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国家治理的思想意蕴分析

    摘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和定型的重要标志。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摸索和实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治国理政新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国家治理思想,实现了对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的全新认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在实践中实现了 “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融合,局部治理与全局治理融合,国内治理与全球治理融合,构成了新时代国家治理的思想意蕴,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践具体结合新成果在国家治理领域的重要体现,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國家治理;国家治理思想意蕴;顶层设计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9092(2019)01-0064-007

    一、引言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是制度的现代化,也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最核心的要素。对于后发国家来说,走出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特别是制度现代化的道路,从历史经验来看是很不容易的。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智利知识界的领袖萨拉扎·班迪博士在维也纳发展研究所举行的“发展中的选择”讨论会上,在回顾发展中国家追求现代化的坎坷道路时,曾深刻地指出:“一个国家可以从国外引进作为现代化最显著标志的科学技术,移植先进国家卓有成效的工业管理方法、政府机构形式、教育制度以至全部课程内容……。进行这种移植现代化尝试的国家,本来怀着极大的希望和信心,以为把外来的先进技术播种在自己的国土上,丰硕的成果就足以使它跻身于先进的发达国家行列之中。结果,它们往往收获的是失败和沮丧。原先拟想的完美蓝图不是被歪曲成奇形怪状的讽刺画,就是为本国的资源和财力掘下了坟墓。”①

    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一路走来也是充满坎坷的,也付出了巨大而艰辛的努力,也曾经品尝过失败的滋味,但是制度现代化是照搬不来的。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近七十年的艰辛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成功实践,中国现代化的道路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立足本国实际的发展道路,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制度现代化在这个过程中,也日臻完善,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熟和完备的制度体系和治理机制。可以说,“中国的发展源自对自身历史和国情的深刻了解,源自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深刻总结,源自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历程的深刻分析,源自对人类追求现代化道路的深刻洞察。”马峰:《让人类文明花园百花齐放》,《人民日报》2017年11月5日,第8版。

    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一整套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邓小平同志1992年视察南方,发表的南方谈话中曾经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现在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经验一天比一天丰富。”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2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指出:“邓小平同志在一九九二年提出,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这次全会在邓小平同志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习近平:《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23页。

    在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参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载于http://www.gov.cn/jrzg/2013-11/15/content_2528179.htm。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布局出发,制定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决定总结了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历史,提出“我们党要更好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参见《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载于http://www.gov.cn/xinwen/2018-03/04/content_5270704.htm。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成功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我们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9页。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注重顶层设计,从局部治理到全局治理,从国内治理到全球治理,构成了新时代国家治理的思想意蕴。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党情世情国情,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8页。。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将“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融合,将局部治理与全局治理融合,将国内治理与全球治理融合,实现新时代国家治理思想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走出具有国际示范意义的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之路。

    二、“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融合的思想意蕴

    “摸着石头过河”是一条建立在实践基础上成功的改革方法论和辩证法。 “摸着石头过河”是渐进式改革的实践方法,是在经验不足、方向不明、问题不清的情况下,进行国家治理的必然选择,这样可以避免引发全局性的改革振荡,减少改革和国家治理的成本,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我们改革开放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是先试验、后总结、再推广不断积累的过程,是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局部到整体不断深化的过程。这种渐进式改革,避免了因情况不明、举措不当而引起的社会动荡,为稳步推进改革、顺利实现目标提供了保证。”习近平:《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载于http://cpc.people.com.cn/n/2013/0102/c64094-20070702.html。

