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参谋辅政之力 促进县区域经济科学发展新跨越
杨国志
县区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在推动地方经济科学跨越发展过程中,如何做大做强县区域经济,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值得深入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用好谋划力,积极提出加快县区域经济发展决策建议
科学决策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前提。围绕党委重点工作及时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决策建议,是党委秘书长充分发挥参谋辅政作用的必然要求。在对内调研、对外考察、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着力谋划提出服务市委科学决策的参谋建议和创新性思路,经市委确定实施后有力地推动了县区域经济发展。比如,漯河作为中国食品名城,食品加工产业主导突出,双汇等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强,对工农联动、城乡协调发展十分有利。基于此,提出在构筑县区域经济产业体系方面突出一个“联”字的决策建议,即坚持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走以工促农、工农联动发展之路,有效地促进各县区食品工业和现代农业发展,尤其是通过深入推进“双汇产业化工程”,不仅壮大了食品骨干企业群体,而且形成了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互利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了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又如,顺应“两个转移”加快的新趋势,在县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上,提出了突出一个“引”字的决策建议,即将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县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不断提升县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各县区将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持续开展了“招商引资百日竞赛”等大招商系列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包括可口可乐、中粮集团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县区。再如,结合漯河市进入工业化中期的新特点,在县区域经济发展的载体建设上提出突出一个“聚”字的决策建议,即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区的载体作用,加快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按照这一决策部署,各县区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县区产业集聚区发展呈现出规模更大、质量更好、特色更特、优势更优的可喜局面,其中有两个产业集聚区进入全省十强、十快产业集聚区行列。
二、用好协调力,着力提升服务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党委秘书长在沟通上下、协调左右、联系内外的枢纽位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党委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合力推动重点工作。要注重最大限度地用好协调力,不断提高服务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一方面,积极协调制定配套政策措施。组织市委办公室、市县区经济联席办和有关局委人员,定期深入两县三区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推动县区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结合漯河实际,创造性地制定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完善争创十强乡镇、五快乡镇和先进街区综合考评办法的《意见》,并定期组织集中考核评比,有效地激发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促进了乡镇经济蓬勃发展。源汇区干河陈乡、经济开发区后谢乡和郾城区城关镇3个乡镇跨入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百强乡镇行列。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协调解决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推进中的实际问题。比如,针对县区之间尤其是乡镇之间项目建设不平衡的问题,及时引导、支持其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对一些传统农业和偏远乡镇招引的大项目、好项目,积极协调其他基础设施好、管理水平高的产业集聚区或产业园区与之合作,将引进项目实行利税分成,充分调动“引进方”和“落地方”两方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产业集聚区与乡镇经济发展双赢。在针对一些重大项目在推进中存在的土地、环评等制约问题上,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或者配合市主要领导参与解决。
三、用好督查力,推动县区域经济发展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党委秘书长不仅是党委谋划决策的“参谋部长”,也是实施决策、推进工作的“作战部长”,在协助党委抓好各项决策和重点工作的运作落实方面具有重要责任和特殊优势。要始终注重发挥协助市委抓督查、促落实的职能作用,借督查之力助推县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方面,将对县区重点项目建设推进落实情况督导放在首要位置,专门建立了定期督查制度。特别是总结提出了“大督查”工作法,协调组织由市四大班子领导、各县区和相关主要负责人及新闻媒体等方面共同参与,采取现场察看指导、现场打分评价、现场办公解决问题的办法,对重点项目、产业集聚区开展巡回督导,确保项目建设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另一方面,加强对县区广大领导干部转变作风抓落实的督促检查。要求年初组织各县区一把手在电视和报纸等媒体上公开述职、公开承诺,增强其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的责任感和压力感,让广大基层干部真正按照省委“三具两基一抓手”的要求,切实树立起求实求效、狠抓落实的良好作风,确保漯河市县区域经济实现科学跨越式发展。
(作者系中共漯河市委常委、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