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免疫失败的因素探析
党晓鹏
摘要:引起家禽免疫失败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疫苗质量、血清型、免疫程序及接种方法,二是禽群免疫功能及健康状态,三是早期感染,四是禽场环境卫生及应激状况。
关键词:家禽;免疫失败;因素
家禽免疫接种是指将疫苗制剂接种到家禽体内使禽群获得抵抗某一特定病原或与疫苗毒相似病原的免疫力,借由免疫系统对野毒进行识别,并产生对抗该病原或相似病原的抗体,进而使免疫禽群对该疾病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疫苗接种激发家禽产生特异性免疫力,使禽群由对某种特定病原易感转变为非易感,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家禽传染病发生和传播的目的。实际生产中由于家禽免疫失败而导致免疫禽群仍然发病的现象屡有发生。其中一些隐性的,非典型性的以及混合性的感染病例,极易引起误诊误治,对家禽养殖业所造成的损也更为严重。本文就家禽免疫失败的诸多复杂因素进行简要的探究和分析,以提高家禽疫苗免疫接种的效果。
疫苗质量、血清型及免疫程序
1.1疫苗质量
这里所说的“疫苗质量”是指对禽群实施接种免疫时的疫苗质量,而非出厂检验时的质量。具体来说就是疫苗在实施接种时必须在产品有效期内,疫苗效价、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良好。疫苗运输过程需全程冷链运输,包装完整无破损。由于疫苗在供应、运输渠道中环节较多,基层疫苗经销站点冷链设施相对薄弱,疫苗在贮运过程中有时温度达不到要求,甚至会因停电等突发原因发生反复冻融等情形,均可能导致疫苗效价降低甚至完全失效。冻干苗应保持真空状态,油乳剂灭活苗溶液均匀稳定不分层。有条件的养禽公司可在免疫接种前对疫苗的效价,如蚀斑单位、血凝价等指标进行抽检。市场上销售的疫苗种类繁多,养禽场应选购由国家指定兽医科研单位研制并经实践证明免疫性能及安全性能良好,具有疫苗生产资质的厂家所生产,产品行政许可及批文批号文件手续齐全。进口疫苗应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并附有中外文使用说明。一般来说单苗的免疫效果优于联苗,但二者各有优缺点,养禽场应配合使用。相比较来说单苗抗原刺激更强一些,而且产生的抗体效价比较高;联苗从抗原含量上来说与单苗基本一致,主要是成分复杂,抗原种类多,具体到每一种抗原来说对机体的免疫刺激就相应弱一些,但也完全可以产生足够的保护性抗体。接种单苗一方面会增加免疫工作量,另一方面多次接种也会给禽群造成较大应激反应,进而影响其生长及生产性能。疫苗按其毒力分为弱毒疫苗、中毒疫苗和强毒疫苗。一般来讲,首免多选用弱毒疫苗,二免(又称加强免疫或强化免疫)多用中等毒力疫苗,慎用或不用强毒疫苗。家禽呼吸道疾病免疫接种反应较为强烈,在疫苗毒力选择方面更需谨慎。家禽疫苗常有多种血清型,如禽流感、马立克氏病、大肠杆菌病等,选用疫苗的血清型须与禽场环境中野毒株一致,否则毒株间交叉免疫保护率低,免疫效果差。当地流行野毒株血清型尚不清楚时,可选用多价苗或通过科学合法程序研制生产地方毒株苗或自家苗。
1.2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应根据当地疫情流行动态和家禽品种、日龄及养禽场的饲养环境、设施设备等情况科学制定,而不应生搬硬套其它公司的免疫程序。疫苗接种既不能贪多求全,面面俱到,也不能心存侥幸,漏防漏免。免疫程序的制定应科学完整,主要包括接种疫苗的名称、种类、剂型、血清型、剂量,接种的日期、时间、途径、方法、复免的时间,免疫效果的观察、检测、判定,免疫接种期间的注意事项等等。任何一种疫苗接种后家禽体内都会产生干扰素,同时接种或几天内连续接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疫苗就会产生相互干扰,影响疫苗免疫效果。育雏阶段禽群抗应激能力弱,需接种的疫苗种类多,一定要科学设计,合理统筹安排。既要做到该免的疫苗全部及时接种,又不能让家禽应激反应过大,影响生长性能和免疫效果。
