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羊群效应的自主招生制度与考生认知度分析
宋昊宸
摘要:以西安高校为例,对参加过自主招生的大一新生做问卷调查和心理测验,发现考生普遍存在较严重的羊群效应,羊群效应对考生自身对自主招生制度的认知和选择均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自主招生制度 领头羊 羊群分割 羊群效应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自2003年以来,从教育部开始批准施行高校自主招生选拔考试制度已有14年之久。应该说,自主招生制度在此期间对进一步获取我国高校以往被政府掌控的自主招生权,发挥和提高高校招生的自主性、科学性和公平性,是一种重要探索和尝试,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统一高招制度的缺陷。截至2017年,获得自主招生权的高校已经有90所。但是这项制度在执行方面存在问题,很大程度上偏离了改革的初衷,招生效果并不理想,高校较难找收到其所需要的合适生源。应当说,高校作为自主招生制度的主体在具体政策设计和执行上的不完善、不成熟,已有很多文献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造成这种结果的重要客体——考生,其自身对该项制度的认知究竟如何却很鲜有提及。笔者先后对8名参加过自主招生的考生进行访谈和问卷测试,而后随机选择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工业学院、西京学院等西安四所院校参加过自主招生的148名大一新生做问卷调查和心理测验,在136份有效的问卷中发现,考生存在较严重的羊群效应。基于此,本文以西安高校为例,分析和考察羊群效应对考生自身对自主招生制度认知度的影响。
1 领头羊——羊群效应的产生
羊群效应起初是用来描述羊的从众行为。把一根木棍横放在一群羊前面,让第一只羊跳了过去(这只羊为领头羊),第二只、第三只也会跟着跳过去。但是把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原先棍子的所在位置,仍然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这就是羊群效应或从众心理,是心理学的重要术语。领头羊是羊群效应产生的关键。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自主招生过程也存在很多领头羊,分别是考生、中学教师、家长,这三种领头羊往往决定考生的选择。领头羊的存在导致考生对高校志愿的选择和申请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和从众性。总体上,考生的影响最为显著,53.1%的考生以带头考生的选择为依据,这些带头考生不只包括现有考生,还包括往届已录取考生。还有30.8%的考生受中学教师的选择影响,而决定申请类别。除此之外,有16.9%的考生被家长的选择所左右,如图1所示。当然,绝大多数考生的申请受到多个领头羊的交叉影响才做出最终申请,但是在问卷调查中对此类考生作了明确说明,把他认为有最重要影响视为领头羊。可见,领头羊对西安地区考生对自主招生院校的申请类型影响重大,表明高中考生对自主招生的认知和选择普遍缺乏理性支持。
2 认知度差异与羊群分割
领头羊造成考生产生羊群效应,但是羊群效应实际表现上并不是同质的羊群行为,而是在认知度上有明显的羊群分割,具有显著羊群效应特征的考生主要体现在省会与非省会差异显著、城乡差异较为明显、重点高校与非重点高校差异突出、重点高校与非重点高校差异突出。
2.1省会与非省会差异显著
有81.3%的省会考生认知度被领头羊考生决定其选择,在他们看来,领头羊考生的选择往往更加明智。而非省会考生中72.5%受中学教师的影响较大,大部分该类考生将中学教师的谆谆教导视为重点。
2.2城乡差异较为明显
来自城市的考生选择具有较强的一致性,73.4%被领头羊考生影响,乡村的考生中54.6%受中学教师影响,45.4%受家长的影响。经过分析,城市考生比乡村考生见识更广,眼界更開阔,因而更具有叛逆性格所致。
2.3重点中学和非重点中学差异相对复杂
重点中学中考生认知度分化严重,39.4%的考生受领头羊考生影响,32.2%受中学教师影响,其余考生受家长影响。而非重点中学46.3%受中学教师的影响,37.8%受家长的影响,其余受领头羊考生的影响。这可能是因为,一方面,重点中学的生源较为复杂所致,考生分布包括省会和非省会、城市和乡村在内所有考生。另一方面考生成绩普遍突出,导致认知度与非重点中学的考生发生差异。
2.4重点高校与非重点高校差异突出
重点高校的考生中69.3%的考生受中学教师的影响,21.4%受领头羊考生的影响,其余受家长的影响。而非重点高校中56.3%的考生受领头羊考生的影响,31.8%的考生受中学教师的影响,其余受家长的影响。
3 羊群效应下的考生选择
