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植物学结合人类学的方法在民族医药调研中的运用
赵景云 马克坚 和丽生 宋娜丽 曹玺 夏亮
摘要:在阿昌族医药实地调研过程中,灵活应用民族植物学与人类学相结合的方法,即将“5W+1H法”[原因(何因Why)、对象(何事What)、地点(何地Where)、时间(何时When)、人员(何人Who)、方法(何法How)]与关键人物访谈、参与性观察、焦点群体访谈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地调研访谈,整理分析收集到的材料,使调研按期顺利完成,达到了预期调研目的,取得了宝贵调研经验和成果。
关键词:民族医药;阿昌族;民族植物学;人类学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02-0077-03
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医药是中华医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些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尤其是一些只有本民族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目前尚没有系统研究过,有的至今仍然以口传手授方式代代相传。许多民族民间医药知识由于受主流文化和生物多样性消失的影响,同样也面临着被丢失的危险。因此,对民族民间传统医药知识进行系统研究已显得刻不容缓。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少数民族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医药文献整理、药物资源调查、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发掘、保护、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药用植物资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2008年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在实施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民族医药发展关键技术示范研究之“10个尚未发掘整理的民族医药抢救性研究”,开展《阿昌族医药简介》编撰;以及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项目“民族医药文献整理和适宜技术筛选推广”,开展《阿昌族医药调查实录》编撰;云南省科技厅面上自筹项目:阿昌族“五观四柱脉”诊断方法的系统整理以及阿昌族习用药材的收集及基原整理;云南省卫计委项目:5个少数民族的20位民间医诊疗技术收集整理以及阿昌族民族民间医代表人物朱文光肾病诊疗方法及方药收集整理研究等工作过程中,应用民族植物学与人类学的相关知识和研究方法,取得了相关预期调研成果。
1 民族植物學在阿昌族医药调研中的应用
民族植物学是民族医药研究的基础,主要研究一定民族或一定区域的居民如何利用植物资源,经典的民族植物学研究主要从事民族植物学的调查、记载、编目和分析评价等。
植物药在民族民间药物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系统研究的最初阶段就是收集和整理流传于民间的传统医药知识和经验。这些收集和整理工作通常采用民族植物学中常用的编目(inventory)、标本的采集和鉴定(collection and botanical identification of vouch-er specimen)、文献研究(docu-mentation)等方法来完成。编目是民族植物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是野外工作和室内工作相结合的一种工作方法。通过编目工作,可以了解阿昌族对药用植物的利用情况,包括药物来源、使用部位、用途、地方名、产地、采集(包括最佳采集季节、采集方法等)、加工炮制、用法用量、禁忌等。其研究方法和步骤主要是:资料查证、实地调查、记载并描述有关材料、对调查所得材料进行编目、对有价值的材料进行科学解释和分析、对有关知识和经验进行应用推广。
编目工作脱离不了当地一些关键人物,如被访谈民间医等的参与。标本的采集和鉴定也是非常重要的,标本往往是民族植物学进行更深层次研究的凭证和依据,标本采集的不合格和鉴定有误都会给下一步的工作带来不便。植物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有的分布范围极广,有的则仅限于局部环境。而不同民族的分布虽然也有一定范围,但在很多情况下几种不同民族常常生活于同一种环境条件下,面对同样的自然资源,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的民族也许有不同的利用资源的方式。此外,文献研究是交叉检验的一种方式,它能提供更多的有关同一资源的利用情况和资料,所以也是非常必要。
