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型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
戴明霞
摘要:制造型企业是国内制造行业发展的市场主体,因此在当前较为紧张的行业发展环境下,制造型企业只能通过对企业内部的资源整合和内部管理活动的优化来实现企业的转型,并突破发展的瓶颈。本文结合制造型企业的发展现状,对企业财务内控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了简要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管理;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
一、制造型企业强化财务内控的意义
2017年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平稳发展,国内制造行业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中获得了更为宽广的市场和新的机遇与挑战,制造业PMI稳中有升,生产直属和新增订单指数也皆有回升,生产和需求在逐步加快,市场发展环境也有所改善。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只有顺应当前市场形势的发展,从自身的行业特色出发做好产业结构性改革工作,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对制造产业的总体需求。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实现企业资源的整合和管理模式的优势互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保障企业资金和资产的安全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改革的重要目标。而内部控制手段则是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重要标志之一,企业采用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自我规划、约束、调整、评价等手段来实现对企业生产和经营全过程的监督与控制,防止企业的管理风险给企业生存与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根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相关文件,建立全面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是企业体制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合法经营、资产安全、信息真实完整、管理效率提高的必然要求。下面就制造型企业财务内控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略作探讨。
二、制造型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财务人员工作执行力偏弱,影响内控监督作用
制造型企业中传统企业占比较大,受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的影响较深,多是采用扩大生产规模、低技术含量加工为主要发展模式,导致了企业多居于整个产业链的中下游,产品附加价值较低,利润偏少。在这种生存模式的影响下,在管理上多数是强调对生产量和經济效益的重视,而忽略了战略经营管理的发展。反映在企业财务团队上就出现了财务人员自身职业技能不足、工作执行力较弱的问题。例如,由于受到自身水平和企业文化的限制,先进企业生产管理思想和财务管理方法很难同企业的实际管理工作结合起来,虽然一些制造型企业按照国家相关文件的规定进行了自身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建设,然而实际上由于较为传统和落后的管理环境,导致了企业的财务内控在实际的财务工作流程中执行力偏弱,对企业财务人员开展日常管理工作和财务资金运作状况难以起到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作用。
(二)财务预算编制工作流于形式,缺乏运营指导价值
财务预算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关键部分,从制造型企业的经营实际来看,大部分的制造型企业中都存在着生产流程长、生产环节多、生产岗位关联性较强等特征,为了应对这种繁琐的管理现状和管理环节、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真实和控制手段的有效,企业务必要通过严格控制预算的方式来保障企业经营效益并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然而,由于制造型企业财务预算在编制上依旧采用的是传统核算、汇总和增量预算的管理模式,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预算松弛的现象不乏存在,同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情况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企业的预算在落实上也没能做到实时的跟踪、分析、控制和评价的管理,导致了财务预算失去了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控制作用。
(三)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不受重视,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由于当前制造型企业产品附加价值较低的发展模式和经营现状,企业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工作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制造型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还是采用传统的以“节省”为主要思想的控制方法,企业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工作没有从战略角度出发为企业拓展市场、实现生产转型奠定基础,使得制造型企业高耗能、低产值的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反而降低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经济效益。
(四)财务风险管理不到位,缺乏危机预警能力
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同内控管理是分不开的。由于制造型企业投入高、规模大,因此在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活动中对风险管理的要求也更高。然而,由于当前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不完善,多数企业中还未形成独立有效的风险监测、预警、评价和控制部门,风险管理工作则主要由企业的财务部门结合财务报告等信息和数据内容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下,企业的财务风险、经济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均得不到有效的监控和管理,使得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因素不断上涨,给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三、解决制造型企业财务内控管理问题的措施分析
(一)明确岗位责任制,提高工作人员的执行力和互相之间的配合度
为了落实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管理工作,企业应把自身管理体制的改革作为工作的切入点与关键点,将岗位建设和人力建设作为两个工作重点,逐步开展管理与改革工作。在岗位建设上,企业应落实岗位责任制,将岗位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并按照不相容岗位分离制的模式对岗位的责任进行明确划分和规定,为企业各项生产活动和经济业务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岗位基础。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当前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特征造成了企业中人才学历水平较低、职工素质不高等问题,企业应积极开展与自身相关的管理教育和培训工作,将内部控制管理内容与岗位具体执行工作由浅入深、由点及面地普及到职工群众中去,不断提高各个岗位间员工的内部控制执行能力与岗位的配合度,从而提升内部控制管理在制造型企业中的作用。