禽群免疫功能及健康状态
2.1品种及遗传易感性
不同种类的动物对同一种病原的抵抗力不同,即使同一种动物,其不同品系对病原的抵抗力也不完全相同。随着现代动物育种技术迅猛发展,培育对某种疫病具有特殊抵抗力的畜禽品种已逐步变为现实。因此,选育对某些疫病抵抗力强的品种或品系,对防控疫病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际上已有家禽育种公司成功培育出抗禽白血病和抗马立克氏病的品系。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家禽抗病育种将会有更为广阔的前景。
2.2母源抗体水平
雏禽的母源抗体水平与其父母代种禽抗体水平密切相关。母源抗体是幼龄家禽经血液循环或卵黄囊吸收等途径从母体获得的疫病抵抗能力。该抗体一方面能提高雏鸡的早期抗病能力,另一方面也会给育雏阶段的疫苗接种带来负面影响,特别是对弱毒活苗的免疫接种。雏禽母源抗体水平较高时接种,接种疫苗抗原会被雏鸡体内的母源抗体中和而减少抗原的有效含量,从而降低免疫后抗体水平,但母源抗体过低又有发生早期感染的风险。因此及时监测母源抗体水平,选择最佳首免接种时间对提高禽群免疫力非常重要。
2.3免疫抑制
家禽免疫抑制是由不同病原引起的对家禽免疫器官造成一定程度损伤,使其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显著降低,对疫苗免疫的应答能力下降,疫苗免疫后经常出现抗体水平低下,免疫保护失败,对特定病原的再次感染率明显提高,很容易发生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等。一些免疫抑制病的病原(如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禽白血病、禽网状内皮增殖症等)之间还可发生二重感染和多重感染,有的免疫抑制病病原如禽白血病、禽网状内皮增殖症等还能够通过胚源污染疫苗制剂,再通过疫苗接种途径传播给禽群。禽群发生免疫抑制病后特别是发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后,死淘率大幅上升、生产性能显著下降,给养禽业造成巨大损失。引起家禽免疫抑制的原因包括传染性疾病,如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禽传染性贫血病、禽脑脊髓炎、禽白血病、禽网状内皮增殖症等:营养性疾病,如维生素缺乏症、微量元素缺乏症等:中毒性疾病,如霉菌毒素中毒、重金属中毒等。
垂直感染
家禽垂直感染的疫病包括:禽白血病、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鸡传染性贫血(CIA)、呼肠孤病毒感染(病毒性关节炎)、禽传染性脑脊髓炎、鸡伤寒、鸡白痢、禽波氏杆菌病、霉形体病等。禽群携带垂直传播疫病,病原就会侵害雏禽,造成弱雏增多,雏鸡生长缓慢。病原侵害禽群生殖系统,就会造成输卵管发炎粘连,卵泡变性、坏死,产蛋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垂直传播的疾病感染早,危害大,疫苗免疫接种效果差,必须依靠种群净化,完善生物安全体系等综合措施予以防制。
4.超强毒株和变异株
