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初探
陈奋彬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建立数学知识系统结构,提高其抽象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形成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其创新意识的形成,有赖于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设计的内容应当包括:总体教学思路,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学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实现教学目标的策略方法和步骤,检测和评估等方面。
关键词:新理念;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新的课标出台,它在编写立意上处处呈现出对学生数学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全面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建立数学知识系统结构,提高其抽象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形成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其创新意识的形成,有赖于教师课堂教学设计。
数学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实施数学教学之前,对教学行为进行周密的思考与安排的过程,是对教什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要达到什么目标要求等教学要素进行系统地分析与认真研究的过程;是对如何达到教学目标,如何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以及在活动过程中将采取什么策略、方案进行的一系列系统的设计与安排。
一、新课标要求教学设计追求什么
新课标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老师们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课标要求“教学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就是说,要使得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方法和思路,使学生将来成为服务于社会的有用之才。
课标还要求“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我们对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为追求目标。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接受学习外,还要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新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内容
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等因素,对新时期的教师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和考验。传统教案的设计与编写必须首先变革。作为数学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来设计数学教学活动,设计的内容应当包括:总体教学思路,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学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实现教学目标的策略方法和步骤,检测和评估等方面。
1、教学目标
新理念下的教学目标包括过程性目标和结果性目标两个方面。也可以进一步细化为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
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突出基础目标,数学课程教学的目标包括数学基础知识目标和数学基本能力目标。数学课程教学的基本知识目标和能力的目标具体体现在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活动和每一项能力训练活动中,即要明确教学活动中要“学什么”和“练什么”。与传统教学目标所不同的是:新课程在强调“双基”教学的同时,更突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的组织,即要强调学生“怎样学”的设计,而不是“怎样教”的设计。
其次要体现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目标。数学新课程标准要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具有可拓展性。即每一个教学活动目标设计,既要有定性目标(基础目标),还要有不定性目标(发展目标)。在学生实现基本目标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特征,提出不同的发展目标,力求能够实现每个学生在同一的学习活动中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如“幂的乘方”一节,我的教学目标设计为:(1)掌握幂的乘方运算法则,能够运用法则准确进行幂的乘方运算。(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知的数学知识探究数学规律来获取新知的意识。(3)让学生体验从“一般到特殊,再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目标一是基础目标,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达到。目标二是发展目标,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后,大部分学生能达到。目标三是给已经具备一定能力的学生提出的,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及其它学科知识都蕴含着的普遍规律性,进而激励学生从诸多的特殊现象中探究一般规律的兴趣。
2、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的重点:(1)关注学生的起点;(2)关注学生主要的认知障碍和可能的认知途径;(3)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4)研究达成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在这里,有两个问题十分重要:一是要关注学生的经验基础,另一个是要正确认识教材。对于前者,意味着不仅要考虑学科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科学习的心理规律;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对于后者,意味着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新理念下的教材给教师留下了比较的创造空间,进行任务分析,就必须改变以教材为本处理教材的现象,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实际和当地实际,模拟教材,重组教材,编制教材,削减技巧性训练,增加其探索性、思考性和现实性的成份,为实施开放式、活动式的探究、合作、参与等新型学习方式创造条件。
3、教学思路
即教学过程设计,主要考虑具体的教学过程,包括创设的情景、活动的线索、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可能的情况下附设计说明。
笔者认为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首先体现教学目标和实现目标的策略,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应当包括“导入——提出问题;探究——思考、研究问题;交流讨论——解决问题;总结——明确问题;实践——应用问题”。
在“幂的乘方”一节的教学活动中,围绕教学目标,我作了如下的过程设计:
(1)导入:将下列各式用一个更加简便的算式表示。①5+5+5+5+5+5+5②a·a·a·a·a·a③32·32·32[注:③式部分学生有困难,在前面两题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受到启示,只要组织学生讨论一下,可获得成功]提出问题:我们怎样用更加简便的式子来表示③式,计算③式?