    在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经济基础的发展、社会结构多元化的趋势、利益主体和利益内涵多样化的背景下,需要主动出击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更是发展中的问题倒逼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相一致,进一步破除发展中的体制和机制障碍,这就需要在实践中加强顶层设计,并将顶层设计的制度进而落实到实践中。“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谋划。” 习近平:《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35页。 “摸着石头过河”是成功的改革方法论,也是成功的治理经验,它与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的治理思维构成了完美的契合,頂层设计需要自下而上的“摸着石头过河”作为基础,而“摸着石头过河”也需要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实现从个别到一般的系统性、整体性的推进,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更是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聚合。“碎片化、短期行为、政出多门以及部门主义和地方主义,是我国现行治理体制和公共政策的致命弱点,它们严重削弱了国家的治理能力。鉴于这样一种现实情况,顶层的制度设计和宏观指导,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尤为重要。”俞可平:《论国家治理现代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8页。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顶层设计出发谋改革、立规矩是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成功实践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全新认识,也是对四十年规律摸索的总结。“国家治理第一位的、最直接的目的是建立和维护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张文显:《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法学》2014 年第4 期。,用顶层设计的思想谋划国家治理是要立起改革的“四梁八柱”,实现从经验治理到制度治理、规矩治理,从“熟人社会”向“规矩社会”的转变。“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历史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政治制度需要更加成熟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要求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制度。”马峰:《政治伦理应随着时代更新》,《人民日报》2016年10月17日,第16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8页。这一判断是具有全局性的,当改革开放走过四十年后,随着我国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与改革之初“温饱”和“总体上达到小康”的社会时代背景和经济基础已有明显的不同,既往的改革方法已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前进中存在的问题,而且有些问题也是长期积累的。这就要求在改革的理论上、方法上要有新的思想创造。事实上,“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全新的社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先例可循”王浦劬:《全面准确深入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可以说,在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有的已经困扰了我们很多年,有的是随着发展伴生而来,以前小修小补式的改革手段,已经难以应付国内发展、人民期待、国际形势的新要求、新压力、新挑战。今时的经济基础,需要上层建筑进行调整,以更好的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实现基础建筑与上层建筑的匹配发展。同时,也需要从时代发展的角度出发,回答时代之问,在坚持“摸着石头过河”的同时,产生新的国家治理思想,从顶层设计的角度,谋全局、谋全域,进行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中国集中、统一、高效、民主、法治的治理体系,将探索总结与主动作为结合,不僵化、不教条,相机而动、因势而为,顶层设计是对“摸着石头过河”治理理念发展性的继承。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发挥“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提出新方案、进行新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三十周年大会上,再次阐述了“摸着石头过河”的重要性:“当前,改革在很多领域突入了‘无人区,经济特区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实践中求真知,在探索中找规律,不断形成新经验、深化新认识、贡献新方案。”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于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4/13/c_1122680495.htm。

    既坚持和发展“摸着石头过河”,又总结改革开放四十年国家治理成功实践经验,从新时代发展要求出发,提炼出了具有创新性的顶层设计国家治理思想,将“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融合,在新时代发展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新内涵,形成了完备的全面深化改革国家治理方法论和辩证法,构成了新时代国家治理思想“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融合的思想意蕴。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人民始终上下求索、锐意进取,“既‘摸着石头过河又加强顶层设计,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成功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载于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4/10/c_1122659873.htm。。

    三、局部治理与全局治理融合的思想意蕴

    局部治理与全局治理的融合发展实际上是要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核心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并提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8页。。并深化了对党担负起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历史责任的认识,认为党“永远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载于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lh/2018-03/20/c_1122566452.htm。。“治理国家,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的。”习近平:《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28页。全面从严治党,加强中央权威,提高国家治理的权威性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没有一个权威,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权威,中央没有权威,很难应对今天纷繁复杂的改革任务和波谲云诡的国际局势。

    邓小平同志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即指出“中央要有权威”。“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没有这一条,就是乱哄哄,各行其是,怎么行呢?”邓小平:《中央要有权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7页。处理改革开放过程中的问题,应对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挑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高治理能力,中央统领全局,作为政治治理的核心,中央要有权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主干,我们建构起了一整套国家治理体系,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的组织架构日臻完善,走向成熟。进行党和国家领导机构的改革,也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党协调各方、总揽全局的能力为主要方向。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求是》,2014年第1期。