病原体的毒力变异可使其毒力增强,致病力增强,最终形成超强毒株。超强毒株可突破疫苗免疫所产生的抗病能力,造成免疫禽群依然发病。而变异株的形成则是禽群免疫接种后仍然发病的另一个主要原因。禽群免疫接种后所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只能抵御相对应的病原体,不同毒株间的免疫原性差异很大,当鸡群所接种的抗原(疫苗毒株或菌苗菌株)与侵袭禽群的病原体的野毒类型或血清(亚)型不相符时,就必然会出现免疫失败。病原体的基因突变导致了病原体的抗原性变异,从而使疾病发生爆发性流行。例如禽流感病毒变异包括抗原性变异、温度敏感性变异、宿主变异以及对非特异性抑制物敏感性变异等,但最主要的还是抗原性变异。抗原性变异特点是表面抗原HA和NA易变异。变异有两种形式,即抗原性转变和抗原性漂移。每发生一次大的变异,即形成一个禽流感病毒新亚型,这就有可能造成禽流感免疫禽群因缺乏相对应的免疫抗体而发病。除流感病毒外,其它许多病原体也都有多个血清型,甚至有多个血清亚型。如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等。
禽场环境卫生及应激状况
4.1环境卫生
重视环境卫生,保持禽场内环境清洁干燥,随时清除垃圾、杂草、废弃物,保持场内排水畅通,使用暗沟排水,做好粪便和病死鸡的无害化处理。家禽场舍内外环境应定期严格消毒,防鸟、防鼠设施完善。环境卫生工作看似简单,其实是保证免疫成功的关键和基础。禽场环境中的任何一种病原微生物侵袭感染禽群,即使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发生隐性感染和长期带毒也会对禽群免疫系统造成损伤,频繁的天然抗原刺激会引起免疫系统疲劳和麻痹,从而影响人工疫苗接种的免疫应答。
4.2应激状况
家禽的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神经、体液和内分泌的调节。各种应激因素刺激脑垂体产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它可刺激肾上腺皮质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经常处于应激状态的禽群,血液中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升高,严重损伤T淋巴细胞,对巨噬细胞功能也有抑制作用,并能加快体液抗体IgG等的分解代谢。应激反应还可导致淋巴组织发生退行性病变,法氏囊、胸腺、脾脏等主要免疫器官萎缩,免疫系统机能衰退,致使禽群免疫接种后抗体水平低下,保护力差。
4.2.1生理应激
出壳,脱温,开产期,产蛋高峰期等,都是家禽生理代谢最为旺盛阶段,在此期间尽量避免进行免疫接种。产蛋期尽量避免安排防疫接种,以防产蛋下降。新城疫免疫建议在开产前接种油乳剂灭活苗,不提倡产蛋期用大剂量Ⅳ系弱毒活苗定期频繁饮水或喷雾免疫。后者会造成抗体水平参差不齐,非典型病例时有发生,产蛋率下降,软破蛋、畸形蛋增加。
4.2.2营养应激
营养成分缺乏可影响禽群免疫应答反应,增加其对病原的易感性。生产实践中发现,雏鸡营养不良时,法氏囊、胸腺和脾脏发育明显滞后,重量减小,脾脏内的淋巴细胞数减少,网状内皮系统对病原微生物清除率降低,表明家禽营养缺乏症对机体免疫系统损害严重。例如,维生素A缺乏可减弱抗原抗体反应,引起淋巴器官和组织中淋巴细胞耗竭,导致胸腺和法氏囊萎缩:维生素E缺乏能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若合并微量元素硒缺乏,雏鸡法氏囊、脾脏和胸腺发育均明显受阻。其它如换料,限制饲喂,日粮氨基酸不平衡或必需氨基酸含量不足。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缺乏或不平衡等,均会导致家禽免疫功能降低。
4.2.3管理应激
家禽受到转群、断喙、采血、称重、运输、断水、噪音、惊吓、高温高湿等应激因素刺激时,血液中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水平升高,胸腺、淋巴组织和法氏囊功能退化。应激状态下接种疫苗,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的应答能力明显下降,造成免疫抑制。
综上所述.造成家禽免疫失败的原因主要存在于疫苗、禽群和环境等方面,在养殖生产实践中应力求减少和避免上述种种不利因素,确保家禽疫苗接种效果确实可靠。