在项目实施期间,项目组成员先后多次到阿昌族聚居区,灵活应用民族植物学方法进行调研和访谈,利用一切与当地人接触的机会,同阿昌族民间医、村医、药农以及知道草药使用的村民等进行交谈,了解并记录当地植被、野生药用植物的当地名称、当地用途、用法、用量以及注意事项等,具体方法包括:(1)问卷调查(Structured questionnaire);(2)半结构访谈(Semi-structured questionnaire);(3)漫谈(open-ended conversation)。标本的采集采取两种途径:(1)到调查点后先采集周围的野生植物,围绕标本进行访谈。(2)邀请当地相关人员一起到野外,让当地人辨认植物的同时采集标本,并进一步深入访谈。标本运用植物分类学的常规方法进行鉴定或委托相关正规研究机构进行。
在访谈中主要涉及的问题大致有:(1)室内。这个村经常生的病有哪些,常用哪些植物来治,用植物的什么部位,怎么用,要注意些什么,什么时候采集,采后怎么处理,这些用药知识怎么来的等。(2)野外。如叶下花,叶下花你们经常用吗,如何用,多少量,治什么病,您自己认为效果如何?在野外调研时,采用关键人物访谈法,先后分别在阿昌族聚居区如大理州云龙县漕涧镇仁山村、铁厂村和表村等,选取当地的民间医作为访谈对象,并随其在野外采集药用植物,记录植物的当地名称、药用部位、用法、用量、疗效及禁忌等。在访谈过程中采用“5W+1H法”[原因(何因Why)、对象(何事What)、地点(何地Where)、时间(何时When)、人员(何人Who)、方法(何法How)]等六个方面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并进行采访,最后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包括鉴定标本、整理和评价阿昌族对于药用植物的用法等,最后进行阿昌族药用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编目,将结果记录和表现出来。编目内容包括植物的中文名、拉丁名、当地名、所属科属、药用部位、使用方法和功效等。
2 人类学研究方法在阿昌族医药调研中的应用
人类学研究方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收集和整理民族民间医药知识和经验时,首先面对的是人,其次才是药用植物。常采用的人类学的方法主要是如何从阿昌族居民那里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和信息的方法和技巧。笔者采用了关键人物访谈、参与性观察、焦点群体访谈、问卷及口传习俗的内容分析等。关键人物是阿昌族或村里对本民族或村里的社会和文化等相对了解的人。如民间医、药农、草医以及文化人等。由此可了解本民族传统药物利用情况,包括有哪些种类、产地、如何采集加工、当地名、如何使用、有何用途和使用禁忌等。在野外调研工作中如果有当地一些关键人物的长期参与和合作,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会大大提高。关键人物不仅能提供研究者所要获取的资料,而且还可以对一些不确切的结果进行修正,对一些资料进行解释,也可以参与调查过程的设计等。本民族对疾病的理解和认识,也是调查的主要内容。参与性观察是彻底深入到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中,了解他们平常情况下如何利用药物资源。除此以外,还要与其他有代表性的群体进行访谈,这既是一个增加资料和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对已获得的资料进行交叉检验的过程。对这些群体进行访谈,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如非结构式访谈(可以让被采访者自由回答的一种访谈方式)、问卷调查等。同时注意收集他们以口传方式流传下来的一些有关医药知识的传统习俗,并对这些习俗进行详细分析。因为有些习俗中常常包含了他们对药物的认识和利用经验等。
3 阿昌族医药调研初步印象
阿昌族人口较少、地处封闭,在长期的生活和医疗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相对独特的一些医药知识,有本民族独特的“五观四柱脉”和“冰阳籽籽”法等医技医法,其民族医药知识还处于理论整理和形成阶段,其医药学尚处于研究阶段或待研究阶段。此外,他们很容易受到外来民族包括医药文化在内的知识渗透,民族医药学知识结构稳定性差,也由于语言文字形成晚或者仅有语言而无本民族文字,所以医药学的民族性比较模糊,也尚未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因此其医药学的起源只能靠世代相承,口传身授的积累。