    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强调中央权威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局部治理带动全局治理的功能,推出了一系列区域性发展战略,推进简政放权,促进创新发展。在治理中实现了全局治理与局部治理的融合,改变了以往“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格局,实现两个积极性的发挥。一般而言,中央“事务实施是的受益范围惠及全国,而且全国居民皆能均等甚至无差别的相守该事务实施形成的全国性公共产品;其实施必须全国统一,由中央掌握和管控,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效率并且兼顾公平”王浦劬:《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与策论》,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408页。。

    全局治理是全域性的、战略性的、长期性的,而局部治理是部分性的、战术性的,两者具有本质的治理分工,局部治理必须服从全局治理,但是也要因地制宜,在全局的统御下,结合局部具体情况,进行因地制宜的治理,推进具体局部治理的方法创新和手段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进一步理顺了国家治理体系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实现了中央权威全面领导下的,局部积极性的全面发挥。“五年来,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改革全面發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改革推动政府职能发生深刻转变,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明显增强。”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载于http://www.gov.cn/premier/2018-03/22/content_5276608.htm。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系列破除局部利益,融合局部利益,促动全局发展的战略规划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得以实现。特区在我国局部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带动全国全局发展的基点,四十年来特区的发展与全国治理的关系,为实现今天全局治理与局部治理的融合积累了实践经验。“40年来,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5个经济特区不辱使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进程中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在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窗口作用,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于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4/13/c_1122680495.htm。

    全面治理体系格局从全局到局部集中统一高效建构起来,地方积极作为,中央全面统筹,上下一体,聚焦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将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融合为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超的领导力和战略定力,建构起全局治理与局部治理、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整体一致,价值观高度融合,适合中国国情、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现代文明的中国特色现代化全域国家治理体系。

    四、国内治理与全球治理融合的思想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0页。。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过程而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今天一整套完备的成熟治理体系和运作机制,为发展中国家提高治理能力提供了参考。但是“我们愿同世界分享中国的发展机遇和经验,但绝不会将自己的道路、模式、理论强加于人”《习近平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载于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4/08/c_1122651110.htm。。

    国内治理与全球治理的融合点是为了人民。治理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是当今时代背景下治理体系和机制设立的依据。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明确,国家治理的总体战略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王浦劬:《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与策论》,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39页。。人民属性是中国治理的本质特色。在中国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与世界融合度进一步加深的时代背景下,国内治理与全球治理深度融合,就不单单是时代对中国发展的要求,也是国际社会在逆全球化背景下对中国作用的期待,期待中国提出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中国国内实践的成功经验,也成为具有国际示范意义的成功案例,例如精准扶贫。但是中国治理的发展历程、经验总结始终绕不过的是为了人民,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性质决定的。以人民为中心谋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图治理,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全球化,人民是这个纷乱时代背景下最应该被关注的。“中国正在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五方面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内容。我们追求的发展应该是高质量的发展,衡量标准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不论是国内治理、还是全球治理,都要以人民的获得为目标,要不断为民众提供信心和稳定预期。”《习近平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载于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4/08/c_1122651110.htm。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国内治理与全球治理的衡量标准,立足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作为发展的重点,与世界人民求稳定、求发展的迫切愿望结合起来,提出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即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习近平:《抓住世界经济转型机遇 谋求亚太更大发展——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 《人民日报》2017年11月11日,第2版。。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治理的本质底色。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尊重人民群众历史的创造者地位是中国共产党人遵循的最基本的哲学思想。不论在发展的各个时期和阶段,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是中国治理的基本立足点。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切为了人民,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道路“这是一条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道路。中国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人民中寻找发展动力、依靠人民推动发展、使发展造福人民。”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7年1月18日,第3版。

    中国能够从一个贫困和半贫困的发展中国家,用短短四十年的时间“摆脱贫困”并走向现代化,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独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