摘要:引起家禽免疫失败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疫苗质量、血清型、免疫程序及接种方法,二是禽群免疫功能及健康状态,三是早期感染,四是禽场环境卫生及应激状况。
关键词:家禽;免疫失败;因素
家禽免疫接种是指将疫苗制剂接种到家禽体内使禽群获得抵抗某一特定病原或与疫苗毒相似病原的免疫力,借由免疫系统对野毒进行识别,并产生对抗该病原或相似病原的抗体,进而使免疫禽群对该疾病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疫苗接种激发家禽产生特异性免疫力,使禽群由对某种特定病原易感转变为非易感,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家禽传染病发生和传播的目的。实际生产中由于家禽免疫失败而导致免疫禽群仍然发病的现象屡有发生。其中一些隐性的,非典型性的以及混合性的感染病例,极易引起误诊误治,对家禽养殖业所造成的损也更为严重。本文就家禽免疫失败的诸多复杂因素进行简要的探究和分析,以提高家禽疫苗免疫接种的效果。
疫苗质量、血清型及免疫程序
1.1疫苗质量
这里所说的“疫苗质量”是指对禽群实施接种免疫时的疫苗质量,而非出厂检验时的质量。具体来说就是疫苗在实施接种时必须在产品有效期内,疫苗效价、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良好。疫苗运输过程需全程冷链运输,包装完整无破损。由于疫苗在供应、运输渠道中环节较多,基层疫苗经销站点冷链设施相对薄弱,疫苗在贮运过程中有时温度达不到要求,甚至会因停电等突发原因发生反复冻融等情形,均可能导致疫苗效价降低甚至完全失效。冻干苗应保持真空状态,油乳剂灭活苗溶液均匀稳定不分层。有条件的养禽公司可在免疫接种前对疫苗的效价,如蚀斑单位、血凝价等指标进行抽检。市场上销售的疫苗种类繁多,养禽场应选购由国家指定兽医科研单位研制并经实践证明免疫性能及安全性能良好,具有疫苗生产资质的厂家所生产,产品行政许可及批文批号文件手续齐全。进口疫苗应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并附有中外文使用说明。一般来说单苗的免疫效果优于联苗,但二者各有优缺点,养禽场应配合使用。相比较来说单苗抗原刺激更强一些,而且产生的抗体效价比较高;联苗从抗原含量上来说与单苗基本一致,主要是成分复杂,抗原种类多,具体到每一种抗原来说对机体的免疫刺激就相应弱一些,但也完全可以产生足够的保护性抗体。接种单苗一方面会增加免疫工作量,另一方面多次接种也会给禽群造成较大应激反应,进而影响其生长及生产性能。疫苗按其毒力分为弱毒疫苗、中毒疫苗和强毒疫苗。一般来讲,首免多选用弱毒疫苗,二免(又称加强免疫或强化免疫)多用中等毒力疫苗,慎用或不用强毒疫苗。家禽呼吸道疾病免疫接种反应较为强烈,在疫苗毒力选择方面更需谨慎。家禽疫苗常有多种血清型,如禽流感、马立克氏病、大肠杆菌病等,选用疫苗的血清型须与禽场环境中野毒株一致,否则毒株间交叉免疫保护率低,免疫效果差。当地流行野毒株血清型尚不清楚时,可选用多价苗或通过科学合法程序研制生产地方毒株苗或自家苗。
1.2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应根据当地疫情流行动态和家禽品种、日龄及养禽场的饲养环境、设施设备等情况科学制定,而不应生搬硬套其它公司的免疫程序。疫苗接种既不能贪多求全,面面俱到,也不能心存侥幸,漏防漏免。免疫程序的制定应科学完整,主要包括接种疫苗的名称、种类、剂型、血清型、剂量,接种的日期、时间、途径、方法、复免的时间,免疫效果的观察、检测、判定,免疫接种期间的注意事项等等。任何一种疫苗接种后家禽体内都会产生干扰素,同时接种或几天内连续接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疫苗就会产生相互干扰,影响疫苗免疫效果。育雏阶段禽群抗应激能力弱,需接种的疫苗种类多,一定要科学设计,合理统筹安排。既要做到该免的疫苗全部及时接种,又不能让家禽应激反应过大,影响生长性能和免疫效果。