阿昌族居住地区药用植物种类丰富,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阿昌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存、生活和医疗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有许多植物不仅具有营养,而且还具有医疗保健功效,由此利用当地的植物防病治病,掌握了许多利用草药医治各种疾病的有效经验和方法,积累了丰富的利用当地植物防病治病的知识,在医疗实践中不断总结、充实、发展和提高,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经验医学文化,而且拥有许多祖传秘方和经验方。常用植物药约300多种,多数是自采自用,或委托药农上山采集,自己辨认后购买,还有部分在乡村集市向药农购买。
阿昌族民间医药尽管没有形成完整医学体系,但它经历了近百年的医疗实践,在民间广泛应用,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历史文化背景下,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产物,具有突出的民族性和区域性特点。不论是缺医少药的过去,还是现代医药迅速发展的今天,阿昌族民间医药对疾病的防治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治疗疾病方面,药用植物传统知识的核心在于用什么样的药物(植物药)治疗什么样的疾病问题上,各民族对植物药用功效的认识同疾病种类及其症状、性质的认识密不可分,用植物药治疗疾病是以植物(药物成分)与疾病(病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认识为基础,植物药用所针对的疾病也较为多样化。阿昌族民间医主要治疗常见病,如骨折、跌打损伤、骨质增生、风湿疾病、肝病、肾病、妇科、胃病等。诊治病种涉及扁桃腺炎、哮喘、冠心病、中风偏瘫、胸膜炎、胃溃疡、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肾炎、肾积水、肾囊肿、肾衰竭、关节炎、阴道炎、月经不调、糖尿病、痛风、肝炎、风湿、静脉炎、痔疮、无名肿毒和脚癣等。民间医药针对多种疾病的诊疗简便、可行、疗效显著,但本民族医药体系的形成尚在进行中。
常用药物有叶下花、三方草、碎米根、犁头尖、银针花、马蹄草、黄龙尾、震心丹、万丈深、草虫草、辫子草、狗响铃、狮子毛、龙耍珠、竹节七、蛇柱子、红花寄生草、鹿衔草、锈球草、夜蒿皮、老虎麻根、小荷苞根、四叶草、水龙竹、枸杞树、小鸡树根、黑牛膝、地石榴、大将军、小狼毒、一扫光和鸡肾参等。
在药用植物加工炮制方面,地下部分一般是先去除泥沙,再将药材切段或切片,地上部分直接切段或切片,晒干,必要时打粉备用。根据病情需要,部分药材新鲜用。在传承的基础上,各民间医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病情的把握以及药物的使用经验等综合考虑。
常用药物剂型方面,各民族之间用药剂型虽有相同之处,但也各有特点,可都有一定的选择理由和依據,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包含了传承的要素。如阿昌医多用汤剂、散剂、酒剂、丸剂(手搓为丸)和药浴等。其中,药浴有全身浴、半身浴和局部浴之分。局部浴又分足浴、坐浴、手浴、头浴、面浴等。调研期间有幸目睹了阿昌医用药治疗的全过程。
用药途径方面,阿昌医传统用药方法有煎服法、炖服、包敷法、涂搽法、擦洗法、浸洗法和冲洗法等。单方和复方均用,一般依患者情况而定。有的服药讲究时间与忌口。
4 讨论
实际工作中,民族植物学方法需要与人类学方法相结合使用,并非截然分开,应根据具体需要适当调整所采用的方法,或者再结合其他方法,以便收到较好的调研效果。
在对阿昌族医药进行调研中发现,对阿昌族文化了解的程度决定了研究结果的广度与深度。同时,作为外来的研究者,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则需要融入他们的生活并与之朝夕相处较长一段时间,亦即参与观察,方能理解该民族特有的思维模式,采取独特的观察视角。
迄今为止,阿昌族利用各种药用植物治病的传统知识和丰富经验大多没有文字记载,仅以口头流传或以风俗的形式保留在日常生活和传统风俗习惯中,成为阿昌族独特的文化形式,但这对科学研究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某种植物被某个民族作为治疗某种疾病的药物,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有文化因素,也有生物因素,但最主要的因素是该植物在本地区的丰富程度,某种疾病在本地区的流行程度,以及该植物对这种疾病的医疗效果。
随着生活地域、生产方式的变迁,使得阿昌族的民间药用植物选择范围比较宽泛。此外,由于阿昌族地区药源丰富、各地用药经验各异,当地长期使用的药用植物,大多以地方名相称,有些未经考证,所以存在植物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的现象。因此,加强对阿昌族药用植物的基原调查、本草考证及生药学研究等也十分必要。