    这一非西方的现代化路径所缔造的制度、理论,具有鲜明的原创性,而很多严格照搬西方理论西方模式的发展中国家不是陷入混乱、战乱,就是陷入严重的社会内部冲突与分裂,甚至连西方国家自己引以为傲的治理体系和社会调节机制,也往往陷入社会分裂冲撞下的失序状态,精英与大众的冲突成为今天西方社会难以调和的矛盾,实际上“国际上的问题林林总总,归结起来就是要解决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问题”《习近平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载于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4/08/c_1122651110.htm。。而中国形成的超稳定治理架构,和面对现代化过程中比西方更加棘手、复杂的难题所表现出来的高超治理能力,成为今天中国奉献给世界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

    管好中国自己的事情,走自己的路是实现国内治理与全球治理的融合基础。首先是,立足中国实际、中国国情制定国家治理的基本制度。牢牢把握基本国情是中国治理的最大实际。我们国家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最基本的国情,中国治理的总依据和最大的实际也是立足于我们的基本国情,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深刻总结。立足本国国情求治理之道,求发展之策,这是中国智慧带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最大价值。国家治理不能照抄、照搬,更不能复制,一定要探索和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治理之道和发展之策。可以借鉴先进国家的先进经验,但是绝不能盲目照搬照抄。

    中国治理实践最大的创新之处便是立足本国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中国选择自己道路,立足自身实际的治理理念,其本身即具有重要的国际示范意义,这也延伸到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中的定位和对全球治理体系建构的独特奉献。“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的发展,关键在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7年1月18日,第3版。中国立足自身实际和曾经遭受过的民族悲惨命运,十分珍视自己的独立和中国人民选择自身道路的权利,并且将这一立足自身实际总结的理念植入国际交往与全球治理之中。“中国人民深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艰辛,对各国人民取得的发展成就都点赞,都为他们祝福,都希望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不会犯‘红眼病,不会抱怨他人从中国发展中得到了巨大机遇和丰厚回报。中国人民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7年1月18日,第3版。

    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开放拥抱世界是实现国内治理与全球治理融合的立足点。改革开放成功,靠的是开放,

    靠的是深入融入世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们没有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勇敢地走出去,进一步融入全球化的海洋。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进一步敞开,为世界发展趋势混沌不明中的国际社会指明了新的方向。世界经济论坛负责人施瓦布在与习近平主席会见时,指出“您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在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挑战之际,为世界各国合作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参见《习近平会见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载于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8-04/16/c_1122691349.htm。。

    中國的治理具有开放性,中国的发展具有共享性,在经济全球化遭遇危局,全球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性增加的情况下,听听来自中国的声音,成为世界的心声。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没有关起门来,搞损人不利己的发展,今天中国在深度融入全球化的背景下,会以更高水平的开放,迎接新一轮世界发展潮流和机遇的挑战,

    中国的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完整地契合在一起,实现国内国外治理的有效统一。“实践证明,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这是中国基于发展需要作出的战略抉择,同时也是在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载于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4/10/c_1122659873.htm。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了三个维度的融合。搭建起面向下一个三十年发展,更加成熟和定型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面向新时代发展的历史阶段,建设更加高水平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形成中国国家治理标准化体系和中国国家治理价值体系,必然会实现中国治理在文化自信基础上的复兴。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问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十三届一次人大通过了有关国家机构改革的方案。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出发,进行党和国家机构的改革,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党的全面领导,建设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体系;有利于进一步理顺治理体系和治理关系,形成高效完备、运行顺畅、专业系统的机构体系;有利于进一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取制度红利;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抵御和防控风险的能力,实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匹配,为新时代谋篇布局,提供制度保障;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更加聚集的制度效应,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为实现第二个百年梦想,促动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增长奠定治理动力。

    (责任编辑:徐东涛)

相关文章!
  • 把握国企党建关键 提升国企党

    贺可玲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31-02摘 要 新時代国有企业要加强党建工作,夯实党建基础,全面强化党

  • 非国有企业档案监管方式研究

    蔡美波+闫冬+何芮摘要:本文基于非国有企业档案监管方式的特点,针对存在的监管依据不充分、监管范围不明确、监管难度加大等问题,提出主

  • 农地流转的困境与出路

    温世扬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