。因此,从价值链视角可以看出,一国或地区整体的生产安全水平是其价值链特征的必然产物。
3 产业转移对我国生产安全的影响
经济实力的强弱差异决定了各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分布和劳动分工。全球价值链上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控制着技术研发、销售渠道等高端环节,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一般处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低端,承接从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生产加工环节。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融入全球产业链,形成了产业门类全、技术水平高的工业体系,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中最大引进外资国,制造业一直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行业[7]。
目前,我国高铁、核电、航天装备、电信和船舶等行业已处于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水平。然而,由于缺乏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中国制造业总体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由于长期依赖增加劳动投入和降低劳动成本来获取经济增长,导致行业整体资本和技术含量偏低[8]。这必然增加了制造业的安全风险。此外,承接产业转移时,在政策制度上缺乏前瞻性的生产安全准入限制,工作安全健康法律法规的更新滞后于经济发展客观现实,使得企业生产安全成本偏低,缺乏对企业不安全行为的及时监管与有效控制。由于资本的逐利性,一些发达国家企业趁机将一些健康安全成本高昂的产业转移到中国,甚至将本国禁止或限制生产和使用的有毒原材料和产品转移到中国。此外,出于技术保护的战略考量,发达国家通常会严格控制新技术的转移和扩散,优先转移落后甚至淘汰的设备或生产工艺,包括环境污染问题多、人工成本高和职业危害突出的技术工艺,甚至通过贸易渠道,向发展中国家倾销有毒原材料和产品,这必然会增加中国生产制造加工过程的安全风险,增加技术灾害引发的社会风险。
图3和图4对比了2005年和2015年不同行业发生的生产事故发生次数和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其中,2005年生产事故发生频率和死亡人数排在首位的行业是煤炭开采,全年共计发生3306起事故,5938人在工作中死亡。经过10年的发展,行业生产安全风险排序发生了较显著的变化。2015年生产事故发生频率和死亡人数最多的行业是建筑业,全年共计发生事故1567起,1891人在事故中丧生。其次是冶金机械等行业,发生事故1054起,造成1170人死亡。显然,建筑业和冶金机械等制造业已经取代了传统的采掘业,成为生产安全风险较高的行业。
4 结论
4.1在承接产业转移时设置适当的生产安全门槛
先进的生产加工工艺和设施能够增强生产技术系统的安全能力。在国家和区域层面上,需要对承接产业转移的技术进行生产安全评估,设置可操作性的生产安全风险阈值,拒绝承接生产安全风险高的产业技术,从技术源头上进行监控。
4.2将生产安全风险管理融入产业结构调整战略
产业结构调整很难脱离全球价值链背景而孤立进行,必然受到产业转移规律的影响。目前我国产业在国际产业链和国际劳动分工中尚处于较低端地位,这决定了我国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仍是承接制造技术转移的重点区域,这是影响我国生产安全风险的长期关键因素。因此,需要在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中融入生产安全风险控制,使之成为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和行动的必要组成部分。
4.3国家层面上加强对行业生产安全的变化管理
全球價值链和产业转移的动态演化特性决定了一国或地区的生产安全风险具有动态变化的性质。因此,需要与时俱进地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国家生产安全问题,除了关注传统意义上的高危行业,例如烟花爆竹、矿山采掘等行业的生产安全监管,还需要及时跟踪监控分析不同行业生产安全风险变化情况,适时调整监管重点行业和监管方式。
参考文献:
[1] 何学秋,宋利,李成武.安全发展与经济增长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2] SONG Li. HE X ueqiu, LI Chengwu. Longitudi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occupational accidents in C hina. 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2011,43 (1):82- 186
[3] Porter M E.T he C ompetitive A dvantage. N ew Y ork: Free Press,1985.
[4] 武建强.产业集聚和全球价值链空间重组间的关系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8(24):109- 110.
[5] 胡大立.我国产业集群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战略风险及转型升级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3):66- 71.
[ 6 ] J e n s R asm u sse n . R I S K MANAGEMENT IN A DYNAMIC SO C IE T Y : A M O D E L L IN G PR OBLEM. Safety Science, 1997, 27(2): 183- 213.
[7] 郝凤霞,张璘.低端锁定对全球价值链中本土产业升级的影响[J].科研管理,2016,4(37):131- 141.
[8] 杜传忠,杜新建.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全球价值链重构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7(4):110-115.
相关文章!
  • 把握国企党建关键 提升国企党

    贺可玲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31-02摘 要 新時代国有企业要加强党建工作,夯实党建基础,全面强化党

  • 非国有企业档案监管方式研究

    蔡美波+闫冬+何芮摘要:本文基于非国有企业档案监管方式的特点,针对存在的监管依据不充分、监管范围不明确、监管难度加大等问题,提出主

  • 农地流转的困境与出路

    温世扬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