禽群免疫功能及健康状态
2.1品种及遗传易感性
不同种类的动物对同一种病原的抵抗力不同,即使同一种动物,其不同品系对病原的抵抗力也不完全相同。随着现代动物育种技术迅猛发展,培育对某种疫病具有特殊抵抗力的畜禽品种已逐步变为现实。因此,选育对某些疫病抵抗力强的品种或品系,对防控疫病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际上已有家禽育种公司成功培育出抗禽白血病和抗马立克氏病的品系。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家禽抗病育种将会有更为广阔的前景。
2.2母源抗体水平
雏禽的母源抗体水平与其父母代种禽抗体水平密切相关。母源抗体是幼龄家禽经血液循环或卵黄囊吸收等途径从母体获得的疫病抵抗能力。该抗体一方面能提高雏鸡的早期抗病能力,另一方面也会给育雏阶段的疫苗接种带来负面影响,特别是对弱毒活苗的免疫接种。雏禽母源抗体水平较高时接种,接种疫苗抗原会被雏鸡体内的母源抗体中和而减少抗原的有效含量,从而降低免疫后抗体水平,但母源抗体过低又有发生早期感染的风险。因此及时监测母源抗体水平,选择最佳首免接种时间对提高禽群免疫力非常重要。
2.3免疫抑制
家禽免疫抑制是由不同病原引起的对家禽免疫器官造成一定程度损伤,使其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显著降低,对疫苗免疫的应答能力下降,疫苗免疫后经常出现抗体水平低下,免疫保护失败,对特定病原的再次感染率明显提高,很容易发生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等。一些免疫抑制病的病原(如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禽白血病、禽网状内皮增殖症等)之间还可发生二重感染和多重感染,有的免疫抑制病病原如禽白血病、禽网状内皮增殖症等还能够通过胚源污染疫苗制剂,再通过疫苗接种途径传播给禽群。禽群发生免疫抑制病后特别是发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后,死淘率大幅上升、生产性能显著下降,给养禽业造成巨大损失。引起家禽免疫抑制的原因包括传染性疾病,如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禽传染性贫血病、禽脑脊髓炎、禽白血病、禽网状内皮增殖症等:营养性疾病,如维生素缺乏症、微量元素缺乏症等:中毒性疾病,如霉菌毒素中毒、重金属中毒等。
垂直感染
家禽垂直感染的疫病包括:禽白血病、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鸡传染性贫血(CIA)、呼肠孤病毒感染(病毒性关节炎)、禽传染性脑脊髓炎、鸡伤寒、鸡白痢、禽波氏杆菌病、霉形体病等。禽群携带垂直传播疫病,病原就会侵害雏禽,造成弱雏增多,雏鸡生长缓慢。病原侵害禽群生殖系统,就会造成输卵管发炎粘连,卵泡变性、坏死,产蛋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垂直传播的疾病感染早,危害大,疫苗免疫接种效果差,必须依靠种群净化,完善生物安全体系等综合措施予以防制。
4.超强毒株和变异株
病原体的毒力变异可使其毒力增强,致病力增强,最终形成超强毒株。超强毒株可突破疫苗免疫所产生的抗病能力,造成免疫禽群依然发病。而变异株的形成则是禽群免疫接种后仍然发病的另一个主要原因。禽群免疫接种后所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只能抵御相对应的病原体,不同毒株间的免疫原性差异很大,当鸡群所接种的抗原(疫苗毒株或菌苗菌株)与侵袭禽群的病原体的野毒类型或血清(亚)型不相符时,就必然会出现免疫失败。病原体的基因突变导致了病原体的抗原性变异,从而使疾病发生爆发性流行。例如禽流感病毒变异包括抗原性变异、温度敏感性变异、宿主变异以及对非特异性抑制物敏感性变异等,但最主要的还是抗原性变异。抗原性变异特点是表面抗原HA和NA易变异。变异有两种形式,即抗原性转变和抗原性漂移。每发生一次大的变异,即形成一个禽流感病毒新亚型,这就有可能造成禽流感免疫禽群因缺乏相对应的免疫抗体而发病。除流感病毒外,其它许多病原体也都有多个血清型,甚至有多个血清亚型。如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等。
