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亲子沟通问卷编制
高莉
摘 要:目的:编制适合我国初中生亲子沟通状况的问卷,完成亲子沟通模型的初步建构。方法:通过访谈、开放式问卷、文献搜索等方法搜集项目,采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分析方法编制父母亲子沟通两个分问卷;检验问卷的信效度,完成父母亲子沟通的初步模型建构。结果:初中生父子沟通问卷20项,包括沟通有效性、主动性欠缺、忽视、沟通技巧、沟通冲突解决5个因素;母子沟通问卷20项,包括沟通有效性、主动性欠缺、忽视、沟通技巧、缺乏袒露5个因素。最终将两分问卷合成24个项目的亲子沟通问卷。结论:该模型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可用于对亲子沟通的测量。
关键词:初中生;亲子沟通;探索性分析;验证性分析
1 前言
亲子沟通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交换信息、意见、情感和态度,进而相互了解、理解,以期达成共识的一种双向互动状态或结果。初中生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最关键、最复杂的阶段之一,是依恋与独立两种倾向暂时冲突与对立的阶段,是亲子关系的危机期。亲子沟通作为亲子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个性和智力发展有重大意义。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外早期的研究者们主要是从模式学角度对亲子沟通进行考察,如Barnes和Olson[1]编制的青少年亲子沟通量表中,把亲子沟通分为开放性和问题性沟通两个因素。多项研究发现,亲子沟通中不同的沟通对象在满意度、主动性、频率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Rathunde[2]认为能够反映最优沟通的指标是沟通兴趣,即家庭成员对沟通是否感兴趣或是否积极参与了沟通。
国内对亲子沟通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房超[3]同时从模式学和沟通变量两个角度作了探讨;方晓义[4]从模式学角度和沟通问题两方面进行了研究。雷雳[5]自编亲子沟通状况问卷包括与父母沟通的7个考察项目,分别是沟通频次、零沟通原因、沟通时间、沟通主动性、沟通内容和沟通态度。张峰从教育心理学视角上研究青少年亲子沟通中涉及的内部心理过程,编制《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问卷》,运用因素分析法提出了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结构的“二维度八因素”实证模型[6]。两个维度指动力维度和能力维度;八个因素分别是:参与倾向性、情感需要、支配需要、轻松感、积极倾听、沟通灵活性、理解和开放的表达。刘宁 [7]对青少年亲子沟通状况的研究涉及到沟通时间、沟通时机、沟通方式以及沟通时感受等方面。
目前国内外心理学界对亲子沟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亲子沟通的特点、亲子沟通的影响因素、亲子沟通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对亲子沟通特点的现有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沟通的内容、沟通的频率、沟通的主动性、沟通的满意度和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以往有关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研究大多将父母视为一个整体,笼统地称为亲子沟通,即便是父子沟通和母子沟通做出比较,也多从沟通对象作为亲子沟通影响因素的角度上进行探讨分析的,而很少把父亲和母亲分别作为考察对象,少有专门针对父亲或母亲的不同问卷的编制。为了深入探讨初中生与父亲和母亲的沟通方面的特点,编制出一套信效度较高、简单易行、适合初中生进行自我报告的亲子沟通状况评定问卷是十分必要。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本研究分别随机向河南新乡初一到初三学生发放问卷700份,回收问卷690份,得到有效问卷677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8.1%,其中有男生321人,女生356人。
2.2 研究方法
对初中生及其父母进行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归纳、整理出描述亲子沟通状况的相关内容。在文献探讨的基础上结合访谈和调查的信息反馈,自编初中生亲子沟通状况调查问卷。Barnes和Olson于1982年编制后又经1995年修订的亲子沟通质量量表将青少年与父母沟通状况分开考察,包括20个题项,两个分量表:亲子沟通的开放性和问题性,例如“我可以无拘无束地与我的父母谈论我的信仰”、“我总是谨慎小心的和他/她说话”。已有研究表明该量表信度效度较高,因此采用此量表作为效标,以进行效标关联效度检验。
