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视角下对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程设置的思考

林欣欣
摘 要:军事理论课是普通高校的一门通识教育的必修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现代国防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本文从我国通识教育理念的视野下,从军事理论课的课程目标,课程要求等方面进行探讨,发掘对人才培养的特殊作用。
关键词:通识教育;军事理论课;课程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通识教育观念为我国教育界所认同,国防教育观念也在我国高校日益得到重视。正确认识通识教育与国防教育的关系,从通识教育的视角下,如何在高校更好地开展军理课,完善该学科的课程设置,使国防教育更适应高校和社会的需要,是教育工作者须研究和关注的问题。
1 高校军事理论课的通识性
通识教育,也叫“普通教育”,是教育的一种。通识教育是学生的非专业课,传授给学生的也是非专业性知识,是某一类具有普通意义的知识,这种没有专业限制的知识是学生都需要学习的。普通高校的军事理论课对象是在校大学生,它的通识性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军事理论课与通识教育的精神是一致的。通识教育是传授学生一些普遍意义的知识,淡化了专业的限制,而军理课恰好是作为这种具有人类共性的知识而被传授给学生的。不管是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还是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等等,其中都包含着我们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同时高校的军理课是培养学生具有军人一般能力的教育,这正好也符合了通识教育的一种教育精神,也因此说明高校军事理论课的一个通识性。
其次,军事理论课程是实现通识教育理念的必然选择。我们在实现通识教育理念,必须是在具体的课程环节中加以实现,在教学的实践中得以贯彻。学生通过对国防知识的学习,能够针对国家、社会发生的事件,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寻求社会的共同利益和价值。因此,军理课的目的是以宏观、有远见的基本认识为基础,这些都为日后高校学生的专业学习以及个人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2 军事理论课作为通识教育的特殊性
通识教育,既是大学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通识课程,是指根据通识教育的目的和所要达到的目标而设计的课业及其进程的总称,是相对于专业课而言的,泛指专业课程以外的所有课程。根据这一定义,军事理论课包含在通识课程之内,具备通识教育课程的普遍特点。但它还具备自身的一些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国防教育的法制性
1994年的《兵役法》有关规定,即重视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继续组织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高级中学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军事训练。2001年我国颁布了《国防教育法》,其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学校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学生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的基本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在第二章学校国防教育中第十五条规定: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可以发现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自身显著的特点即法制性。
2.2 国防教育是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课程
国防教育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理论与实践教育,其研究对象是军事领域的实践活动,重点培养大学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作为必修课程,既包括军事技能训练和国防基本知识,也包括国情教育、形势教育、民防教育、战备教育等内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的开展只能是遵循“课堂理论教育与军事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军事理论教学﹢集中军事技能训练﹢经常性的国防教育活动”一体化的模式。
2.3 国防教育的课程目标是其情感的认同
情感是心理的动力因素,是个体对客观事物表示爱憎好恶的心理体验。情感一旦产生,就具有相当大的稳定性和深刻性,对人就会有根本性的影响。认同是个体或社会共同体通过相互交往而在观念上对某类价值的认可和共享,是人们对自身在社会中的价值定位和定向,并表现为共同价值观念的形成。①国防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充分、及时地了解基本的军事理论、军事学技术、军事科技的最新成果及发展动向,最终使得学生能够将国防认知、爱国情感内化为支持国防、献身国防的行动自觉,转化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学好专业知识建设祖国的实践。公民的国防意识决定着对待国防的态度,支配着人们参与国防的行动。因此,国防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学生究竟能不能掌握军事技能,而是学生能否对国家安全,对国家的国防建设是否有真的有情感的认同。思想能左右人的行动,如果能在思想上使学生真正认同,那么我们国防教育课其实就成功了。
3 通识教育对军事理论课程设置的新要求
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2006年修订)中规定军事理论课的课程目标是,“以国防教育为主线,以军事理论教学为重点,通过军事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储备合格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由此可见,军事理论课的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人才,这一点与通识教育的目的不谋而合。
通识教育的提出,对军事理论课课程设置提出了新要求,具体如下:
目标要求:军事理论课的主要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储备合格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拥有更多适应社会的技能和素质。不少高校都旨在给学生灌输军事知识,而忽视了国防观的重要性。因此军事理论课课程设置中应该融入通识教育理念,在课程中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关注学生生活情感的和谐发展。
课程要求:军事理论课课程社会应该遵循时代性,创新性和多元化的原则。通识教育具有时代性、多元化等特征,它要求学生不能仅在一个领域进行学习,而是应该结合多学科的知识,并且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调整,从而为己所用。为此,军事理论课的课程内容的设置应该根据时代的特征,设置当今时代最新的军事新闻,结合以往历史知识,对学生进行传授。同时,内容还需要多元化,加入古代的军事知识,例如《孙子兵法》,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教学手段要求:军事课教学手段单一陈旧,通识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在军事课堂上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注意学生实际应用能力,通过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对经典战役进行分析,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与老师进行互动和交流,也能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总之,通识教育与军事理论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军事理论课也是通识教育的一部分,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军事理论课与通识教育具有共性,这为军事课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视角。
参考文献
[1]陈向明:《对通识教育有关概念的辨析》。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北京。2006年3月。27卷第三期。)
[2]张正明,李科,问鸿滨.高校国防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93-96.
[3]贾英健.认同的哲学意蕴与价值认同的本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12.)。
相关文章!
  • 把握国企党建关键 提升国企党

    贺可玲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31-02摘 要 新時代国有企业要加强党建工作,夯实党建基础,全面强化党

  • 非国有企业档案监管方式研究

    蔡美波+闫冬+何芮摘要:本文基于非国有企业档案监管方式的特点,针对存在的监管依据不充分、监管范围不明确、监管难度加大等问题,提出主

  • 农地流转的困境与出路

    温世扬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