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契机将德育教育渗透入化学课堂

刘杉 任娟
摘要:德育是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教学中有诸多德育素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也是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方面。作者针对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了多处文字与图表之间的转化,以学生阅读、整理资料、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展示成果为主线,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关注与化学有关的某些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关键词:德育教育;化学学科;课程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8)11-0060-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8.11.020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出重大的贡献。”在此过程中,学生要“逐步树立科学发展观,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在面临和处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思考和判断。”在初中化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初中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中蕴含的德育素材,有机地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以达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无旁贷的责任。本文以“碳的世界”复习课的设计为例,谈侧重化学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一、在“碳的世界”复习课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价值
1.学科价值
第八章“碳的世界”是从单一物质的研究到一类物质研究的过渡,体现了从碳元素的角度研究其单质和化合物,除典型代表物性质和用途的学习外,更突显了含碳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并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密切联系。
2.德育价值
二氧化碳气体是碳元素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在世界各国均越来越重视解决由二氧化碳而引起的生態问题的今天,更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碳的循环;了解温室效应的根本成因、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以及世界各国处理此问题的先进理论和技术;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3.适应学生发展需要
本文作者在准备北京版教材“碳的世界”的复习课时,布置了课前作业:画本章内容的思维导图。同学们上交了三大种类的思维导图,第一种(见图1):按照教科书分三课题内容进行总结,知识点非常全面。第二种(见图2),思维导图呈现精致美观,但内容和第一种图没有本质区别。第三种(见图3),按照物质的分类——碳单质、碳的化合物进行总结。可以看出:经过本章的学习,学生都能关注到典型物质各自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法和用途,但是都忽略了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我意识到含碳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将是本节复习课的重点目标之一。由于碳循环的相关文章专业性过强,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过于复杂难于理解,所以根据授课学生的水平,自己编写了一篇关于碳循环的科普文章,将含碳物质之间的转化融合在内,并加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碳平衡对于地球环境的重要影响以及意义。
4.适应阅读能力发展的需要
常规“碳的世界”复习课中,教师都更加重视学生对知识点的复述、理解和掌握情况,然后就是进行一些习题的练习将所学进行巩固。课程结构单一,内容又是学生学习过的,学生普遍反映比较枯燥无趣。所以就要求教师在准备复习课时,跳出常规的模式结构,创设课程模式,突出阅读能力培养,使学生掌握含碳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的同时,给予学生文字与物质间转化的关系,更有意义地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二、设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通过科普文章与已学化学知识的关联、整合,得出以碳循环为主线的转化图,完成本章复习。
(2)感受碳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对于人类的生活、生命、环境的重要作用以及影响,感受化学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3)通过研究碳的循环,感受解决温室效应的紧迫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到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给人类一个美好的未来。
2.教学重难点
根据科普阅读绘制碳循环转化图,构建含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三、设计教学环节
1.本课重难点碳循环转化图的推导过程
(1)第一阶段
将科普文章转换为文字信息。
(2)第二阶段
根据科普文章将五大碳库中的主要含碳物质写出(写出化学式),从而将文字信息转换为物质。
(3)第三阶段
将学习过的化学反应写出其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补充一些学生没有学过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化学方程式拓展知识面,完成了由物质到化学方程式的转化,同时复习了含碳物质之间的转化原理。
(4)第四阶段
引导学生从化学方程式提炼出关键物质和反应条件,最终就得到含碳物质之间的转化图,非常清晰明了。
3.利用碳循环设计本章复习课的具体教学过程
四、本课融入德育教育的反思
1.在新情景中渗透德育教育
通过课前学生绘制的“第八章碳的世界”思维导图,可见学生多从物质的分类角度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绝大部分学生归纳完整、知识脉络清晰,说明其对本章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较好。所以本章的复习课就不再采用传统的知识罗列或是物质分类的角度去进行复习,而是更多地从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去引导学生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从培养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之间转化的角度来认识“碳的世界”。
2.在问题中渗透德育教育
本课从始至终都在让学生体会“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知识以及情感的角度感受化学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全课以学生阅读、整理、解决问题、展示成果为主线,教师只引导并适当总结,充分给予学生学习的自由,调动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锻炼学生从不同途径查阅资料、整理资料、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并和所学知识相关联的能力。
3.在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认识到大气圈库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是碳元素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了解碳的循环;了解温室效应的根本成因、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以及世界各国处理此问题的先进理论和技术;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李海龙.阅读教学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2
[3] 李希贵.制订《学科德育纲要》[J].中小学管理,2014(9):42
相关文章!
  • 改进演示实验,提高演示实验教

    曹雪梅众所周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的灵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教学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

  • 素质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杨天摘要:进入21世纪之后,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而在职业教育中,许多学生和家长错误的认为职业教育的本质就

  • 质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氙的含量及

    李军杰+刘汉彬 张佳+韩娟+金贵善+张建锋<br />
    <br />
    <br />
    <br />
    摘要 利用设计的一套水样中提取并分离Xe的装置,与稀有气体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