摘要:在阿昌族医药实地调研过程中,灵活应用民族植物学与人类学相结合的方法,即将“5W+1H法”[原因(何因Why)、对象(何事What)、地点(何地Where)、时间(何时When)、人员(何人Who)、方法(何法How)]与关键人物访谈、参与性观察、焦点群体访谈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地调研访谈,整理分析收集到的材料,使调研按期顺利完成,达到了预期调研目的,取得了宝贵调研经验和成果。
关键词:民族医药;阿昌族;民族植物学;人类学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02-0077-03
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医药是中华医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些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尤其是一些只有本民族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目前尚没有系统研究过,有的至今仍然以口传手授方式代代相传。许多民族民间医药知识由于受主流文化和生物多样性消失的影响,同样也面临着被丢失的危险。因此,对民族民间传统医药知识进行系统研究已显得刻不容缓。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少数民族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医药文献整理、药物资源调查、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发掘、保护、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药用植物资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2008年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在实施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民族医药发展关键技术示范研究之“10个尚未发掘整理的民族医药抢救性研究”,开展《阿昌族医药简介》编撰;以及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项目“民族医药文献整理和适宜技术筛选推广”,开展《阿昌族医药调查实录》编撰;云南省科技厅面上自筹项目:阿昌族“五观四柱脉”诊断方法的系统整理以及阿昌族习用药材的收集及基原整理;云南省卫计委项目:5个少数民族的20位民间医诊疗技术收集整理以及阿昌族民族民间医代表人物朱文光肾病诊疗方法及方药收集整理研究等工作过程中,应用民族植物学与人类学的相关知识和研究方法,取得了相关预期调研成果。
1 民族植物學在阿昌族医药调研中的应用
民族植物学是民族医药研究的基础,主要研究一定民族或一定区域的居民如何利用植物资源,经典的民族植物学研究主要从事民族植物学的调查、记载、编目和分析评价等。
植物药在民族民间药物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系统研究的最初阶段就是收集和整理流传于民间的传统医药知识和经验。这些收集和整理工作通常采用民族植物学中常用的编目(inventory)、标本的采集和鉴定(collection and botanical identification of vouch-er specimen)、文献研究(docu-mentation)等方法来完成。编目是民族植物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是野外工作和室内工作相结合的一种工作方法。通过编目工作,可以了解阿昌族对药用植物的利用情况,包括药物来源、使用部位、用途、地方名、产地、采集(包括最佳采集季节、采集方法等)、加工炮制、用法用量、禁忌等。其研究方法和步骤主要是:资料查证、实地调查、记载并描述有关材料、对调查所得材料进行编目、对有价值的材料进行科学解释和分析、对有关知识和经验进行应用推广。
编目工作脱离不了当地一些关键人物,如被访谈民间医等的参与。标本的采集和鉴定也是非常重要的,标本往往是民族植物学进行更深层次研究的凭证和依据,标本采集的不合格和鉴定有误都会给下一步的工作带来不便。植物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有的分布范围极广,有的则仅限于局部环境。而不同民族的分布虽然也有一定范围,但在很多情况下几种不同民族常常生活于同一种环境条件下,面对同样的自然资源,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的民族也许有不同的利用资源的方式。此外,文献研究是交叉检验的一种方式,它能提供更多的有关同一资源的利用情况和资料,所以也是非常必要。
