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好物理

彭丽华
摘要:本文就如何让学生有效活动起来做了探讨。
关键词:活动;放手;参与;评价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是外来的信息与学生原有知识和思维结构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的物理能力是通过活动作为中介形成的:在活动中进行思考,在思考中进行活动是青少年的一个重要心理特征,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有效活动起来呢?
一、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融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感情,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前提。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能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对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性和积极性。只有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让“课堂充满生动活力”就成为教学设计重点,例如在《声音的产生》教学过程中创设了三个教学情景:一是通过播放器播放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同时展示与之相一致的声波图形,并介绍贝多芬的生平,让学生感悟到声音的美好,并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通过播放一些有趣的发声现象、介绍录音的基本原理等知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振动发声的特点,并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学习、研究兴趣;三是通过提出问题——猜想——实验得结论——再提问——再猜想——再实验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其中,从多角度进行细致研究。并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一些方法。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这类问题的规律。这样,通过讨论,增强了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并彻底弄清了问题,比直接告知答案效果明显得多。此外,还可以进行实验设计比赛:将较简单的课变为阅读课;由学生自己归纳知识网络等,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又提高了学习的能力。


二、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以教师为中心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学生被动地指向性地回答问题,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心理始终处于消极的等待中。也就是教师没有提问时等待教师提问,回答了提问还要等待教师鉴别回答正确与否,致使学生的思维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看书的基础上,要满足学生想提出问题、想解决问题的欲望。只有充分相信学生,留足学生思考与发挥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其有机会表现。这样,知识的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才是学生亲自体验的,影响才是最深刻的。例如在《浮力》教学中,先给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认识了解实验桌上摆放的不同器材,思考它们的作用,并设计、预测组合后使用能产生哪些实验现象。接着教师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不同的器材让你联想到什么样的实验,可以用来做什么,再给五分钟让学生按事先设计的器材组合方式自行完成一些实验来感受一下浮力的存在,并把不同的现象加以比较,来初步认识浮力。(此过程教师巡视,并着手了解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具有创造性的想法)最后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及发现f这一结果应是随机的,且在一定范围内给一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供了一个展示的机会。学生会有一些漫无边际的想法即便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写错了或说错了,也不要大惊小怪,而应师生共同来分析为什么错了,原因在哪里。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让学生感受和分享战功的快乐。不断地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由学生内在的需要和兴趣激起的学习自然是积极主动的。学生自己得出的答案会令他们记忆更深刻,因为这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甚至是争论出来的,更有意义。
三、活动需要全员参与,探究一定要体验过程
活动是知识、技能的载体,过程是能力形成、发展的原因和动力。物理活动中教师的眼球不能只盯着知识点,不能只注视测量结果。要在活动进程中开发学生的科学潜能;要关注学生情感,留心他们是否乐意参加活动、是否愿意与他人合作、是否有钻研精神,参与不是旁观而是对学生起促进作用。以“观察水的沸腾”一节为例。有老师认为学生自主活动难度大、费时多、结论杂,用演示实验教学省时方便。我认为此法不妥,因为本活动目的之一是培养观察能力,演示实验让所有学生观察到气泡、听到水声很难做到:目的之二是培养学生收集数据的能力,观察多种现象按时记录数据对于初二学生是件难事,但这是物理实验的基本能力应该逐渐形成。如只有演示实验,学生就会失去锻炼的机会;目的之三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此实验仪器组装、设备使用规则较多,只有动手才能学会使用。所以,本活动宜在教材方案的指导下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好,困难再大、再费时也要让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演示不能取代学生活动,只能为学生有效活动提供范例。
四、实例引发,构建学用结合的活动情景
新的教学理念的形成和积极合理的应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枯燥的物理知识点要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相关的生活现象来加以支撑,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把物理学活学透。每当向学生传授新的物理知识时。都应联系它在实际生产或生活中的某些应用,同时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找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例如习题课《密度的应用》,通过一则新闻报道“金块变废铁,无知上大当”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引入课题,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物理情景,然后要求学生围绕情景展开讨论。再结合两道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怎样测出教室中空气的密度?”“怎样简便地测出一卷细铜丝的长度?”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最后让学生设计密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案例,如:(1)酱油是一种家庭常用的调味品,你能利用家里的一些器具测出酱油的密度吗?说出你的方法?(2)鸡尾酒是出几种不同颜色的酒调制而成的,经调制后不同颜色的酒界面分明,这是为什么?(3)密度知识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你能举例说明吗?大量生动鲜活的实例在课堂上得到呈现,对实例的分析和归纳,激发学生的“钻”劲,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意识和探究意识。整个课堂教学不是以形成知识结构作为主线,而是以学生的能力发展和素质的培养作为主线,避免进行大量的机械性的解题训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密度应用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收获,恐怕还是通过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后产生的难忘的“成就”感,以及收获了“学以致用”和“知识有用”的观念。
五、重视评价在活动中的作用,促进学生能力的主动发展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方面。科学探究能力需要评价来提升,物理活动教学需要评价来发展,没有合理的评价物理活动就会失去发展动力。现在对学生活动能力的评价,还是依附于书面考试,有明显缺陷:1它是终结性评价,难对过程作评价2它只能侧重知识、技能的评价,难对情感、态度、价值观作评价3它是最后断定,不能显示评价的激励功能。有些学生活动能力差,通过题海训练也会考出高分,成绩不能代表能力:有些学生活动能力强,但卷面表达欠佳分数平平,成绩不能反映能力。这样的评价会影响学生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影响活动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在活动教学中我尝试采用《物理活动报告》,来评价学生的科学能力及发展状况。报告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活动过程记载,包括实验原理、活动方案、活动步骤、测量数据、实验结果等:一部分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评价、交流笔录。虽是书面形式它能反映活动过程,虽是文字或图画它能反应师生进行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对一定阶段内的活动报告作汇总,能发现活动教学的优点和不足,能对学生的科学活动能力作定性或定量评价,可记入平时成绩或阶段考试成绩之中,这种形成性评价能促进学生科学能力的自然发展。
我们要从学生实际水平和学生所能接受的活动方式出发,精心设计学生活动程序,放手让学生活动起来,才能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结构、个性品质在参与中都能得到发展。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放手吧!让学生有效地活动起来。
参考文献,
[1]阎金铎,郭玉英,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吴永军,新课程备课新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相关文章!
  • 改进演示实验,提高演示实验教

    曹雪梅众所周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的灵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教学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

  • 素质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杨天摘要:进入21世纪之后,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而在职业教育中,许多学生和家长错误的认为职业教育的本质就

  • 质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氙的含量及

    李军杰+刘汉彬 张佳+韩娟+金贵善+张建锋<br />
    <br />
    <br />
    <br />
    摘要 利用设计的一套水样中提取并分离Xe的装置,与稀有气体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