采用SPSS17.0和AMOS17.0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具体如下,将有效问卷随机分成两部分,其中362份做探索性因素分析,另外315份留做验证性因素分析。并将父母问卷进行分离,采用SPSS17.0分别对父子沟通与母子沟通问卷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信度效度检验;采用AMOS7.0对因素分析结果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3 结果
3.1 项目分析
搜集文献后,将亲子沟通先划分为沟通效果、沟通动机、沟通问题、沟通技巧等。围绕这些方面进行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归纳、整理出描述亲子沟通状况的相关内容,形成初中生亲子沟通状况调查问卷。选取200名初中生进行预测,并听取他们的意见, 研究小组对初稿进行了多次讨论,对问卷项目的可读性、易理解性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初步构建了初中生亲子沟通质量评定问卷。问卷有87个题目,每题项都采用Likert五点计分,每个题项包括对父亲和对母亲的两种回答。
对亲子沟通问卷的87个题目做项目分析。按总分排序,以前27%的被试作为高分组,后27%的被试为低分组。对每一个项目与总分做独立样本的t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父子沟通问卷中62题的t检验结果未达到显著性水平,母子沟通问卷中28题和62题分析结果都未达显著,说明这些题目鉴别力不强。删除以上相关不显著题项及两问卷中r<0.3的项目共9项,两个分问卷均剩余78项。
3.2 探索性因素分析
3.21父子沟通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对父子沟通问卷的78个项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KMO值为0.930,Bartletts球形检验 p<0.001,适合进行因素分析。用主成分法提取因素,进行正交方差最大旋转,在理论假设的基础上,以特征值大小、特征图形成的陡坡及因素解释量,删除共同度低于0.35和在多个项目上有相近负荷的项目,最终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五个因素,20个项目,共解释总方差的57.105%。因素1主要包括反应迟钝、敷衍、盘问、时间频次少等4个题项,因此命名为忽视;因素2主要包括沟通过程中出现分歧时惩罚、暴力、专制、喝斥等4项,命名为沟通冲突解决;因素3包括沟通时态度认真、互相尊重、沟通有效等4项构成,命名为沟通有效性;因素4包括无障碍、讲究策略、注重方式和时机4项,命名为沟通技巧;因素5包括无动机、几乎零沟通等4项,命名为主动性欠缺。
3.22母子沟通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对母子沟通问卷的78个项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KMO值0.925,Bartletts球形检验p<0.001,适合进行因素分析。用主成分法提取因素,进行正交方差最大旋转,最终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五个因素20个项目,共解释总方差的57.261%。五个因素中各项目的负荷分布在0.533-0.788之间;共同性在0.443-0.692之间;各因素特征值在2.150-2.645之间;各因素解释的总方差依次为13.227,11.230,11.122,10.934,10.748。母子沟通问卷因素1与父子沟通忽视维度一致;因素2包括缺乏理解、气氛压抑、拒绝深谈、意愿不强等4项,命名为缺乏袒露;因素3与父子沟通有效性维度一致;因素4与父子沟通主动性欠缺维度一致;因素5与父子沟通技巧维度。由此可以看出,两分问卷有很大一致性,父子沟通中有沟通冲突解决因素,而母子沟通中没有此因素,却多出缺乏袒露这一维度。
3.3 验证性因素分析
3.3.1父子沟通模型检验
为了检验已形成的维度模型是否得到另外样本数据的支持,对该模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拟合度的评估指标包括绝对拟合指标(CMIN/df、GFI、RMSEA),增值拟合指标(AGFI)和配适指标(CFI、IFI)等。在CMIN/df﹤2, RMSEA﹤0.05且其余各指标>0.9时,模型拟合度良好。经检验得出父子沟通五因素模型的构想具有较大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3.3.2母子沟通模型检验
对母子沟通问卷剩余的20个项目的因素结构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根据模型各拟合指数看出此模型的拟合状况较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4 信效度分析
4.1 信度