在项目实施期间,项目组成员先后多次到阿昌族聚居区,灵活应用民族植物学方法进行调研和访谈,利用一切与当地人接触的机会,同阿昌族民间医、村医、药农以及知道草药使用的村民等进行交谈,了解并记录当地植被、野生药用植物的当地名称、当地用途、用法、用量以及注意事项等,具体方法包括:(1)问卷调查(Structured questionnaire);(2)半结构访谈(Semi-structured questionnaire);(3)漫谈(open-ended conversation)。标本的采集采取两种途径:(1)到调查点后先采集周围的野生植物,围绕标本进行访谈。(2)邀请当地相关人员一起到野外,让当地人辨认植物的同时采集标本,并进一步深入访谈。标本运用植物分类学的常规方法进行鉴定或委托相关正规研究机构进行。
在访谈中主要涉及的问题大致有:(1)室内。这个村经常生的病有哪些,常用哪些植物来治,用植物的什么部位,怎么用,要注意些什么,什么时候采集,采后怎么处理,这些用药知识怎么来的等。(2)野外。如叶下花,叶下花你们经常用吗,如何用,多少量,治什么病,您自己认为效果如何?在野外调研时,采用关键人物访谈法,先后分别在阿昌族聚居区如大理州云龙县漕涧镇仁山村、铁厂村和表村等,选取当地的民间医作为访谈对象,并随其在野外采集药用植物,记录植物的当地名称、药用部位、用法、用量、疗效及禁忌等。在访谈过程中采用“5W+1H法”[原因(何因Why)、对象(何事What)、地点(何地Where)、时间(何时When)、人员(何人Who)、方法(何法How)]等六个方面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并进行采访,最后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包括鉴定标本、整理和评价阿昌族对于药用植物的用法等,最后进行阿昌族药用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编目,将结果记录和表现出来。编目内容包括植物的中文名、拉丁名、当地名、所属科属、药用部位、使用方法和功效等。
2 人类学研究方法在阿昌族医药调研中的应用
人类学研究方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收集和整理民族民间医药知识和经验时,首先面对的是人,其次才是药用植物。常采用的人类学的方法主要是如何从阿昌族居民那里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和信息的方法和技巧。笔者采用了关键人物访谈、参与性观察、焦点群体访谈、问卷及口传习俗的内容分析等。关键人物是阿昌族或村里对本民族或村里的社会和文化等相对了解的人。如民间医、药农、草医以及文化人等。由此可了解本民族传统药物利用情况,包括有哪些种类、产地、如何采集加工、当地名、如何使用、有何用途和使用禁忌等。在野外调研工作中如果有当地一些关键人物的长期参与和合作,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会大大提高。关键人物不仅能提供研究者所要获取的资料,而且还可以对一些不确切的结果进行修正,对一些资料进行解释,也可以参与调查过程的设计等。本民族对疾病的理解和认识,也是调查的主要内容。参与性观察是彻底深入到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中,了解他们平常情况下如何利用药物资源。除此以外,还要与其他有代表性的群体进行访谈,这既是一个增加资料和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对已获得的资料进行交叉检验的过程。对这些群体进行访谈,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如非结构式访谈(可以让被采访者自由回答的一种访谈方式)、问卷调查等。同时注意收集他们以口传方式流传下来的一些有关医药知识的传统习俗,并对这些习俗进行详细分析。因为有些习俗中常常包含了他们对药物的认识和利用经验等。
3 阿昌族医药调研初步印象
阿昌族人口较少、地处封闭,在长期的生活和医疗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相对独特的一些医药知识,有本民族独特的“五观四柱脉”和“冰阳籽籽”法等医技医法,其民族医药知识还处于理论整理和形成阶段,其医药学尚处于研究阶段或待研究阶段。此外,他们很容易受到外来民族包括医药文化在内的知识渗透,民族医药学知识结构稳定性差,也由于语言文字形成晚或者仅有语言而无本民族文字,所以医药学的民族性比较模糊,也尚未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因此其医药学的起源只能靠世代相承,口传身授的积累。
