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方法与策略

郭美林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和施教方法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是落实新课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从而真正达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小学语文教师应着重研究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学活动、语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语文生活化的教学问题,做到语文教学和生活实践的自然融合,从而落实新课标,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掌握来学习语文,是其中的精髓。可以说通过对生活中种种现象的把握来进行必要的读书识字,是个人发展的根本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从社会学的角度对教材进行改进,让教学内容充实学生的生活,达到返璞归真的境界。与此同时,学生从生活中获取语文学习的使用范围,同样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点内容。
1 观察生活,为课堂教学摄取生活的素材
很多学生由于缺乏观察的习惯,所以即使一些常见的事物,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写起作文来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教学就要有意识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观察。有一次,我让学生写一篇题为《我爱学校的冬青》的作文。虽然学校种有冬青,学生几乎天天都能看到,但要他们准确写出来就觉得有点困难。我就带学生到学校的甬道两边指导他们观察冬青。我先让学生站在远处观察,我启发:“从远处看,冬青是怎样的?”有的学生说一棵棵冬青一丛丛的;有的学生说一棵棵的冬青像一列列的威武士兵;有的学生说一排排冬青的枝丫互相穿插着,像亲密的朋友,手牵着手,肩并着肩。忽然,其中一个男同学高兴在喊起来:“老师,那冬青像一条龙”。听他这一提,我们都产生了共鸣。那排头的冬青比其它的冬青都要高,样子非常像一条张开嘴的龙头,有两根冬青的枝条高高竖起,像龙角。然后,我让学生来到冬青前观察它的干、枝、叶、花、果实。他们观察得很认真,并能展开丰富的想象,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其中就描述冬青的果实,他们就用了许多比喻,有的说像小樱桃,有的说像金丝小枣,有的说像玻璃球……观察完了,学生们回到课室里,提起笔来,挥洒自如,兴味极浓,写作情绪十分高涨。他们写出的文章各具特色,把冬青写活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情趣,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语文教学方法的生活化,就是师生共同参与生活化的活动获得对言语的感受、领悟。教师在生活化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教学方法生活化的追求将促使语文教学实现两点转变:一是由知识的传授到言语感受的转变。二是师生关系由主从关系到合作关系的转变。小学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心理结构创设问题,考虑学生原有的生活基础,并努力在学生生活与文章之间建立一种相对的联系,这样学生可以获得知识建构的基础和探究的动力。 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敏锐地捕捉折射心灵﹑反映时代的“瞬间”与“细微”,从一个自然景物,一件细微小事,一个浅浅的微笑,一丝淡淡的心绪中,捕捉表现生活的本质,揭示人生底蕴的秘密,透过细小的表象,发掘其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2 体验生活,为课堂教学激起情感的波澜
文章没有真实的感情,就没有灵魂,也不能成为好文章。而感情来源于生活,要把文章写得有血有肉,有情有景,有声有色,就要“成竹在胸”,亲身体验生活。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之余体验生活,做一个生活中的人而不是理论楼阁。要有意无意地安排一些“家庭作业”:整理好自己的小房间;洗干净红领巾、小手帕;给爷爷奶奶盛碗饭、泡杯茶;亲人生日唱首《生日歌》;进门出门打个招呼……尽可能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羞涩心理,扫除心理障碍,不要“作秀”,要自然而为,要养成习惯。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到亲情的珍贵,并把这浓浓的亲情化为一份感激,一份报恩之心,那么,他们的价值就会升华,就会日趋成熟,情感的积淀也就历久弥深,写起文章也就有情可抒、有感而发了。教师要注意经常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小事着眼,调动多种感官,带着好奇、兴趣和感情去用心观察生活,深入体味生活、真实感受生活。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写作素材进行加工提炼、归类整理,并善于从中挖掘或捕捉身边生动、惊心、感人的瞬间,学生如能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亲近自然,感受生活,体味人生,写出动情感人的好文章来。
3 触摸生活,为课堂教学畅想真情实感
有许多事,只有亲身去触摸一下你才知道其意义。在日常的交流中,要让学生试着去触摸生活。满堂的课堂教学方法,即使教师在课堂上讲得眉飞色舞,也难以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动力。教师的经历,学生听来只会感到模糊,似是而非,似懂非懂,没有生命力。如果教师带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亲眼看一看,亲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用耳听一听,动手做一做,亲身实践一下,素材就会源源不断,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生命力。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生活,写作就无法谈起。”学生惧怕写作,往往就是“无米可炊”。而丰富的课外生活是写作题材的源泉,对学生也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在平时教学中注重教会学生学会触摸生活。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中去进行观察,如集体春游、秋游,鼓励学生自己组织放风筝比赛、拔河比赛,在生活中学会养蚕、养鸟、养鱼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因此,很有必要带领学生走近大自然。平时带学生春游、野炊、爬山等活动,很受学生欢迎,拓宽了学生写作的视野和素材。在各种活动中,我注意指导学生有意识观察、体验和创造,使他们对生活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情感,让学生在触摸生活中得到一些新的东西,写作就“有米可炊”了。
4 灵活捕捉生活资源,为课堂教学插上想象的翅膀
新课程要求关注学生,捕捉来自学生生活的信息,关注学生的表现。学生的表现有时只是一个细节,但是这些细节背后蕴藏着的是他们最真实、最原始的想法。我们要关注到学生这些细节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想法,然后根据这些情况随机的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一次自习课,窗外飘着雪花,这时,一个靠窗的学生写了一会儿作业,就偷偷地向窗外望了一眼,又偷偷地看看我,我注意到了。便走过去问他:“你怎么了?”该生迟疑了一下,站起来大声说:“老师,能不能让我们看会儿雪?”他这一说,有几个学生立即响应:“是啊老师,让我们欣赏一下雪景吧!”我心里一动:是啊,与其让学生上自习,不如就地取材,让他们观赏一下雪景,陶冶一下情操,需要时不一定有这样的机会。于是,我马上决定:行,就按你说的做!不过大家欣赏时要谈谈自己的感受!”班里顿时沸腾了。随后,学生们都展开了自己想象的翅膀,说出了自己观后的体验。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生活的主人。因此,我们应注重为学生创造契机,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自己设计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丰富的,有时也是脆弱的,不要嘲笑孩子的幼稚和简单,让我们做那条轻轻牵引着风筝的细线吧!让飞翔的童心,飞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飞出别样的精彩与美丽。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因地制宜,适时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中,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并获得新知。不管哪一种课型,教师都应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要因地制宜,讲究策略,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提供给他们展示交流的平台,让小学生也能够自主实践、合作探究,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努力实践,大胆创新。
参考文献
[1]顾黄初.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J].文教资料,2008.17.
[2]吕叔湘.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M].人民日报,1978.
[3]张志公.语文教育要同现代化建设接轨[J].语文教学论集,2007.23.1.
相关文章!
  • 把握国企党建关键 提升国企党

    贺可玲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31-02摘 要 新時代国有企业要加强党建工作,夯实党建基础,全面强化党

  • 非国有企业档案监管方式研究

    蔡美波+闫冬+何芮摘要:本文基于非国有企业档案监管方式的特点,针对存在的监管依据不充分、监管范围不明确、监管难度加大等问题,提出主

  • 农地流转的困境与出路

    温世扬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