项目在维度上的因素载荷代表该项目测量其维度的能力,是项目信度的体现。母子沟通的各项目及父子沟通各项目标准载荷均在0.450—0.740之间。为了考察问卷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采用克伦巴赫α系数作为问卷的内部一致性指标。潜在变量的建构信度是模型内在质量的判断标准之一,可以通过各因素题项载荷计算出两沟通问卷各维度的建构信度。分析结果得出,父子与母子沟通问卷的α系数分别为0.873和0.857,表明两分问卷项目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结果表明,问卷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也较高,各维度的建构信度都在0.5以上,所得模型的内部质量较好。
4.2 效标关联效度
Barnes和Olson的亲子沟通质量量表将青少年与父母沟通状况分开考察,包括两个分量表:亲子沟通的开放性和问题性,已有研究表明该量表信度效度较高,因此采用此量表作为效标,做相关性分析以进行检验,由结果发现,父子沟通有效性、主动性欠缺、忽视、沟通技巧、开放性沟通有较高相关,沟通冲突解决与问题性有较高相关;母子沟通有效性、主动性欠缺、沟通技巧与开放性有较高相关,而忽视与缺乏袒露较高相关。这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效标关联效度。
5 讨论
亲子沟通作为亲子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初中生的能力发展、身心健康都有重要的意义。初中生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感知到的亲子沟通状况与亲子关系和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关系重大。鉴于此,本研究沿用初中生对亲子沟通状况的自我报告形式,尝试对子女感知到的父子沟通和母子沟通的结构与测量进行研究。父子沟通和母子沟通两分问卷16个共同项目,但为了方便测验,最终将两问卷合并形成24项,进行计算分析时还依照之前结果。
父子沟通问卷主要包括沟通有效性、主动性欠缺、忽视、沟通技巧、沟通冲突解决5个维度;母子沟通问卷包括沟通有效性、主动性欠缺、忽视、沟通技巧、缺乏袒露5个维度。这些维度与研究假设基本一致,沟通有效性比沟通效果包括更广泛,主动性欠缺是沟通动机的具体化,忽视、冲突解决和缺乏袒露又都属于沟通问题。与之前研究中的量表仍保留有很多相似的内容,比如Vangelisti的理论以沟通问题作为衡量亲子沟通质量的标准,此问卷中有缺乏袒露、忽视、沟通冲突解决等维度。雷雳等人的研究指出沟通的主动性是亲子沟通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也将主动性是否欠缺作为考察指标。本问卷同时考虑到父子沟通和母子沟通的差异。由此可知本问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能有效地分别测量出初中生与父母的沟通状况。
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父子沟通的五个因子解释整个变异的57.105%,母子沟通的五个因子解释整个变异的57.261%。为确保跨样本的稳定性,采用交叉验证的程序,对另一样本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两模型的拟合优度指数χ2/df、GFI、AGFI、IFI、TLI、CFI、RMSEA均达到了可以接受的统计学标准。各个分问卷的评价指标都达到可以接受的标准,这说明本问卷能够准确、有效的反映初中生亲子沟通状况。
6 结论
本研究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与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编制了初中生亲子沟通问卷,由父子沟通问卷和母子沟通问卷两部分构成。父子沟通问卷包括沟通有效性、主动性欠缺、忽视、沟通技巧、沟通冲突解决5个因素;母子沟通问卷包括沟通有效性、主动性欠缺、忽视、沟通技巧、缺乏袒露5个因素。经检验分析,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指标,适合于对我国初中生进行亲子沟通状况的评定。
参考文献
1 Barnes H L, Olson D H. Parent-adolescent Communication and circumplex model[J]. Child Development, 1985, 56(2): 438-447.
2Rathunde K. Parent-adolescent interaction and optimal experience[J].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1997, 26(6): 669-689.
3房超.青少年亲子沟通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2.
4方晓义,林丹华,孙莉,房超.亲子沟通类型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1:18-22.
5雷雳,王争艳,刘红云,张雷.初中生的亲子沟通与家庭环境系统和生活适应的研究[J].应用心理学, 2002,8(1):14-20.
6张峰.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4.
7刘宁,陈锡宽,闻增玉,等.上海核心家庭亲子沟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2005,21(2):167-169.
