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素质教育的探索
黄纲清
摘要:为实行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进行了以下的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能力、规范操作和实验设计能力、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
关键词:注重;素质教育;实验;创新
目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已成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主旋律。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考试分数、题海战术、无原则地赶进度、延长时间等违反教学常规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正常发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教育不能完成所承担的社会任务。我校初中教研组为了改变这个局面,实行向素质教育转轨,把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
一、注重优化课堂教学
教会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真正掌握和应用,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不以解题的技能训练来代替它,防止淹没在题海中。不要简单地从物理定律及概念人手来讲授,要从物理的实际应用、物理发展史、物理知识研究的途径出发,再深入研究物理定律及概念教学,再分类、解释、做练习,从而使学生在接受物理新知识时学得更实际,理解更深刻。针对不同的概念和知识,将物理发展史、方法论和人类生活、社会实践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激发起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与自然、偶然与必然、机遇与创新、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关系,并形成深层次的认识,从而能对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作出积极的响应。把“由旧知识发展成新知识的方法”交给学生,促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从而有利于适应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其次,课堂教学中对物理概念和知识予以适度的“强化”,促使学生树立知识是发展的进化的观点,明确物理概念和知识都不是静止和僵化的,而是发展进化的。促使学生树立实践的观点,懂得任何概念、知识都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广阔大地。例如:使用大功率用电器引起火灾事故屡屡发生,废气和噪声污染屡禁不止,触电事故时有发生等等,更是证明了物理素质教育的重要。
另外,课堂教学中我们不时地将物理学家的远大理想、爱国事迹、顽强拼搏精神等穿插到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
二、注重加强实验教学
把物理实验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训练上,努力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包括方法的选择、组合和修改);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观察、测量、分析和判断能力;选择仪器、技术和条件的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态度和学习方法。在实验中,要求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顺序地观察。如: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的实验中,观察(1)滑片分别向左、向右移动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化,电流表的示数变化。(2)改变变阻器接法时,滑片移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化,电流表的示数变化。(3)移动滑片P的位置,观察不同电流时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值。认真记录,得出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在每一环节上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形成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逐步训练学生自己观察问题、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分析和实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课堂习题教学
习题教学中通过学生自学和开展典型习题的课堂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敢于发表己见、寻求真理的思维习惯,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教师具有“精品意识”,精讲精练,适应教学的改革。选择的练习题中编有问答、分析推断和一些知识迁移的应用题,注意概念的比较鉴别,知识交叉、综合等。如在讲完初三电学内容时综合出题,给出一个电路图,告诉学生已知条件,要求学生利用初中物理所学的电学知识,你能求出哪些物理量?(要求写出计算公式、计算过程和单位)这样更好地检验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接受新信息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注重开展课外活动
物理课外活动课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以及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训练上。我们围绕教材,使活动课联系教材内容,扩大知识面,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让学生亲自操作,熟练掌握常用仪器的安装、使用。(2)结合课堂学过的知识,进行深入探讨,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做过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实验,当电源电压为4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时,为什么选用20的滑动变阻器?(3)掌握某些日常生活和生产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讲生活用电时,利用活动课到农村参观,讲到家庭电路安装时,到农村亲自操作。(4)组织学生写小论文,开展物理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5)进行物理专题讲座,通过课外兴趣小组、家庭小实验,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从野心或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推动人不断地深入钻研,勇攀高峰是持久而稳固的兴趣和热情。学生稳定的创新情感对其创新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物理教材中有许多科学家刻苦钻研,创新求知的故事,如:德国物理学家欧姆,花费了十年心血研究出欧姆定律,经过五年时间研究出稳压电源。他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帮助他取得的成功。这些故事生动感人,有利于学生创新情感的形成。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对物理本身的兴趣。同时,在师生共同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多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理解、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以鼓励和表扬,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这样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创新活动带来的乐趣。当这种乐趣不再来自教师的表扬,而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创新成功后的喜悦时,也就是学生创新情感的形成之时。
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心理学研究表明,与智力相比,自信、意志、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对人的创造力的制约更为明显,也可以说人的创新能力的高低与某些个性因素有着密切关系。这些因素包括:自信心、独立性、自制力、好奇心、坚持力、勤奋、好胜心、怀疑态度等。
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通过学生的内化过程,把教材中的那种人文精神根植到学生心中。如著名人物的人格魅力,像伽利略敢于怀疑,发现了重要的科学规律:爱迪生不断探索,成就了他一生中的多次发明创造等。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批判性地认识一些不利于人格形成的观念,如遵从权威、不相信自我等。
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新颖别致,构思精巧的问题,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思维矛盾,让学生带者浓厚的兴趣去探索新知识。只要是学生自己的思维成果,都应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重视。教师要创设一个宽松的气氛,应用恰当的形式,诱导学生把自己的思维结果表达出来,从而形成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碰撞:告诉学生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见解,并通过教师的评价在学生中积极倡导一种敢于争论、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敢于向权威发起挑战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七、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课程专家一致认为,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接受式教学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也就是说,学生创新技能需要在大量的创新实践活动中才能形成。在研究性学习中,课题的确定过程至关重要。它的科学性、可行性和社会意义直接决定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发展方向和成败,也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训练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构建“师生共同协调启动”的实施模式,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上,教师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开展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通过实验来开展,有针对性地选择和整合相关的教学内容,以科学探究为主线,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把物理课向课外延展,跟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创造课内与课外、学习与生活、读书与实践相互融合的大课堂教育,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把所学应用于实践。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开放性作业或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创新学习。
当然,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我们彻底地转变和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探索和实践。