根据这些领头羊的不同性质,就很容易归纳出来自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工业学院、西京学院这些考生参加自主招生的选择分布。在此之前,还需要根据院校实力和名气,将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90所高校划分为三个层次:一类高校、二类高校和三类高校。一类主要包括中央直属的具有全国自主招生资格的985院校;二类为具有全国统招资格的211院校;三类为本省招生资格的其他重点院校。这样,具体统计的结果如表1所示。
由上表可知,考生领头羊的考生选择偏向一类高校,三类高校选择较少,这可能是因为领头羊考生选择时更具风险偏好,从而挑战好学校;中学教师领头羊的考生选择偏向二类高校,三类高校较少。中学教师为提升升学率,往往会退而求其次;家长领头羊的考生选择偏向二类高校和三类高校,但是与一类高校的选择差距不大。可见,考生领头羊和中学教师领头羊对于曾参加过自主招生的考生选择同类高校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家长领头羊的对考生选择各类高校影响比较均衡。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样本中的一类高校和二类高校多数来自省外,显而易见,这些考生并没有被所报考的学校录取,录取率偏低。
基于对西安地区四所高校的抽样分析发现,以考生、中学教师和家长为代表的领头羊,使得考生的对高校的申请和报考都会产生显著的羊群效应,羊群效应的盲目性和从众行为,势必会产生效率低下的逆向选择,进而导致录取率严重低下和招生效果不理想,成为制约自主招生制度发挥其应有作用的重要原因。要遏制这种现象,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考生自身理性选择和报考意识的培养和教育,使之逐渐学会科学选择;其次鼓励发展自主招生相关培训机构,规范家长和中学教师的指导,引导他们向注重考生自身理性报考的教育方向前进。这样,双管齐下,齐抓共管,从而从完善和培养考生这一招生客体的认知方面进一步推动我国自主招生制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吴根洲,甘齐.高校招生自主权: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13- 19.
[2] 张亚群.自主招生改革的价值取向[N].光明日报,2013- 01- 16(14).
[3] 赵玲,张静.基于羊群效应的微博用户从众行为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3(4):92- 97.
[4] 尹芳,吴敏.基于信息瀑布模型的回报式众筹中的羊群行为分析[J].商业研究,2015(10):83.
[5] 杨学为.高考文献: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摘要:以西安高校为例,对参加过自主招生的大一新生做问卷调查和心理测验,发现考生普遍存在较严重的羊群效应,羊群效应对考生自身对自主招生制度的认知和选择均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自主招生制度 领头羊 羊群分割 羊群效应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自2003年以来,从教育部开始批准施行高校自主招生选拔考试制度已有14年之久。应该说,自主招生制度在此期间对进一步获取我国高校以往被政府掌控的自主招生权,发挥和提高高校招生的自主性、科学性和公平性,是一种重要探索和尝试,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统一高招制度的缺陷。截至2017年,获得自主招生权的高校已经有90所。但是这项制度在执行方面存在问题,很大程度上偏离了改革的初衷,招生效果并不理想,高校较难找收到其所需要的合适生源。应当说,高校作为自主招生制度的主体在具体政策设计和执行上的不完善、不成熟,已有很多文献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造成这种结果的重要客体——考生,其自身对该项制度的认知究竟如何却很鲜有提及。笔者先后对8名参加过自主招生的考生进行访谈和问卷测试,而后随机选择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工业学院、西京学院等西安四所院校参加过自主招生的148名大一新生做问卷调查和心理测验,在136份有效的问卷中发现,考生存在较严重的羊群效应。基于此,本文以西安高校为例,分析和考察羊群效应对考生自身对自主招生制度认知度的影响。
1 领头羊——羊群效应的产生
羊群效应起初是用来描述羊的从众行为。把一根木棍横放在一群羊前面,让第一只羊跳了过去(这只羊为领头羊),第二只、第三只也会跟着跳过去。但是把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原先棍子的所在位置,仍然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这就是羊群效应或从众心理,是心理学的重要术语。领头羊是羊群效应产生的关键。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自主招生过程也存在很多领头羊,分别是考生、中学教师、家长,这三种领头羊往往决定考生的选择。领头羊的存在导致考生对高校志愿的选择和申请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和从众性。总体上,考生的影响最为显著,53.1%的考生以带头考生的选择为依据,这些带头考生不只包括现有考生,还包括往届已录取考生。还有30.8%的考生受中学教师的选择影响,而决定申请类别。除此之外,有16.9%的考生被家长的选择所左右,如图1所示。当然,绝大多数考生的申请受到多个领头羊的交叉影响才做出最终申请,但是在问卷调查中对此类考生作了明确说明,把他认为有最重要影响视为领头羊。可见,领头羊对西安地区考生对自主招生院校的申请类型影响重大,表明高中考生对自主招生的认知和选择普遍缺乏理性支持。