禽场环境卫生及应激状况
4.1环境卫生
重视环境卫生,保持禽场内环境清洁干燥,随时清除垃圾、杂草、废弃物,保持场内排水畅通,使用暗沟排水,做好粪便和病死鸡的无害化处理。家禽场舍内外环境应定期严格消毒,防鸟、防鼠设施完善。环境卫生工作看似简单,其实是保证免疫成功的关键和基础。禽场环境中的任何一种病原微生物侵袭感染禽群,即使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发生隐性感染和长期带毒也会对禽群免疫系统造成损伤,频繁的天然抗原刺激会引起免疫系统疲劳和麻痹,从而影响人工疫苗接种的免疫应答。
4.2应激状况
家禽的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神经、体液和内分泌的调节。各种应激因素刺激脑垂体产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它可刺激肾上腺皮质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经常处于应激状态的禽群,血液中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升高,严重损伤T淋巴细胞,对巨噬细胞功能也有抑制作用,并能加快体液抗体IgG等的分解代谢。应激反应还可导致淋巴组织发生退行性病变,法氏囊、胸腺、脾脏等主要免疫器官萎缩,免疫系统机能衰退,致使禽群免疫接种后抗体水平低下,保护力差。
4.2.1生理应激
出壳,脱温,开产期,产蛋高峰期等,都是家禽生理代谢最为旺盛阶段,在此期间尽量避免进行免疫接种。产蛋期尽量避免安排防疫接种,以防产蛋下降。新城疫免疫建议在开产前接种油乳剂灭活苗,不提倡产蛋期用大剂量Ⅳ系弱毒活苗定期频繁饮水或喷雾免疫。后者会造成抗体水平参差不齐,非典型病例时有发生,产蛋率下降,软破蛋、畸形蛋增加。
4.2.2营养应激
营养成分缺乏可影响禽群免疫应答反应,增加其对病原的易感性。生产实践中发现,雏鸡营养不良时,法氏囊、胸腺和脾脏发育明显滞后,重量减小,脾脏内的淋巴细胞数减少,网状内皮系统对病原微生物清除率降低,表明家禽营养缺乏症对机体免疫系统损害严重。例如,维生素A缺乏可减弱抗原抗体反应,引起淋巴器官和组织中淋巴细胞耗竭,导致胸腺和法氏囊萎缩:维生素E缺乏能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若合并微量元素硒缺乏,雏鸡法氏囊、脾脏和胸腺发育均明显受阻。其它如换料,限制饲喂,日粮氨基酸不平衡或必需氨基酸含量不足。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缺乏或不平衡等,均会导致家禽免疫功能降低。
4.2.3管理应激
家禽受到转群、断喙、采血、称重、运输、断水、噪音、惊吓、高温高湿等应激因素刺激时,血液中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水平升高,胸腺、淋巴组织和法氏囊功能退化。应激状态下接种疫苗,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的应答能力明显下降,造成免疫抑制。
综上所述.造成家禽免疫失败的原因主要存在于疫苗、禽群和环境等方面,在养殖生产实践中应力求减少和避免上述种种不利因素,确保家禽疫苗接种效果确实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