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化是新时代发展的重要动力

钟沈军
旅游业具有综合性强、关联度广、开放度高、带动性大的特征。在后工业时代,旅游化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新时期的旅游化大趋势,通过开放合作共享旅游消费的“流动钱包”,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需求叠加”的融合创新。在这一历史阶段,旅游化将与工业化一样,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动力。
一、旅游化的内涵及其发展基础
(一)旅游化的内涵解析
旅游化这一概念源于学术界对旅游发展影响日益扩大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比利时学者Jansen-Verbeke在探讨旅游活动对文化资源的影响时首次系统阐述了旅游化这一概念,他提出旅游化指的是“旅游系统不断增长的影响”。国内学者王宁认为,旅游化是一个“使社会及其环境都被改变成为宏伟景观、吸引物、运动场以及消费场地的社会经济和社会文化过程。”
本文提出的“旅游化”更强调是一种时代的动力,通过旅游活动与旅游文化的普及、旅游空间与领域的不断拓展、旅游产业要素的发展完善、旅游产业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其他第三产业的融合,使得旅游产业发展成为国家或区域支柱产业,并广泛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及居民生活品质的过程。
旅游化的实现可以大幅度提高旅游产业供给能力,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产品开发,组织旅游活动与完善旅游公共服务。旅游化将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是实现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建设旅游强国的重要途径,是未来旅游产业重要发展战略,也是国家发展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后工业时代旅游化影响日益凸显
旅游化动力被称之为普遍存在、影响广泛的时代动力,是在人类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之后出现的,在后工业时代影响日益凸显。
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工业化的最大意义莫过于大幅度地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加速了社会财富创造与积累过程,使国民收入不断攀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劳动者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为旅游活动的开展创造了必要的时间条件。同时,工业化成就在能源、交通运输、信息产业、机械制造、高新技术、城市建设、社会事业等领域一一体现,为旅游产业功能全面实现提供了重要保障。
从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来看,当一个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000美元后居民度假旅游开始兴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3000美元后,人们对健康、精神、娱乐的消费支出将有显著的提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6000美元,则意味着这个国家已经进入“旅游时代”,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普遍的一种生活方式和基本权利,旅游将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旅游业将得到快速可持续的发展,旅游化动力将日益强劲。
二、旅游化基本规律:旅游消费需求带动并发挥乘数效应
(一)通过旅游消费需求来带动各行各业
“旅游化”,“化”是动词,是推动力;旅游化是指旅游为推动力的不断施加影响的过程。综观旅游业不断增长的影响,是通过旅游的庞大需求发力的。旅游化从第三产业开始,通过游客的旅游消费开始产生各种影响,带动农业变革、工业变革以及旅游业自身变革,最终带动形成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三二一结构。
旅游覆盖一二三产业,游客在全域空间流动带来旅游消费需求,同时旅游消费需求叠加后会产生增值。旅游消费叠加到农业,就会大大增加农业的观光价值,比如卖桃花比卖水蜜桃价值更高;旅游消费需求叠加到工业,就会大大提升旅游装备产业,比如房车、游艇、索道等;旅游消费需求叠加到服务业,就会使旅游大大拉动文化、科技、体育等各行各业,从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住需求。
笔者近日在甘肃徽县调研,为当地金徽集团旅游+表现出来的“世界眼光、一流水平”而折服。在金徽矿业厂区,绿色环绕、青山碧波、鸟语花香,使金徽矿业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矿山为主体的国家4A级景区。金徽集团先后投入了大量资金建成了金徽休闲广场、古井广场、飞天广场、生态酿酒车间、海眼神泉等一系列景点,大大改善了企业员工生活,也提升了公司的旅游文化传播实力。
(二)旅游消费需求叠加通过市场发挥巨大的乘数效应
旅游的本质之一是“异地性”,旅游化过程同时也是大规模、暂时性的人口流动过程。旅游过程需要乘坐交通工具、需要就餐、需要休息,也需要购买一般生活用品、旅游地特产等,对交通运输、餐饮、住宿、零售等行业都会产生大量的需求。大量旅游者的这种短暂异地生活经历产生的庞大需求,叠加到相关领域就会大大促进与之相关的农业、工业产品的消费,带动整个服务业出现大的提升。