(二)强化财务预算编制与管理工作,提高预算实效性
为了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效力,企业应对自身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进行重新梳理和修订,将全面预算编制与管理办法写入企业的管理制度中去,采用与现代财务信息技术相结合的预算编制方法,按照生产阶段和流水线岗位的特点对预算内容进行分解,并将预算执行情况作为岗位和部门考核的重要标准,对超预算部分进行严格的分析和控制。尤其是在预算编制上,财务部门应根据实际经营状况及市场态势及时进行调整,每季度对实际经营情况和财务指标实绩进行详尽的经济活动分析,参与制定“资金预算考核制度”及“全面预算的经营者考核制度”,并跟踪预算执行情况,为领导决策层提供有效依据。只有通过不断加强预算编制与管理工作,才能防止盲目预算给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风险,提高企业财务资金的控制力度。
(三)提高制造型企业成本管理观念,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为了改善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企业应从当前经济环境和企业战略发展的角度出发,改善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流程,积极开展经济活动分析与规划工作,制定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案,并针对不同岗位和生产阶段中的不同问题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同时,还要提高企业整体的科学成本管理观念,不能以牺牲产品质量为前提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而是要深入市场和企业客户群体中去,通过了解市场需求,进行企业产品的升级和改造,通过增加企业产品附加经济价值,来相对的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在保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
(四)构建企业的财务预警模型,建立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根据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经营结构,企业应尽快在自身内部控制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建设独立的风险预警部门和财务预警与控制模型。根据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应制定相应的风险分析、控制和管理工作办法,并结合分析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规划、控制和风险因素的监管,尽力将企业风险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同时,在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基础上,企业还应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对财务风险的监控和管理作用,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加强对企业财务与生产状况的监控,从而有效地防范企业生产及资金风险的发生。
四、结束语
财务内控管理是解决目前制造型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问题的重要手段。正确认识企业发展与管理中的各项问题,加强内部控制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作用,将有助于实现企业在未来时期内的战略发展目标,并赢得有利的市场竞争地位。
参考文献:
[1]王春雷.我国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财会学习,2016(23):252.
[2]潘小飞.论制造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6 (22):56+323.
(作者单位:上海城建物资有限公司)
摘要:制造型企业是国内制造行业发展的市场主体,因此在当前较为紧张的行业发展环境下,制造型企业只能通过对企业内部的资源整合和内部管理活动的优化来实现企业的转型,并突破发展的瓶颈。本文结合制造型企业的发展现状,对企业财务内控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了简要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管理;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
一、制造型企业强化财务内控的意义
2017年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平稳发展,国内制造行业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中获得了更为宽广的市场和新的机遇与挑战,制造业PMI稳中有升,生产直属和新增订单指数也皆有回升,生产和需求在逐步加快,市场发展环境也有所改善。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只有顺应当前市场形势的发展,从自身的行业特色出发做好产业结构性改革工作,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对制造产业的总体需求。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实现企业资源的整合和管理模式的优势互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保障企业资金和资产的安全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改革的重要目标。而内部控制手段则是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重要标志之一,企业采用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自我规划、约束、调整、评价等手段来实现对企业生产和经营全过程的监督与控制,防止企业的管理风险给企业生存与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根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相关文件,建立全面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是企业体制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合法经营、资产安全、信息真实完整、管理效率提高的必然要求。下面就制造型企业财务内控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略作探讨。
二、制造型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财务人员工作执行力偏弱,影响内控监督作用
制造型企业中传统企业占比较大,受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的影响较深,多是采用扩大生产规模、低技术含量加工为主要发展模式,导致了企业多居于整个产业链的中下游,产品附加价值较低,利润偏少。在这种生存模式的影响下,在管理上多数是强调对生产量和經济效益的重视,而忽略了战略经营管理的发展。反映在企业财务团队上就出现了财务人员自身职业技能不足、工作执行力较弱的问题。例如,由于受到自身水平和企业文化的限制,先进企业生产管理思想和财务管理方法很难同企业的实际管理工作结合起来,虽然一些制造型企业按照国家相关文件的规定进行了自身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建设,然而实际上由于较为传统和落后的管理环境,导致了企业的财务内控在实际的财务工作流程中执行力偏弱,对企业财务人员开展日常管理工作和财务资金运作状况难以起到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作用。
(二)财务预算编制工作流于形式,缺乏运营指导价值
