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好概念图,上好复习课
徐丽娟
摘要:在化学课堂中,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自行选择习得知识,自主构建概念图,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它能反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深度與思维轨迹,也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概念图;初中化学;复习课;学生构建;评价
文章编号:1008-0546(2018)11-0068-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8.11.022
概念图也叫做概念构图,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诺瓦克(J.D.Novak)博士依据奥苏贝尔(D.P.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而提出的。他认为概念学习是学习的关键要素。概念图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注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是某个主题的一组概念及其关系的表示,反映了人们对这一主题的知识结构的认识。
在教学中引入概念图,它从强调知识转为强调个体如何吸收自己需要的知识。知识不再是被教或被填鸭,而是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情况主动选择学习的内容,并在自己认为必要的情况下寻求帮助和指导。这种方式可以使师生双方都更轻松、更愉快地教与学。构建正确完善的概念图,能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知识,理解知识之间的关系,因而也更见学习成效。
一、运用概念图的教学实践
初三学生刚刚接触化学时,对陌生的化学学习可能产生畏惧心理。教师可以借助概念图,全面系统地整合知识,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理清知识或概念之间的关系,对重点和难点进行教法突破,对于复习课尤其适用。因为初中化学知识内容比较繁琐零散,以往的复习课一般是通过反复训练来达到复习的目的,这样的结果是学生钻在题海中,苦不堪言,且无法从大的方向上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无法灵活运用知识,效率较低。使用概念图能够把繁琐零散的知识条理化,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具体做法:将课程的中心主题放于图的中央,以中心发散的形式按照一定标准添加内容和教法。第一分支是主干知识,再进行二级、三级分支,为主干知识增加细节。所有涉及到的内容都可以放在图上合适的位置,并且找到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例如下面是根据沪教版初中化学国标本第一章节(下同)学习内容构建的概念图。
上图是以“化学”为中心概念,根据书本上的思路分为“化学带来什么”、“化学研究什么”以及“怎样学习化学”三个方面的内容,再根据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把“化学研究什么”分为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依此类推,每个内容可以继续细分下去,分的越细,学生掌握的知识结构越精准。
而且一章节的内容也可以从不同角度选取中心概念,由不同的中心概念发散画出的概念图因划分的角度不同,形式上也不同。例如上面的课本第一章节内容,还可以以“物质”为中心概念发散,可以画出以下的图。
以上两张概念图,中心概念不同,划分的依据不同导致形式不同,但是都能体现知识之间的关系。
二、学生尝试构建概念图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接受到很多的信息,他们可能将这些信息暂时记忆以应付考试,考完试后,这些知识可能逐渐遗忘。而保持不仅需要学习者有意识注意,同时还需要构建概念框架,最终将理解和意义固化到长时存储的网络中去。通过保持这一脑的变化过程,长时记忆以某种方式保存了学习内容,可以进行定位、辨认,还可以在将来进行准确提取。学生在学习过新知识后,应尝试构建体系,在构建体系时,需要知道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是上下位的关系还是并列的关系,不清楚就会去想办法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很好的方法。学生构建的概念图,能够反映出学生对相应知识掌握了多少以及掌握的深度,也是评价学生对相应单元内容的复习效果的较好的手段。
还是以初中化学沪教版国标本第一章的复习为例。课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总结初步画出概念图,以下是两位学生画的概念图。
两位学生梳理的体系中,前者是按照书本上的体系整理重点知识,找到知识之间的关系,后者是按自己的理解,从实验、概念等内容梳理知识之间的关系,用自己的方式对整章内容进行了归纳梳理。两位学生通过从不同角度对第一章内容进行梳理,加深了对第一章的内容的理解。
课堂上让学生交流构建概念图的思路,不仅能让他自己对梳理的内容有更深的理解,通过比较找到自己学习的不足,还能让其他同学的学习受到启发;再在课堂上给出一定的时间,把自己的概念图去粗取精,补充完整。进行了这样的学习环节,概念图又可成为一种评价自我复习效果的好方法。
本人在教学期间,通过自己和学生共同使用概念图,惊奇地发现学生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学生构建的概念图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把知识之间的关系理清,形式还很新颖,造型也很有美感。他们在构建体系的过程中巩固了所学知识,赢得了效率,树立了信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自己动手动脑构建体系,还将不断探讨如何发挥概念图效率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魏利霞,周震.浅析思维导图与概念图[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3)
[2] 赵国庆.概念图、思维导图教学应用若干重要问题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 2012(5)
