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女子的形象分析
摘要:女性的形象是社会和文明的社会意识的集中反映,也是社会和文明发达程度的外在表现之一。本文既对我国古代女性“形象美”的评价标准的成因进行了分析,阐述社会意识对美的评价的影响,也对我国古代女性典型形象的形成的内在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其与我国古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进一步通过对妲己和崔莺莺、杜十娘等文学形象进行分析,探讨女性形象与古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关联。研究发现,我国女性形象的树立与当时的女性社会地位有着密切关联。而女性形象的改变则集中反映了社会结构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的思想意识的改变。
关键词:古代女性形象;形象分析;形象与文化
引言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中人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素养也会随着发生巨大的变化。单是比较上世纪90年代和现代人的逻辑思维方式、社会文化趋向、道德评价标准,都会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是十分巨大。在90年代的青少年所注意的道德责任感、国家创造感、历史使命感等精神,在当代社会中已经不再是青少年所关注的了。当代的青少年更多地注重的是自我的体验与个性的展示。时代的变化造成人的精神的变化,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对典型社会个体的形象描述。反之通过对当代社会树立的典型形象可以反推当时的社会的精神与价值观念。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由于我国很早就有了文字和书籍,因此大量的文化资料就流传了下来,为研究者研究古代社会的社会文化、人文精神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料。通过对古代文献资料的解读与分析,可以真实了解古代人的精神面貌,审美观点,价值观点等。在这些历史文化资料中包含着大量丰富的人物形象。而在这些人物形象中女性的形象则反映了古人对女性的社会地位、家庭地位、社会价值等观点和想法。因此,文化研究者对女性形象的研究对了解古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并籍此了解古代文化的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1、女性的形象与文化相关
1.1古代女性的形象与古代美学关系
我国女性的形象一直是社会的美学评价的综合反映。美学评价的观念一直是一个社会的文化和经济的综合反映,对女性美的评价不单单包含了纯粹的美学观点,更是从宗法制度、社会制度和文化制度等方面阐述社会对女性的需求与要求。从对我国古代文学中对女性形象进行解读中更是直接体现了这一点。在我国的古代文学中,所有关于女性形象的描述全部都是从男性的角度出发进行书写,几乎没有女性的文学作者,也就没有从第一人称角度诉说女性对于美是如何理解的。这就反映了在古代社会中,女性是依照男性对美学的定义表现自己,即,在古代文学中古代女性的形象是按照古代男性的美学观点设计出来。
2.1 古代女性的形象与古代价值观念的关系
在我国古代社会中提倡的“男耕女织”的生活方式,或“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都反映了古人对女性的要求。这些要求在女性形象上的反映就是古代女子形象以“弱”为美。一个典型的例子就如楚庄王喜欢细腰的美女,于是楚王的宫女以细腰为美,为达到细腰甚至绝食到被饿死。并且这种风气一直从春秋时期持续到唐朝才结束并在唐朝后进一步兴起。对古代女子的美学形象进行分析,首先,在古代生产生活中,力量占有非常重要的社会生产地位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同时力量也是维护自身社会地位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为维护男性的社会地位和社会特权,对女子的形象要求以“弱”为美,以此将女性限制在从属于男性的弱势地位。在唐朝,女子的形象不再以“弱”为美,这是因为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力量作为一项生产资料的地位是逐渐降低,这就造成力量对社会地位的影响也在不断地下降。从唐朝开始的资料中强调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既是误导女性的成长也是为了维护男性社会地位。从这个变化可以看出,在我国唐朝之后,社会生产已经达到一定的先进程度,科技占有的地位日益突出,人们开始按照个人的才华来确立社会地位。
2、典型古代女性形象的分析
2.1 我国古代妇女形象妲己的形象分析
“妲己”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妇女形象中非常典型的一个形象。她先后出现于大量的文化资料中,包括《列女传》、《尚书·牧誓》、《竹书纪年》等,其中以《封神演义》中描绘的形象最广为人知。在这些文化资料所塑造的形象中,对妲己的描绘有一个共性就是都是强调其“恶毒”的形象。那么为什么妲己会有如此的形象,古人为什么对其又如此的厌恶呢?通过《史记·殷本纪》中的描述给出的描述可以做为一个参考。在《史记》的记载中,妲己对朝廷的行政进行干预,使纣王按照其话语行事,残害忠良导致武王伐纣[1]。
妲己的形象反映了在古代社会中,父权制下女性的悲惨命运。妇女只是男性的附属品,妇女任何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思想的行为都会被视为“恶毒”,妇女只能被动地接受男性给予其的地位,无法与男性处于平等的地位。从此看来,妲己的形象是封建传统道德对妇女的压迫,也是封建传统思想反动和灭绝人性的表现。
2.2 《西厢记》和《牡丹亭》中妇女形象的分析
《西厢记》中描绘的崔莺莺是我国元代的妇女形象,《牡丹亭》中描绘的杜十娘则是明朝后期的妇女形象。这两个妇女形象虽然分属于不同的朝代,但是却有着十分鲜明的共性。在书中她们都是敢爱敢恨,永于表达自己思想并追求自己的理想的人。她们的形象与以往的古代妇女形象截然不同,这些形象差异的背后反映的是妇女在古代社会地位中的变化。这些变化与我国古代的经济社会变化密切相关。在元代和明朝正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渐解体,资本主义在缓慢产生的时期。在该时期内,原本的封建思想对人的束缚在逐渐地被打破,新的思想在逐渐确立。正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思考的方式、角度以及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妇女形象才会受之影响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而体现了物资生产的发展对整个社会意识和社会氛围的影响以及对原有的社会秩序的打破。
参考文献
[1] 刘洁. 浮出历史地表-妲己形象试说[J]. 历史教学. 2010(18): 30-33.
作者简介:程诗博,女,,辽宁沈阳,1990年10月29日,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对外汉语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