摘 要:目的:编制适合我国初中生亲子沟通状况的问卷,完成亲子沟通模型的初步建构。方法:通过访谈、开放式问卷、文献搜索等方法搜集项目,采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分析方法编制父母亲子沟通两个分问卷;检验问卷的信效度,完成父母亲子沟通的初步模型建构。结果:初中生父子沟通问卷20项,包括沟通有效性、主动性欠缺、忽视、沟通技巧、沟通冲突解决5个因素;母子沟通问卷20项,包括沟通有效性、主动性欠缺、忽视、沟通技巧、缺乏袒露5个因素。最终将两分问卷合成24个项目的亲子沟通问卷。结论:该模型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可用于对亲子沟通的测量。
关键词:初中生;亲子沟通;探索性分析;验证性分析
1 前言
亲子沟通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交换信息、意见、情感和态度,进而相互了解、理解,以期达成共识的一种双向互动状态或结果。初中生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最关键、最复杂的阶段之一,是依恋与独立两种倾向暂时冲突与对立的阶段,是亲子关系的危机期。亲子沟通作为亲子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个性和智力发展有重大意义。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外早期的研究者们主要是从模式学角度对亲子沟通进行考察,如Barnes和Olson[1]编制的青少年亲子沟通量表中,把亲子沟通分为开放性和问题性沟通两个因素。多项研究发现,亲子沟通中不同的沟通对象在满意度、主动性、频率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Rathunde[2]认为能够反映最优沟通的指标是沟通兴趣,即家庭成员对沟通是否感兴趣或是否积极参与了沟通。
国内对亲子沟通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房超[3]同时从模式学和沟通变量两个角度作了探讨;方晓义[4]从模式学角度和沟通问题两方面进行了研究。雷雳[5]自编亲子沟通状况问卷包括与父母沟通的7个考察项目,分别是沟通频次、零沟通原因、沟通时间、沟通主动性、沟通内容和沟通态度。张峰从教育心理学视角上研究青少年亲子沟通中涉及的内部心理过程,编制《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问卷》,运用因素分析法提出了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结构的“二维度八因素”实证模型[6]。两个维度指动力维度和能力维度;八个因素分别是:参与倾向性、情感需要、支配需要、轻松感、积极倾听、沟通灵活性、理解和开放的表达。刘宁 [7]对青少年亲子沟通状况的研究涉及到沟通时间、沟通时机、沟通方式以及沟通时感受等方面。
目前国内外心理学界对亲子沟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亲子沟通的特点、亲子沟通的影响因素、亲子沟通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对亲子沟通特点的现有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沟通的内容、沟通的频率、沟通的主动性、沟通的满意度和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以往有关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研究大多将父母视为一个整体,笼统地称为亲子沟通,即便是父子沟通和母子沟通做出比较,也多从沟通对象作为亲子沟通影响因素的角度上进行探讨分析的,而很少把父亲和母亲分别作为考察对象,少有专门针对父亲或母亲的不同问卷的编制。为了深入探讨初中生与父亲和母亲的沟通方面的特点,编制出一套信效度较高、简单易行、适合初中生进行自我报告的亲子沟通状况评定问卷是十分必要。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本研究分别随机向河南新乡初一到初三学生发放问卷700份,回收问卷690份,得到有效问卷677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8.1%,其中有男生321人,女生356人。
2.2 研究方法
对初中生及其父母进行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归纳、整理出描述亲子沟通状况的相关内容。在文献探讨的基础上结合访谈和调查的信息反馈,自编初中生亲子沟通状况调查问卷。Barnes和Olson于1982年编制后又经1995年修订的亲子沟通质量量表将青少年与父母沟通状况分开考察,包括20个题项,两个分量表:亲子沟通的开放性和问题性,例如“我可以无拘无束地与我的父母谈论我的信仰”、“我总是谨慎小心的和他/她说话”。已有研究表明该量表信度效度较高,因此采用此量表作为效标,以进行效标关联效度检验。