摘要:在化学课堂中,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自行选择习得知识,自主构建概念图,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它能反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深度與思维轨迹,也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概念图;初中化学;复习课;学生构建;评价
文章编号:1008-0546(2018)11-0068-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8.11.022
概念图也叫做概念构图,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诺瓦克(J.D.Novak)博士依据奥苏贝尔(D.P.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而提出的。他认为概念学习是学习的关键要素。概念图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注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是某个主题的一组概念及其关系的表示,反映了人们对这一主题的知识结构的认识。
在教学中引入概念图,它从强调知识转为强调个体如何吸收自己需要的知识。知识不再是被教或被填鸭,而是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情况主动选择学习的内容,并在自己认为必要的情况下寻求帮助和指导。这种方式可以使师生双方都更轻松、更愉快地教与学。构建正确完善的概念图,能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知识,理解知识之间的关系,因而也更见学习成效。
一、运用概念图的教学实践
初三学生刚刚接触化学时,对陌生的化学学习可能产生畏惧心理。教师可以借助概念图,全面系统地整合知识,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理清知识或概念之间的关系,对重点和难点进行教法突破,对于复习课尤其适用。因为初中化学知识内容比较繁琐零散,以往的复习课一般是通过反复训练来达到复习的目的,这样的结果是学生钻在题海中,苦不堪言,且无法从大的方向上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无法灵活运用知识,效率较低。使用概念图能够把繁琐零散的知识条理化,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具体做法:将课程的中心主题放于图的中央,以中心发散的形式按照一定标准添加内容和教法。第一分支是主干知识,再进行二级、三级分支,为主干知识增加细节。所有涉及到的内容都可以放在图上合适的位置,并且找到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例如下面是根据沪教版初中化学国标本第一章节(下同)学习内容构建的概念图。
上图是以“化学”为中心概念,根据书本上的思路分为“化学带来什么”、“化学研究什么”以及“怎样学习化学”三个方面的内容,再根据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把“化学研究什么”分为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依此类推,每个内容可以继续细分下去,分的越细,学生掌握的知识结构越精准。
而且一章节的内容也可以从不同角度选取中心概念,由不同的中心概念发散画出的概念图因划分的角度不同,形式上也不同。例如上面的课本第一章节内容,还可以以“物质”为中心概念发散,可以画出以下的图。
以上两张概念图,中心概念不同,划分的依据不同导致形式不同,但是都能体现知识之间的关系。
二、学生尝试构建概念图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接受到很多的信息,他们可能将这些信息暂时记忆以应付考试,考完试后,这些知识可能逐渐遗忘。而保持不仅需要学习者有意识注意,同时还需要构建概念框架,最终将理解和意义固化到长时存储的网络中去。通过保持这一脑的变化过程,长时记忆以某种方式保存了学习内容,可以进行定位、辨认,还可以在将来进行准确提取。学生在学习过新知识后,应尝试构建体系,在构建体系时,需要知道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是上下位的关系还是并列的关系,不清楚就会去想办法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很好的方法。学生构建的概念图,能够反映出学生对相应知识掌握了多少以及掌握的深度,也是评价学生对相应单元内容的复习效果的较好的手段。
还是以初中化学沪教版国标本第一章的复习为例。课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总结初步画出概念图,以下是两位学生画的概念图。
两位学生梳理的体系中,前者是按照书本上的体系整理重点知识,找到知识之间的关系,后者是按自己的理解,从实验、概念等内容梳理知识之间的关系,用自己的方式对整章内容进行了归纳梳理。两位学生通过从不同角度对第一章内容进行梳理,加深了对第一章的内容的理解。
课堂上让学生交流构建概念图的思路,不仅能让他自己对梳理的内容有更深的理解,通过比较找到自己学习的不足,还能让其他同学的学习受到启发;再在课堂上给出一定的时间,把自己的概念图去粗取精,补充完整。进行了这样的学习环节,概念图又可成为一种评价自我复习效果的好方法。
本人在教学期间,通过自己和学生共同使用概念图,惊奇地发现学生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学生构建的概念图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把知识之间的关系理清,形式还很新颖,造型也很有美感。他们在构建体系的过程中巩固了所学知识,赢得了效率,树立了信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自己动手动脑构建体系,还将不断探讨如何发挥概念图效率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魏利霞,周震.浅析思维导图与概念图[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3)
[2] 赵国庆.概念图、思维导图教学应用若干重要问题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 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