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PICC在颈椎骨折伴颈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李美 谢琴
【摘 要】 颈椎骨折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创伤,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患者颈椎骨折后,不仅仅颈部活动会受到限制,同时颈部还会出现令人难以忍受的疼痛,如果是较为严重的颈椎骨折,还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颈髓损伤,进而引起其他的并发症。颈椎损伤患者需反复多次静脉输注甘露醇、抗生素、营养液等药物,为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及高渗药液对外周血管的损害,需对患者行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对此,本文针对某院12例颈椎骨折伴颈髓损伤患者PICC应用及护理展开探讨。
【关键词】 PICC;颈椎骨折;颈髓损伤;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9-170-02
引言
颈椎骨折是一种创伤性损伤,其情况较为严重,一般多由车祸或高处坠落导致的颈部受伤。患者脊椎受损,随时面临着生命危险,护理人员要在患者生命体征出现异常时及时报告医师并采取有效措施。在颈椎骨折伴颈髓损伤患者治疗中,需要反复输液,因此,为其构建一条有效、安全的静脉给药通道十分必要,既可减轻反复实施静脉穿刺的疼痛,又能有效避免对穿刺周围血管的损害。PICC导管是指由外周静脉实施穿刺和插管,将尖端定位在上腔静脉的一种导管,将其应用在颈椎骨折伴颈髓损伤患者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此展开概述。
本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38~77岁,平均年龄59.2岁;四肢完全性瘫痪5例,不全性瘫痪7例;12例患者全部一次置管成功,置管时间为39~190d;置管期间发生静脉炎2例,经过适当护理干预后好转。
1 PICC的基本概述
PICC指的是通过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和贵要静脉等外周静脉进行穿刺后置入导管,让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并通过导管将药液、营养液等直接送达病人中心静脉的一种输液治疗方法。采用PICC置管的方式对病人实施静脉输液治疗,能够有效避免药液渗漏发生。
2 PICC置管应用方法
选择ARROW公司出品的带可撕裂鞘PICC穿刺包实施穿刺,导管的长度为55 cm;详细操作:
(1)操作之前,护士对床单位进行紫外线消毒处理;辅助患者取仰卧体位,找准穿刺静脉,以贵要静脉为首选,其次是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
(2)正确测量穿刺静脉的长度,将患者手臂向外展并呈90°,由预穿刺点顺沿静脉走向至右胸锁关节并往下抵达第三肋间隙处。
(3)操作者戴上手套,对穿刺位置实施严格消毒,铺设无菌洞巾,以带可撕裂鞘穿刺针实施穿刺,待穿刺成功之后,将鞘固定稳妥,退出穿刺针,快速将预充有生理盐水的导管往静脉中送入合适长度,再拔出导引钢丝,接生理盐水空针,进行回抽见到回血后冲管,安装肝素帽和输液装置,以透明敷帖将导管固定,将相关注意事项向患者交代清楚,行X线拍片确定位置无误。
3 加强PICC应用护理
3.1 保证导管维持通畅
(1)固定导管:除距穿刺点近处进行缝针固定以外,需在贴膜外使用宽胶布妥善固定输液装置的延长管,注意避免导管扭曲、打折重叠,固定导管的位置要避开关节或凹陷处;对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防止牵拉导管,叮嘱患者尽可能减少手臂的活动,谨防导管意外脱出。
(2)冲洗及封管:每日输液完后,需以10 mL肝素稀释液(浓度50 U/mL)进行正压封管;次日输液之前,取注射器抽离管腔内肝素盐水,再连通输液装置。针对存在出血倾向者禁止使用肝素盐水进行封管,在输液前、后以注射器使用10 mL生理盐水完成脉冲式冲管;输液转接头每间隔5日更换一次,避免接头受污染。
(3)导管再通处理:在输注黏度高、刺激性强、高渗性的液体之后,即刻使用其他常规液体完成管腔冲洗,避免出现导管阻塞问题。如果出现了导管阻塞现象,要快速取注射器进行血液回抽,将血凝块彻底抽出;若无法顺利抽出,要用注射器抽空PICC导管,再将5 mL肝素稀释液(浓度50 U/mL)注于导管内存放5 min,回抽时若发现回血,说明导管已通;若未发现回血,说明导管依然阻塞,需马上拔管。
3.2 体位指导
颈椎骨折伴颈髓损伤患者需长期卧床,其血流循环减缓,且置管侧上肢的活动受到限制,局部血流较缓慢,这些因素可致血液淤滞,容易出现静脉血栓。故此,日常护理中,护士应在允许范围内指导患者进行适度的置管侧上肢活动,防止置管侧肢体长时间受压迫,导致血流过缓,出现血栓。但禁止穿刺肢做大幅度旋转、外展等动作,以减轻导管随肢体活动对血管内壁形成的机械刺激性。
3.3 预防感染
(1)预防机械性静脉炎。这种静脉炎的出现原因和穿刺技术欠佳、导管型号及材料不合适有关。所以,护士要继续提升自身穿刺技术,尽量选取最小型号的导管实施穿刺,同时严格遵照无菌技术规范执行操作,消毒前要用肥皂水对穿刺侧上肢进行清洗,以碘伏消毒的皮肤面积大于15 cm×15 cm。
(2)加强日常护理。每日更换患者的输液装置(头皮针、连接管、输液器等),取碘酊对肝素帽顶端及周边实施严格消毒,再将其和头皮针连接连接。每隔3~5日替换一次肝素帽,封管之后以无菌纱布包扎和牢固固定管道末端。患者穿刺处的敷料应在置管后24 h替换1次,之后每隔3~5日进行1次局部消毒处理,同时更换透明敷帖。如果敷料出现潮湿或松动现象,要即刻更换;在更换敷料的时候,必须由下往上揭开原敷料,用手在貼膜外层固定住穿刺点,防止导管滑脱。
(3)注重观测体温变化。护士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若患者出现异常发热,需快速评估是否出现全身感染现象;同时观测穿刺点是否出现肿、痛、红、热及分泌物等相关炎性反应,若有即刻拔除导管,然后取导管尖端进行培养试验或血培养。
3.4 拔管护理
治疗结束或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时,要马上拔除导管。在拔管之前,要和患者做好沟通;拔管时,让穿刺侧上肢向外展,回抽2 mL血液,将导管内和末端的血栓抽出,防止拔管期间脱落,形成栓塞。拔管动作需缓慢轻柔,不可对导管进行按压,防止附着血栓掉落。拔出导管后,认真检查导管完整状况,实施5~10 min加压止血,避免出现空气栓塞,确定无出血以后,取无菌纱布覆盖;在拔管后的24 h内,尽量减少穿刺肢活动,以防出血。
4 结束语
PICC具备操作简易、可留管时间较长、药物通过导管直接流入中心静脉、减少高浓度药物对血管壁刺激性、对患者体位没有特殊限制、牢固固定PICC导管后不容易脱落等多方面优点,因此,颈椎骨折伴颈髓损伤患者实施PICC,避免了高渗药液对患者血管的损害,解决了外周浅静脉可能造成药液外渗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 王芸.外伤性颈椎骨折的护理安全管理及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75):260-261.
[2] 李水莲.颈椎骨折伴颈髓损伤的术后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5):1430-1431.
[3] 杜红伟.优质护理在PICC置管肿瘤患者护理中应用研究[J].系统医学,2019,4(21):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