摘要:为实行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进行了以下的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能力、规范操作和实验设计能力、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
关键词:注重;素质教育;实验;创新
目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已成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主旋律。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考试分数、题海战术、无原则地赶进度、延长时间等违反教学常规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正常发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教育不能完成所承担的社会任务。我校初中教研组为了改变这个局面,实行向素质教育转轨,把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
一、注重优化课堂教学
教会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真正掌握和应用,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不以解题的技能训练来代替它,防止淹没在题海中。不要简单地从物理定律及概念人手来讲授,要从物理的实际应用、物理发展史、物理知识研究的途径出发,再深入研究物理定律及概念教学,再分类、解释、做练习,从而使学生在接受物理新知识时学得更实际,理解更深刻。针对不同的概念和知识,将物理发展史、方法论和人类生活、社会实践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激发起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与自然、偶然与必然、机遇与创新、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关系,并形成深层次的认识,从而能对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作出积极的响应。把“由旧知识发展成新知识的方法”交给学生,促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从而有利于适应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其次,课堂教学中对物理概念和知识予以适度的“强化”,促使学生树立知识是发展的进化的观点,明确物理概念和知识都不是静止和僵化的,而是发展进化的。促使学生树立实践的观点,懂得任何概念、知识都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广阔大地。例如:使用大功率用电器引起火灾事故屡屡发生,废气和噪声污染屡禁不止,触电事故时有发生等等,更是证明了物理素质教育的重要。
另外,课堂教学中我们不时地将物理学家的远大理想、爱国事迹、顽强拼搏精神等穿插到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
二、注重加强实验教学
把物理实验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训练上,努力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包括方法的选择、组合和修改);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观察、测量、分析和判断能力;选择仪器、技术和条件的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态度和学习方法。在实验中,要求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顺序地观察。如: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的实验中,观察(1)滑片分别向左、向右移动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化,电流表的示数变化。(2)改变变阻器接法时,滑片移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化,电流表的示数变化。(3)移动滑片P的位置,观察不同电流时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值。认真记录,得出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在每一环节上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形成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逐步训练学生自己观察问题、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分析和实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课堂习题教学
习题教学中通过学生自学和开展典型习题的课堂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敢于发表己见、寻求真理的思维习惯,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教师具有“精品意识”,精讲精练,适应教学的改革。选择的练习题中编有问答、分析推断和一些知识迁移的应用题,注意概念的比较鉴别,知识交叉、综合等。如在讲完初三电学内容时综合出题,给出一个电路图,告诉学生已知条件,要求学生利用初中物理所学的电学知识,你能求出哪些物理量?(要求写出计算公式、计算过程和单位)这样更好地检验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接受新信息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注重开展课外活动
物理课外活动课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以及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训练上。我们围绕教材,使活动课联系教材内容,扩大知识面,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让学生亲自操作,熟练掌握常用仪器的安装、使用。(2)结合课堂学过的知识,进行深入探讨,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做过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实验,当电源电压为4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时,为什么选用20的滑动变阻器?(3)掌握某些日常生活和生产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讲生活用电时,利用活动课到农村参观,讲到家庭电路安装时,到农村亲自操作。(4)组织学生写小论文,开展物理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5)进行物理专题讲座,通过课外兴趣小组、家庭小实验,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从野心或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推动人不断地深入钻研,勇攀高峰是持久而稳固的兴趣和热情。学生稳定的创新情感对其创新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物理教材中有许多科学家刻苦钻研,创新求知的故事,如:德国物理学家欧姆,花费了十年心血研究出欧姆定律,经过五年时间研究出稳压电源。他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帮助他取得的成功。这些故事生动感人,有利于学生创新情感的形成。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对物理本身的兴趣。同时,在师生共同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多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理解、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以鼓励和表扬,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这样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创新活动带来的乐趣。当这种乐趣不再来自教师的表扬,而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创新成功后的喜悦时,也就是学生创新情感的形成之时。
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心理学研究表明,与智力相比,自信、意志、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对人的创造力的制约更为明显,也可以说人的创新能力的高低与某些个性因素有着密切关系。这些因素包括:自信心、独立性、自制力、好奇心、坚持力、勤奋、好胜心、怀疑态度等。
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通过学生的内化过程,把教材中的那种人文精神根植到学生心中。如著名人物的人格魅力,像伽利略敢于怀疑,发现了重要的科学规律:爱迪生不断探索,成就了他一生中的多次发明创造等。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批判性地认识一些不利于人格形成的观念,如遵从权威、不相信自我等。
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新颖别致,构思精巧的问题,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思维矛盾,让学生带者浓厚的兴趣去探索新知识。只要是学生自己的思维成果,都应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重视。教师要创设一个宽松的气氛,应用恰当的形式,诱导学生把自己的思维结果表达出来,从而形成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碰撞:告诉学生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见解,并通过教师的评价在学生中积极倡导一种敢于争论、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敢于向权威发起挑战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七、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课程专家一致认为,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接受式教学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也就是说,学生创新技能需要在大量的创新实践活动中才能形成。在研究性学习中,课题的确定过程至关重要。它的科学性、可行性和社会意义直接决定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发展方向和成败,也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训练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构建“师生共同协调启动”的实施模式,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上,教师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开展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通过实验来开展,有针对性地选择和整合相关的教学内容,以科学探究为主线,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把物理课向课外延展,跟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创造课内与课外、学习与生活、读书与实践相互融合的大课堂教育,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把所学应用于实践。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开放性作业或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创新学习。
当然,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我们彻底地转变和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