采用SPSS17.0和AMOS17.0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具体如下,将有效问卷随机分成两部分,其中362份做探索性因素分析,另外315份留做验证性因素分析。并将父母问卷进行分离,采用SPSS17.0分别对父子沟通与母子沟通问卷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信度效度检验;采用AMOS7.0对因素分析结果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3 结果
3.1 项目分析
搜集文献后,将亲子沟通先划分为沟通效果、沟通动机、沟通问题、沟通技巧等。围绕这些方面进行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归纳、整理出描述亲子沟通状况的相关内容,形成初中生亲子沟通状况调查问卷。选取200名初中生进行预测,并听取他们的意见, 研究小组对初稿进行了多次讨论,对问卷项目的可读性、易理解性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初步构建了初中生亲子沟通质量评定问卷。问卷有87个题目,每题项都采用Likert五点计分,每个题项包括对父亲和对母亲的两种回答。
对亲子沟通问卷的87个题目做项目分析。按总分排序,以前27%的被试作为高分组,后27%的被试为低分组。对每一个项目与总分做独立样本的t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父子沟通问卷中62题的t检验结果未达到显著性水平,母子沟通问卷中28题和62题分析结果都未达显著,说明这些题目鉴别力不强。删除以上相关不显著题项及两问卷中r<0.3的项目共9项,两个分问卷均剩余78项。
3.2 探索性因素分析
3.21父子沟通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对父子沟通问卷的78个项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KMO值为0.930,Bartletts球形检验 p<0.001,适合进行因素分析。用主成分法提取因素,进行正交方差最大旋转,在理论假设的基础上,以特征值大小、特征图形成的陡坡及因素解释量,删除共同度低于0.35和在多个项目上有相近负荷的项目,最终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五个因素,20个项目,共解释总方差的57.105%。因素1主要包括反应迟钝、敷衍、盘问、时间频次少等4个题项,因此命名为忽视;因素2主要包括沟通过程中出现分歧时惩罚、暴力、专制、喝斥等4项,命名为沟通冲突解决;因素3包括沟通时态度认真、互相尊重、沟通有效等4项构成,命名为沟通有效性;因素4包括无障碍、讲究策略、注重方式和时机4项,命名为沟通技巧;因素5包括无动机、几乎零沟通等4项,命名为主动性欠缺。
3.22母子沟通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对母子沟通问卷的78个项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KMO值0.925,Bartletts球形检验p<0.001,适合进行因素分析。用主成分法提取因素,进行正交方差最大旋转,最终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五个因素20个项目,共解释总方差的57.261%。五个因素中各项目的负荷分布在0.533-0.788之间;共同性在0.443-0.692之间;各因素特征值在2.150-2.645之间;各因素解释的总方差依次为13.227,11.230,11.122,10.934,10.748。母子沟通问卷因素1与父子沟通忽视维度一致;因素2包括缺乏理解、气氛压抑、拒绝深谈、意愿不强等4项,命名为缺乏袒露;因素3与父子沟通有效性维度一致;因素4与父子沟通主动性欠缺维度一致;因素5与父子沟通技巧维度。由此可以看出,两分问卷有很大一致性,父子沟通中有沟通冲突解决因素,而母子沟通中没有此因素,却多出缺乏袒露这一维度。
3.3 验证性因素分析
3.3.1父子沟通模型检验
为了检验已形成的维度模型是否得到另外样本数据的支持,对该模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拟合度的评估指标包括绝对拟合指标(CMIN/df、GFI、RMSEA),增值拟合指标(AGFI)和配适指标(CFI、IFI)等。在CMIN/df﹤2, RMSEA﹤0.05且其余各指标>0.9时,模型拟合度良好。经检验得出父子沟通五因素模型的构想具有较大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3.3.2母子沟通模型检验
对母子沟通问卷剩余的20个项目的因素结构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根据模型各拟合指数看出此模型的拟合状况较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4 信效度分析
4.1 信度
项目在维度上的因素载荷代表该项目测量其维度的能力,是项目信度的体现。母子沟通的各项目及父子沟通各项目标准载荷均在0.450—0.740之间。为了考察问卷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采用克伦巴赫α系数作为问卷的内部一致性指标。潜在变量的建构信度是模型内在质量的判断标准之一,可以通过各因素题项载荷计算出两沟通问卷各维度的建构信度。分析结果得出,父子与母子沟通问卷的α系数分别为0.873和0.857,表明两分问卷项目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结果表明,问卷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也较高,各维度的建构信度都在0.5以上,所得模型的内部质量较好。
