铧式犁的使用与调整
曹坤
犁是一种耕地工具,它的主要功能是翻土和碎土。以犁铧为其主要工作部件的犁,称为铧式犁。长期以来耕地所用的主要工具就是铧式犁。铧式犁在世界上历史最早,数量最多,使用最广泛;每年耕用的能量也比任何其他作业机械多。下面将铧式梨的使用与调整介绍如下。
一、机组配套校核与正位检查
一台犁与一台拖拉机连接,构成一个犁耕机组,该犁与该拖拉机是否彼此匹配,首先应核算拖拉机牵引力与犁的总耕幅及耕深要求是否合适,然后进行正位检查以校正犁与拖拉机的相对位置是否符合作业要求。此项检查可在室内进行。对悬挂式犁的检查方法和步骤如下:
1.在平地上将犁与拖拉机连接并悬挂起来(挂接时,右边的悬挂销应低于左边)。
2.将拖拉机左边轮胎垫起,使其离地面一个耕深的高度。沿拖拉机前进方向线在右轮胎内侧画出沟墙线,并在沟墙线左侧距离一个总耕幅处画一平行线。
3.调整悬挂轴销(或曲拐轴)使左、右悬挂销的连线与犁前进方向垂直。
4.将犁降下,此时,第一铧的铧翼点应位于沟墙线上,左右下拉杆位于与拖拉机纵中心线对称的位置。如果第一铧的铧翼点偏离或左右下拉杆不对称,应横向移动悬挂轴销使第一铧的铧翼点与左右下拉杆同时到位。
5.机组上述各部件的位置确定后,还应检查:(1)各犁体的侧板末端应向未耕地一侧偏过胫刃线下部0.5~1 cm,这是为了压缩沟墙土壤以获得侧向支反力;(2)如若犁的阻力中心,偏离拖拉机纵向中心轴线太远,则应首先高速轮距,然后再进行正位调整。但应注意,轮距不宜太窄,否则拖拉机倾斜太厉害。
6.偏牵引调整。对于犁的总耕幅较小而拖拉机的轮距又不能很窄的机组,则因犁的阻力中心不能靠近拖拉机的中心线,须进行偏牵引调整。
国外对于右轮在犁沟内的普通(非双向犁)犁耕机组,在田间作业时常将位于沟内的右轮胎的气压增大而将位于未耕地上的左轮胎的气压减小。这样,可以减少拖拉机的倾斜度并增加左轮胎附着力,以提高牵引性能。
偏牵引机组由于牵引线偏斜,犁的侧向力有所增加,但可以通过犁的正位调整使侧板的承压能力增大,故犁仍可保持幅宽一致,工作稳定。
7.入土角调整。调整悬挂机构上的拉杆使犁具有合适的入土角。即当后铧开始入土时,入土角应接近于0。
8.犁的正位调节装置应有足够大的范围。通过正位调节使梁架后部向未耕地偏摆的量不小于7°,向已耕地偏摆不小于3°。
二、田间作业调整
1.耕深调整。从理论上讲,犁的耕深是可以通过牵引线按力学平衡原理来调整的。改变牵引线可以改变犁的入土角,从而使耕深改变。但在实际作业时常常由于地表不平,或土质不匀,致使力的平衡很不稳定,故多采用限深轮来控制耕深。将限深轮的位置提高或降低改变轮子下缘到犁底支承面的垂直距离,即可改变耕深。必要时,可以调节上拉杆的长度,改变入土角亦可使深度改变。对于具有液压“力调节系统”的悬挂机组,其耕深是由液压系统自动控制。土壤阻力大时耕深自动变浅;阻力小时,耕深自动增大。操纵该液压系统亦可控制耕深变化范围。
2.正位调整。一台犁耕机组,即使在室内作配套检查,各处均符合要求,但在作业时,也常常出现第一铧不到位、犁架歪斜、两个下拉杆位置偏移等情况。这主要是由于侧向力未能很好地平衡而引起的。调整方法是:如果第一铧耕幅太大,则缩短正位调节器(或转动曲拐横轴),使梁架后部向未耕地偏斜以增大犁侧板上的土壤反力。这样,当犁继续前进时,犁就向已耕地偏移,第一铧即可到位。一台配套良好的犁,当第一铧到位后,梁架和下拉杆都必然处于正常位置。对于牵引式犁的调整,在第一铧幅宽偏大或梁架后部向已耕地歪斜时,则将犁的牵引杆向未耕地一侧移动。无论悬挂式犁或牵引式犁,如果调节量达到最大时,第一铧仍不能到位则须增加犁侧板的偏角。如果第一铧幅宽太小则调整的方法与此相反。
3.横向水平调整。作业时拖拉机呈倾斜状态而犁在不同耕深时,均应在横的方向保持水平,故须进行横向调整。方法是将拖拉机悬挂机构的吊杆缩短或放长,使梁架一侧随之升降,达到水平状态。这样位于左右两边的犁体就能保持耕深一致。
4.纵向水平调整。悬挂犁在室内调好入土角以后,当犁在田间作业时,由于土壤阻力的作用犁架前后不水平,以致前后犁体耕深不一致。这时还应进行调整。方法是:前深后浅时,可将上拉杆适当伸长;前铧入土浅时,则将上拉杆缩短,或将上拉杆与犁悬挂立柱的连接孔提高一个孔位,或将犁的耕深再调深一点,如仍无效,则应检查犁体安装是否正确,犁铧是否磨损太多。
牵引式犁的横向调整是利用犁上专设的横向水平调节机械。纵向水平调整则是通过调整尾轮的高低来实现。对于半悬挂犁则还须调整下拉杆的高低位置,相互配合以达到纵向水平,使前后犁体耕深一致。