阿昌族居住地区药用植物种类丰富,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阿昌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存、生活和医疗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有许多植物不仅具有营养,而且还具有医疗保健功效,由此利用当地的植物防病治病,掌握了许多利用草药医治各种疾病的有效经验和方法,积累了丰富的利用当地植物防病治病的知识,在医疗实践中不断总结、充实、发展和提高,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经验医学文化,而且拥有许多祖传秘方和经验方。常用植物药约300多种,多数是自采自用,或委托药农上山采集,自己辨认后购买,还有部分在乡村集市向药农购买。
阿昌族民间医药尽管没有形成完整医学体系,但它经历了近百年的医疗实践,在民间广泛应用,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历史文化背景下,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产物,具有突出的民族性和区域性特点。不论是缺医少药的过去,还是现代医药迅速发展的今天,阿昌族民间医药对疾病的防治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治疗疾病方面,药用植物传统知识的核心在于用什么样的药物(植物药)治疗什么样的疾病问题上,各民族对植物药用功效的认识同疾病种类及其症状、性质的认识密不可分,用植物药治疗疾病是以植物(药物成分)与疾病(病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认识为基础,植物药用所针对的疾病也较为多样化。阿昌族民间医主要治疗常见病,如骨折、跌打损伤、骨质增生、风湿疾病、肝病、肾病、妇科、胃病等。诊治病种涉及扁桃腺炎、哮喘、冠心病、中风偏瘫、胸膜炎、胃溃疡、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肾炎、肾积水、肾囊肿、肾衰竭、关节炎、阴道炎、月经不调、糖尿病、痛风、肝炎、风湿、静脉炎、痔疮、无名肿毒和脚癣等。民间医药针对多种疾病的诊疗简便、可行、疗效显著,但本民族医药体系的形成尚在进行中。
常用药物有叶下花、三方草、碎米根、犁头尖、银针花、马蹄草、黄龙尾、震心丹、万丈深、草虫草、辫子草、狗响铃、狮子毛、龙耍珠、竹节七、蛇柱子、红花寄生草、鹿衔草、锈球草、夜蒿皮、老虎麻根、小荷苞根、四叶草、水龙竹、枸杞树、小鸡树根、黑牛膝、地石榴、大将军、小狼毒、一扫光和鸡肾参等。
在药用植物加工炮制方面,地下部分一般是先去除泥沙,再将药材切段或切片,地上部分直接切段或切片,晒干,必要时打粉备用。根据病情需要,部分药材新鲜用。在传承的基础上,各民间医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病情的把握以及药物的使用经验等综合考虑。
常用药物剂型方面,各民族之间用药剂型虽有相同之处,但也各有特点,可都有一定的选择理由和依據,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包含了传承的要素。如阿昌医多用汤剂、散剂、酒剂、丸剂(手搓为丸)和药浴等。其中,药浴有全身浴、半身浴和局部浴之分。局部浴又分足浴、坐浴、手浴、头浴、面浴等。调研期间有幸目睹了阿昌医用药治疗的全过程。
用药途径方面,阿昌医传统用药方法有煎服法、炖服、包敷法、涂搽法、擦洗法、浸洗法和冲洗法等。单方和复方均用,一般依患者情况而定。有的服药讲究时间与忌口。
4 讨论
实际工作中,民族植物学方法需要与人类学方法相结合使用,并非截然分开,应根据具体需要适当调整所采用的方法,或者再结合其他方法,以便收到较好的调研效果。
在对阿昌族医药进行调研中发现,对阿昌族文化了解的程度决定了研究结果的广度与深度。同时,作为外来的研究者,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则需要融入他们的生活并与之朝夕相处较长一段时间,亦即参与观察,方能理解该民族特有的思维模式,采取独特的观察视角。
迄今为止,阿昌族利用各种药用植物治病的传统知识和丰富经验大多没有文字记载,仅以口头流传或以风俗的形式保留在日常生活和传统风俗习惯中,成为阿昌族独特的文化形式,但这对科学研究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某种植物被某个民族作为治疗某种疾病的药物,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有文化因素,也有生物因素,但最主要的因素是该植物在本地区的丰富程度,某种疾病在本地区的流行程度,以及该植物对这种疾病的医疗效果。
随着生活地域、生产方式的变迁,使得阿昌族的民间药用植物选择范围比较宽泛。此外,由于阿昌族地区药源丰富、各地用药经验各异,当地长期使用的药用植物,大多以地方名相称,有些未经考证,所以存在植物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的现象。因此,加强对阿昌族药用植物的基原调查、本草考证及生药学研究等也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