4.2 效标关联效度
Barnes和Olson的亲子沟通质量量表将青少年与父母沟通状况分开考察,包括两个分量表:亲子沟通的开放性和问题性,已有研究表明该量表信度效度较高,因此采用此量表作为效标,做相关性分析以进行检验,由结果发现,父子沟通有效性、主动性欠缺、忽视、沟通技巧、开放性沟通有较高相关,沟通冲突解决与问题性有较高相关;母子沟通有效性、主动性欠缺、沟通技巧与开放性有较高相关,而忽视与缺乏袒露较高相关。这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效标关联效度。
5 讨论
亲子沟通作为亲子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初中生的能力发展、身心健康都有重要的意义。初中生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感知到的亲子沟通状况与亲子关系和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关系重大。鉴于此,本研究沿用初中生对亲子沟通状况的自我报告形式,尝试对子女感知到的父子沟通和母子沟通的结构与测量进行研究。父子沟通和母子沟通两分问卷16个共同项目,但为了方便测验,最终将两问卷合并形成24项,进行计算分析时还依照之前结果。
父子沟通问卷主要包括沟通有效性、主动性欠缺、忽视、沟通技巧、沟通冲突解决5个维度;母子沟通问卷包括沟通有效性、主动性欠缺、忽视、沟通技巧、缺乏袒露5个维度。这些维度与研究假设基本一致,沟通有效性比沟通效果包括更广泛,主动性欠缺是沟通动机的具体化,忽视、冲突解决和缺乏袒露又都属于沟通问题。与之前研究中的量表仍保留有很多相似的内容,比如Vangelisti的理论以沟通问题作为衡量亲子沟通质量的标准,此问卷中有缺乏袒露、忽视、沟通冲突解决等维度。雷雳等人的研究指出沟通的主动性是亲子沟通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也将主动性是否欠缺作为考察指标。本问卷同时考虑到父子沟通和母子沟通的差异。由此可知本问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能有效地分别测量出初中生与父母的沟通状况。
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父子沟通的五个因子解释整个变异的57.105%,母子沟通的五个因子解释整个变异的57.261%。为确保跨样本的稳定性,采用交叉验证的程序,对另一样本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两模型的拟合优度指数χ2/df、GFI、AGFI、IFI、TLI、CFI、RMSEA均达到了可以接受的统计学标准。各个分问卷的评价指标都达到可以接受的标准,这说明本问卷能够准确、有效的反映初中生亲子沟通状况。
6 结论
本研究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与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编制了初中生亲子沟通问卷,由父子沟通问卷和母子沟通问卷两部分构成。父子沟通问卷包括沟通有效性、主动性欠缺、忽视、沟通技巧、沟通冲突解决5个因素;母子沟通问卷包括沟通有效性、主动性欠缺、忽视、沟通技巧、缺乏袒露5个因素。经检验分析,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指标,适合于对我国初中生进行亲子沟通状况的评定。
参考文献
1 Barnes H L, Olson D H. Parent-adolescent Communication and circumplex model[J]. Child Development, 1985, 56(2): 438-447.
2Rathunde K. Parent-adolescent interaction and optimal experience[J].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1997, 26(6): 669-689.
3房超.青少年亲子沟通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2.
4方晓义,林丹华,孙莉,房超.亲子沟通类型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1:18-22.
5雷雳,王争艳,刘红云,张雷.初中生的亲子沟通与家庭环境系统和生活适应的研究[J].应用心理学, 2002,8(1):14-20.
6张峰.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4.
7刘宁,陈锡宽,闻增玉,等.上海核心家庭亲子沟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2005,21(2):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