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有效教学 深化课程改革

魏阳青
摘要:本文对课改实施中存在的三个热点问题进行反思。
关键词:有效教学;课程改革
在高中新课程方案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课程内容遵循了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的基本原则,强调对学生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及其综合素质的培养。老师们普遍认为新课程的理念和整体框架很鼓舞人心,是值得去追求的理想,不过,在两年的实践过程中,理想面对现实,的确也引发不少矛盾。本文就课改中三个热点问题,做个肤浅阐发,以利深化课程改革。
一、变革高考命题指导思想,选择有效内容进行教学
高考承载着两个任务,既为高校选拔人才,具有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又是高中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无形中起着指挥棒的作用。虽然高校增加了自主招生等辅助录取渠道,但是高考成绩依然是高校录取的主要依据,所以在课程改革的同时不能不呼吁要求高考制度的同步改革。
教材改革要求“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材的改革虽然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总体来说师生还是比较满意的,与新课程方案比较切近。
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的改革从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立场出发,体现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发展的要求,体现教学方式的变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因此试卷内容要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要在考查学生终身教育必备的“双基”时,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查。
但今年的高考试卷,存在理科综合题目偏难的问题。理科综合科2008年全省平均138.4分,其中物理卷Ⅱ总分72分,平均19.2分,得分率仅26.7%,是近几年来高考难度最高的。高考试卷的设行隔膜况,直接影响着高中课堂的教学状态,直接牵制了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时间的安排,制约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只好加大难度,甚至花大量时间把旧教材中偏难被删去的内容捡回来再做补充,课堂时间被占用,就没办法充分留时间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课堂教学基本上维持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状态,无法让学生共同探究结论生成的过程。有些老师开玩笑说体现课改的课只能在上级来检查或者有人来听课时做给人家看看。理科老师感慨现在的学生负担比以前更重了,“既要应对新课程教材面上的拓宽,又要适应高考点上难度的深入”,其实他们还得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等新课程中设置的新要求,负担也就可想而之。
提高课改的有效性,降低理综合科高考题目的难度是先决条件。
二、创设充满智慧的课堂。凸显有效教学的理念
老师们应该理解和同情高中学生学习任务的繁重和面对高考压力的强大,从这点出发,在备课、设置课堂教学流程、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心中时刻装着学生,一切为学生服务。
1.教师应该以十二分认真的态度钻研教材,研究教学内容,做到能批判性地使用教材。“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有着实质性的差别:“教教材”的老师对自己要让学生学些什么、为什么要学、怎么学不明确,没有全局概念,所以他只能做教材的被动执行者,他的教学行为是被动的、零散的、表面的,是容易被外界环境牵制的。“用教材教”的老师对教学内容了若指掌,教学目标清晰明确,明白自己要为学生做些什么,清楚要引导学生如何完善自己,能用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的引领和支撑每一节课,每一个行动,教材就变成为实现他的教学理想服务的一个载体。
2.处理好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师应该对每一节课都做认真充分的准备,设计好课堂教学流程,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又要灵活调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关注的中心不是自己预定的教学进度,而是学生的真实收获,所以他应该在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流程的基础上,关注学生当下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感受,进行合理的调整。特别是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提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或者生发出许多意想不到的观点和看法,不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教师看来多么不可思议,不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多么匪夷所思,都应该理解宽容,心平气和地对待。一位好教师应该能够把这些不可多得的“收获”变成宝贵的课堂教学资源,对学生提出的创意、建议和合理要求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学生的正确、独辟蹊径的观点应该经常引证和发挥;对不够成熟的观点应该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有根据地思考,批判性地思考。
3.重视学习、探索过程。新课程排斥“满堂灌”,需要教师讲授的,也提倡“有效讲授”。“满堂灌”的弊端是学生没有实质性地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懂得自己如何去获得结论。目前“研究性学习”暴露出来的许多问题值得教师深刻反思,比如不少学生不知道如何研究,不懂得去实践,去调查,去试验,等到要结题时才匆匆上网下载一些别人的材料应付了事。难怪人家开玩笑:中国学生的结论是闭门造车,外国的来自社会调查。结论从何而来,体现出思维品质高低的不同,而课堂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品质,他们习惯了享受现成,习惯了不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等你要他去探索,去自主学习,去创新时,他只能不知所措。所以,一定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慢慢地摸索学习的方法、阅读的方法、思考的方法、探索的方法、交流的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有效教学。刘良华教授说得好;“有效教学”就是教师能够有效“讲授”、有效“提问”(并“倾听”)学生、有效地“激励”学生。
三、创建“校本教研”的有效性,提升教师开展课改的能力
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课改的关键。“校本教研”就是课改实施中,学校、教师遇到的“教学问题”归集起来,教师们“合作研究”加以解决。
实际上课改实施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教师的业务素质问题,即教师把握课改的能力总体不高。这几年教师们都参加了各级有关新课改的培训,这种自上而下的学习培训使教师有了课改新理念,但实际收获不大。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更关键是要以校为本,以校为中心。以校为基础,要在学校中把真实的教学情景中发现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即要在教研组或年段中创建校本教研机制,研讨教师们遇到的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一所学校的物理教研组,他们每次的集体教研活动,是由一位教师主讲“一个定律的教学剖析”,他们的活动氛围非常好,老教师讲出了名师风采,年青教师更是显露出勇争第一的豪气。短短二、三年时间,他们中就有七位年青教师获省优质课奖,他们的学生高考理综科成绩也稳居在全省的前几名。这样的“校本教研”就十分有效。
深化课程改革,“校本教研”的有效性是关键。
课程改革是一种需要,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学习知识、锻炼能力的需要。是学生创新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在进行新课改时,如果多想想“课改到底是谁的需要,到底需要什么,怎么样的课改是有效的”,也许课改之路会走得更好、更快!
参考文献:
[1]余文森,吴刚平,刘良华.解读教与学的意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相关文章!
  • 改进演示实验,提高演示实验教

    曹雪梅众所周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的灵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教学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

  • 素质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杨天摘要:进入21世纪之后,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而在职业教育中,许多学生和家长错误的认为职业教育的本质就

  • 质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氙的含量及

    李军杰+刘汉彬 张佳+韩娟+金贵善+张建锋<br />
    <br />
    <br />
    <br />
    摘要 利用设计的一套水样中提取并分离Xe的装置,与稀有气体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