(2)探究:我们来研究③式的表示和计算问题。
①写下列每步运算的依据。
32·32·32=3·3·3·3·3·3
(32)3=32·32·32__________________
=36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②猜想:(an)m应该怎样算?请举例验证你的猜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建立数学知识系统结构,提高其抽象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形成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其创新意识的形成,有赖于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设计的内容应当包括:总体教学思路,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学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实现教学目标的策略方法和步骤,检测和评估等方面。
关键词:新理念;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新的课标出台,它在编写立意上处处呈现出对学生数学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全面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建立数学知识系统结构,提高其抽象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形成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其创新意识的形成,有赖于教师课堂教学设计。
数学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实施数学教学之前,对教学行为进行周密的思考与安排的过程,是对教什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要达到什么目标要求等教学要素进行系统地分析与认真研究的过程;是对如何达到教学目标,如何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以及在活动过程中将采取什么策略、方案进行的一系列系统的设计与安排。
一、新课标要求教学设计追求什么
新课标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老师们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课标要求“教学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就是说,要使得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方法和思路,使学生将来成为服务于社会的有用之才。
课标还要求“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我们对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为追求目标。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接受学习外,还要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新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内容
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等因素,对新时期的教师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和考验。传统教案的设计与编写必须首先变革。作为数学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来设计数学教学活动,设计的内容应当包括:总体教学思路,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学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实现教学目标的策略方法和步骤,检测和评估等方面。
1、教学目标
新理念下的教学目标包括过程性目标和结果性目标两个方面。也可以进一步细化为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
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突出基础目标,数学课程教学的目标包括数学基础知识目标和数学基本能力目标。数学课程教学的基本知识目标和能力的目标具体体现在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活动和每一项能力训练活动中,即要明确教学活动中要“学什么”和“练什么”。与传统教学目标所不同的是:新课程在强调“双基”教学的同时,更突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的组织,即要强调学生“怎样学”的设计,而不是“怎样教”的设计。
其次要体现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目标。数学新课程标准要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具有可拓展性。即每一个教学活动目标设计,既要有定性目标(基础目标),还要有不定性目标(发展目标)。在学生实现基本目标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特征,提出不同的发展目标,力求能够实现每个学生在同一的学习活动中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如“幂的乘方”一节,我的教学目标设计为:(1)掌握幂的乘方运算法则,能够运用法则准确进行幂的乘方运算。(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知的数学知识探究数学规律来获取新知的意识。(3)让学生体验从“一般到特殊,再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目标一是基础目标,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达到。目标二是发展目标,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后,大部分学生能达到。目标三是给已经具备一定能力的学生提出的,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及其它学科知识都蕴含着的普遍规律性,进而激励学生从诸多的特殊现象中探究一般规律的兴趣。
2、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的重点:(1)关注学生的起点;(2)关注学生主要的认知障碍和可能的认知途径;(3)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4)研究达成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在这里,有两个问题十分重要:一是要关注学生的经验基础,另一个是要正确认识教材。对于前者,意味着不仅要考虑学科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科学习的心理规律;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对于后者,意味着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新理念下的教材给教师留下了比较的创造空间,进行任务分析,就必须改变以教材为本处理教材的现象,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实际和当地实际,模拟教材,重组教材,编制教材,削减技巧性训练,增加其探索性、思考性和现实性的成份,为实施开放式、活动式的探究、合作、参与等新型学习方式创造条件。
3、教学思路
即教学过程设计,主要考虑具体的教学过程,包括创设的情景、活动的线索、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可能的情况下附设计说明。
笔者认为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首先体现教学目标和实现目标的策略,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应当包括“导入——提出问题;探究——思考、研究问题;交流讨论——解决问题;总结——明确问题;实践——应用问题”。
在“幂的乘方”一节的教学活动中,围绕教学目标,我作了如下的过程设计:
(1)导入:将下列各式用一个更加简便的算式表示。①5+5+5+5+5+5+5②a·a·a·a·a·a③32·32·32[注:③式部分学生有困难,在前面两题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受到启示,只要组织学生讨论一下,可获得成功]提出问题:我们怎样用更加简便的式子来表示③式,计算③式?
(2)探究:我们来研究③式的表示和计算问题。
①写下列每步运算的依据。
32·32·32=3·3·3·3·3·3
(32)3=32·32·32__________________
=36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②猜想:(an)m应该怎样算?请举例验证你的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