财务预算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关键部分,从制造型企业的经营实际来看,大部分的制造型企业中都存在着生产流程长、生产环节多、生产岗位关联性较强等特征,为了应对这种繁琐的管理现状和管理环节、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真实和控制手段的有效,企业务必要通过严格控制预算的方式来保障企业经营效益并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然而,由于制造型企业财务预算在编制上依旧采用的是传统核算、汇总和增量预算的管理模式,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预算松弛的现象不乏存在,同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情况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企业的预算在落实上也没能做到实时的跟踪、分析、控制和评价的管理,导致了财务预算失去了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控制作用。
(三)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不受重视,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由于当前制造型企业产品附加价值较低的发展模式和经营现状,企业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工作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制造型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还是采用传统的以“节省”为主要思想的控制方法,企业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工作没有从战略角度出发为企业拓展市场、实现生产转型奠定基础,使得制造型企业高耗能、低产值的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反而降低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经济效益。
(四)财务风险管理不到位,缺乏危机预警能力
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同内控管理是分不开的。由于制造型企业投入高、规模大,因此在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活动中对风险管理的要求也更高。然而,由于当前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不完善,多数企业中还未形成独立有效的风险监测、预警、评价和控制部门,风险管理工作则主要由企业的财务部门结合财务报告等信息和数据内容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下,企业的财务风险、经济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均得不到有效的监控和管理,使得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因素不断上涨,给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三、解决制造型企业财务内控管理问题的措施分析
(一)明确岗位责任制,提高工作人员的执行力和互相之间的配合度
为了落实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管理工作,企业应把自身管理体制的改革作为工作的切入点与关键点,将岗位建设和人力建设作为两个工作重点,逐步开展管理与改革工作。在岗位建设上,企业应落实岗位责任制,将岗位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并按照不相容岗位分离制的模式对岗位的责任进行明确划分和规定,为企业各项生产活动和经济业务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岗位基础。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当前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特征造成了企业中人才学历水平较低、职工素质不高等问题,企业应积极开展与自身相关的管理教育和培训工作,将内部控制管理内容与岗位具体执行工作由浅入深、由点及面地普及到职工群众中去,不断提高各个岗位间员工的内部控制执行能力与岗位的配合度,从而提升内部控制管理在制造型企业中的作用。
(二)强化财务预算编制与管理工作,提高预算实效性
为了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效力,企业应对自身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进行重新梳理和修订,将全面预算编制与管理办法写入企业的管理制度中去,采用与现代财务信息技术相结合的预算编制方法,按照生产阶段和流水线岗位的特点对预算内容进行分解,并将预算执行情况作为岗位和部门考核的重要标准,对超预算部分进行严格的分析和控制。尤其是在预算编制上,财务部门应根据实际经营状况及市场态势及时进行调整,每季度对实际经营情况和财务指标实绩进行详尽的经济活动分析,参与制定“资金预算考核制度”及“全面预算的经营者考核制度”,并跟踪预算执行情况,为领导决策层提供有效依据。只有通过不断加强预算编制与管理工作,才能防止盲目预算给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风险,提高企业财务资金的控制力度。
(三)提高制造型企业成本管理观念,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为了改善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企业应从当前经济环境和企业战略发展的角度出发,改善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流程,积极开展经济活动分析与规划工作,制定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案,并针对不同岗位和生产阶段中的不同问题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同时,还要提高企业整体的科学成本管理观念,不能以牺牲产品质量为前提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而是要深入市场和企业客户群体中去,通过了解市场需求,进行企业产品的升级和改造,通过增加企业产品附加经济价值,来相对的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在保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
(四)构建企业的财务预警模型,建立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根据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经营结构,企业应尽快在自身内部控制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建设独立的风险预警部门和财务预警与控制模型。根据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应制定相应的风险分析、控制和管理工作办法,并结合分析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规划、控制和风险因素的监管,尽力将企业风险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同时,在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基础上,企业还应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对财务风险的监控和管理作用,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加强对企业财务与生产状况的监控,从而有效地防范企业生产及资金风险的发生。
四、结束语
财务内控管理是解决目前制造型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问题的重要手段。正确认识企业发展与管理中的各项问题,加强内部控制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作用,将有助于实现企业在未来时期内的战略发展目标,并赢得有利的市场竞争地位。
参考文献:
[1]王春雷.我国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财会学习,2016(23):252.
[2]潘小飞.论制造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6 (22):56+323.
(作者单位:上海城建物资有限公司)