犁是一种耕地工具,它的主要功能是翻土和碎土。以犁铧为其主要工作部件的犁,称为铧式犁。长期以来耕地所用的主要工具就是铧式犁。铧式犁在世界上历史最早,数量最多,使用最广泛;每年耕用的能量也比任何其他作业机械多。下面将铧式梨的使用与调整介绍如下。
一、机组配套校核与正位检查
一台犁与一台拖拉机连接,构成一个犁耕机组,该犁与该拖拉机是否彼此匹配,首先应核算拖拉机牵引力与犁的总耕幅及耕深要求是否合适,然后进行正位检查以校正犁与拖拉机的相对位置是否符合作业要求。此项检查可在室内进行。对悬挂式犁的检查方法和步骤如下:
1.在平地上将犁与拖拉机连接并悬挂起来(挂接时,右边的悬挂销应低于左边)。
2.将拖拉机左边轮胎垫起,使其离地面一个耕深的高度。沿拖拉机前进方向线在右轮胎内侧画出沟墙线,并在沟墙线左侧距离一个总耕幅处画一平行线。
3.调整悬挂轴销(或曲拐轴)使左、右悬挂销的连线与犁前进方向垂直。
4.将犁降下,此时,第一铧的铧翼点应位于沟墙线上,左右下拉杆位于与拖拉机纵中心线对称的位置。如果第一铧的铧翼点偏离或左右下拉杆不对称,应横向移动悬挂轴销使第一铧的铧翼点与左右下拉杆同时到位。
5.机组上述各部件的位置确定后,还应检查:(1)各犁体的侧板末端应向未耕地一侧偏过胫刃线下部0.5~1 cm,这是为了压缩沟墙土壤以获得侧向支反力;(2)如若犁的阻力中心,偏离拖拉机纵向中心轴线太远,则应首先高速轮距,然后再进行正位调整。但应注意,轮距不宜太窄,否则拖拉机倾斜太厉害。
6.偏牵引调整。对于犁的总耕幅较小而拖拉机的轮距又不能很窄的机组,则因犁的阻力中心不能靠近拖拉机的中心线,须进行偏牵引调整。
国外对于右轮在犁沟内的普通(非双向犁)犁耕机组,在田间作业时常将位于沟内的右轮胎的气压增大而将位于未耕地上的左轮胎的气压减小。这样,可以减少拖拉机的倾斜度并增加左轮胎附着力,以提高牵引性能。
偏牵引机组由于牵引线偏斜,犁的侧向力有所增加,但可以通过犁的正位调整使侧板的承压能力增大,故犁仍可保持幅宽一致,工作稳定。
7.入土角调整。调整悬挂机构上的拉杆使犁具有合适的入土角。即当后铧开始入土时,入土角应接近于0。
8.犁的正位调节装置应有足够大的范围。通过正位调节使梁架后部向未耕地偏摆的量不小于7°,向已耕地偏摆不小于3°。
二、田间作业调整
1.耕深调整。从理论上讲,犁的耕深是可以通过牵引线按力学平衡原理来调整的。改变牵引线可以改变犁的入土角,从而使耕深改变。但在实际作业时常常由于地表不平,或土质不匀,致使力的平衡很不稳定,故多采用限深轮来控制耕深。将限深轮的位置提高或降低改变轮子下缘到犁底支承面的垂直距离,即可改变耕深。必要时,可以调节上拉杆的长度,改变入土角亦可使深度改变。对于具有液压“力调节系统”的悬挂机组,其耕深是由液压系统自动控制。土壤阻力大时耕深自动变浅;阻力小时,耕深自动增大。操纵该液压系统亦可控制耕深变化范围。
2.正位调整。一台犁耕机组,即使在室内作配套检查,各处均符合要求,但在作业时,也常常出现第一铧不到位、犁架歪斜、两个下拉杆位置偏移等情况。这主要是由于侧向力未能很好地平衡而引起的。调整方法是:如果第一铧耕幅太大,则缩短正位调节器(或转动曲拐横轴),使梁架后部向未耕地偏斜以增大犁侧板上的土壤反力。这样,当犁继续前进时,犁就向已耕地偏移,第一铧即可到位。一台配套良好的犁,当第一铧到位后,梁架和下拉杆都必然处于正常位置。对于牵引式犁的调整,在第一铧幅宽偏大或梁架后部向已耕地歪斜时,则将犁的牵引杆向未耕地一侧移动。无论悬挂式犁或牵引式犁,如果调节量达到最大时,第一铧仍不能到位则须增加犁侧板的偏角。如果第一铧幅宽太小则调整的方法与此相反。
3.横向水平调整。作业时拖拉机呈倾斜状态而犁在不同耕深时,均应在横的方向保持水平,故须进行横向调整。方法是将拖拉机悬挂机构的吊杆缩短或放长,使梁架一侧随之升降,达到水平状态。这样位于左右两边的犁体就能保持耕深一致。
4.纵向水平调整。悬挂犁在室内调好入土角以后,当犁在田间作业时,由于土壤阻力的作用犁架前后不水平,以致前后犁体耕深不一致。这时还应进行调整。方法是:前深后浅时,可将上拉杆适当伸长;前铧入土浅时,则将上拉杆缩短,或将上拉杆与犁悬挂立柱的连接孔提高一个孔位,或将犁的耕深再调深一点,如仍无效,则应检查犁体安装是否正确,犁铧是否磨损太多。
牵引式犁的横向调整是利用犁上专设的横向水平调节机械。纵向水平调整则是通过调整尾轮的高低来实现。对于半悬挂犁则还须调整下拉杆的高低位置,相互配合以达到纵向水平,使前后犁体耕深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