2 认知度差异与羊群分割
领头羊造成考生产生羊群效应,但是羊群效应实际表现上并不是同质的羊群行为,而是在认知度上有明显的羊群分割,具有显著羊群效应特征的考生主要体现在省会与非省会差异显著、城乡差异较为明显、重点高校与非重点高校差异突出、重点高校与非重点高校差异突出。
2.1省会与非省会差异显著
有81.3%的省会考生认知度被领头羊考生决定其选择,在他们看来,领头羊考生的选择往往更加明智。而非省会考生中72.5%受中学教师的影响较大,大部分该类考生将中学教师的谆谆教导视为重点。
2.2城乡差异较为明显
来自城市的考生选择具有较强的一致性,73.4%被领头羊考生影响,乡村的考生中54.6%受中学教师影响,45.4%受家长的影响。经过分析,城市考生比乡村考生见识更广,眼界更開阔,因而更具有叛逆性格所致。
2.3重点中学和非重点中学差异相对复杂
重点中学中考生认知度分化严重,39.4%的考生受领头羊考生影响,32.2%受中学教师影响,其余考生受家长影响。而非重点中学46.3%受中学教师的影响,37.8%受家长的影响,其余受领头羊考生的影响。这可能是因为,一方面,重点中学的生源较为复杂所致,考生分布包括省会和非省会、城市和乡村在内所有考生。另一方面考生成绩普遍突出,导致认知度与非重点中学的考生发生差异。
2.4重点高校与非重点高校差异突出
重点高校的考生中69.3%的考生受中学教师的影响,21.4%受领头羊考生的影响,其余受家长的影响。而非重点高校中56.3%的考生受领头羊考生的影响,31.8%的考生受中学教师的影响,其余受家长的影响。
3 羊群效应下的考生选择
根据这些领头羊的不同性质,就很容易归纳出来自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工业学院、西京学院这些考生参加自主招生的选择分布。在此之前,还需要根据院校实力和名气,将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90所高校划分为三个层次:一类高校、二类高校和三类高校。一类主要包括中央直属的具有全国自主招生资格的985院校;二类为具有全国统招资格的211院校;三类为本省招生资格的其他重点院校。这样,具体统计的结果如表1所示。
由上表可知,考生领头羊的考生选择偏向一类高校,三类高校选择较少,这可能是因为领头羊考生选择时更具风险偏好,从而挑战好学校;中学教师领头羊的考生选择偏向二类高校,三类高校较少。中学教师为提升升学率,往往会退而求其次;家长领头羊的考生选择偏向二类高校和三类高校,但是与一类高校的选择差距不大。可见,考生领头羊和中学教师领头羊对于曾参加过自主招生的考生选择同类高校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家长领头羊的对考生选择各类高校影响比较均衡。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样本中的一类高校和二类高校多数来自省外,显而易见,这些考生并没有被所报考的学校录取,录取率偏低。
基于对西安地区四所高校的抽样分析发现,以考生、中学教师和家长为代表的领头羊,使得考生的对高校的申请和报考都会产生显著的羊群效应,羊群效应的盲目性和从众行为,势必会产生效率低下的逆向选择,进而导致录取率严重低下和招生效果不理想,成为制约自主招生制度发挥其应有作用的重要原因。要遏制这种现象,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考生自身理性选择和报考意识的培养和教育,使之逐渐学会科学选择;其次鼓励发展自主招生相关培训机构,规范家长和中学教师的指导,引导他们向注重考生自身理性报考的教育方向前进。这样,双管齐下,齐抓共管,从而从完善和培养考生这一招生客体的认知方面进一步推动我国自主招生制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吴根洲,甘齐.高校招生自主权: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13- 19.
[2] 张亚群.自主招生改革的价值取向[N].光明日报,2013- 01- 16(14).
[3] 赵玲,张静.基于羊群效应的微博用户从众行为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3(4):92- 97.
[4] 尹芳,吴敏.基于信息瀑布模型的回报式众筹中的羊群行为分析[J].商业研究,2015(10):83.
[5] 杨学为.高考文献: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