从供给侧来讲,旅游作为综合性产业,搭建一个满足庞大旅游消费需求的平台,需要若干个关键要素。產业融合一般都会凸显三个关键要素:文化+、科技+、金融十,但不管融合到哪个产业,最后都通过满足旅游消费日益升级的庞大需求,发挥出了旅游的乘数效应,使旅游产品与服务的供给持续改善,甚至出现天翻地覆的变化。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8年、2009年曾确定煤炭、黑色冶金、石油等各类资源枯竭型城市150余座。其中,焦作、枣庄等城市借鉴德国鲁尔经验从煤钢产业向文化创意产业成功转型,依托当地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在城市中注入文化要素,最终全面发挥了旅游重塑城市精神与形象的文化功能,带动城市其他产业的综合发展,从而使这些资源枯竭型城市重获新生。
(三)满足旅游消费需求需要搭建旅游化供需一体平台
全域旅游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贴近人的多元化需求,在市场中自然形成产品与服务的定位。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门票要素要淡化,实际上是把围墙打开,让游客进来,构建一个综合体,形成一个集群式的发展。
旅游产业集群提出来以后,需要把它作为一个产业去规划布局,生态做环境,文化做内容,旅游做市场,科技和金融做支撑,形成一个“五位一体”的供需对接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一二三产业都可以产生价值。特别是大量的创客活动,带来创新、研发产品与服务,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三、把握后工业时代旅游化动力,助推经济转型升级跨越式发展
在经济转型背景下,旅游化是驱动区域经济、社会、文化要素融合的超产业动力。通过旅游产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旅游产业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生态、组织等综合功能全面实现。
(一)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全面推进后工业时代旅游化发展
在后工业时代,旅游化发展成为占领制高点的重要战略,发展全域旅游成为实施旅游化推动的重要抓手。2016年习近平同志在宁夏调研时指出,“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2017年3月,“全域旅游”首次写入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3月,在新组建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之后,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表明全域旅游乃大势所趋,不会因机构重组而变化。
正如时任国家旅游局局长、现任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李金早指出,全域旅游是按照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系统总结中国旅游30多年来的发展实践,分析未来35年乃至更长时间中国旅游发展的大趋势所做出的战略选择。
从景点旅游模式到全域旅游模式,是我国旅游发展的战略再定位。笔者曾主持过一次全国性的全域旅游调研,赴浙江省桐庐县、湖南省张家界市、宁夏回族自治区深入调研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三个样本,三地发展全域旅游虽各具特色,但又呈现出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的七大转变。笔者坚定地认为,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是全面推进后工业时代旅游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必要的战略抓手。
(二)旅游化发展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
其一,旅游化动力具有普适性,但仍要突出打造旅游核心吸引物。按照全域旅游发展的要求,全域旅游涉及的部门和产业领域都要实现旅游化,实现“处处是景、时时见景”的全域覆盖一体化发展。但同时必须要举全力抓重点、求突破,打造旅游核心吸引物,推动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其二,旅游化要切实用好“流动的消费”的力量。我国每年要接待境内外游客数以亿万,旅游部门相当于手握庞大消费订单的“供销社”。切实用好这笔巨大的“流动的消费”的力量,要以融合创新的思维、开放合作的视野,打破部门和地方利益保护的人为壁垒,形成区域滚动良性发展。
其三,文旅創意引领旅游化发展。旅游消费越来越注重文化感知和氛围体验,因此要组织开展文旅创意设计,加快培育旅游创客,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将传统民俗与时尚创意完美融合,以文创引领推动旅游关键要素创新发展,满足游客在现代休闲度假和传统文化体验上的双重需求。
其四,旅游+全面推动旅游化发展。全域旅游投资需求旺、领域广、潜力大,可以撬动社会资本聚集投入,带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吸纳和承接社会资本的重点领域,旅游+成为拉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引擎,旅游化也由此成为推动区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关文章!
  • 把握国企党建关键 提升国企党

    贺可玲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31-02摘 要 新時代国有企业要加强党建工作,夯实党建基础,全面强化党

  • 非国有企业档案监管方式研究

    蔡美波+闫冬+何芮摘要:本文基于非国有企业档案监管方式的特点,针对存在的监管依据不充分、监管范围不明确、监管难度加大等问题,提出主

  • 农地流转的困境与出路

    温世扬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